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綠色低碳出行策劃書(精選5篇)
校園綠色低碳出行策劃書 篇1
活動前言
牽著一頭羊換回一把斧頭。在遠古時代,以物易物便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面對面的來獲取商品或者食物,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但這種以物易物的概念隨著貨幣的誕生而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人類開始利用貨幣來進行交易,購買不同的商品。
近幾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物價飛速上漲,面對物價上漲,以物易物這種原始模式近年來重獲新生網購市場上的換客族變得越來越多,以物易物,各取所需逐漸變成一種時尚生活方式。與原始的滿足生活需要的物物交換不同,現代的以物易物并不追求等值交換,而是提倡需求決定價值,重在提高物品的利用效率,利用網絡技術將閑置物品的使用價值進行有效整合。以環保為主要賣點的物物交換網站盛行一時,古老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正在以一種時尚、新潮的姿態華麗轉身。
如今,低碳生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低碳旅游、低碳交通、低碳飲食、低碳建筑等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低碳生活,是目前最提倡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將是未來主導的健康生活方式。
作為一名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讓我們一起做低碳達人吧,讓我們提倡低碳生活,保護世界,保護地球!那怎樣過低碳生活呢?
以物易物是非常低碳環保的行為,舊物之間的交換,不僅發揮了舊物的使用價值,有效地利用了資源,而且在交換中我們還可以結識更多的朋友。
為了在我校學生之中宣傳低碳環保生活;推廣一種全新的節約型消費理念,讓大家既能各取所需,又能節約資源,同時在易物過程中讓同學們感受這也是集交易、交友、溝通協調的過程,可以充分展現學生自我的社交能力。校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特舉辦此次“以物易物,‘換’醒低碳”的大型換物活動。
一、活動背景:
1、以物易物的年代已逝數千年,如今,將雙方閑置的東西拿來作為交易品,在交換的過程中雙方都得到了滿足。這種不以依靠等價交換為主要原則,而是依個人需求為主要交換原則,在當今社會風靡而起。而這種以物易物的人被稱為“換客”。
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們購買力迅速提升的同時,很多學生家庭內二手或購買后不中意、使用次數少但依舊較新的日常用品、兒童玩具、學生書籍、雜志等物品數量也急劇上升,這些物品大部分都被閑置或丟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對此,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在學校內舉行“換客活動”,鼓勵學校同學之間交換,使這些閑置物品實現效益最大化,實現物盡其用、環保節約、循環利用的良好環境效益,同時響應國家當今大力提倡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號召。
3、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狀態下,“城市冷漠病”不斷蔓延,學校內部班級之間,甚至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的匱乏已成為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急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希望通過活動,在交換物品的過程中營造“學校是我家”的和諧氛圍,最終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循環節約型社會的雙贏。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換取其所需品,親身體驗“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等觀念。
