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焊接實訓學習總結(通用3篇)
關于焊接實訓學習總結 篇1
短短的一周焊接實訓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天的感覺都是充實的。實訓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給我提供了一線的實踐經驗。下面談談我通過此次培訓獲得的點滴感悟:
(一)擁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和節約意識是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是作為一名學習人員必備的素質。具體到當前的工作中包括以下幾點:
1、防止火災(實訓間內嚴禁明火),電烙鐵在人離開時必須斷電。
2、嚴防觸電。電氣設備接通電源前要認真檢查,檢查電烙鐵是要拔掉電源,小心烙鐵頭燙壞導線外皮。
3、防止發生機械損傷。
4、防止燙傷。
準備工作和必要的知識:
1、新烙鐵的使用方法:首先將內熱型電烙鐵在砂紙上打磨,然后通電,蘸松香,再然后將烙鐵頭韌面接觸焊錫絲,最后在木板或厚紙殼磨擦,使其光亮。
2、舊烙鐵在使用前應先打磨。
3、使用電烙鐵的注意事項。
(1)用松香檢查烙鐵頭的溫度,不可以用手接觸烙鐵頭。生成的揮發氣體上升越快,烙鐵頭的溫度就越高。
(2)工作中的烙鐵發熱部分應全部放在鐵架上。
(3)焊錫氣體有害,應注意;焊錫含鉛,應注意洗手。做好了準備工作我們還要自己的學習目的。
(二)知識掌握點:
1、熟悉有關的焊接工程術語,了解焊接常用材料的基礎知識。
2、通過訓練,初步獲得焊接的基本工藝知識。
3、掌握焊接生產過程的基本概念,了解焊接技術的實際知識,為以后課程打下基礎。
4、了解焊接的安全技術知識,做到安全訓練;能力訓練點,通過對簡單工件進行焊接,培養我們的焊接工藝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為今后從事生產技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兩種或兩種以上材質(同種或異種),通過加熱或加壓或二者并用,來達到原子之間的結合而形成永久性連接的工藝過程叫焊接、電烙鐵分為外熱式和內熱式兩種,外熱式的一般功率都較大。
內熱式的電烙鐵體積較小,而且價格便宜。一般電子制作都用20W—30W的內熱式電烙鐵。內熱式的電烙鐵發熱效率較高,而且更換烙鐵頭也較方便。
電烙鐵是用來焊錫的,為方便使用,通常做成“焊錫絲”,焊錫絲內一般都含有助焊的松香。焊錫絲使用約60%的錫和40%的鉛合成,熔點較低。松香是一種助焊劑,可以幫助焊接。
電烙鐵是捏在手里的,使用時千萬注意安全。新買的電烙鐵先要用萬用表電阻檔檢查一下插頭與金屬外殼之間的電阻值,萬用表指針應該不動。否則應該徹底檢查。
(三)手工焊接的基本操作步驟:
1、將烙鐵頭放置在焊盤和元件引腳處,使焊接點升溫。
2、當焊點達到適當溫度時,及時將松香焊錫絲放在焊接點上熔化。
3、焊錫熔化后,應將烙鐵頭根據焊點形狀稍加移動,使焊錫均勻布滿焊點,并滲入被焊面的縫隙。焊錫絲熔化適量后,應迅速拿開焊錫絲。
4、拿開電烙鐵,當焊點上焊錫已近飽滿,焊劑(松香)尚未完全揮發,溫度適當,焊錫最亮,流動性最強時,將烙鐵頭沿元件引腳方向迅速移動,快離開時,快速往回帶一下,同時離開焊點,才能保證焊點光亮、圓滑、無毛刺。用偏口鉗將元件過長的引腳剪掉,使元件引腳稍露出焊點即可。
5、焊幾個點后用金屬絲擦擦烙鐵頭,使烙鐵頭干凈、光潔。
如果過量的加熱不僅會造成元器件的損壞外還會使焊接的外觀變差,高溫造成所加松香助焊劑的分解碳化,還會破壞印制板上銅泊的粘合層,導致銅泊焊盤的剝落。
(四)拆焊:
1、拆焊原則
拆焊的步驟一般與焊接的步驟相反。拆焊前,一定要弄清楚原焊接點的特點,不要輕易動手。
(1)不損壞拆除的元器件、導線、原焊接部位的結構件。
(2)拆焊時不可損壞印制電路板上的焊盤與印制導線。
(3)對已判斷為損壞的元器件,可先行將引線剪斷,再行拆除,這樣可減小其他損傷的可能性。
(4)在拆焊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拆除其他元器件或變動其他元器件的位置。若確實需要,則要做好復原工作。
2、拆焊要點
(1)嚴格控制加熱的溫度和時間
拆焊的加熱時間和溫度較焊接時間要長、要高,所以要嚴格控制溫度和加熱時間,以免將元器件燙壞或使焊盤翹起、斷裂。宜采用間隔加熱法來進行拆焊。
(2)拆焊時不要用力過猛
在高溫狀態下,元器件封裝的強度都會下降,尤其是對塑封器件、陶瓷器件、玻璃端子等,過分的用力拉、搖、扭都會損壞元器件和焊盤。
(3)吸去拆焊點上的焊料
拆焊前,用吸錫工具吸去焊料,有時可以直接將元器件拔下。即使還有少量錫連接,也可以減少拆焊的時間,減小元器件及印制電路板損壞的可能性。如果在沒有吸錫工具的情況下,則可以將印制電路板或能夠移動的部件倒過來,用電烙鐵加熱拆焊點,利用重力原理,讓焊錫自動流向烙鐵頭,也能達到部分去錫的目的。
3、拆焊的質量要求
(1)電器接觸良好。
(2)機械結合牢固。
(3)美觀。
4、焊點的質量要求
(1)可靠的電器連接。
(2)足夠的機械強度。
(3)光潔整齊的外觀。
關于焊接實訓學習總結 篇2
國家衛計委等七部委聯合頒發《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真正走上了正規化發展之路。
