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外出聯誼策劃書(通用3篇)
大學外出聯誼策劃書 篇1
一、活動背景:
時光飛逝,新的學年又過了一半,20xx新生也慢慢適應了大學的生活,認 識了不少新的同學和老師,以及師兄師姐。加入職協后,對職協的基本工作有了 一定的了解, 也熟悉了校內的一些社團的情況。 但我們的交流不只是局限于校內, 我們也與其他學校的學生社團進行合作與交流,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與其他 學校的學生社團的交流學習也將是我們既往開來的工作之一。
二、活動意義:
對外的聯誼活動能夠加強與外校的聯系,進一步認識校外的同學,增進三大 院校的感情,同時也能豐富我們課余生活。與此同時也能夠鍛煉你的交際能力, 還可以多了解其他院校的生活和學校的文化。為了更好地發展校園文化,豐富學 生課余生活, 三大學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協會聯合通過這個聯誼作為一個交流的 橋梁,為各位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特色和風采的平臺。
三、活動簡介:
(一)活動主題:三大院校聯誼 活動主題:
。ǘ┗顒拥攸c:
。ㄈ┗顒訉ο螅簭V東輕工職業技術學校、佛山大學 活動對象: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校、
。ㄋ模┲鬓k單位: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職業生涯發展協會 主辦單位: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職業生涯發展協會
(五)活動簡要流程:
1、迎接外校好友
2、開場: 主持人致開幕詞,會長及各學院代表講話。
3、展現風采:節目表演(雙方互出節目展現各自風采)
4、游戲環節:精彩小游戲,情牽你我他
5、主持人致閉幕詞, 大合照。
6、歡送院校好友出學校
四、游戲環節:
1。、背靠背 游戲規則:每小組各派兩名代表背對背,用身體夾氣球,不準用手,要來 回走一次,并在轉彎處,撿起一樣東西(有瓶子、傘、筆) 。最晚回來的 人要接受懲罰,還有沒有拿到東西回終點的,也要接受懲罰。
2、 開口中 游戲規則:全體同學一起參加游戲。猜數字(1~500)每猜一次范圍縮小, 最后猜中的人倒霉挨罰。先由一個人來寫一個數字,然后大家在 1~500 間進行猜測。每猜一次范圍縮小,最后猜中的人進行抽簽接受這份大獎。 下一輪由受罰者再寫數字,依此循環。 游戲
3、踩汽球 游戲規則: 左右腳捆綁三至四個汽球, 在活動開始后, 互相踩對方的汽球, 并保持自已的汽球不破,或破得最少,則勝出。在踩氣球的同時,踩氣球 的同學要一邊唱歌,一邊才其他人的氣球。一定要唱歌,否則,將有工作 人員拿針(或筆)刺穿沒有唱歌的哪個小組的氣球。 吸管運輸: 游戲
4、吸管運輸: 游戲規則:每組成員都要參加,每人嘴里叼一支吸管,第一個人在吸管上 放一個有一定重量的鑰匙環(鑰匙環上有兩條鑰匙)的東西,當比賽開始 時,大家不能用手接觸吸管和鑰匙環,而是用嘴叼吸管的姿勢把鑰匙環傳 給下一個人,直到傳到最后一個人叼的吸管上。最先到的為贏,倒數最后 一個部要接受懲罰。
小小懲罰:
1、做一個大家都滿意的鬼臉
2、做自己最性感、最嫵媚的表情或動作
3、對外大喊我是豬;
4、擺 3 個芙蓉姐姐 s 形;
5、 (男生)選一個男生一邊捶他的胸一邊說:你好討厭哦! !
6、男生摸自己胸說: “唉太小了” ; 需要的材料有:鑰匙環、兩條鑰匙、氣球、針(或筆) 、瓶子、傘、筆、紙
五、工作人員安排:
1、活動接待迎賓簽到:4 人(在校門口接待,主要由公關部負責)
2、活動主持:
3、幕后工作人員:
4、機動工作人員: 2 人(主持本次聯誼活動) 4 人(負責燈光音響設備的調控) 2 人(隨時接受調動應對突發情況)
六、應急措施:
1、在籌備期間,若無法申請到學生活動中心舞廳,則活動地點改為教室。
2、在游戲活動中,工作人員隨時做好準備,以便于當有人受傷時可以即刻 送到醫務室
3、在活動中,當有同事在游戲過程中受傷時,應立即聯系負責人或者直接 送到校醫室進行及時的治療
4、若遇到外界因素無法進行,要立即聯系負責人,取消或延遲此次活動
5、活動開始時,當有些節目因為外部因素不能及時開始,工作人員要做出 適當的調整
6、當飲料食物用完時,工作人員應當及時補充 。
大學外出聯誼策劃書 篇2
一、活動背景:
**年12月1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40/212號決議,確定每年12月5日作為國際志愿者日,其目的是為了在世界范圍內弘揚志愿者精神,宣傳志愿者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國都開展慶;顒,以推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的開展。
二、活動目的:
弘揚志愿者精神,為貧困地區的中小學生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三、活動簡介:
院青協計劃于**年12月5日左右舉行一次大型的宣傳活動,并借助此次宣傳將募書活動持久開展下去(考慮到同學們手中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書籍較少,我們計劃將第一階段的活動延續至下學期,以保證同學們能利用放假回家的機會帶來一些合適的書籍。預計第一階段活動將持續到**年3月)。如果各方面條件成熟,可以考慮將此項募書活動作為信息物理工程學院青協的傳統逐屆開展下去。
四、活動地點及負責人:
宣傳活動地點:校青春廣場
校本部負責人:
南校區負責人:
五、活動步驟:
。ㄒ唬┣捌跍蕚
1、活動申請;
2、設計宣傳板OCEF組織有特制的宣傳板報,可供直接使用;
3、設計及復印海報和宣傳單可參考OCEF組織的特制海報和宣傳單;
4、在校園網BBS發表募書帖借助科實部網站的管理權限,對募書活動在網上進行積極宣傳;
