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黨員思想匯報:抗震救災中的啟示
尊敬的黨組織:
那場讓我們刻骨銘心的災難已經過去,我們都漸漸從那令人傷心、感動的一幕幕中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中。最近看到網絡中對我們這一代的表現的贊美。我深感驕傲,我們這一代勇敢的扛起了祖國給我們的重任。我們讓世界刮目相看。我們青年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我們應當思考,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在當代青年身上體現了什么樣的思想、道德和意識。
在青年身上,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體現為國家意識、愛國主義精神,體現為團隊意識、集體主義精神。在災難面前,青年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他們自覺奔赴救災一線、自愿加入捐獻隊伍,他們自發匯聚在廣場上,面向低垂的國旗發出“中國加油”的吶喊。
在青年身上,不畏艱險、百折不撓體現為無畏的氣概,體現為堅韌的品格。“80后”、“90后”青年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成長起來的,人們曾經認為他們扛不住風浪,但在危難時刻,成千上萬的青年主動報名要求向災情最嚴重的地方挺進;許多青年剛從廢墟里爬出來,就迅速投入救災的行列,在生死考驗面前毫不退縮。
在青年身上,以人為本、尊重科學體現為有愛心、有人文關懷,體現為運用科學、具有科學精神。廣大青年始終堅持“人民生命高于一切”、“一線希望,百倍努力”的信念,青年醫護人員在余震中冒死轉移傷員;青年教師以血肉之軀護衛學生;本可以脫離災難的學生,為通知同學轉移重返教室,把生的希望讓給他人,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面對自然的威力,青年拿起了科學武器,在搶救生命、戰勝次生災害、心理干預等方面,運用科學方法,有效提高了救災效率,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
抗震救災斗爭啟示我們,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文明程度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政治性與人文性相結合,更加重視人文底蘊、人文關懷、人文訴求,著力增強親和力。這就意味著,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或許已不是要解決要不要愛國、要不要奉獻、要不要加強修養等問題,而是要著力解決怎么愛國、怎么奉獻以及如何加強修養等問題,從而要求我們在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同時,必須解決好教育的思想內涵和文化深度問題,注重采取人性化的訴求方式。
抗震救災斗爭啟示我們,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個性特征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指導性與選擇性相結合,更加重視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因勢利導,著力擴大影響力。行動的自發性、自主性,以及較強的自我組織和管理能力,是大學生支持和參與抗震救災的重要特點。這一特點,既反映了大學生較為成熟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也反映了他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大大增強。這就要求我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方式和實例引領和教育學生,使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重要因素。
抗震救災精神是抗震救災斗爭的偉大成果,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是黨中央的重要決策。要緊緊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把弘揚抗震救災精神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貫穿到公民道德建設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廣泛開展抗震救災精神的主題宣傳教育,大力學習宣傳抗震救災斗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積極創作生產反映抗震救災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深化對抗震救災精神的研究和闡釋,把弘揚抗震救災精神體現到學校思想品德課及相關教育教學之中,使之更好地融入人們心靈深處。通過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引導人們進一步堅定對改革開放的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為推動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而不懈奮斗。
我自豪我是當代大學生,我有信心我能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我能在認識上不斷提高,我可以出色的完成祖國交給我的任務,我可以完成黨組織的期望。請黨組織相信我。
此致
敬禮!
匯報人:
xx年xx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