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急管理管理制度(精選5篇)
學校應急管理管理制度 篇1
為確保師生人身安全,根據上級有關安全工作要求,本著服務師生,安全第一的原則,經學校與食堂承包人協商簽訂本責任書。
一、牢固樹立“優質服務,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識,強化安全防范措施,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二、采購糧油、蔬菜必須渠道正常、票證等手續齊全,且保證在運輸、儲藏方面無污染。
三、飯、菜熟透,不向師生供應生冷、霉變食品,嚴防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四、食堂所有從業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執證上崗。各食堂必須辦理衛生許可證。
五、協助值日教師維護好飯場秩序,嚴防擁擠、燙傷等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六、嚴禁閑雜人員進入操作間。加強水源、電源管理,使用電器必須規范操作,經常檢查線路,防止火災發生,定期清洗水塔,保證用水衛生。
七、要定期對食堂灶具進行消毒,定期打掃環境衛生,定期進行滅蠅、滅鼠工作,認真做好防疫工作。
八、學校要盡可能創造條件,為食堂正常運作提供良好環境。
九、安全工作實行責任追究制,發現不安全事故,視具體情況進行嚴肅處理,重大問題交由上級機關甚至司法機關處理。
十、本責任書每學年度簽訂一次,一式三份,學校、分管領導、食堂承包人各存一份,自簽訂之日起生效。
學校(蓋章):分管領導(簽字):
學校應急管理管理制度 篇2
一、工作原則
(一)預防為主 加強對傳染性疾病監測,及時發現可疑病例,采取有效的預防與治療措施,切斷傳播途徑,迅速控制疫情在學校的傳播和蔓延。
(二)分級控制 傳染性疾病根據衛生部、天津市對疾病的控制方案要求,按疫情波及的區域范圍,分為一般事件、重大事件、特大事件。 在具體的疫情預防控制措施上,根據疾病在本學校的實際流行強度,實施分級控制措施,以達到最有效的預防控制效果。
(三)分類處置 呼吸道傳染病(SARS、禽流感、類流感)、腸道傳染病(霍亂、感染性腹瀉)或食物中毒的病例,在于早期發現非典疫情,提高對疫情的早期預警和預報工作。SARS早期預警病例分類標準、禽流感、類流感、霍亂病例按照濰坊市衛生局規定的病例分類標準執行。
(四) 及時處置 任何人發現或得知“疫情”發生,應立即向值班領導和學校領導報告。學校領導確證信息屬實后,立即啟動學校應急程序。為有效地切斷疾病的傳播,根據傳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在采取預防控制措施時,對疑似病例、臨床確診病人實行隔離治療;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實行(隔離)醫學觀察。
二、學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網絡及職責
(一)班主任老師
1、負責每天對本班學生中健康狀況動態觀察,發現與某些傳染性疾病相關的癥狀時或因病缺課情況,應詢問學生健康狀況并做好相應記錄,如病例數超過正常時,應及時報告衛生老師。
2、突發事件發生后,應提供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生當時的身體狀況。
3、突發事件發生后,對班級學生的發病情況作動態了解后,每天2次報告衛生老師。
(二)衛生老師
1、負責每天接受班主任晨檢情況,并記錄歸檔。
2、出現突發公共事件時,負責及時將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地點、時間、主要病征、發病人數、發病班級、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現狀和趨勢,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3、負責對出現癥狀的學生進行暫時隔離,必要時護送相關醫院就診。
4、發生突發事件后,負責每天2次接受班主任晨檢情況匯報,統計后傳真上報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門。
5、對病愈返校的學生,返校當天必須先到學校衛生室,經衛生老師檢查由衛生部門出具的返校證明后,方可進入教室上課。
6、接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該學校的疫情解除通知后,即可對學校采取解除控制措施。
(三)學校領導
1、學校應組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明確分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領導和職能部門,負責統一組織、協調應急工作。
2、當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應根據疫情波及范圍和流行的情況,停止進行集體性活動,避免發病班級學生進入集體活動場所,對發病較多班級的學生,相對限制活動區域,必要時使用備用教室,防止發病班級之間的交叉感染。疫情嚴重時,報請相關部門后,考慮全校停課。
3、學校需加強同疾控中心的聯系,保持信息通暢,密切關注學校學生的發病狀況。
