在道德自覺中踐行核心價值觀思想匯報
敬愛的黨組織: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加。特別是由于經濟轉型、社會轉軌、利益調整的大變革,人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多樣、多變的復雜局面,對我們認知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一定的沖擊。在多元思想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大潮中,增強求真抑假、揚善祛惡、趨美遠丑的道德責任感,切實做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不遲疑,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不懈怠,踐行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不動搖,既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的政治品質,也是共產黨員黨性的基本要求。
xx5月4日考察北京大學時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如所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提倡一種新型的道德理念,營造一種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也就是中央《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所強調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風氣”。為此,我們每個黨員干部自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切實做到“我為人人”。
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我們更能認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季羨林曾疾呼,“我們每個人都是民族這個鐵鏈上的一環,需要將這環做實,才能上聯祖宗,下聯后人”。xx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xx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指出,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所以,如果每個黨員干部都能正確處理“小我”與“大我”的關系,切實做到“我為人人”,我們的善念德行將會形成無數個氣場,進而匯集成強大的道德勢場,從而實現xx2 月24日下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的“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無疑要始終保持一種進取之勢,永遠保持蓬勃的朝氣、昂揚的銳氣、浩然的正氣。但是,核心價值觀的養成,并不會隨著個人的事業發展而自動提升;“德彌天下”,并不會隨著我們的主觀愿望而自動實現。恰恰相反,由于“冒”進“錯”進,我們往往還可能做出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事情。所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絕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快不得,急不得,需要我們像所強調的那樣,“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準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
心存敬畏。俗話說,人無廉恥,百事可為;官無敬畏,膽大妄為。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在人民和權力面前,常懷敬畏之心,擺正位置,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工作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切實做到古人講的“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永葆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更好地發揮對積極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帶動作用。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時刻銘記“頭上三尺有神明”,常懷內省慎獨之心,我們在國家集體與個人利益之間,個人與他人利益之間,才會進退有度,建立一個健康友好的工作生活秩序。
心懷坦蕩。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常樂”。一個人如果不正確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總是強求自己急于實現某種難以企及的美好憧憬,就會心理失衡,怨天尤人,滿腹牢騷。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如果我們不心懷坦蕩,總是活在別人的掌聲和贊美中,把金錢名利等作為幸福的源泉,就會隱藏真實的自我,失去本該擁有的很多快樂。古人云,“政者,正也”。意即為政者要品端行正。正可謂,“其身正,不令則行”。只要我們講正氣、講正義、講正道,就能在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中,發揮率先垂范、自上而下、以上率下的引領帶動作用。
心懷感恩。一位哲人說過,“一個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一個最有希望的民族”。感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會時時感謝組織和生活的贈予,心情豁達,寬以待人。同樣,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會常常想想別人對自己的好,進而激蕩起內心深處更多的善念,成為一個真正感到幸福的人。永葆感恩之心,自會常行感恩之舉。快樂時,不得意忘形,不忘形傷本,不忘本傷性。困惑時,退一步海闊天高,把憂愁編織成希冀,把痛苦轉化成奮進的力量。
匯報人:
201x.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