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一、原子的構成:
質子: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原子不帶電
電子:1個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種:質子、中子、電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這三種粒子構成的。如有一種氫原子中只有質子和電子,沒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核電荷數)就是質子所帶的電荷數(中子不帶電),而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因此,核電荷數=質子數,由于原子核內質于數與核外電子數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原子中存在帶電的粒子,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核電荷數)和核外電子所帶負電荷相等,但電性相反,所以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二:相對原子質量
國際上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某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原子的實際質量/(碳原子實際質量1/12)
注意:
相對原子質量只是一個比,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
它的單位是 1,省略不寫。 2.在相對原子質量計算中,所選用的一種碳原子是碳12,是含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它的質量的1/12約等于1.6610-27 kg.
三、元素:
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地殼中各元素含量順序:o si al fe
3、元素、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4、元素符號的意義:a.表示一種元素。b.表是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5、元素符號的書寫:記住常見元素的符號金屬元素
6、元素的分類非金屬元素 液態 固態 氣態 稀有氣體元素
7、元素周期表
四、離子
1、核外電子的排步——用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
2、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3、元素的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a、稀有氣體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為8個(氦為2個)穩定結構,性質穩定。
b、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于4個,易失電子。
c、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于或等于4個,易獲得電子。
4、離子的形成:原子得或失電子后形成的帶電原子原子得電子—帶負電—形成陰離子原子失電子—帶正電—形成陽離子5、離子的表示方法——離子符號。離子符號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化學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離子帶的是正電荷還是負電荷,“n”表示帶n個單位的電荷。例如,al3+表示1個帶3個單位正電荷的鋁離子;3so42-表示3個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硫酸根離子。
五、化學式
1、定義: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2、意義:
(1).表示一種物質;
(2).表示組成這種物質的元素;
(3).表示各種元素原子的個數比;
(4).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對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例如:h2o的意義表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一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六、化合價
1、o通常顯-2價,氫通常顯+1價;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化合價有變價。
2、化合價的應用:依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3、書寫化學式時注意根據化合價的正負,按左正右負氨特殊來書寫。
4、記住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七、數字表示意義
1、元素符號前的數字:表示原子個數 2n
2、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 2h2o
3、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離子個數
4、元素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 mg2+
5、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化合價
6、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該分子所含有的某原子個數 h2o
八、相對分子質量:
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如: h2o的相對分子質量=12+16=18 co2的相對分子質量=12+162=44
nacl的相對分子質量=23+35.5=58.5 kclo3 的相對分子質量=39+35.5+163=122.5
根據化學式,也可計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如:在 h2o 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2:16=2:16=1:8
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是:12:162=12:32=3:8
如:計算化肥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1先計算出硝酸銨的相對分子質量=14+14+14+163=80
2.再計算氮元素的質量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