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活動管理制度(精選3篇)
經濟活動管理制度 篇1
為加強我工段經濟活動分析工作,使班組的各項經濟活動可控、在控,保證各項經營管理工作有分析、有反饋、有落實、有措施,現對班組經濟活動分析的具體工作進行規范,也是為了更好地控制支出,擴大效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特制定以下《班組經濟活動分析管理制度》。
一、經濟活動分析的時間:
每月組織分析一次,時間為月末的25號。
二、經濟活動分析的參會人員;
為各個運行班組的所有成員與工段長,也可以邀請工藝與設備專工進行指導。
三、經濟活動分析的內容:
1、本月度總產氣量和總電石用量,計算出乙炔發生器的收率。發生器收率(產率)的計算公式為收率=實際產氣量/理論產氣量×100%,這是衡量乙炔裝置效率及估計乙炔流失量的指標。并根據計算結果與歷史進行比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指導與借鑒。
2、核算本月度的備品備件的消耗數量,是否在分廠規定的范圍內。
3、計算本月度編織袋的用量情況,并與電石灰分進行一個比較,看是否相符。
4、核算一次水用量,并對四個班組進行比較與考核。
5、核算本月度工段所用消耗品,如大小掃帚、拖把、油品等的用量,并登記造冊。
6、最后進行綜合經濟效益分析,通過綜合分析,了解工段與班級的經濟活動情況,促進整體效益的提高,挖掘企業內部潛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費用。
7、統計發生器溫度的控制情況,計算其合格率,并做為考核班組的一項重要指標。
8、統計水洗塔出口溫度的控制情況,計算其合格率,并做為考核班組的一項重要指標。
9、統計乙炔純度的合格率,并做為考核班組的一項重要指標。
四、經濟活動分析的要求:
(1)按時間要求每月分析一次,并將分析結果登記入帳。
(2)按分析的時間客觀進行分析,實事求是地反映工段與班級經濟活動的整體狀況。
(3)通過分析針對現狀,預測工段的未來和前景,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措施。
五、經濟活動分析的方法:
采取對比法,就是把主要經濟指標在實際同計劃之間,在不同時期之間以及在不同班組之間進行對比的方法。通過對比,可找出差距,發現問題,然后再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關鍵,為了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
經濟活動管理制度 篇2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浙江長興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經濟活動分析的管理職能、管理內容與要求、檢查與考核。
本標準適用于浙江長興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經濟活動分析的管理。
2、管理職能
公司分管經營的副總經理主持公司經濟活動分析工作。經營工作部(計劃)是公司經濟活動分析管理的歸口部門,負責收集、整理、匯總經濟活動的有關資料,定期組織召開公司經濟活動分析會議,檢查落實會議作出的有關決定。
3、管理內容與要求
3.1經濟活動分析的責任
3.1.1經營工作部(計劃)
3.1.1.1負責定期組織召開公司經濟活動分析會議。
3.1.1.2負責上月度發電量、廠用電量、標準煤耗計劃的完成情況、同比情況分析;提供公司經濟技術指標變動情況及其對煤耗的影響。
3.1.1.3負責提供機組啟停、機組降負荷等因素對電量的影響情況。
3.1.1.4負責提供有功負荷曲線合格率的統計情況。
3.1.1.5負責提供燃煤單價分析變動情況及原因。
3.1.1.6負責提供燃料管理情況(進廠煤、入爐煤、庫存)。
3.1.1.7負責提供參加電力市場運作的有關情況。
3.1.1.8負責提供經營業務的有關情況(合同管理、招投標、經營指標等)。
3.1.2經營工作部(財務)
3.1.2.1負責提供銷售收入、成本、利潤等指標的分析情況。
3.1.2.2負責提供各項費用的支出情況(管理費、福利費等)。
3.1.2.3負責對燃料的單位成本進行分析,主要是對影響燃料成本增減額的各項因素進行分析。
3.1.2.4負責提供財務預算管理的執行情況。
3.1.3經營工作部(物資)
3.1.3.1負責提供設備采購的資金使用情況。
3.1.3.2負責提供大、小修和日常維修中各部門領用的設備及消耗性材料情況。
3.1.3.3負責提供各部門工器具、低值易耗品領用情況。
3.1.3.4負責提供上月度設備、材料計劃采購情況的分析。
3.1.3.5負責提供燃油、酸、堿、透平油、機油等消耗品領用情況分析。
3.1.4總經理工作部
3.1.4.1負責提供勞動生產率分析。
3.1.4.2負責提供工時利用率、計劃外用工及非生產用工情況。
3.1.4.3負責提供工程項目決算、經濟合同履行的專項審計分析情況。
3.1.4.4負責提供交通運輸車輛費用支出情況。
3.1.5設備管理部
3.1.5.1負責提供新技術、新工藝推廣應用等項目的成本分析和效益分析。
3.1.5.2根據能源消耗情況提出節能降耗的措施。
3.1.5.3負責提供設備技術改造的經濟效益分析。
3.1.5.4負責提供企業內部承包檢修項目的材料消耗、工時定額完成情況以及設備缺陷影響經濟技術指標的分析。
3.1.5.5負責提供固定資產購置、使用、報廢情況。
