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老師工作規劃模板(精選3篇)
小學音樂老師工作規劃模板 篇1
一、工作思路
本學期音樂學科教學研究的工作思路是:組織和引導中小學音樂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藝術教育工作工程規程》,進一步深入研究《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反思課程改革以來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研究、指導、服務、管理的品質。要以提高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加強對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的指導和管理,以課題研究和教研組建設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學科中心組和學科基地的功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搞好器樂進學校和各項藝術活動,努力促進我市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學研究,推進課程改革。
1、繼續認真學習和研究基礎教育階段音樂學科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針對中小學音樂學科課程改革中出現的重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進一步提高課程實施的本事。
2、進一步健全中小學音樂教學研究基地,充分發揮學科指導小組的作用,積極開展新課標、新教材的專題研討活動。
3、組織高中音樂教師對音樂鑒賞必修模塊進行團體備課,開設研究課,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4、學習有關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搞好省級課題《普通中小學音樂學科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實踐研究》,不斷完善小學、初中學生學業評價體系。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實施本事。
1、繼續組織好中小學音樂教師對課標本新教材的實踐研究,組織和開展新一輪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培訓。
2、組織中小學音樂教師繼續學習常州市中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提議,進一步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師課堂教學預設的本事。
3、搞好高中音樂各選修模塊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工作。
4、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構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5、組織中小學音樂教師才藝大賽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6、進取發現、總結、推介教學第一線音樂教師的教學經驗。
7、不定期舉辦專題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
(三)搞好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組織部分音樂教師結合音樂學科課改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課堂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計和模塊教學方面的課題研究。
2、研究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如何關注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構成,關注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的音樂表現,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融入學生的音樂活動之中。
3、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小學音樂學科課堂教學質量檢測、初中學生音樂學業考核、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為抓手,組織課題組教師搞好省級課題《普通中小學音樂學科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實踐研究》,不斷完善中小學學生學業評價體系。
4、重視中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專業技能方面的提高與進修,對青年教師的范唱、伴奏本事要有必須的考核要求。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開小學、初中音樂學科中心組會議。
2、思考器樂進學校有關事宜。
十月份
1、十月教科研月主題活動。
2、武漢8+1城市圈交流研討會。
十一月份
1、中小學音樂教師《會唱歌,唱好歌》專題研討會。
十二月份
1、音美教師才藝大賽。
2、小學音樂教師器樂進學校活動初步驗收。
元月份
中小學音樂學科課程改革經驗交流座談會。
小學音樂老師工作規劃模板 篇2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及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充分發揮單位的基礎作用,培養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干部職工語言文字規范化程度,增強教育內涵,提升教育品位,使語言文字工作繼續向深入發展。
二、主要工作
1.建立管理、評價機制,突出重要地位。
成立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以局長帶頭,全體參與的模式,做到人人講普通話,人人寫規范字。建立、健全語言文字工作制度,實行領導負責制。將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要求納入規章制度之中。在崗位職責、會議制度、常規等條例中都予以強調。將普通話作為評優樹先、晉級的必備條件,把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列入干部行為規范。
2.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氛圍利用橫幅、led屏、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和途徑介紹規范語言文字的相關知識,宣傳“推廣普通話、用規范字”的重要性,走廊、辦公室、掛貼“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字”等專用提示性標語牌,創設規范語言文字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切實提高規范用語用字的意識。
3.以活動為抓手,提升語言文字工作的水平。組織廣泛開展朗讀、演講、作文、書法、文藝等活動,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提高使用普通話的水平。積極組織普通話口語實踐活動,以培養普通話口語能力和興趣推行規范字,檔案、公文、宣傳欄等必須使用規范字。組織開展寫字比賽活動。用字規范納入考核。積極組織參加各級語言文字競賽活動。
4.加強培訓。實施普通話繼續教育制度,建立培訓年度計劃及長期計劃,定期組織基本功培訓。
5.抓實推普周活動。9月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將舉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推普周專項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倡議、宣傳、展評等給類活動。人人參與,形成系列。
小學音樂老師工作規劃模板 篇3
一、目地
錦繡壹號觀邸小區基礎處理、在擬定各項參數的情況下,通過對試夯前與試夯后地基選點進行原位測試,通過檢測對比,為強夯各項參數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
二、準備工作:
1、為確定施工參數,建議在場地內選擇一塊樓房基礎進行強夯試驗,即確定最佳夯基數,夯點間距,保證達到設計要求。
2、對該區域及試夯影響范圍內障礙物進行處理,正平場地。暫定試夯區主要夯點間距采用4m×4m的正方形放線,三角形放點,采用100kn.m、進行試驗。并在單位夯擊試驗區設置觀測點,觀測試夯下沉量及水平角位移。
3、通知檢測部門在原位進行測試工作,掌握地基土質情況,以便與夯后進行對比。
三、施工工藝及設計要求
強夯法加固地基是采用重型履帶吊車將夯錘吊起到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經反復多次多遍夯擊,講地基土加固到密實狀態,達到提高荷載的目地。
四、各項技術參數。
在強夯前通過監、設計部門對我方所提供的兩種方案進行審核、確認。方案:點夯:夯擊能量,夯錘,直徑,落距間距,排距,擊數沉量不大于。
五、施工方法及程序
1、在已開挖完畢的.基坑內,清理并平整施工場地;
2、標出第一遍主夯點位置,并測量場地及主夯點高程;
3、吊車就位,使夯錘對準夯點位置;
4、測量夯前錘頂高程;
5、將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將夯錘脫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測量錘頂高程,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傾斜2,應及時將坑底整平;
6、重復步驟5,按設計規定的夯擊數及控制標準,完成每一個夯點的夯擊;
7、換夯點,重復步驟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
8、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
9、進行低能量滿夯,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
六、質量控制與措施
為了切實保證施工質量、特制定以下措施:
1、強夯能級控制
能級選擇合適的夯錘,用測繩和鋼圈尺配合,調整自動脫鉤裝置,設置落差距,并加以嚴格控制,保證設計要求的夯擊能。
2、擊數控制
施工過程中有專職測量人員監測夯擊數、夯擊點的下沉量,按設計要求進行各項指標控制,并做好現場記錄,如不能達到要求,及時增加錘擊數,直至達到控制標準。
3、強夯地基允許偏差項目滿足下列要求
①定位放線控制總誤差≤20mm
②定位放線與設計圖紙要求誤差≤20mm
③夯擊點中心位移100mm,同時控制夯錘就位誤差不超過50≤mm。
4、保證施工質量的技術、管理措施:強夯施工過程中,有專職質檢員按照《建筑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對以下質量控制點加強檢查,使過程處于受控狀態。
七、注意事項
①要求選擇試夯區具有代表性。
②要求做好每個夯點的施工記錄,為設計部門提供準確、真實的試驗參數。
③建議試夯的檢測工作在半個月后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