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校園策劃書(通用3篇)
2023校園策劃書 篇1
一、活動主題:宣傳安全知識;構建和諧校園。
二、活動時間:20__年4月
三、活動地點:翡翠湖校區
四、活動對象:全體師生
五、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由于我校校園面積大,師生眾多,再者學生的安全意識不強,因此校內安全已經成為了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我們力求通過此次安全知識宣傳月活動提高同學們的安全防范意識。為構建和諧平安校園創造條件。
六、活動前期的準備階段:
1.宣傳:活動前在校內BBS,廣播站,及利用櫥窗大力宣傳此次活動,爭取更多的同學參加。
2.任務分工:成立具體工作小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具體分為A,B,C,D四組。(具體分工見備注)
七、活動內容:
㈠時間:4月7日
地點:一食廣場
具體內容:
1.掛出橫幅,展出宣傳海報,并向前來的同學介紹有關校內的安全知識。
2.向同學們分發印有安全知識常識的精美書簽,并向他們介紹我們后續活動的時間和地點。
3.設立咨詢點,回答并記錄同學們提出的關于校內安全的問題。
4.招募校園安全小衛士
5.有關小組負責現場的攝影和秩序維護。
㈡時間:4月16日
地點:校廣播站
內容:保衛辦領導做客廣播臺。
保衛辦領導做客廣播站
㈢時間:4月21日
地點:校廣播站
內容:保衛辦領導再次做客廣播站,針對校園內頻繁發生的盜竊案和詐騙案作相應的解析和評論,同時將對如何杜絕此類案件的再次發生向同學們提出寶貴的意見。
㈣時間:4月26日
地點:西操場
內容
1.給同學們播放視頻短片。
2.主持人和同學們互動,針對短片中涉及到到安全知識提問,對回答正確的同學當場頒發獎品。
3.播放電影
4.由主持人宣布此次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圓滿成功,并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注意安全,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
2023校園策劃書 篇2
活動目的:結合學校安全教育的主題,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學習安全知識,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活動時間:_年5月23日
活動地點:大田灣校區1305教室
活動對象:護專一班全體學生
活動準備:班會現場的布置和資料的整理
活動流程:
一、導語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開個班會,主題為“大學生安全知識”(板書課題)
一人安危系全家”。我們每人都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了誰,家都不再完整不再溫馨。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注意安全。接下來播放《天堂里有沒有車來車往》的歌曲,營造氣氛.
我們作為學生,我們現在更多時間都是在校園里度過。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二、校園人身安全,我們該怎么做呢?
大家說說在教室、走廊、樓梯、操場、寢室、飲食、體育運動、寢室用電、處理糾紛,我們應怎樣注意個人安全?還可以將自己的經歷說出來。(三分鐘之內答完,超過者不算)
三、游戲:肢體語言大闖關。用肢體語言傳達所示成語意思給另一方猜測(兩人一組)
四、想一想,校園安全方面,怎們樣建立安全意識?以及從哪些方面建立安全意識?自己哪方面還做得不夠好?(將穿插游戲“奇形怪狀大考驗”。
五、展開的是安全知識互動問答活動(共20題,分簡單和一般兩個層次)
六、快板《交通規則要牢記》結束本次主題班會
本次主題班會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貼近實際,寓教于樂,希望我們全體同學通過這次活動,并把“意識”變為自己自覺的行動。
活動預算:300元
主要用于布置會場,凡參與活動者都可以拿到或重或輕的禮品,道具購買、全體聚會小吃和會后宣傳費用。
指導老師 :楊明燕老師
2023校園策劃書 篇3
活動前言
牽著一頭羊換回一把斧頭。在遠古時代,以物易物便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面對面的來獲取商品或者食物,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但這種以物易物的概念隨著貨幣的誕生而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人類開始利用貨幣來進行交易,購買不同的商品。
近幾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物價飛速上漲,面對物價上漲,以物易物這種原始模式近年來重獲新生網購市場上的換客族變得越來越多,以物易物,各取所需逐漸變成一種時尚生活方式。與原始的滿足生活需要的物物交換不同,現代的以物易物并不追求等值交換,而是提倡需求決定價值,重在提高物品的利用效率,利用網絡技術將閑置物品的使用價值進行有效整合。以環保為主要賣點的物物交換網站盛行一時,古老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正在以一種時尚、新潮的姿態華麗轉身。
如今,低碳生活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低碳旅游、低碳交通、低碳飲食、低碳建筑等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低碳生活,是目前最提倡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將是未來主導的健康生活方式。
作為一名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走在時代的前沿,讓我們一起做低碳達人吧,讓我們提倡低碳生活,保護世界,保護地球!那怎樣過低碳生活呢?
以物易物是非常低碳環保的行為,舊物之間的交換,不僅發揮了舊物的使用價值,有效地利用了資源,而且在交換中我們還可以結識更多的朋友。
為了在我校學生之中宣傳低碳環保生活;推廣一種全新的節約型消費理念,讓大家既能各取所需,又能節約資源,同時在易物過程中讓同學們感受這也是集交易、交友、溝通協調的過程,可以充分展現學生自我的社交能力。校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特舉辦此次“以物易物,‘換’醒低碳”的大型換物活動。
一、活動背景:
1、以物易物的年代已逝數千年,如今,將雙方閑置的東西拿來作為交易品,在交換的過程中雙方都得到了滿足。這種不以依靠等價交換為主要原則,而是依個人需求為主要交換原則,在當今社會風靡而起。而這種以物易物的人被稱為“換客”。
2、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們購買力迅速提升的同時,很多學生家庭內二手或購買后不中意、使用次數少但依舊較新的日常用品、兒童玩具、學生書籍、雜志等物品數量也急劇上升,這些物品大部分都被閑置或丟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對此,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在學校內舉行“換客活動”,鼓勵學校同學之間交換,使這些閑置物品實現效益最大化,實現物盡其用、環保節約、循環利用的良好環境效益,同時響應國家當今大力提倡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號召。
3、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狀態下,“城市冷漠病”不斷蔓延,學校內部班級之間,甚至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的匱乏已成為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急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希望通過活動,在交換物品的過程中營造“學校是我家”的和諧氛圍,最終實現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循環節約型社會的雙贏。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換取其所需品,親身體驗“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等觀念。
2、使同學們在交換過程中獲得快樂、友誼,促進同學們的溝通、交流。
3、活動中培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生活”的能力。
4、通過自愿、自由的交換,將手頭閑置或購買后不中意的物品與學校師生交換,使這些閑置物品的效益最大化,實現物盡其用、環保節約、循環利用的良好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