2、使同學們在交換過程中獲得快樂、友誼,促進同學們的溝通、交流。
3、活動中培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生活”的能力。
4、通過自愿、自由的交換,將手頭閑置或購買后不中意的物品與學校師生交換,使這些閑置物品的效益最大化,實現物盡其用、環保節約、循環利用的良好環境效益。
校園綠色低碳出行策劃書 篇2
活動引言:為促進“低碳環保”的理念在培正校園的推廣和運用。我們決定組織開展第一屆“低碳達人”校園環保金點子大賽活動。本次活動倡導“知行合一”的宗旨,力求結合校園生活的實際。
低碳達人活動章程
為促進“低碳環保”的理念在培正校園的推廣和運用。我們決定組織開展第一屆“低碳達人”校園環保金點子大賽活動。本次活動倡導“知行合一”的宗旨,力求結合校園生活的實際,凸顯創意、實踐環保。
活動規程如下:
一、主辦單位:共青團廣東培正學院委員會
策劃承辦單位:法學系分團委學生會
贊助單位:<第一范文>
二、活動時間:初賽20xx年4月22日至4月28日
決賽20xx年5月26日
三、活動地點:決賽學院報告廳
四、活動對象:全院學生
五、活動形式:以個人(小組或班級亦可)為單位,制定環保方創意實踐方案,通過實踐展示及檢驗創意計劃的可行性和實施成效。
六、活動內容及要求:
初賽
a.參賽選手在4月29日前制定好環保方創意實踐方案,工作人員會以短信方式提醒選手按時上交方案。
b.初賽選拔的兩大主要標準:
環保方案創新性(選手通過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結合環保理念提出創新實踐方案,使環保以一種更時尚創新的方式得以推廣)
環保方案實用性(考察選手環保實踐方案的流程設計、論證達成實際效益的可能性,體現設計和實踐并重的原則);
c.評委將結合以上標準評判及選定晉級決賽的設計方案并給予指導;
d.組織方將提供環保方案樣板供參考。
決賽
a.決賽選手有兩周的時間實踐自己制定的環保方創意實踐方案(即5月3日—17日)。
b.選手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作為決賽形式(可參考評委鑒定表中的建議):①制作視頻或者PPT;②選手自備道具,在決賽現場展示環保作品。
c.參賽選手決賽如以視頻或PPT方式,需在決賽前一天上交視頻或PPT。
七、評分標準:
環保創意性占30%
環保方案可行性占30%
環保方案實施成效占30%
環保方案總結占10%
八、獎項安排:低碳達人獎證書+300元獎金(1名)
最佳創意獎證書+100元獎金(2名)
最佳實踐獎證書+100元獎金(2名)
環保給力獎證書+50元獎金(5名)
校園綠色低碳出行策劃書 篇3
一、活動背景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國際問題。而氣候變化造成的環境危機是人類長期面臨的嚴峻挑戰。在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背景下,世界各國都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氣候和生態環境問題。20xx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改變傳統觀念,推行低碳經濟”。20xx年12月7日—18日召開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20xx年3月5日召開的兩會,低碳也成為會議的熱門話題。這些都提醒著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減低碳排放量。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減碳意識還不強,對有關減碳方面的環保常識知之甚少。宣傳和推廣減碳行動,提倡低碳生活勢在必行。對此,**大學生活園區組織了這次“低碳生活,綠色校園”宣傳活動。以增強廣大師生的環保意識,倡導河大全體師生行動起來,從我做起,保護環境。
