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德有品行心學習總結
篇一:講道德有品行心學習總結范文
古書中的一些基本禮儀規范,已經被我們長時間地忽略,而教孩子學國學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他們依照書中所規范的那樣行事做人,培養道德和品行。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流傳了幾千年,可見其生命力旺盛,它規范傳統美德,對社會關系起到良好的維系與調節作用。
當前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寵愛,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現在許多孩子養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心理問題多等等?上驳氖,一些孩子在學習了《弟子規》等后,在行為習慣方面有了良好的改變,日常生活中,他們對長輩、對親人變得有禮貌了,有了感恩之心,有許多還學會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這也是不少家長贊成孩子學國學的初衷。
國學慢慢成為熱議話題,且好評如潮,但是筆者認為,國學既然是人生修養的一個過程,家長不必急于求成,同時,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光靠四書五經,不見得就一定能培養出一個具有“知禮儀、明孝悌、講仁德”良好品德的現代公民。其實,一個人的品德修養除了家長和老師的身教言傳之外,還需個人的生活經驗積累和人生閱歷體會。從某種角度上說,國學經典的學習和繼承還需與時俱進,要和現代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讓傳統文化充滿時代生命力。
篇二:講道德有品行心學習總結范文
今天,我很榮幸地站在這里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黨員如何成為一個講道德、有品行的人這個話題。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蔽覀兘裉觳蝗ビ懻摰赖潞椭R誰更重要,但我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最需要的是具有高尚道德和品行的知識者,對于全國八千七百多萬黨員同志更是如此。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個單身女子搬了家,晚上忽然停電,她趕緊點起了蠟燭。忽然聽見有人敲門。開門一看,原來是隔壁的小孩子, 只見他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 女子想:天哪,剛來就借東西,以后就更沒完沒了了。于是她冷冰冰地說:“沒有!" 小孩笑了,還帶著一絲得意: “我就知道你家沒有!媽媽怕你害怕,讓我給你送蠟燭來了! 聽到這里,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城市的鋼筋混凝土隔絕了鄰里之間的實際距離,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的心理距離也慢慢拉開,面對許多事情,逐漸變得冷漠,內心慢慢麻木。鄰居之間的感情,不都是一個先付出,另一個才知道回報對方的付出嗎?我希望大家都做首先打開心房,付出自己真心的那個人,用一個人的火苗溫暖融化大家的心靈,灑下愛的種子,開放出更多的“道德之花”。
有品行,就是重視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和操守。品行主要依靠個人道德的修養和錘煉,它沒有相應的法紀約束。那么,當代年輕人如何成為一個有品行修養的人?首先,我們要尊重自己的父母。父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們生我們養我們對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總是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給與我們支持和幫助。做到孝順父母,關心父母,這樣對于我們自身品行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做事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都要仔細慎重,同樣也要對事負責,不要因為怕犯錯就不敢于承擔責任,這樣只會學會臨陣脫逃,膽小怕事的,勇于承擔、勇于負責是很重要的。再次,做事成熟穩重。莫要因為一些小事而顯得浮躁慌亂,不要讓他人看著顯得我們很慌亂,首先要學會冷靜的思考,冷靜頭腦對于處理事情是很重要的。最后,建立自己的理想,腳踏實地。很多人在我們的眼里是很幼稚或者很令人生厭的,最主要的是缺少道德修養或文化水平,當然還有價值觀或人生觀的差別。想要做一個有品行有修養的人,既要有文化和道德修養,又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樹立人生目標,之后腳踏實地的去做,這樣才是積極的人生,有意義的人生。
我自己現在正處于創業階段,從事的是教育行業。我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熱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先有熱愛學生,再有誨人不倦。學生都有對愛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老師、家長及社會的熱愛,當老師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要時,就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有利于成才。熱愛學生并不是對學生溺愛、遷就和放縱,而是要從各方面嚴格要求學生,熱愛與嚴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俗語說,“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這些話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嚴格并不等于懲罰,教師對學生要嚴慈相濟,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自己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遠之。誨人不倦,就是教育學生要特別耐心,全心全意培養他們,希望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甘當一輩子人梯,使學生真正成才。
我們黨員同志只有“講道德、有品行”,才會牢記使命,牢記入黨誓言,才會對得起良心,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才會在重大關鍵時刻的鍛煉和考驗中堅定信念,在處理各種復雜問題中經受考驗,不斷鑄就政治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