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的調查研究報告范文(精選3篇)
關于春節的調查研究報告范文 篇1
為了解四川人民怎樣過春節,以及對春節期間社會治安、出行、消費等方面的認知評價,四川省統計局民調中心于20xx年2月初,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四川人民過春節”專項調查,旨在為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了解相關民情民意提供參考依據。
調查采用計算機輔助電話訪問的方式,隨機抽取了年齡在18-70歲之間的城鄉常住居民進行訪問,共計完成有效樣本3000個。從受訪者的基本情況看,城鎮居民占53.0%,農村居民占47.0%;家庭生活屬于當地中等以上水平(包括中等偏上和上等水平)的占12.2%,屬于中等水平的占54.9%,屬于中等以下水平(包括中等偏下和下等水平)的占32.9%。受訪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受教育程度等分布合理,保證了調查樣本的代表性。
調查結果表明:受訪者對20xx年春節的滿意率以及對春節期間治安、消費、省內景區景點等評價均較高;另一方面,春節期間出游的趨勢愈發明顯,交通出行的便捷程度還有待改善。
一、近九成受訪者表示春節過得滿意,中等以下生活水平受訪者滿意率相對略低
當問及受訪者20xx年春節過得怎么樣時,選擇“非常滿意”的占26.3%,“比較滿意”的占24.3%,“基本滿意”的占38.2%;表示“不太滿意”、“很不滿意”分別占7.2%、4.0%。調查顯示,受訪者對20xx年春節的滿意率為88.8%。
分城鄉看,城鎮受訪者的滿意率為90.3%,比農村受訪者滿意率(87.1%)高3.2個百分點。分家庭生活水平看,中等生活水平受訪者滿意率最高,為92.1%;其次是中等以上水平,為90.8%;中等以下生活水平受訪者滿意率最低,為82.7%。
進一步追問對20xx年春節過得“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受訪者其原因時,主要反映:
1.節日氣氛不濃,單位也不組織團年;
2.物價高、春節花錢較多;
3.經濟困難,仍有老板拖欠工資現象;
4.沒有休假或假期太短,不能與親友團聚;
5.燃放煙花爆竹影響睡眠、生態環境變差;
6.過節應酬過多等。
二、受訪者高度認可居住地附近治安狀況,城鎮優于農村
當問及受訪者春節期間居住地附近的治安怎么樣時,選擇“非常安全”的占40.1%,“比較安全”的占31.5%,“基本安全”的占25.0%;認為“不太安全”、“不安全”的分別占2.2%、1.2%。調查顯示,受訪者對居住地附近治安的認可率為96.6%。
分城鄉看,城鎮受訪者的認可率為97.6%,比農村受訪者認可率(95.5%)高2.1個百分點。
進一步了解認為居住地附近治安“不太安全”和“不安全”的受訪者其原因時,主要反映:
1.小偷較多,如西昌市;
2.公共場所、景點缺少巡邏人員,秩序較差、治安不好;
3.有打架斗毆、搶劫、吸毒、賭博等現象;
4.有人在大街上放鞭炮,比較危險。
三、93.5%的受訪者滿意春節期間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生活水平越高的受訪者滿意率越高
調查顯示,對春節期間購買的商品或服務“非常滿意”的受訪者占24.3%,“比較滿意”的占34.7%,“基本滿意”的占34.5%,三者相加為93.5%;表示“不太滿意”、“很不滿意”的分別占4.5%、2.0%。
分城鄉看,城鎮受訪者滿意率為94.4%,比農村受訪者滿意率(92.4%)高2.0個百分點。分家庭生活水平看,生活水平越高滿意率越高:中等以上生活水平受訪者滿意率為96.4%,中等生活水平受訪者滿意率為94.4%,中等以下生活水平受訪者滿意率為90.7%。
進一步了解對春節期間購買的商品或服務“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受訪者其原因時,主要是:
1.物價偏高,餐飲、出租車、洗車、美容等價格上漲;
2.部分商品質量不好;
3.商家服務態度不好;
4.網購送貨慢;
5.城里很多店鋪關門,購物不方便。
四、46.5%的受訪者認為春節期間交通出行方便快捷,城鎮明顯高于農村