二、活動目的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種綠色而又環保的新型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是一種態度,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為了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作為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要有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來減少碳排放,延緩氣候變暖,保護地球環境。當代大學生應該時刻關注國際形式和環境,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低碳生活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三、主辦單位
學生處園區教育管理辦公室
四、活動時間
20xx年9月
五、宣傳方式
1、邀請本校各校園媒體發布活動消息配合宣傳。
2、用展板、電子屏、條幅、海報、櫥窗等方式宣傳低碳生活,呼吁廣大學生節水,節電,少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紙杯、紙巾,生活用品回收利用,使環保節能意識深入人心。
六、活動項目
1、開展關于低碳生活的征文競賽,繪畫競賽。
2、開展利用生活廢棄用品創新制作其他生活用品的手工設計大賽,鼓勵學生對日用品回收再利用。例如,用牙膏盒或礦泉水瓶制作筆筒。
3、開展低碳生活宣傳標語設計大賽,讓同學寫關于節能環保的祝福語和宣傳語。
4、開展宿舍熄燈一小時活動。征集志愿宿舍,在規定的時間集體熄燈,以引起同學們的關注和參與。
5、開展“低碳生活綠色校園”學生集體簽名活動。
6、在教學樓、宿舍樓內的公共區域張貼有關低碳環保的標語,以達到時刻警惕的效果。
六、項目評估
1、通過此次活動,使直接參與的人都能了解環保,走進環保,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注重環保,并不斷地影響身邊的人,從而達到人人環保。
2、通過此次活動,讓活動的接觸者間接的產生低碳環保意識。
3、通過此次活動,更能增加同學間的互動,增強公眾意識。
4、通過此次活動,達到創建低碳校園的目的。
校園綠色低碳出行策劃書 篇4
一、活動名稱:“學習之星”選拔大賽
二、主辦單位:環工學院學生會
承辦單位:環工學院學生會學習部
協辦單位:環工學院學生會宣傳部、信息部、女生部第一組織者:商輝峰
主要組織者:蔡新遠、張瀟、郝丹迪
一般組織者:學習部、宣傳部、信息部、女生部干事
三、活動類型:演講與互動
四、活動形式:學院組織
五、活動時間:(待定)
六、活動地點:(待定)
七、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活動發現我院學習和課余文化生活的全能人才。同時發揚他們的學習精神,讓他們把優秀的學習方法和合理的時間利用方法呈現給大家,促進大家的共同進步。同時,通過此次選拔活動,提高大家的學習和參加各項活動的積極性。提升我院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
八、宣傳方案:
首先由學習部成員聯系各班負責人講解活動目的,讓負責人通知各班學生做好準備;然后在我院的宿舍樓下張貼公告,公布學生自己該做的工作機注意事項;最后由宣傳部張貼海報公布時間和地點。
九、活動具體流程
1、初選
在大二每個班挑選出二個到三個學習成績好、綜合排名靠前的學生(人數控制在三十人以內)參加初選,初選主要包括:
一、成績積分;
二;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
三、學習方法的可行性、可推廣性;
四、個人文化素質修養,是否適合做大家學習的榜樣。
最后,根據綜合表現,選出八到十個人進入正賽。
2、正賽
一、由主持人介紹到場嘉賓,請大二導員致開場詞。
(主持人:有文藝部提供)
二、開場配樂詩朗誦,然后有優秀學生代表發表演講。(背景音樂)
三、由初賽選出的八到十個人分成二組(如果可以盡量給排水、建環一組;環境、消防、應化一組)進行演講,演講的主要內容包括:
1、個人獲得的各項成就;
2、個人取得優異成績的方法和奮斗歷程;
3、個人的課余文化生活。
四、第一組演講完之后,由下邊同學進行提問。選手回答完問題之后開始打分。評委由參加會議的大一學生組成,每個人都有投票權。投票時間三分鐘。(背景音樂)
五、進行第二組演講,步驟同四。(背景音樂)
備注:投票時間可用多媒體播放學生會在迎新、招新、以及籃球賽中采集的各種活動照片。
六、評比結束,根據投票情況選出一等獎一名(二組共計得票最高者),二等獎三名(二組共計得票二、三、四名),三等獎若干名。
七、由大二導員為“學習之星”頒獎。(背景音樂)
八、在歌曲“”中落下帷幕。
十、會場布置
