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孔繁森精神的核心思想匯報
尊敬的黨組織:
為進一步加強領導干部廉政教育,增強領導干部的廉潔意識、自律意識,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山東省地礦局紀委組織了局機關各處室主要負責同志到孔繁森紀念館參觀學習。雖然與孔繁森有著多年的交往,但作為一名從事紀檢工作的領導干部,再次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專程學習他的先進事跡,所受的觸動和教育更加深刻,對孔繁森精神的認識和理解也有了新的提升。我認為,孔繁森精神集中體現在他的權力觀和金錢觀上。
孔繁森的權力觀。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對如何對待和使用權力,孔繁森始終有著清醒的、正確的認識。孔繁森認為,權力是人民給的,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勤務員,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自己負責,絕不把職務當成撈取個人私利的工具。孔繁森始終堅持個人服從組織,在組織安排面前,首先考慮的是工作大局需要,不計較個人得失。1975年,聊城地委任命他為宣傳部副部長。他找到組織說,他當不了,不合格,要辭掉去做團的工作。他想的是事業。無論到哪里,他完全服從組織分配;無論到哪里,他都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為官要有高尚的人格。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影響力有兩種:一是任命職務賦予權力的影響,二是非權力性人格力量的影響。孔繁森的權力觀,實質就是既有權力,又有人格,是這兩種因素的綜合。他殉職后,阿里地委秘書長柴騰虎構思了一副對聯,就是代表廣大干部群眾對他人格的總結—上聯: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下聯: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事業重如岡底斯山。這是對他2019年西藏工作的精準概括,也是對他人生價值觀恰如其分的高度評價。“上能與達官貴人同飲,下能與平民百姓共眠。”“他像一團火,對工作、對人民、對同志有一顆火熱的心,他像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些都是廣大干部群眾在他殉職后給他的評價。盛名之下,名副其實。西藏人民稱他是活佛,好“大本布拉”。這是孔繁森同志高尚的人格力量的集中體現。
孔繁森同志的金錢觀。關于孔繁森如何看待錢、得到錢、使用錢,在他殉職后,聊城的老干部概括了兩句話:孔繁森是把自己兜里的錢往外掏,掏給有苦有難的藏族人民,一掏就光,沒有了和家里要;而有的人,把公家的錢往自己兜里裝,還總裝不滿,對人民群眾是吸血。這句話體現了孔繁森金錢觀的實質。
孔繁森的經濟來源,只有工資。他對金錢的看法、使用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為了幫助別人,把錢看得很輕,慷慨解囊,有時傾囊而盡。他殉職后,清理家產時,只有8.6元和幾件舊衣、幾床舊棉被。
二是他對自己花錢處處節約,甚至是吝嗇,不舍得買件像樣的衣服,卻給上學的通訊員買了身西服,
還給零花錢。就是公家的錢,也處處節約,出差三人住一間兩床位的房間,他睡在地板上,省一個人的錢。為尋找阿里發展優勢,在高原跑縣、到鄉,餓了吃方便面,喝融化了的雪水;第一次從西藏回來,給家里帶來一個不值 10元錢的木菜墩。
三是對不義之財棄而遠之。他認為,不義之財不可取,它會腐蝕一個人的心靈,讓人一步步陷入深淵。在阿里任地委書記時,內地一個包工頭拿2019元錢見面禮,想承擔阿里一項建筑工程。孔繁森說,“這些錢在你身上不算多,在我身上不算少。實際你這些賄賂的錢,還是我們的建設費。我們有些干部就是被你們腐蝕壞了。你有建筑能力去招標”。他把包工頭趕了出去。他還說,“你把錢塞到任何人手里,你別想在阿里砌一塊磚”。他日記中有許多詩,“家貧命窮志不短,不可因財昧良心。”由此可見,孔繁森真正把金錢和財產視為身外之物。
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能吃飯、有睡覺的地方就滿足了。一個人,有能力、有本事,為國家、為大家、為社會、為后人多留下點財富,多做好事。人生的價值就是創造與奉獻。
孔繁森的權力觀和金錢觀,是他人生觀的集中體現,更是孔繁森精神的核心所在,充分彰顯了一名黨員領導干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孔繁森精神以其崇高的境界,為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樹立了一個做人為官的標桿。
匯報人:
二〇xx年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