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習總結(精選4篇)
小學學習總結 篇1
1.關于上課聽講和記筆記
我們每次課都是分專題講授的,老師把相關的學習方法都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和總結。老師所選講的例題都是非常經典的,往往一道題里包含著多個知識點,而解一道題又有很多種方法。不要認為以前學過相關專題就自以為是,要知道,每個老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和側重點都不盡相同。因此,上課必須認真聽講,老師講的重點一定要記好筆記,但也不要因
為記筆記而影響思考和聽講,這一點你可要掌握好。
2.聽不懂怎么辦?
有的同學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奧數,可能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提到的某些名詞或者方法你感到有些生疏,聽不懂。其實很多東西在以前都接觸過,只是說法不同或者沒有加以系統的總結和歸納。所以如果有不懂的就要及時向老師提出,不光奧數,學習什么都忌諱聽不懂不問,更不要害怕提問,也許老師用幾句話就能使你茅塞頓開,相關的題型就能夠迎刃而解。
3.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
有的同學在別人發言的時候思想開小差,這是不對的。一道題,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其他同學的方法也許比你的要好,他講的對的地方你可以借鑒,他講的不對的也許正是大家都容易犯錯的地方。所以,一定要重視其他同學的發言。
4.例題的復習和鞏固
每次專題課后,要把例題看一遍,不僅僅是看,還要認真的思考。講義中所選都是經典例題,方法也很好。因此,回去后,仍需及時地加以回顧,趁熱打鐵,把老師強調的每個環節都回憶一遍,重點題型和解題方法還要及時總結和積累。
5.上課聽懂了,為什么還要留那么多的作業?
好的老師應該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思維習慣為出發點。老師不可能把所有的題都講給你聽,題海戰術是不科學的,關鍵是要學習解題的思路,掌握解題的方法。
那么是不是上課聽懂了就完成任務了呢?當然不是。聽懂和掌握是兩回事。一種方法是要靠反復練習才能得以掌握,而更深的層次是熟練運用。就好象開汽車一樣,講起來很容易,就那么幾個動作,但要學會開車還要開得好就必須加以實踐。
6.重視作業的訂正和修改
哪錯了就說明你哪個地方有漏洞,哪個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越是錯的地方就越要下大工夫,不然漏洞多了可就麻煩了。
7.如何對待綜合測試卷
綜合測試卷我們都限制了時間,測試題都是老師經過精挑細選的非常具有代表意義的典型題,希望同學們能像對待正式考試一樣來認真完成。做好每一份測試卷是我們查漏補缺的最好時機,這么好的機會可不要浪費哦!
小學生重點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聽。要求小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充分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及認真聽其表達方式的含義.
(2)注意看。要求小學生全神貫注地注視教師板書的內容,對教師用彩注意看色粉筆標記的部分、用電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細觀察,色粉筆標記的部分、認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細觀察真領會和重點記憶。真領會和重點記憶.
(3)多動腦。要引導小學生積極思考,要邊聽、邊看、邊思考,要與教多動腦師講課的進程保持同步,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要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師講課的進程保持同步,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思考,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4)主動練。在課堂上要鼓勵小學生大膽發言,勤學多練,從而加深理主動練解,提高聽課效果。提高聽課效果。
(5)做筆記。對教師講課中的要點、難點都要簡明扼要地寫在筆記上,做筆記以備課后復習。以備課后復習。
(6)善歸納。對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要抓住綱目,歸納要點,力求當善歸納堂理解。堂理解。
小學學習總結 篇2
在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的熱情都很高漲,個個都氣勢昂揚,有信心把語文工作做好,但經過幾年的探討,我們教師對語文課改還屬在不適應階段,在這就談談我對語文新課改給我帶來的一些困惑與相應的對策。
一、課堂上的時間不夠用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學方法,讓學生勇于探索,對新事物產生興趣。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學,我們必須轉變教學理念,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會產生拖堂現象,那我們如何去完成教學計劃,識字能力又怎么樣培養?我們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它的問題可放在課后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給老師,對于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二、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但學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基本的行為和認知取向,即學生在研究解決其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具有個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在課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參與,其他同學仍是被動,沒有表現的機會。教師要對合作學習進行指導,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合作學習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
