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項目管理制度(通用3篇)
系統項目管理制度 篇1
一、目的
規范空調系統管理。確保空調系統運行正常。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嘉園管理處維修值班人員的`值班管理。
三、職責
1、工程部給修人員嚴格執行空調系統管理制度。
2、工程部主管負責監督、檢查。
四、工作流程
1、嚴格按運行、檢查和維修養護等規程操作,保障空調系統的正常運行。
2、嚴格按設備啟動、關閉時間操作,每日定時巡視檢查,認真做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維修,遇到重大問題及時通知工程維修部進行搶修,保證設備正常運轉。
3、嚴格按保養規定對空調系統進行保養、維修工作。
4、定期對空調系統進行清潔工作,保證設備表面無灰塵,運轉良好。
系統項目管理制度 篇2
1、設計文件
檢查起重機械設計文件中有關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的內容是否符合《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管理系統》(gb/t 28264-20xx)的要求。
2、安全監控管理功能要求的硬件配備
檢查起重機械的出廠配套件清單中是否有gb/t 28264-20xx所要求的信號采集單元、信號處理單元、控制輸出單元、數據存儲單元、信號顯示單元、信息導出接口單元等硬件設施,并核查。
3、管理權限的設定
現場核實系統管理員的授權,進入系統后,需要有登錄密碼或更高級的身份識別方式。系統管理員輸入正確的密碼或其它識別方式后,能夠順利進入系統。
4、故障自診斷
開機進入系統后,現場核實系統有運行自檢的程序,并顯示自檢結果,系統應具有故障自診斷功能。系統自身發生故障而影響正常使用時,能立即發出報警信號。
5、報警裝置
在空載的條件下,通過按急停或系統設計的報警信號現場驗證起重機械的各種報警裝置的動作。
系統的報警裝置能向起重機械操作者和處于危險區域的人員發出清晰的聲光報警信號。
當發生故障時,系統不但要報警,還應能根據設置要求對設備止停。
6、文字表達形式
現場目測系統顯示的所有界面的文字表達形式為簡體中文。
7、通信協議的開放性
(1)現場檢查系統有對外開放的硬件接口,查閱相關說明書中通信協議的內容,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規定的modbus、tcp/ip、串口等對外開放的協議;
(2)現場驗證系統通過以太網或usb接口能方便地將記錄數據導出。
8、顯示信息的清晰度
在司機座位上,斜視45°可清晰完整的觀察到整個監控畫面,包括視頻系統的畫面,畫面上顯示的信息不刺目、不干擾視線,清晰可辨。
9、系統信息采集源
對應gb/t 28264-20xx中表1檢查信息采集源。
10、監控參數驗證
按照下述方法,對應gb/t 28264-20xx中表2驗證具體產品的參數。
(1)起重量
現場起升載荷,檢查顯示器上是否顯示起重量,顯示計量單位為“t”,并至少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2)起重力矩
現場起升載荷,并進行變幅運動,檢查顯示器上是否顯示起重量和相應位置幅度,顯示計量單位分別為“t”和“m”,均應至少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3)起升高度/下降深度
顯示屏幕上,能實時顯示所吊運的物體高度和下降深度。在空載的條件下,將吊具起升到一定的位置,記錄此時顯示屏上起升高度的數值為g1,將激光測距儀垂直架設到吊具的正下方,測試吊具的位置高度值并記錄為h1,起升機構緩慢運行一定的的高度,觀察顯示屏上起升高度的數值應實時變化,待穩定后記錄為h2,測量此時吊具的位置高度值并記錄為h2,通過公式h=h2-h1計算出顯示屏上起升高度的變化值h,通過公式h=h2-h1,計算出吊具實際測量上升的高度h,以上操作至少重復三次,h與h的數值應該一致。
(4)運行行程
起重機械的起升高度、下降深度、小車運行、大車運行等運行行程可實時顯示。
①計算起重機吊具由地面起升至最大高度過程中,起升卷筒轉動圈數,換算至鋼絲繩起升高度值,與監控系統顯示值對比;
②在空載的條件下,將小車運行到某一位置,記錄顯示屏上小車運行行程的數值為s0,并在小車運行的軌道上相應位置做標記,緩慢開動小車,移動一定的距離(一般不少于10mm),觀察顯示屏上小車運行行程的數值應實時變化,待小車穩定后記錄顯示屏幕上行程數值為s1,并在運行的軌道上做標記。用卷尺測量兩處標記的距離為s,計算出系統顯示的距離s=/s1-s0/,s與s數值應該一致;
③大車運行的行程驗證方法同第二條所述。
(5)風速
檢查系統應實時顯示風速值,記錄當前風速值,查看計量合格證;測量與起重機風速計同一位置的風速,與顯示值比較。現場驗證時調低試驗報警門檻值,察看其有效性,系統應立即發出警報信號,在司機室和起重機周圍能清晰的觀察到聲光報警信號,起重機停止運行。
(6)回轉角度
系統應實時記錄并顯示起重機械的回轉角度,與監控系統顯示值進行對比,驗證其有效性和準確度。
(7)幅度
