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學習總結(精選3篇)
自考學習總結 篇1
一、了解課程性質,擺正學習心態應該說這是很大程度上決定你能不能正常畢業的重要前提。想參加某一方面的學習之前,肯定需要對這個項目做一些初步的了解,權衡一下自己的各個方面,比如為什么學?什么時候學?對工作有哪些好的或不好的影響?學完后對自己的哪一方面有提升?是為了興趣還是為了證書而學?如果是為了考證書同時還需要了解一下考試的安排和證書的權威性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二、培訓學習興趣,了解考試計劃試計劃的安排也是需要注意的,雖然我們自學考試的獨立班目前還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但是在別的班發生過,比如會計初級職稱一般在每年十一月網上報考,然后去確認報考,第二年五月考試。我們在十二月份開始上課時會提醒一下大家確認報考已經成功,但是還是有少數同學誤以為網上報考完成后就沒事了,沒有去相關考試中心現場確認報考,導致學了四個月的課程派不上用場,而下次考試又是一年之后了…發生這種問題,不但沒必要,而且造成的損失太大了。可以想象一下,辛辛苦苦學習了幾個月,結果不能進考場,是很難過的一件事。大家切記,所有的考試都是需要提前報考的,自考的一般是提前三個月報考,職業資格類除物流員等少數課程外,大部分都是至少提前三個月甚至提前半年時間就需要報考的,而且越來越多的考試需要在網上預報考和現場確認報考兩步來完成報考流程,比如報關、報檢、會計、初級職稱等等。
三、認真聽課做題鍛煉自學能力在參加自考培訓班時,盡量安排出上課的時間聽老師講課,這是保證快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知識點的最快捷方法。或許很多同學已經具備了自我學習的能力,但是如果聽過一遍課后效果會更好,碰到記憶模糊的知識點,就會很快在腦子里回想起老師講課時關于這個知識點的講述,快速搜索到相關知識點的鏈條,從而順利進行試題回答,
當然,這需要在上課期間認真聽了課才行,否則是沒有這種效果的。我想,一定會有同學說:"有的老師上課我很喜歡聽,他講的什么我都能記住,但有時會碰到自己不喜歡聽的老師講課,什么都聽不進,反而感覺還沒有自己看書效果好。"這確實會有這種情況存在,不過我想說的是:既然老師能夠站上講臺,肯定是有他的優勢和強項。有的老師可以主動帶著我們的思維走,只需要被動的接受就可以,讓你感覺很輕松,但有的老師就需要我們自己積極地適應,主動的集中精神才行的。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還是課后自學,沒有老師在教室講課,這就需要自我學習了。其實這種能力是可以漸漸培養出來的。我因為工作原因上不了課,兩年多只上了兩堂《政治經濟學》的課,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上課。每次報考一般都是報四科,在一年半時間里通過了二十四科課程(其實是報考22科常規課外加計算機等級)。
在這里講一下我個人的自學方法:書到底怎么看,有些同學考完考試之后,教材還幾乎是新的,這很難想象他們能順利通過考試,我個人認為:"書讀三遍,其功自成"。一是泛讀:一般我都會在大家沒有開始上課前將書泛讀一遍,因為開課后我就沒有時間看書了。看書時先了解一下教材目錄。這是一個學科知識結構的濃縮版,是一本教材的組成框架。看了目錄的分布,就大概了解了全書的結構,在腦子里形成一個教材的脈絡,然后再開始閱讀。泛讀的意思就是并不要求一定要把看到的內容都背誦下來,只是做到有個印象,理解性的記憶。二是精讀,這是費時最久,也是最主要的一種閱讀方法。主要的考點都需要在這次閱讀時理解掌握。我喜歡用鉛筆一邊看書一邊劃下自認為是重點的知識點(看久就自然有一種感覺,能夠快速抓隹一段話里的重點,而且命中率很高。如果開始不熟練,可以多看看教材后面的考試大綱)。而且我劃重點時只劃其中的幾個關鍵詞,把那幾個詞理解記住了,考試時就不用擔心,因為可以圍繞這幾個詞重新組織語言回答,同樣是可以得到分的。一本書看累了,可以換另外一科的教材看看,這是一種大腦休息的方法,可以更高效率的利用大腦。
很多學員反映容易把不同科目的內容記混,不敢混著看書。其實沒必要擔這個心,既然是同一個專業里的不同學科,肯定會有一些知識點是重復的,甚至有時明明是重復的知識點,但是答案和外國人名不同教材里都不完全一致。我個人認為,如果你能找出這些不同,就完全沒必要擔心考試時碰到這個題目,反而應該高興,可以同時記住兩本教材的知識點。能盡量記住細節性的不同之處當然好,記不住也沒關系,碰到了就重新組識語言回答,只是要意思一樣就可以。畢竟主觀題是人改卷,不像選擇題是機閱。而且我們重點是掌握這個知識點,并不要求一字不漏的標準答案。四、學習資料的使用網上自考的資料非常多,但串講資料的質量卻相去甚遠,有些是教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有些是自考同學自己整理的重點筆記。個人認為,一份資料的優劣并不取決于整理者的水平,而更多是取決于這份資料對整理者的意義,這就是為什么有些時候自考同學整理的資料反而比上課老師給的資料更"好",無非是多用了一些心思而已。
而如何分辨資料的好壞,以免浪費寶貴的時間,就成了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對于資料的好壞,分辨起來很簡單,拿出整理好的考試重點分布表(一般在輔導書和考試大綱上都能找到),看一下這份串講的涵蓋情況,如果有一份資料如果他的內容涵蓋了一次考試90%的內容,這是否是一份好資料?我個人認為,他可甚至可能不如一份只覆蓋每次考試70%內容的一份資料,因為使用這種資料復習的風險太大了,萬一資料有些偏頗,情況就很糟糕了。雖然總結精簡是必要的,但有時候也不能一味求簡,這樣很可能本末倒置,反而加大了考試的風險。
根據你已經整理好的分布表與串講資料對照,把該補充的知識要點,畫在書上或寫在旁邊,如果地方不夠可以寫了貼在旁邊,就樣就可以勾劃出全書所有的考核重點,通過這種方法,把一些不重要的內容剔出去,將為背記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自考學習總結 篇2
寶劍鋒從磨礪出”,高效、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再加上辛苦付出,結合自己的自考學習心得,我總結出一套方法,現與同我一樣奮斗在自考路上的“戰友們”共同分享。
一、閱讀大綱、統攬全局
我每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總是先通讀大綱。這樣可以高屋建瓴、統領全局,能準確掌握教材的體系和理解章節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為下一步分配時間和安排學習計劃作好鋪墊。
二、認真精讀、突出重點
有了第一步對教材的初步了解,教材的整體結構已了然于胸。下一步就要合理安排時間,認真研讀教材了。每精讀完一章,就要做對應章節的練習題,以檢測掌握的程度。作錯的題目一定要及時弄清弄懂,并在教材相應的位置用醒目的標記劃出,以便日后復習。在精讀和做題的過程中,注意發掘重點內容。一般來說,教材的重點是多層次的,既有全書之重點,也有每個單元之重點,還有每個章節甚至每個問題的重點。同時對于每個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甚至每個問題的重點詞和句也不能忽視。只要抓住了每個層次的重點并著重學習、深刻理解、準確記憶,就能收到以點帶面,全面掌握的最佳效果。