4、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利用健康教育課、班會、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堅持正面宣傳,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引導學生自覺配合教育部門、衛生部門做好學校內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根據不同季節傳染病發生特點,宣傳傳染病的危害與防制知識,增強疾病預防的意識和能力,幫助養成良好的公共衛生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5、學校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傳染病流行時,對發病班級教室進行徹底消毒,加強教室、實驗室等室內空氣流通,要經常開窗通風。對食堂、廁所進行消毒,以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三、個人防護與消毒工作 在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時,接觸可疑病例、臨床診斷病例應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1、上述人員應穿戴工作服、隔離衣、工作帽和防護口罩。每次接觸病人后立即進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2、各種污染對象的消毒方法
(1) 地面、墻壁、門窗:用0.2%-0.5% 過氧乙酸、500mg/L-1000 mg/L二氧化氯、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000 mg/L-20__ mg/L的消毒液噴霧。泥土墻吸液量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墻、木板墻、石灰墻為100 ml/m2。對上述各種墻壁的噴灑消毒劑溶液不宜超過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噴藥量為200 ml/m2-300ml/m2,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作用時間應不少于60分鐘。
(2) 空氣:房屋經密閉后,每立方米用18%-20% 過氧乙酸溶液5-6 ml(即每立方米用純過氧乙酸1克),使用過氧乙酸熏蒸器進行消毒,也可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裝有適量酒精的酒精燈加熱蒸發,薰蒸2 小時,即可開門窗通風。熏蒸消毒時要注意防火,還要注意過氧乙酸有較強的腐蝕性。對于體積較大的房屋,密閉后應用0.3%-0.5%過氧乙酸、3%過氧化氫、500mg/L二氧化氯或有效氯含量為1500 mg/L的消毒溶液,用氣溶膠噴霧,20-30 ml/m3,作用1-2小時。消毒后即可開門窗通風。
(3) 衣服、被褥、書報、紙張:耐熱、耐濕的紡織品可煮沸消毒30分鐘,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鐘,或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 mg/L-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不耐熱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纖尼龍制品和書報、紙張等,可采取過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時,將欲消毒衣物懸掛室內(勿堆集一處),密閉門窗,糊好縫隙,每立方米用18%-20% 過氧乙酸5-6 ml(1克/米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熱薰蒸1小時-2小時。或將被消毒物品 置環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溫度為54℃,相對濕度為80%條件下,用環氧乙烷氣體(800毫克/升)消毒4小時-6小時;或用壓力蒸汽進行消毒。
(4) 病人排泄物和嘔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 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含量為20000 mg/L的消毒液20__毫升,攪勻放置2小時。無糞的尿液每1000毫升加入干漂白粉5克或次氯酸鈣1.5 克或有效氯為10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100 毫升混勻放置2小時。成形糞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 漂白粉乳劑(含有效氯5%),或有效氯含量為50000 mg/L的消毒液2 份加于1份糞便中,混勻后,作用2小時。
(5) 餐(飲)具:首選煮沸消毒15 分鐘-30 分鐘,或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鐘。也可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含量為250 mg/L-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凈。 (6) 盛排泄物或嘔吐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含量為20__ mg/L-5000mg/mg/L的消毒液、或0.5%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 分鐘,浸泡時,消毒液要漫過容器。
四、健康教育 要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廣泛開展SARS、禽流感、霍亂等防治知識,宣傳普及衛生科普常識,指導學生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對待SARS禽流感、霍亂預防和控制工作。
學校應急管理管理制度 篇3