現場進行變幅運動,檢查顯示器上是否顯示相應位置幅度,顯示計量單位為“m”,應至少保留小數點后兩位。
(8)大車運行偏斜
在空載的條件下,慢速、點動操作起重機兩側支腿電動機,模擬大車運行偏斜狀態,觀察系統是否顯示并能發出報警信號。
(9)水平度
現場檢查系統中有實時顯示整體水平度的.數值并記錄,用水準儀測量起重機主體結構前后支腿的高低差,驗證起重機的整體水平度。
(10)同一或不同一軌道運行機構安全距離
根據產品的設計要求及相關標準要求,系統應設置安全距離不小于d;當系統的安全距離小于d時,系統有正確響應。現場設置信號反射器具,檢驗起重機械同一或不同一軌道存在碰撞危險時,在司機室和起重機械周圍能清晰的觀察到聲光報警信號,起重機械停止運行。
(11)操作指令
在空載的條件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起重機械的動作進行操作驗證,各種動作在顯示器上應實時顯示。試驗后,查看相關的記錄,信息能保存和回放。
(12)支腿垂直度
現場檢查系統中有實時顯示的支腿垂直度的數據并記錄,將數字式角度儀架設到支腿的下橫梁上測量支腿的橫向垂直度并記錄,再將數字式角度儀放置于支腿的垂直面上,根據支腿不同的形式,選取相應位置測量縱向的垂直度并記錄。驗證起重機械的支腿垂直度。
(13)工作時間
系統應實時顯示和記錄工作時間,計量起重機械各機構動作時間點、時間段,與監控系統對應值比較。
(14)累計工作時間
連續一個工作循環后,調取試驗過程中存儲的時間數據,現場驗證已完成的工作循環的時間系統應全部累加、記錄和存儲。
(15)每次工作循環
查看顯示屏幕上應該有工作循環的次數。根據起重機械的特點記錄每個工作循環的次數。調取試驗過程中存儲的時間數據,系統已完成的工作循環應全部記錄和存儲。
11、監控狀態驗證
按照下述方法,對應gb/t 28264-20xx中表3驗證具體產品的狀態。
(1)起升機構的制動狀態
在空載的條件下,進行起升機構動作的操作,對于兩個及以上起升機構的起重機械,應分別驗證其制動狀態,檢查在系統的顯示屏上應實時顯示制動狀態的信號。
(2)抗風防滑狀態
現場查看抗風防滑裝置的形式,進行夾軌器、錨定等抗風防滑裝置的閉合性試驗,檢驗監控系統顯示的防風裝置狀態是否一致。
(3)聯鎖保護(門限位和機構之間的運行聯鎖)
①門限位
進行門限位開關閉合試驗,檢驗監控系統顯示與門限位狀態是否一致。
②機構之間的運行聯鎖
根據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對于有聯鎖要求的起重機械,在空載的條件下,分別進行兩機構的動作,其聯鎖應滿足規定要求,顯示屏應實時顯示聯鎖狀態;對于架橋機,當進行過孔狀態的動作時,架橋機架梁狀態各機構操作應無動作。
(4)工況設置狀態
系統中應有對所有工況進行監控設置、顯示和存儲功能,現場查看顯示、調閱工況資料,驗證其有效性。
(5)供電電纜卷筒狀態
①系統應當能夠監控供電電纜卷筒狀態保護開關(過緊或過松)的動作狀態;現場操作供電電纜卷筒狀態保護開關斷開或閉合,觀察系統是否能識別供電電纜卷筒的狀態;
②系統應當能夠監控供電電纜卷筒狀態保護開關和起重機械大車運行機構的聯鎖狀態;當供電電纜卷筒狀態保護開關斷開時,操作起重機械大車運行機構啟動,觀察系統是否能夠發出報警信號并禁止大車運行機構運動。
(6)過孔狀態
按照架橋機的過孔走行方式進行過孔走行試驗,系統應實時顯示過孔的狀態,試驗后查看相關的過孔狀態記錄,系統應該記錄過孔時的操作命令和狀態。
(7)視頻系統
現場查看視頻系統的構成:安裝攝像頭數量、安裝位置、所監控的范圍。在一個工作循環的時間內,在視頻系統的屏幕上應觀察到起重機械主要機構各主要工況實時工作的監控畫面。
整個視頻系統應該全程監控起重機械工作的過程,能做到實時監控。一個工作循環后,調取相關視頻的信息,查看這些狀態的信息應完整保存。
注:對于門式起重機、流動式起重機、門座起重機等至少需觀察到吊點、行走區域;對于橋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纜索起重機、桅桿起重機等至少需觀察到吊點;對于架橋機至少觀察到過孔狀態、架梁狀態、運梁車同步狀態;對于升船機至少需觀察到機房、承船箱。
12、系統綜合誤差試驗驗證
起重量、幅度和起重力矩的誤差不大于5%。
(1)起重量綜合誤差試驗
根據試驗工況將小車停放在相應位置,起升機構按100%額定起重量加載,載荷離地100~200mm高度,懸空時間不少于10min。整個過程中觀察系統應反映起重機械載荷的實時變化,待載荷穩定后觀察顯示屏上的載荷數值作為系統顯示的數據并記錄為qa;將現場經過標定的試驗載荷作為檢驗載荷的實際數據記錄為qb。選取在30%額定起重量與100%額定起重量之間其他兩點的載荷繼續進行重復上述的試驗。
做三次載荷試驗后,按照gb/t28264-20xx中7、1的要求計算起重量綜合誤差。
(2)幅度綜合誤差試驗
按照gb/t28264-20xx中7、2的要求計算幅度綜合誤差。對于流動式起重機在上述試驗的基礎上增加額定載荷下的試驗。
(3)起重力矩的綜合誤差試驗
按照gb/t28264-20xx中7、3的要求計算起重力矩的綜合誤差。
13、連續作業試驗驗證
系統按照其工作循環能連續作業16小時或工作循環次數不少于20次,并能實時記錄。通過調取試驗后的記錄,查看相關的記錄,驗證系統的連續作業能力。