當問及受訪者春節期間交通出行是否方便快捷時,選擇“非常方便快捷”的占18.2%,“比較方便快捷”的占28.3%,兩者相加為46.5%,與20xx年類似調查結果相比有所下降;表示“一般”的占29.4%,認為“不太方便快捷”、“不方便快捷”的分別占11.9%、12.2%。
分城鄉看,城鎮受訪者認為春節期間交通出行方便快捷的占51.0%,比農村受訪者(41.2%)高出8.8個百分點。
進一步了解認為“不太方便快捷”和“不方便快捷”的受訪者其原因時,主要集中在:1.車流量過大,堵車問題特別突出,尤其是熱點旅游景區、大寺廟、高速路等;2.路況不好、道路狹窄,尤其是鄉村道路;3.出租車、網約車大量減少,同時還存在出租車拒載、亂喊價等情況;4.運營公交車輛停運、超載、不按時發車,購買火車票困難,群眾出行不便;5.車主不遵守交通規則,維護交通秩序的人手不夠,交通事故頻發,交警處理不及時等。
五、35.3%的受訪者在春節期間出游過,其出游方式主要是自駕旅游;受訪者的'主要出游地區近九成在川內,峨眉山--樂山大佛、西昌--邛海等景區最熱門,對省內景區景點的總體滿意率為91.2%
調查顯示,35.3%的受訪者表示春節出游過,與20xx年調查結果相比,呈穩步增長趨勢。分城鄉看,城鎮受訪者出游比例為45.3%,比農村受訪者(24.0%)高21.3個百分點。分家庭生活水平看,生活水平越高出游比例越高: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受訪者出游比例為48.0%,中等生活水平的為38.4%,中等以下生活水平的為25.3%。
當問及出游受訪者其出游方式時,選擇自駕旅游的比例最高,達64.9%;其次是走親訪友旅游,占17.1%;第三是個人背包旅游,占13.1%;其他出游方式主要是路過景點順便游覽、和親友一起旅游。與20xx年的調查結果相比,出游方式更進一步趨向于自駕旅游。
當問及出游受訪者主要在哪些地區旅游時,選擇本市州(不包括居住的縣市區)的比例最高,占34.9%;其次是省內(不包括居住的市州),占34.7%;第三是本縣(市、區)內,占18.7%;選擇省外和境外的分別占10.7%和1.0%。調查顯示,88.3%的受訪者主要在省內出游。與20xx年的調查結果相比,受訪者出游的地區跨度明顯更大了。
當問及在省內出游的受訪者,其出游的主要景區(景點)時,選擇各景區的比例較分散,其中峨眉山--樂山大佛、西昌--邛海、閬中古城、都江堰--青城山、成都武侯祠大廟會、九寨溝的比例相對較高,其他主要是碧峰峽、蜀南竹海、興文石海、畢棚溝、錦里、黃龍溪、汶川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等景區景點,以及各地的廟會燈會、名山、湖泊、古鎮、游樂場、名人故里等。
調查還顯示,受訪者對省內景區景點的滿意率為91.2%(其中,“非常滿意”占26.3%,“比較滿意”占32.6%,“基本滿意”占32.3%),對峨眉山--樂山大佛、西昌--邛海兩大最熱景區的滿意率相對較低,分別為87.5%、86.5%;表示“不太滿意”、“很不滿意”的分別占7.0%、1.8%,其主要原因為:1.景區人多、比較擁擠,景區安全提示不夠、缺少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存在安全隱患,有游客被酒駕車輛撞倒現象;2.交通擁堵,停車不便;3.景區部分區域無法游覽,工作人員態度不好,服務質量待提高;4.消費高,吃住不方便。
六、近八成受訪者春節給出了“壓歲錢”,“壓歲錢”在500元及以下的最多
調查顯示,76.2%的受訪者表示給出了壓歲錢(其中“500元及以下”的占25.2%,“501-1000元”的占17.7%,“1001-20__元”的占16.7%,“20__-5000元”的占12.5%,“5000元以上”的占4.2%),23.8%的受訪者表示沒有給出(其中,“沒有給”占16.7%,“沒有給,還收到了壓歲錢”的占7.1%)。
分城鄉看,80.3%的城鎮受訪者給出了壓歲錢,比農村受訪者(71.6%)高出8.7個百分點。分家庭生活水平看,生活水平越高給出壓歲錢的比例越高: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受訪者給出壓歲錢的比例為87.4%,中等生活水平的為78.1%;中等以下生活水平的為68.9%。
七、在春節休假的天數中,“4-7天”的比例最高,多數受訪者認為應該延長春節假期
調查還涉及了春節休假問題,35.3%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不存在休假問題”(主要是務農人員、自由職業者、失業人員、離退休人員等)。在春節休假的天數中,休了“4-7天”的受訪者比例最高,占24.3%;其次是休了“16天以上”的,占13.5%(主要是教師、學生等);休了“8-10天”的排第三,占10.4%。