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重要內容。醫學人文素質和技術素質的完美耦合,才能從根本上彌補歷史洞察的貧乏、彌合科學與人文的斷裂、克服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的疏離,培養出來的醫者才是“合格品”“優質品”,才會有更多如屠呦呦一樣的中國本土科學家躋身于世界醫學之林,才能真正實現醫者的“中國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并不是讀幾本人文書籍、聽幾場人文報告、做幾次人文演講就能達到的。“成山始于一簣,蓄艾期于三年”,必須把醫學人文素質的培養融入到33個月的實踐中,在實踐中得到淬煉與升華。
承德市中心醫院秉承“以人為本,全人醫療,人文關懷”的理念,以打造“學習型、學院型、人文型、節約型”醫院為目標,以醫院文化建設為背景,以全國醫學人文培訓基地為依托,把醫學人文素質的淬煉與升華融入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節之中。
帶教醫師擁有醫者和師者的雙重身份。醫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不遠人,我欲仁,斯仁至矣,人文素質的培養無處不在。體格檢查技能培訓中,我們采取實戰模擬的方式,讓學員輪流擔任模擬患者,查體前我們要保證自己穿戴整齊、通過窗簾調整室內光線、利用隔簾保護“患者”隱私,體現對“患者”的尊重;操作前問候患者、介紹參加人員、告知操作項目名稱、目的、意義和需要“患者”配合的要點,取得“患者”的信任;接觸“患者”皮膚前,我們通過搓手的動作來提高雙手的溫度,聽診前用雙手溫暖聽診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操作中密切注意“患者”的表情,關注“患者”的感受;當我們發現學員查體的力度不合適時,帶教醫師會把自己的手疊壓到學員的手上,幫助學員去感受那種力度、速度和節奏。操作結束后,我們會幫“患者”整理好衣物、向“患者”致謝、告知檢查結果要點、傾聽“患者”的感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通過學員與“患者”的換位,讓每個人深刻體會到了人文對于醫者、患者和醫學的價值。
在一般患者的眼中,手術室永遠是冰冷的。監護器的滴答聲不停敲擊著鼓膜,讓患者心煩意亂;一道道防護門隔斷了親人的目光,看到的只有口罩與帽子間隙中醫務人員缺少表情的眼睛,讓患者倍感身如浮萍;消毒液的冰冷和身體的刺痛,讓患者如臨深淵;想像著一把把堅硬的手術刀、一根根細長的穿刺針即將刺入柔軟的身體,讓患者不寒而栗……寒冷、孤獨、無助、恐懼充斥著整個空間,度日如年……
人文有溫度,人文可以帶來溫暖:患者到達手術間前,我們會測量患者的體溫,根據患者的體溫調整手術間的溫度,用恒溫水浴箱加熱靜脈輸注液體;患者進入手術間,主刀醫生會握握患者的手,拍拍患者的肩,向患者介紹手術團隊成員;會指著自己含笑的眼睛說:“記得我的眼睛喲,一會兒我戴上帽子和口罩可別認不出我呀……我要去刷手了,讓我的得力助手,也是我的學生張大夫先陪著您……”對于非全麻患者,我們會播放舒緩的音樂,并適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告知手術的進度;對于剖宮產患者,當孩子從子宮中被取出,我們會莊嚴地把呱呱墜地的小生命抱在她的眼前,對她說:“恭喜您,看,小家伙多強壯”,那一刻,在她們的眼中我們分明看到了幸福而感激的淚水……
醫學人文是醫學哲學的范疇,描述它其實不必用艱澀的語言修飾,不必用華麗的辭藻渲染。醫學人文發乎于心,才能踐之于行。醫學人文植根于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滲透于工作中一點一滴;踐行醫學人文,重在患者,不在疾病本身,在技術之中,又在技術之外:在產婦那膨隆的肚子上給予一個溫柔的撫摸、在產婦聲嘶力竭的生產過程中給予一句鼓勵的話語、給康復患者顫巍的身體以一個擁抱式的支撐、在冰冷的刀剪交響中給患者一個會心的微笑、在口罩與帽子的遮掩中給患者一個有力的握手、在步履匆匆、滿身疲憊中,在患者床邊多一刻的'駐足、多一個溫馨的眼神、多一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悲憫善良和換位思考……“你若盛開,花香自來”,慢慢地,我們會發現作為醫者、師者和學子的我們也同樣生活在“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文溫度中。
關于焊接實訓學習總結 篇3
我來自九臺市土們嶺鎮李家村,20xx年被吉林大學農學部錄取的“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學員,學的是作物生產技術專業,通過這一年多的學習,讓我感受、收獲頗豐。
省委省政府組織實施的“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工程,讓我們農村有志青年圓上了大學夢,給了我們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廣闊空間,深感黨恩浩大,每個學員都十分珍惜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將用全部的熱血和激情投入到學習和社會實踐當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黨和政府的培養以及父老鄉親的期望!