3.1.5.6負責提供技改、科技項目完成情況。
3.1.6發電部
3.1.6.1進行節能分析。
3.1.6.2負責分析各主要參數對發電煤耗的影響。
3.1.6.3負責分析各輔機運行變化對廠用電率的影響。
3.1.6.4負責對酸、堿、油等消耗性指標以及補水率、汽水損失率完成情況的分析。
3.1.7設備維護部
3.1.7.1負責提供維修的材料消耗、工時定額完成情況。
3.1.7.2負責對設備缺陷原因而少發電量和降低經濟指標的分折。
3.1.8多種經營部:根據多經公司營運情況,提出經營狀態分析。
3.2經濟活動分析的分類
3.2.1生產經營效果分析
3.2.1.1生產經營效果分析主要是對發電量、廠供電量、成本、利潤等指標的預測及生產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
3.2.1.2生產條件利用效果分析,如勞動力、生產設備、材料、能源利用效果分析。
3.2.1.3人力資源和物資消耗效果分折,如工時消耗、物資消耗、常用支出等效果分析,其中發電成本分析是重點分析。
3.2.1.4純收入分析,如利潤預測及完成情況分析。
3.2.2生產資金占用效果分析:是指生產經營資金占有與生產經營成果的對比分析,如流動資金(重點是定額流動資金)分析、固定資金分析等。
3.2.3綜合經濟效益分析: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人力資源消耗、物資消耗和資金占用同生產經營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人、財、物各項資源利用的經濟效果作出全面的評價。
3.2.4專項資金項目投資效果分析:主要是指小型基建、大修、更改工程等項目效果分析,對工程費用投入、產出的效果以及投入與產出的宏觀、微觀效益進行對比分析。
3.2.5自有資金收、支、結余情況的分析:收、支是否合規、合法;有無漏收、少收。是否貫徹先提后用、量入為出、保證重點、講究效益、留有余地的原則。
3.3經濟活動分析的程序、方法
3.3.1經濟活動分析的程序
3.3.1.1收集資料,掌握情況。
3.3.1.2對比分析,揭露矛盾。
3.3.1.3分析原因,抓住關鍵。
3.3.1.4提出措施,改進經營管理。
3.3.2經濟活動分析的方法
3.3.2.1對比法:與計劃比、同上期(去年同期)比,與同行業(或本單位)先進比,與目標指標比(達標、增產節約計劃等);
3.3.2.2其他方法:因素分析法,相關分析法,線性規劃法等分析方法對各項經濟指標進行定量分析。
3.4經濟活動分析形式的劃分
3.4.1按分析內容劃分
3.4.1.1綜合分析:把公司電力生產經營活動作為一個整體,重點對發電量、供電煤耗、廠用電率、等效可用系數、非計劃停運次數、勞動生產率、流動資金占用率等進行綜合的分折研究,著重抓生產經營過程中帶普遍性和關鍵性的問題,以及各有關方的協調配合情況,縱觀全局,對公司上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全面的總結,并對下一階段的工作提出總的任務和指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3.4.1.2專題分析:根據公司經營管理的'需要,對某些重要問題做專門的、重點的分析,總結某一方面的先進經驗,或揭露某一方面的問題,以便及時推廣或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3.4.2按分析范圍層次劃分
3.4.2.1公司級分析:一般把公司的經濟活動作為一個整體,綜合地、相互聯系地進行分析研究。
3.4.2.2部門分析:對各部門所分管的經濟指標進行較系統的分析,在明確區分經濟責任的基礎上,正確考核和評價本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效果,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
3.4.2.3班組分析:結合本班組的生產特點和條件,在產量、工作量、質量、消耗等方面,采取比較靈活的方式(如班前、后會通報、一事一議)開展分析活動。
3.4.2.4事前分析:制定計劃、措施、方案是對其預期的經濟效果分析。
3.4.2.5日常分析:班組分析是日常分析的一種常見類型。
3.4.2.6定期分析:綜合分析一般是定期分析(月、季、年)。
3.4.2.7不定期分析:沒有定期規定,視需要進行的分析活動。專題分析一般是不定期分析。
3.4.3經濟活動分析可以根據不同內容、目的和要求,采取書面分析、會議分析、現場分析等因地制宜結合運用和相互補充。
3.5公司經濟活動分析會每月至少一次,一般于每月的10日左右召開。
4、檢查與考核
4.1本標準的執行情況由公司分管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組織檢查與考核。
4.2按《浙江長興發電有限責任公司考核標準》進行檢查與考核。
經濟活動管理制度 篇3
一、按天山區下發文件的要求,把推廣普通話作為教育教學內容,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時推廣普通話的管理,定期進行自檢。
二、校長提出普及普通話的要求,保證推普工作經費,提供必要設備,領導干部帶頭說普通話,發揮表率作用。
三、學校將用普通話教學列為合格教師的必要條件,列為評選優質課和教學能手的必備條件,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成績記入業務檔案。新錄用的教師,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水平等級,持證上崗。