5、大力開展本院的內部宣傳通知全院各班青協負責人務必在班級內作好宣傳工作,讓他們將此次活動的精神和意義詳實地傳達給班級每一位同學,爭取在本院同學中募到更多書籍;
6、制作書籍募集明細表供集書負責人登記捐書者個人以及所捐書籍的詳細。
大學外出聯誼策劃書 篇3
為了落實學校有關教學文件精神,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大學化學教研室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期工作重點能力
1、抓日常教學管理,提高管理意識。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從備課、上課、課后輔導抓起,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工作,加強教師之間的聯系,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完成本學期教學工作任務。
2、每兩周舉行一次教研室活動,交流和探討教學經驗,鼓勵教師相互聽課;針對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并提出解決方法,從而可更好的吸取良好教學經驗。堅持開展周一下午的教研組活動,進行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對各自的教學情況進行總結。
3、開展1-2次教學以外娛樂活動,方式等教研室成員共同商定之后再定。
4、加強課程建設。本學期計劃組織1-2次課程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的討論會,就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程設置等進行討論,以使更加科學合理。
5、積極開展新課教師的公開教學和老教師的公開示范課活動,以此形成良好的“以老帶新”的局面,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6、積極組織教師申報科研項目,以進一步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7、在本學期最后階段,組織討論有關期末考試出題的安排,并總結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等。
二、本學期的活動計劃
工作內容:
1-2初期教學檢查,地區科技局課題申報交流
3-4人才培養方案的.討論,各類大綱的編寫討論;集體備課
5-6組織年輕教師隨堂聽老教師課;
7-8集體備課;教學相長會
9-10提醒將要進行中期教學檢查
11-12集體備課;開展一次茶話會(或娛樂活動)
13-14相關課程建設的討論
15-16期末試卷的出題的討論和安排;集體備課;提醒將要期末終期檢查
17-19期末教學檢查和下學期教師任務安排等
一、日常教學組織工作計劃:
1、開學前:各老師準備好教材、教學課程大綱、課時授課計劃、教學進度表、教案,大學教研室工作計劃。大綱、進度表、課時計劃在開學后一周交至系教務辦。
2、開學二周后:對所屬教師的教案、大綱、課時計劃要審定和檢查。
3、安排晚自習輔導答疑,每位教師每周一晚上。
4、安排教師指導學生的導師的學生名單,要求每位教師要經常與被導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談心等。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心理與身體、學習共同健康成長。
5、組織公開課觀摩,特別是青年教師最少有一次公開課和參加講課比賽,集體討論各種教學方法,盡量推廣最好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學方法的提高和多樣化。
6、每位教師每學期要多聽課,多向其它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并且有記錄。
7、教研室主任要對每位教師進行聽課,掌握教學動態,檢查教學進程和教學方法,教學水平和教學態度。
8、期中教學檢查:對每位教師的教案、作業布置與批改、輔導、聽課等進行檢查,結合學校的教學檢查,對位每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并且上報教務處和留系存檔,工作計劃《大學教研室工作計劃》。
9、期末考試、出卷、監考、閱卷工作
(1)每位教師對自己的課程要負責出A、B兩套試卷,并附有標準答案和評分細則。兩套試卷相同知識點不能超過30%,要逐步建立每門課程的試題庫。
。2)監考要嚴肅、認真、負責安排、公正無私、關心愛護學生。要有成績分析和試卷分析,以符合“正態分布”為理想試卷。最后上報系教務辦并報校教務處。
二、實驗實訓課管理:
1、實驗課:有條件的要達到100%的實驗開出率,要有預約記錄、實驗記錄和學生的實驗報告書,期末一并交至系存檔。
2、實訓:在校內外實訓基地的,也要存相應記錄并存檔,要求有學生的實訓鑒定、記錄、結果一并存檔。
3、畢業論文安排:
1、每個學生要有一名畢業論文指導教師。
2、畢業論文的題目盡量一生一題,不要重復。
3、畢業論文要有多次修改的記錄,要有評語并存檔。
四、各種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
五、安排一次或以上的學術講座。
六、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每學期的教研論文要存至個人業務檔案里。
七、制訂本學期的科研課題和計劃。
八、上報一門校級精品課程和計劃。
。1)已報校級精品課程的《藥理學》準備報省級。
。2)準備報《有機化學》為校級精品課程。
九、制作多媒體課件。
十、組織參編、主編各種教材、講義和實驗指導書。
十一、完成其它工作的計劃和協調工作。
十二、組織學生對各老師授課進行考核,并結合期中教學檢查記入考核成績,作為考核教師教學能力的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