我以前學的專業是做企業策劃。10余年來一直在外面打拼,身心疲憊,xx年回到家鄉休假,家鄉泥土的芳香,鄉親們的淳樸熱情,讓我倍感親切,仿佛有種落葉歸根的感覺,也讓自己浮躁的心靜了下來,一種莫名的創業激情油然而生,頓感農村的廣闊天地的確大有作為!
同年又有幸成為吉林大學的“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學員。通過這一年來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大量的農村種植業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利用課余時間,積極走訪了一些農業專家、教授,和一些涉農企業,探討農村種植業未來發展方向,我們和很多專家學者都結成了對子,并達成共識。目前,全世界都面臨著糧食安全問題,而吉林省是農業大省,要打造“天下第一糧倉”,實施“糧食增產100億斤”工程,成為農業強省,所以我們共同認為未來的農村的種植業發展潛力巨大,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城鄉的一體化的不斷推進,耕地面臨著巨大挑戰!根據目前實際情況,只能在有限的耕地上想辦法、動腦筋、做文章。實行“套種,間種”發展立體種植,調整好產業結構,實現訂單農業,不為是一個最直接最有效的解決辦法,也有益推廣。
一些專家學者被我們求知的精神所感動,將多年來的生產實踐經驗,一股腦的傳授給了我們。特別是我省著名大豆育種專家,大豆“王中王”育種人胡亞坤老師,更是傾囊所贈,將自己多年來發明推廣的玉米與大豆套種技術,以及種植中各個環節所應注意事項一一傳授給了我們,胡老師還語重心長的講:“我在你們身上看到了我們省未來農業發展的希望,我很欣慰,同時你們孜孜好學的精神也深深的感動了我,有什么困難盡管說話,我會全力以赴的幫助你們”,胡老師的話也深深感染了我,我率先帶頭將自家的10幾畝耕地都實行了套種,現已取得豐收!
經過自己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取得了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農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現在還負責“吉林大學的項目學員生活、學習、創業等情況”在《吉林人才興業報》《吉林大學和平校區報》的宣傳報道工作以及吉林大學項目辦的網站籌建、建設工作,在大學里的工作學習生活真正的鍛煉了自我,提升了綜合能力!讓每個人都受益匪淺。
就在七一前夕,我又榮幸的作為黨員積極分子代表(并發言)參加了吉林大學農學部新黨員入黨宣誓大會,心靈又再次被震撼!
說句實在話,以前對黨的認識并不是十分深刻,覺得自己和黨以及黨和自己之間都存在著一段距離。
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特別是農村,隨著越來越多的惠民政策陸續出臺,讓農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我們深切的感受到黨的“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科學發展理念正在深入民心,但是對自己震撼最深的還是那前不久發生的四川地震,在這危及時刻,險境絕地,共產黨員挺身而出,踐行著黨旗下的誓言:
那一刻,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奔向了村莊;那一刻,前赴后繼的共產黨員選擇了災區; 那一刻,眾志成城的共產黨員做出了承諾;那一刻,共產黨員用生命履行著自己的莊嚴使命;不拋棄!不放棄!”“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付出百倍努力”。在抗震最前線,黨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感天動地的救援篇章,用雙手和脊梁挑起了氣壯山河的抗災和災后重建重擔。
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靈被震撼著,此時此刻,我們的黨感動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此時此刻能加入黨組織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便是我們迫切的愿望,我們會不斷努力,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爭取學有所成,為黨、為人民、為家鄉的父老鄉親鞠躬盡瘁,奉獻終生!
每當面對我們的父老鄉親們那雙雙期待的目光,他們仿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們每個學員身上,我們的心被揪著,被震顫著,“責任”二字無時無刻不擊打著我們的心門,更鞭策著我絲毫不敢懈怠,同時一種肩負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使命感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我一定不會辜負黨和政府以及家鄉父老鄉親們的期望,會積極努力學習實踐,用自己所學,早日帶領鄉親們致富,為吉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