四、將在校內說普通話列為學生的行為規范,把普通話達標作為評選文明班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的條件之一。
五、普通話成為學校的教學語言,教學中不使用方言,教師學生樹立使用普通話的意識,形成自覺使用普通話的習慣。
六、利用黑板報、宣傳欄大力宣傳推普的意義和要求,校園里、走廊上、教室里均掛貼“請講普通話”等永久性標語。在校內設立1—2處永久性宣傳標語牌。文字學校將用字規范化納入教育教學要求,作為素質教育、學校管理檢查評價的內容,措施到位,制度健全,認真落實檢查。名稱牌、標志牌、標語、公文、校刊、講義、試卷、其他自辦印刷物、指示牌等用字要規范,加注的漢語拼音要正確、規范。教師板書及批改作業、書寫評語用字符和要求。學生能認識并正確書寫所學規范字。
一、建立一支熟悉漢字規范標準、有較高書寫水平的教師隊伍,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用字規范意識及能力。
二、加強寫字課教學,加大用字規范化力度,字型、筆順規范,糾正不規范用字。
三、學校有領導分管,有部門、人員負責,將用字規范化列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之中。
四、把用字規范化與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緊密結合起來,將用字規范化作為量化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每月自檢,每年重點檢查一次。
實驗小學日常行為規范一、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國旗、奏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二、尊老愛幼,友愛同學,平等待人。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和殘疾人。要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
三、尊敬師長,見面行禮,主動問好,要用尊稱,不直呼姓名。四、孝敬父母,關心父母身體健康,主動幫助父母做事。聽從父母和長輩的正確教導,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五、待人有禮貌。說話文明,講普通話,會用禮貌用語。到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經允許再進入。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學習和休息。不打架,不罵人。
六、對外賓有禮貌,熱情大方,不圍觀尾隨。
七、誠實,不說謊話,知錯就改。答應別人的事要努力做到。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要還,損壞公物要賠償,拾到東西要歸還失主或交公。
八、愛惜糧食,愛惜學習、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亂花錢,節約水電。
九、穿戴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漱口,飯前便后洗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十、按時作息。上學不遲到、不早退。不逃學,有病有事不能到校要請假。放學后按時回家。
十一、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上課專心聽講,大膽發言,不懂就問,發言先舉手,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課間做有益的游戲。
十二、課后認真復習,按時做作業,書寫規范工整,卷面潔凈,獨立完成,考試不作弊。
十三、積極參加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認真做廣播體操和眼睛保健操。讀寫姿勢正確。
十四、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認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園整潔。
十五、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刷餐具等家務勞動。
十六、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走人行橫道,不違章騎車。不在公路、鐵道、碼頭玩耍和追跑打鬧。
十七、乘公共車、船時主動購票,主動給老幼病殘讓座。遵守公共場所秩序,出入時不擁擠,觀看演出時不隨便走動,保持安靜,演出結束時鼓掌致謝。
十八、愛護公共財物,愛護花草樹木和莊稼,保護有益動物。不在課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跡上涂抹刻畫。
十九、注意安全,不玩火,不做有危險的游戲。
二十、要看有益的圖書、報刊、錄像。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不參加封建迷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