進一步問及受訪者認為春節假期多少天更合適時,選擇“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的比例最高,占33.2%;其次是“15天”,占31.2%;第三是“10天”,占21.7%;表示維持“目前加上調休共7天”的占13.9%。調查顯示,多數受訪者認為應該延長春節假期。
關于春節的調查研究報告范文 篇2
調查人:
劉戀
調查方式:
查資料,詢問長輩
調查目的:
了解春節習俗
調查背景: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每當春節期間我國各地方人民都會舉行各種活動來慶祝,這些活動有很多是從歷史的長河中遺留下來的,并形成了地方風俗。
調查內容: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春節的前奏要數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于男子。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過了小年,便迎來除夕。
2、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三十,初夜,歲除。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了,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歲的意思,一般指農歷二十九或三十。這天,一早起床,男子準備貼對聯,福等。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家中女子便開始忙碌起年夜飯來,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我們年夜飯中一般都有雞,魚,肉,湯圓這四道菜,魚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湯圓的意思是團團圓圓。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愉快最熱鬧的時候,一桌豐盛的菜,和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我的家鄉每家每戶吃年夜飯時會先放掛鞭炮,然后關上門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團圓飯。年夜飯過后,孩子們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又稱守歲錢等。因為是用紅色的袋,故又稱紅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湯圓
過完除夕,便迎來了新的一年,接下來的幾天,父母會帶領孩子到親朋好友家祝賀新春。
3、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我的家鄉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戶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我們各家都會準備好果盒,糖果和各種各樣的食品。初二,父母會帶我們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會帶上很多禮物比如煙酒飲料等,去外婆,外婆則準備一桌豐盛的伙食招待我們。接下來的幾天,便到親戚朋友家拜訪,同樣主人家會準備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關于春節的調查研究報告范文 篇3
調查目的:
利用春節走親訪友的機會,了解春節民俗。
調查時間:
20xx年2月1日—2月24日
調查方式:
1、談話的方式,咨詢長輩。
2、幫爺爺奶奶干活,親身感受新年的到來。
3、上網查閱資料,了解春節民俗。
一、辭灶
臘月二十三這天,我和爺爺一起上街買了許多好吃的,但爺爺說最主要的是別忘了買糖瓜,我問爺爺為什么一定要買糖瓜呢?