三、發現疑問、重點突破
在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此時不要膽怯,反而要迎難而上,把這些疑難問題集中起來,或向老師、同學請教;或到圖書館查閱相關知識,一舉殲滅之。這樣帶著問題去學習,目的性強,精神易集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更有利于提高記憶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圖表、瓦解疑難
當遇到有的教材內容繁多且不成條理時,我會利用圖表來理清頭緒,從而使知識點條理清晰、一目了然。制作圖表時我遵循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由大到小、層層分解、逐步深入的原則,把每一層次的重點根據其因果關系和邏輯關系等構成知識網絡圖。知識網絡圖可大可小、可詳可略,完全根據個人復習的情況來靈活掌握。在自學中利用圖表,提綱挈領,既有利于化繁為簡、重點深入,還有利于瓦解疑難、全面把握,對圓滿完成自學任務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
五、聯系實際、活學活用
理論聯系實際,歷史聯系現實,這是學習的最基本的方法。我們在自學的過程中,要想真正掌握新的理論知識,既不能死記硬背,也不能依賴現成的“標準答案”,關鍵在于知識的分析、理解、歸納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把新的理論知識分析清楚、理解透徹、掌握牢固。在“活學”的同時,還要學會“活用”,即有意識地將掌握的理論知識在工作或生活中加以利用。
六、分析真題、把握趨勢
精讀完教材后,我會馬上收集近三年的真題,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原因有二:其一、找出教材的重點章節和易考知識點,以便在下一輪復習時特別注意;其二、掌握考試題型和命題趨勢,以便更好地分配時間和調整復習計劃。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做無用功,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七、模擬訓練、營造環境
進入復習備考階段后,在全面學習教材并進行重點復習的同時,我還專門抽出時間進行模擬訓練。訓練進行,這樣做是為了營造一種考試氛圍,上考場時能達到最佳狀態。在模擬訓練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內容:注意不同題型的答題方法,同時總結答題規律;注意審題,避免文不對題;注意把做錯的題目集中起來,此乃薄弱環節,一定要結合教材弄清弄懂并加強記憶,以免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
自考學習總結 篇3
通過這次學習,聽了各位領導的專題講座,使我們在感性上有了新的認識,在理性上有了新的提高,啟發很大,感觸很深。“他鄉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尋找差距,愈發加重了我們建設新泗陽、發展新泗陽的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時代緊迫感。結合我們的實際,今后的工作發展方向如下:
(一)要有開放的理念。開放理念在今后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一籌,產生巨大的帶動力作用,我們知道,事物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但是變化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如何,一是要尊重客觀實際,遵循客觀規律。二是靠人的思想意識,指導帶動作用。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如何充分運用市場經濟,遵循經濟發展規律,逐步與國際接軌,與經濟全球化適應。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以時俱進的思想,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維,去指導我們工作,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去,對我們的發展戰略進行理性探索,才能確保我們的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順利實現。
(二)是要堅定不移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蘇州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斷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抓住機遇、敢為人先、大膽創新,兼顧局部和全局、眼前與長遠利益,在保持經濟發展的同時,使資源、環境和人口之間保持協調、高效、優化、有序的發展,才能使我們經濟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融入世界群體。
(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資,提高自我發展。我們要努力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自我發展。有二千五百年歷史的城市比比皆是,蘇州并不是資源型城市,是什么原因使蘇州經濟走在前列?是環境。蘇州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環境不能簡單地看成青山綠水,重要的是政務環境,有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還有法制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才能保障各項工作正常運轉。我們要樹立“共同開發、共同發展”觀念,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大量吸引外資,以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使我們以豐富的林業資源、土地資源、水利資源、旅游資源得到更好的開發利用和發展。
(四)是要堅持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增強發展后勁。我們要大膽調整產業結構,我們知道,無糧不穩、無工不富、無路不發、無市不活。在工業立市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因地制宜,以合理、高效的發展模式,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從而加大發展后勁,為今后我們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為我們新泗陽的建設,為早日實現小康社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