為保障全校師生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及正常的教學、生活和工作的穩定,有效地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制定本應急管理制度。
一、應急值班領導成員要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識,按照學校的安全預案和應急方案、值日工作制度,堅守崗位,貫徹有效的防范措施,遏制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嚴守值班時間,到崗后要及時做好簽到、交接、了解學校情況,掌握相關信息等工作。
三、要按時巡視校園,處理值班期間的相關事務,發現問題要采取有效措施,按相關程序進行匯報或處置,結束時要做好值班的情況反饋。
四、應急值班領導小組成員要保持24小時的通信暢通無阻;
五、應急值班人員遵循首發處理為主,當事件發生或預見到可能發生時,按程序、按規定向學校應急領導小組報告,嚴格遵守《楚雄市西舍路鎮中心小學應急領導小組職責分工》要求,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分組負責,反應及時,采取主動,加強合作,措施果斷,把事故減少至最低。
六、應急辦公室電話:
日期
學校應急管理管理制度 篇4
一、學習會議制度
1、每月召開一次應急管理工作例會,會議內容為學習文件、查找隱患、制定措施、明確任務。
2、應急管理工作例會要與安全教育、安全檢查、安全工作總結緊密結合,與貫徹落實上級指示要求和法規、制度緊密結合,與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緊密結合,防止形式主義和走過場。
3、特殊情況下,如國家舉辦重大政治活動、單位出現嚴重事故隱患和案件苗頭時,要隨時召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具體研究部署安保工作方案,排查隱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二、值班值巡制度
1、對微機室、財務室等重點部位進行以防火、防盜、防破壞、防事故為主要內容的“四防”安全巡查。
2、對在校園內走動的可疑人員要進行盤查詢問,及時發現制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3、嚴格執行巡查制度,不得遲到早退,嚴禁工作時間喝酒、睡覺、串崗。
4、要認真填寫巡查記錄,及時向政教處匯報巡查情況。
5、巡查人員要做到儀表整潔、姿態良好、服從領導、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努力完成巡查工作任務。
6、對敷衍了事,違反紀律,甚至失職,造成嚴重后果的視情予以嚴肅處理。
三、信息上報制度
1、實行學校一把手負責制。
2、學校發生或接到突發安全事故后,必須及時向公安、交警、衛生、消防等部門報案請求援助。學校本著“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果斷處理,積極搶救,指導現場師生離開危險區域,保衛好學校貴重物品,維護現場秩序,做好事故現場保護工作,上交學校突發安全事故有關材料,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3、學校接到突發安全事故報告后,根據事故情況在2小時內及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轄區街道辦事處匯報,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在最短時間內到達事故現場,組織搶救和善后處理工作。
4、對緩報、瞞報、延誤有效搶救時間造成嚴重后果的將予以紀律處分。
四、食堂衛生安全責任制度
1、學校食堂有專人負責,并做到三證齊全。制定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理預案。
2、實行購貨索證制度,“三無”食品絕不進校園。
3、嚴把質量關,過期、腐敗食品堅決銷毀。
4、嚴把加工關,不做冷食及燒烤食品,熟食加工操作程序正規,蔬菜浸泡清洗干凈,防止農藥殘留。
5、非食堂人員嚴禁進入食堂,無人時鎖好門窗,嚴防投毒事件發生。
6、食堂工作人員必須定期檢查身體,餐具定期消毒,隨時搞好個人與環境衛生,消滅蠅、蟲、鼠。
7、各種設施設備都有負責人。
8、單設煤氣間,遠離灶間。
9、有消防栓或有足夠的滅火器。
學校應急管理管理制度 篇5
一、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直屬事業單位要建立事故應急救援制度,根據實際特點,制定科學、實用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適時進行演練。
二、重大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按照“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在穩妥可靠的前提下,果斷處置。
三、事故發生時,當事人要立即向學校安全工作負責人或安全辦報告。校安全辦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局領導,同時通知有關處室迅速趕赴現場。學校領導接報要立即趕赴事故現場,保護好事故現場,協調組織應急救護工作。
四、發生火災、危險物品、交通事故、工程建設、特種設備、大型集會活動、外來暴力侵害、食物中毒以及自然災害等安全事故時,迅速疏散人員和貴重物資、有爆炸和有毒氣泄漏的場所應及時疏散周邊人員,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六、做好遇難人員家屬的撫慰工作。
七、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