爺爺告訴我說:“民間傳說,這天灶王爺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一家功過,辭灶便是送灶王爺起程。但這次送其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家事,雖然平時對他很好,且要求他上天說些好話,但是否真的只說好話不說壞話,心里沒有個底。因此,在為灶王爺送行時,便變著法子伺候這位灶王爺。所以人們會用花生、瓜子、點心等供品祭灶,意思是讓灶王爺吃了嘴變甜,上天去只說好話,不說壞話。大多人數在祭灶時,會在灶王爺神像前供一個用麥芽糖做的糖瓜,想用這個粘牙粘嘴的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使其難于啟齒,免得他上天去胡說八道招惹是非”。
到了晚上,奶奶忙著搟面條,面條還是用好幾種面粉搟成的,奶奶告訴我,在我們的家鄉流傳這樣一句話“灶王老爺本性張,一年一碗雜面湯”這天晚上的晚飯就是雜面面條,灶王爺走之前要吃碗雜面湯的。哦,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二、貼春聯
臘月二十七這天我和爺爺忙著寫春聯、貼春聯。今年的春聯可是我親手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人間福滿門”這幅對聯表示的是美好的祝福愿望,除夕過后便又是新的一年了,“天”又增了歲月了,而人都有“一年過去了,又長了一歲”,還表達有美好的愿望,一年之初是春,所以“春滿人間”,“福滿門”是美好的祝愿。接著我又寫了好多大大小小的“福”字,等墨干了以后我就和爺爺一起貼春聯和福字。“爺爺,你把福字貼倒了”我看見爺爺正在把福字倒著貼。“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爺爺笑著回答。哦,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貼完春聯后我打開電腦查詢了春聯的來歷。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倒貼福字的說法有很多種:一個傳說起源于清代恭親王府。相傳正值春節前夕,為了迎接新年,恭親王府的管家照習俗寫了幾個福字,讓手下的人貼在王府個個門上,有一個人不識字,竟把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恭親王福晉見了很生氣,想懲罰那個下人。聰明的管家覺得于心不忍,就上前說道:“福倒,福到!真是大吉大利啊!恭祝主子福壽安康!”恭親王福晉聽了,心里很是高興,說道:“沒想到你們這些下人還挺聰明的。”他非但沒有懲罰那個下人,還賞賜了他和管家。從此,倒貼福字的'說法傳揚開來,成為一種習俗。
三、除夕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完鞭炮后奶奶已經下好了餃子,我們全家坐下開始吃餃子了,我剛吃一口就發現了包在餃子里面的年糕,爸爸卻吐出一枚硬幣來,原來為了吉利,媽媽和奶奶包的餃子里面放了硬幣、紅棗、年糕。據說吃到硬幣就是要發財,吃到紅棗就會事事順利,吃到年糕就會步步登高。看來今年爸爸會發財,而我的學習成績會步步登高的。
查資料得知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這天晚上全家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
四、拜年
鞭炮聲響了整整一個晚上,初一的早上,我在震耳的鞭炮聲中早早的起床了,穿上新衣服,看見爸爸、媽媽也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爸爸告訴我應該給爺爺和奶奶磕頭,奶奶給我找了一塊正方形的坐墊,鋪在地上,我跪在上面一邊給爺爺奶奶磕頭,一邊說著:“給爺爺奶奶磕頭,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奶奶笑著把我拉起來,塞給我一個大紅包。
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了許多拜年的知識。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磕頭即古人所說的跪拜禮。跪拜禮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常見的一種禮節。每到春節,大年初一給長輩磕頭,皆以行跪拜禮為尊。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元宵節
元宵節當然離不了元宵,今年的元宵奶奶要親手做,我和媽媽當助手,我們把花生、核桃、黑芝麻搗成糊狀做成丸子狀,奶奶就把丸子上面滾上了好幾層糯米粉,一個個元宵很快就做好了。
為什么元宵節要吃元宵呢?我查看了資料,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調查結論:通過這個調查活動,使我更多的了解了我們中國春節的習俗,這些習俗其實就是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未來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