1、首先由女生部、宣傳部布置會場設計會場標題
2、會前有監察部負責學生會干部及班委的簽到工作
3、會中有學習部負責會場秩序有女生部負責選票的發放和收取工作,票數統計工作由學習部負責信息部負責活動照片的采集如果需要可以邀請校記者團和廣播站記者到場,為活動做宣傳。
4、會后由學習部成員留下處理會后現場
十一、緊急事故處理:有學習部負責緊急事故處理,具體時間臨時安排。
十二、活動參與人數350人
十三、經費預算
1、一件礦泉水:15元
2、演講者獎品:筆記本5*10=50元
3、獲獎者證書:4*10=40元
4、會場布置:40元(由宣傳部和女生部負責)
5、選票:800張10元
合計:153元
校園綠色低碳出行策劃書 篇5
活動背景:弘揚培養愛校、榮校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活躍三月德育月活動,新聞部組織全系學生開展以“美麗校園我來拍”為主題的攝影活動,進行詩意校園剪影,開展這個形式的活動一方面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展示參賽者的攝影技術,一方面通過“美麗校園我來拍”主題的攝影形式,形象地表達大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
活動主題:“美麗校園我來拍”
活動目的:集中展示我院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取得的優秀成果,活躍校園文化氣息,培養愛校榮校的良好氛圍,展現我院學生的青春風采和精神面貌,同時展示參賽者的攝影技術、觀察和審美能力。
活動主辦方:藝術學院團總支學生會學工部
活動策劃承辦方:藝術學院團總支學生會新聞部
贊助單位:
活動時間:3月14日--3月26日
活動地點:藝術學院草坪
活動對象:藝術學院全體學生
活動要求及評獎方式:
1.作品要求
(1)作品必須為校園內拍攝的照片,且為原創不得網上下載,以及不可進行后期處理。
(2)照片展示內容健康,積極向上,新穎、創新,符合主題。
(3)參賽者須以個人為單位,至少準備3張/(5寸)以上作品參賽,并在背面注明作品標題、作者姓名、班級、及聯系方式,每班至少三位參賽者參加活動。
(4)其中的最佳鏡頭獎是在所有獲獎作品中挑選,最佳組織獎是交作品最多、質量好的班級。
(5)活動3月25日下午7點30截稿,參賽者請自留底稿,來稿恕不退還。
2.作品收集方式
參賽作品先交至班級信息委員處,信息委員于3月24-25號下午6:30—7:30,以班級為單位交到學生會辦公室,新聞部成員會在學生會辦公室收取作品。
(注:獲獎作品的沖洗和打印的費用可報銷)
3.評分標準專業評委70%,大眾投票30%。
評委會組成:由主辦方邀請校內專業老師以及新聞部組成評審團,對作品進行評審。
活動流程:
1).前期準備
(1)由宣傳部在藝術學院學打板,宣傳板置于藝術學院草坪前,以吸引同學們的關注。
(2)新聞部成員負責去各班宣傳活動。
(3)聯系大一輔導員下發通知,進一步加大活動宣傳力度。
(4)聯系監察部、素質拓展部進行監督。
(5)新聞部安排人員進行新聞的采集和拍攝工作。
2).中期安排
(1)時間安排
3月13日新聞部下班級宣傳、聯系大一所有輔導員下發通知。
3月14日聯系宣傳部進行打板宣傳
3月15日下午六點在辦公樓405,召開大一各班信息委員、宣傳委員會議
3月24日-25日收集參賽作品
3月26日邀請張智樂等老師擔任評委對作品進行評比
3月28日聯系宣傳部對獲獎作品進行打板展出
3月29日中午12點在南院草坪前進行展出
3月29日在南院草坪頒獎(與素質擴展部一起)
(2)工作安排:
下班級宣傳人員
羅杜觀、甘林、陳霏霏、周淋、肖永瑩、龍佳寧
聯系監察部和宣傳部
甘林、陳霏霏
聯系評委
羅杜觀、龍佳寧
收集作品
陳霏霏、羅杜觀
寫新聞拍照
周林、肖永瑩
頒獎組織
吳智祥、陳玲玲、劉龍飛、鄒玉蘭
獎品采購
羅杜觀、龍佳寧、陳霏霏
考勤
監察部
展出場地布置
新聞部全體成員
3).后期安排
新聞部的周琳、肖永瑩、龍佳寧對本次活動寫好總結。
獎項設置及經費預算:
下班級宣傳人員
羅杜觀、甘林、陳霏霏、周淋、肖永瑩、龍佳寧
聯系監察部和宣傳部
甘林、陳霏霏
聯系評委
羅杜觀、龍佳寧
收集作品
陳霏霏、羅杜觀
寫新聞拍照
周林、肖永瑩
頒獎組織
吳智祥、陳玲玲、劉龍飛、鄒玉蘭
獎品采購
羅杜觀、龍佳寧、陳霏霏
考勤
監察部
展出場地布置
新聞部全體成員
注:
1、所有獲獎的都用證書一本,集體獎為獎狀一張
2、邀請老師作評委給老師的禮物是一個紫砂杯(40元)
3、流動資金45元作為獲獎作品沖洗工費的報銷
最后總計290元
藝術學院新聞部
xx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