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預備黨員思想匯報:觀《雨中的樹》體會
敬愛的黨組織:
名如其人,還未觀看十八大獻禮片《雨中的樹》,主人公原四川省萬源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林森的形象便撲面而來,愈加清晰:堅韌,挺拔,繁茂,高大!當影片行云流水般傾瀉而出,畫面最終定格在那片雨中的樹上時,盤根錯節的樹干似乎伸展開來,在茂密的森林中匯聚成6個大字:致敬,雨中的樹!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李林森是一棵固根基層的樹。從鄉鎮黨委書記任上穿壞一打膠鞋到榮升組織部長后親自到離市區100多公里、海拔接近3000米的紫霧鄉住一夜,從搶險救災中安慰魯奶奶、小豆子“活的好著呢”到關心青年人工作生活,李林森一步也沒有離開過基層。回顧整部影片,李林森在車上、路上的時間比在辦公室多,在群眾中的時間比與家人相處多,心中對百姓的惦念比對自己多,他的狀態定格為在基層。基層是力量之源,基層是國之根本,參天的雨中樹再次告示我們只有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在人民的支持下踏上民族復興新征程。
千難萬難,不如基層工作難。經濟發展、民生幸福、自然災害、基建配套,哪項都是對基層干部的一大考驗。李林森知難不難,迎難而上,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洪水滔天之間,他聲嘶力竭、指揮救災,體力不支依然不下一線,實現了全鄉人員零傷亡。病重之后,他一年當做兩年干,透支生命、透支時間,只為干點為民服務的“破事”,實現一位黨員干部的人生價值。豈不罹凌寒,松柏有本性。同為血肉之軀,李林森不想死。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子、為人兄,他有太多的牽掛與不舍,但他更是人民群眾的公仆,人性、黨性、純潔性支撐著他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映照我們的是一片樹的綠茵。
樹,剛正不阿,正氣凜然。饑,可為食;病,可入藥;寒,可燃燒;居,可堪棟梁之職,即便壽終入地,也可化腐朽為礦藏,沒有一絲多余,樹之喻于李林森可謂精妙。下基層本是一些領導干部改善生活的好機會,但李林森趕上飯點也不讓基層單位招待,總是以一碗面條充饑。組織部長主管人事,卻因堅持原則而拒絕了妹妹由臨時工轉為正式工的請求。“空氣可以不干凈,水可以不干凈,但人心一定要干凈”。李林森以對家人和自己近乎刻薄的無私洗刷出一顆干凈的心。對待群眾,他是熱忱的。老同志的危房改造,青年同志的牽線搭橋,老實干部的提拔重用,每件工作他都牢記在心,用全部心血一一兌現。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李林森走了,他的離去無關乎生命、無關乎生死,已然超越時間與空間而存在。正如詩中所說的那樣: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活在那碗面里,群眾吃了,暖暖身子繼續趕路;他活在那片雨中,飄飄灑灑,潤物無聲;他活在那棵樹上,巍然屹立,化身為共產黨人的精神坐標。
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
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
雨中的樹,我們將一同追逐。
匯報人:第一范文網
XX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