三、新課程里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師集體能力的發揮,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間,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那語文課到底是什么課?現代教師所面臨的挑戰,要求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進行多
方位的學習,現在的語文教學,已經不是單一的語文知識,而是涉及多門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有更開闊的教學視野;其次,就是學會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協調一致;對學生的評價,不僅看學生成績,還要多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重視知識的運用、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搞題海戰術,減輕學生負擔,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四、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行為,這樣才能主動適應并投入新課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然而,以學生為中心,意味著教師轉為合作者,那么一堂課,教師如何去備課,如何去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主動尋找問題。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教師由權威變成合作者,那么教師跟學生是平等關系,在學習中,備課中,可以去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根據學生的學習個性去發現問題,通過課堂的組織,并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產生興趣與個性,這樣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化,運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找問題;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字、詞、句、畫等入手,讓學生產生興趣,在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真正樹立為學生而教,根據學情而教,使學生讀有所感,思有所啟,練有所得,學有所獲,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場所。教學要沉下心來咀嚼教材,發現、選取典范語段、
小學學習總結 篇3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早睡早起,可以把晚上的復習時間減少1個小時增加到早晨。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并用。
三、堅持體育鍛煉-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松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么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于向人請教,結果是郁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七、學習分類-對于已學過的知識就應該掌握好并適時的做好復習,知識越多也就越不好分開,記憶遺忘的速度會很快,應該分類。把兩大類分開就好,一是不易掌握的知識,要想完全掌握就一定要理解和不厭其煩的復習;二是完全靠自己的的記憶而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分開。
小學學習總結 篇4
這次去太平小學學習,我有幸成為周老師的學生。周老師在暑假培訓時就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培訓的老師講典型都會提到周老師。在這么優秀的指導老師手下學習,我想一定能學到更多的東西,也讓自己在小學教育這個領域能更快地適應下來。
第一次聽周老師的課,是一節作文講評課,分析第一單元的課余生活。在我自己的班級里也寫過作文了,一上完第一單元我就意識到,教小學三年級的作文難度真的很大,該怎么教怎么給他們起步,我完全什么也不懂。作文雖然寫好了,但我也無法給他們做講評。所以聽了周老師的課后,收獲不少,對于怎么講評學生的作文有了一點點的頭緒。但由于我們鄉村的孩子在三年級作文還只是剛起步,學生基本上都無話可講,即使會講,也不知道如何下筆表達清楚。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得先打好他們的`基礎。因此我就在課后請教了周老師,像我們這些鄉村的學生他們的作文起步該如何教學。周老師馬上給我提出了意見:從小練筆開始,一天寫一段話,可以先指定話題,如“上學的早晨”、“在草地上玩耍”……對課文內容進行練筆。我也希望這會讓我在實踐中有所收獲。
之后周老師上的是略讀課文《我不能失信》,這才讓我見識了一位特級教師的課堂風范,正如一位老師所說的:“周老師的每節課都像在上公開課、示范課。”這一整節課下來,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的身上,每位學生的積極性特強,完全融入了課文之中。課后周老師都讓我們先評課,再自己作點評,我想這也是每次聽課的重點。最后周老師說:“書不讀熟我不開講。”這也就是要求我們老師在上課之前,自己一定要先把課文讀熟、讀爛、讀透,同時也要讓學生“讀書三遍以上再思考”。
最后一天我上的課是《風箏》第一課時,三年級第一課時的重點還在生字詞方面。備好課寫好教案要給周老師看過之后再上課。但因為我的教案不夠詳細,沒有預料好學生的反應,結果課堂上的流程比較零亂,時間也沒控制好。課后周老師對我的課堂環節一一作出了分析,也很明確地指出,我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備好詳案,不夠認真。我自己也認識到,不管到哪里上課,特別是陌生的班級,備好詳案是一節課最基本的事。同時深刻體會到,要真正上好一節語文課是多么不容易。要想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有所進步、提高,就必須對自己、對學生負責,認真刻苦專研,上好每一節課。
這次的學習雖然為期不長,但讓我充分認識到自己所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必須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自我改進、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