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崗位管理制度(精選3篇)
學校崗位管理制度 篇1
總則
為了進一步規范學校食堂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維護師生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山西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管理暫行辦法》,以及省市縣有關部門關于中小學學生食堂管理的相關規定,特制定本細則。
基本要求
第一條公益性原則。學生食堂堅持“公益性”原則,按照“非營利”的要求運行。嚴禁以逐利為目的的經營學生食堂,并尊重少數民族飲食習慣,要建立健全覆蓋各個環節的規章制度,并張貼在食堂醒目位置。
第二條自愿選擇原則。嚴禁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搭餐,原則上寄宿生應在學生食堂就餐,走讀生遵循自愿原則就餐。不得用改變常規作息時間等方式變相強制學生在校就餐。
第三條審批制。學生食堂必須經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審批同意,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后方可供餐。
第四條校長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學生食堂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對學生食堂管理工作負總責。學校應設置采購、加工、保管、會計、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崗位,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并對關鍵崗位定期進行輪換。
第五條繳費陪餐制。實行校長和教師繳費陪餐制度,并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食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有條件的應當建立家長陪餐制度,健全相應工作機制。
第六條科學營養供餐。學生食堂應以改善學生營養、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制定成本合規、營養數量均衡的食譜,不得隨意增減數量。有針對性地提供品種多樣。結構合理的飯菜,不斷提高飯菜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時,食堂不許為學生提供安全放心的飲用開水。
第七條食品安全管理。學校要按照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嚴格原材料供應、包裝儲存、餐具消毒、場所環境衛生、人員健康、飲用水源檢查等環節,防止投毒事故,保障飲水安全;完善食堂功能分區;規范生產、加工流程;落實索證索票、查驗記錄、購銷臺賬、留樣備查等制度,及時消除學生食堂衛生安全隱患,不斷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第八條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突發食品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建立完善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應急演練。還要加強食堂內消防安全管理,定期組織消防演練,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
第九條城市膳食管理委員會。成立由學生、家長、教師等組成的膳食委員會,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工作制度。膳食委員會參與學校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的采購,參與學生食堂的日常管理和監督,包括監督學生食堂的飯菜價格、份量、質量和食品衛生,以及學生食堂員工的個人衛生、服務態度等,征求學生家長、教師對學生食堂的合理化建議,督促學校定期公開學生食堂財務收支狀況。膳食委員會組成人員實行任期制,每屆一年,到期更換。
第十條食堂從業人員基本要求
(一)學校住址食堂從業人員,定期開展食品安全知識、營養陪餐、消防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訓。
(二)學生食堂從業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證明。
(三)建立食堂從業人員晨檢制度。食堂管理人員應在每天早晨各項飯菜烹飪工作開始前,對每名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并將檢查情況記錄在案。發現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安全病癥的人員,應令其立即離開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并將有礙食品安全的病癥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從業人員有不良思想傾向及行為、精神異常等現象的,應立即辭退。
(四)食堂從業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處理食品及分餐前、處理食品原料及使用衛生間后,必須用肥皂及流動清水洗手消毒;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并把頭發置于帽內;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飾物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供應場所內吸煙、嚼口香糖等。
第十一條規范大宗食品采購行為。學校對米、面、油、肉、蛋等大宗食品供應,進行集中采購、定點采購。