14、信息采集和儲存驗證
(1)實時性
在做空載實驗時,現場驗證系統具有起重機械作業狀態的實時顯示功能,能以圖形、圖像、圖標和文字的方式顯示起重機械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參數。待試驗結束后,調取保存的記錄,驗證起重機械運行狀態及故障信息有實時記錄功能。檢查系統存儲的數據信息或圖像信息應包含數據或圖像的編號,時間和日期與試驗的數據應一致。
(2)掃描周期
查看系統實際程序的掃描周期應不大于100ms。
(3)存儲時間
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對于系統工作時間超過30天的起重機械,現場調取之前存儲的文件,查看文件的原始完整性和存儲情況;存儲時間不應少于30個連續工作日。對于系統工作時間不超過30天的起重機械,現場查閱存儲的文件,計算一個工作循環的時間內儲存文件大小,推算出是否能達到標準中所規定的要求,數據存儲時間不少于30個連續工作日,視頻存儲時間不少于72小時。
調取試驗過程中存儲的數據,檢查系統存儲的數據信息或圖像信息的日期應按照年/月/日/時/分/秒的格式進行存儲。
(4)斷電后信息的保存
首先檢查系統應有獨立的電源即ups電源或電瓶等裝置。現場驗證,當起重機械主機電源斷電后,系統能持續工作。調取連續作業的時間內存儲的數據,起重機械數據應完整保存。
(5)歷史追溯性
調取連續工作一個工作循環過程中存儲的所有信息,檢查系統存儲的數據信息或圖像信息應包含數據或圖像的編號,時間和日期與試驗的數據應一致。能追溯到起重機械的運行狀態及故障報警信息。
系統項目管理制度 篇3
工程項目分承包方質量管理制度及措施
項目經理部對所有進場分承包方必須進行驗收,對分承包方施工工程質量、進度、安全、場容、現場文明進行有效控制和考核。
1、工程施工階段的分包管理制度
1)分承包根據工期、進度、計劃、總包方的質量目標、質量計劃、編制合理的質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分承包方根據所包工程任務、特點、性質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施工作業指導書和質量計劃,并經總包方項目技術負責人進行審批,經審批同意后的施工方案初稿,同時此方案亦作為我方監督檢查的依據。
2)對工程分承包方施工的隱蔽工程驗收,項目派質檢人員參加驗收合格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對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督促分承包方返工或返修。
2、工程分承包方的考核和評估
1)項目部每月下旬對分承包方定期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分承包方服從總包現場統一管理,有健全的組織機構,人員職責及目標明確,注重質量,對設備和計量器具進行維護管理。
2)扎實進行質量檢驗和試驗,主動預防不合格品,工作制度完善并能定期檢驗和考核,有嚴格的`物資采購制度,決不使用不良材料,合理安排工程進度,達到工期控制要求,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維護業主聲譽。分包工程完工后由項目經理組織填寫評估意見,經考核不合格的分承包方應從合格分承包方花名冊中除名。
3、工程分承包管理措施
1)分承包方納入項目質量管理體系,嚴格執行《質量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強化質量管理手段,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2)分承包方進行進場人員質量意識教育,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項目質檢人員不定期進行抽查,無技術交底將對分承包方進行處罰。
3)分承包方質檢人員進行嚴格的工序過程質量控制,對隱蔽工程、重要項目、關鍵部位會同總包方質檢人員共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4)分承包方根據工程施工或易出現質量缺陷和產生質量通病的部位、編制預防措施,經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批同意后,項目質檢人員會同分承包方質檢人員共同進行監督檢查,預防質量通病、質量缺陷的產生。
5)不定期對分承包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進行抽查,檢查其出廠合格證,復驗防止不合格品進場。
6)督促分承包方做好資料與工程同步,所有技術保證資料齊全、準確、工整。
7)抽查分承包方建立質量控制狀態臺帳(過程狀態、物項狀態、試驗狀態)。
8)定期會同項目經理部參與對分承包方進行考核。
9)分承包嚴格按施工檢驗班次制定標準進行評定,分承包施工任務完工移交時必須達到合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