第十二條建立食品采購索證索票和食品查驗制度。食品采購應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應當查驗、索取并留存供貨者的相關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每筆貨清單、采購清單等有關憑證,做到源頭可控,有據可查。采購包裝食品時應嚴格查驗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確保食品安全;不得采購質量不合格、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不得采購腐敗變質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不得采購《食品安全法》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第十三條建立供貨商評議制度。學校應定期對食品及原輔材料供貨商進行綜合評議,對評議不合格、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供貨商應列入黑名單,終止供貨合同,取消其供貨資格。供貨商定期與學校進行結算,采購員與供貨商之間原則上不得發生現金交易。
第十四條建立出入庫管理制度。食堂無皮的`入庫、出庫必須有專人負責,簽字確認。嚴格入庫、出庫檢查驗收,核對數量,檢驗質量,杜絕變質、過期食品的入庫與出庫。食堂物品入庫、驗收、保管、出庫應手續齊全,物、據、帳、表相符,日清月結。
第十五條食品加工過程應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第十六條食品原材料使用前應洗凈,植物性食品、動物性食品、水產品應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應對外殼進行清洗,必要時消毒處理。
第十七條切配好的食品應在規定時間內使用。易腐爛變質食品應盡量縮短在常溫下的翠芳時間,加工后應及時使用或冷藏。
第十八條余姚熟制烹飪的食品應燒熟煮透,其烹飪時食品中心溫度應不低于70度。烹飪后的熟制品、半成品與食品原料應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解除有毒物、不潔物。
第十九條建立食品留樣制度。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須留樣,每個品種留樣不少于150g,放置于專用冷藏設施中冷藏48小時。并記錄留樣食品名稱。留樣量、留樣時間、留樣人員、審核人員等信息。
第二十條嚴格按照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嚴禁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加工制作食品。
第二十一條加工好的飯菜等食品要用清潔的專用容器盛裝,加蓋防塵、防蠅設施。
第二十二條加工結束后及時清理加工長所,做到地面無污物、殘渣;及時清洗各種設備、容器和用具,做到定期消毒,歸為擺放;在專用清洗拖布池或清洗拖布桶內洗涮拖布。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內清洗拖布。
第二十三條學生就餐場所應張貼均衡營養、健康飲食行為等宣傳資料;應設置洗手池等設施設備,有明確的洗手、消毒及檢查等規定;就餐場所及設備設施應定期維護,保持干凈整潔,做好地面防滑。
第二十四條餐用具清洗與消毒。按照要求對食品容器、餐用具進行清洗消毒,并存放在專用的消毒柜內,不得使用未經清洗和消毒的餐用具。
第二十五條學校應制定沒抽食譜提前公布,制定食譜前應征求膳食管理委員會等人員的意見。
第二十六條學校食堂財務納入學校財務統一管理,實行專賬核算。學生食堂收取伙食費應一人一票;支出要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據,按規定辦理相應報銷手續。
第二十七條教職工在食堂就餐應與學生同菜同價,伙食費據實結算,學生請假一周以上予以退還餐費,不得侵占學生利益。
第二十八條嚴禁挪用食堂資金或設立‘小金庫’。學生食堂支出包括:原材料成本及食堂炊具等小額添置。不得將應在學校事業經費列支的費用等計入食堂支出,學校在彼岸人員參與食堂工作的,其人員的成本不得計入食堂成本。
第二十九條學生食堂的收支結余實施以月計算,食堂的結余款要專項用于改善學生伙食,嚴禁用于學校教職工福利、獎金、津貼以及非食堂經營服務方面的支出。學校應定期將食堂收支情況向學校師生、家長進行公開。
學校崗位管理制度 篇2
1.電教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工作人員應樹立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觀念,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擴大學生知識領域作出努力。
2.管理好電教設備,建立入帳、領用、出借、報廢和賠償等制度,帳目要清楚。
3.熟練掌握電視機、錄像機、攝像機、vcd、收錄機、投影儀、多媒體等儀器設備的`性能及操作技能。
4.積極為必修課、拓展課、探究課的開展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及時、完整記錄好每次電教室的使用登記工作,隨時備查。
5.配合學校各項重大活動、做好有關資料制作、收集工作等。
6.努力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有關任務。
7.未經領導同意,多媒體資源不得擅自外借。
學校崗位管理制度 篇3
1、貫徹執行學校工作計劃及學校的各項決定,積極參與、發揮宣傳陣地作用,做到舍室有限、教育無限o
2、制訂圖書借閱規章制度,包括借還、賠償、罰款等制度。
3、做到報刊資料的分編、流通、閱覽和管理工作,合理組織藏書,充分發揮書刊資料為教育教學服務的作用。
4、書刊登錄要做到準確、完整、整潔。對新書要加蓋藏書章,夾入口袋片,打號核對。未編目的的新書不得外借。
5、開展參考咨詢,讀者輔導工作,推薦新書,編印書刊資料目錄,開展室互借工作。
6、嚴格按借還制度辦理,細心插卡,還書時植查書刊是否完好。負責辦理圖書遺失、賠償、報廢等工作。
7、書庫每學年進行一次清點,及時上報。結合清點,做好剔舊注銷等工作。
8、每天開放圖書(閱覽)室,開放時間不少于2小時,確保圖書的正常流通。還要搞好圖書(閱覽)室的衛生,及時整理圖書和報刊。
9、幫助各班建立圖書角,每學期評比一次。
10、期初制訂工作計劃,期中組織好有關的讀書競賽活動,期末統計出圖書流通率、作好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