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通用8篇)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 篇1
今天早上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二號”的發射直播,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隨著最后的倒計時響起又結束,火箭成功發射,在這一刻,我是激動的,我是開心的,滾燙的眼淚不自覺地從眼角流了出來。
火箭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們中國科技的進步,在科學進步的背后是萬千的中國人的默默奉獻,作為小學生,我們也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 篇2
今天,我們老師帶我們看了“神舟十二號”的發射過程。
北京時間九點二十二分二十七秒,火箭準點發射,尤其是最后的倒計時時刻——“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讓人熱血沸騰!
遙想起以前的中國,發射火箭是一件多么遙不可及的事情啊,可是現在,我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為數不多可以自主制造火箭的大國之一。
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該認真學習,在未來努力將中國建設成第一強國!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 篇3
剛開始聽到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我們可真謂是三把鑰匙掛胸膛——開心開心真開心啊!按捺不住心中的興奮,同學們一路上就像一群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一直聽聞周氏家族的子孫個個業績輝煌,但一直都沒能見到過真人,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嘛!我的一顆好奇心讓我加快了前進的`步伐。
不過一會兒,報告廳到了,大屏幕上“國際航天航空專家美國前中國區大使周嗣良博士航天科普演講”這幾個大字就映入眼簾。可我放眼望去,卻沒有看到周爺爺的身影。找好位子坐好之后,我們焦急地等待著,不時地向門口張望。一分鐘,兩分鐘……約摸十分鐘過去了,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在眾人的簇擁下邁著穩健的步伐向我們走來,他緩緩地走上主席臺深情地做著自我介紹。
原來周爺爺的曾祖父就是曾擔任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的周馥,祖父是近代著名實業家周學熙。周爺爺出生在天津,1956年開始在香港讀中學。1963年在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讀。周爺爺告訴我們在那里一到五年級的小學生每年都要參加太空營活動,以提高兒童對航天知識的興趣。1967年,周爺爺大學畢業,又通過刻苦學習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真讓人敬佩!
“您知道為什么宇航員一次不能多上幾個嗎?”“因為人類離開地球就失去了引力,到太空上去對身體多少是有傷害的。比如鈣質會流失,雖然我們有鍛煉肌肉之類的,但還是不行,有的人從太空回來連路都走不了!
“您知道在未來10年之內我們國家能否建一個太空空間站呢?”“關于這個問題嘛,美國是有經驗的,如果他們愿意分享,那么是不需要10年時間的。”
……
面對一個個小航天迷的提問,周爺爺都一一詳細地做了解答,我們更是聽得津津有味。
騰飛的中國航天事業承載著人們的希望,飛向藍天,飛向宇宙,去探索無窮無盡的奧秘!周爺爺的一席話讓我們對未知的航天領域又有了新的認識,更激勵著我們努力為夢想去拼搏。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 篇4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于12月9日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項目: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等等。從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中,收獲如下:
啟明之“星”,擁抱求知探索之夢!疤旄叩劐模X宇宙之無窮!睙o邊無垠空間之宇,古往今來時間之宙,充斥著太多神秘未知,太多神話色彩,引得無數先賢學者心生向往,欲一探究竟。從“東方紅一號”的騰空到“神五”上天,再到“嫦娥”奔月,直至今天“神十二”游子歸來,中國的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從來不曾停止探索的腳步。從問出“中國人怎么不行”的錢學森到“工作不講代價,就是一心一意搞航天”的孫家棟,從“我為祖國感到驕傲”首次飛天的楊利偉到秉著“強烈的愿望、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挑重擔的吳偉仁,他們在中國航天史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背晒Φ谋澈箅[藏的是無數次的失敗與許許多多的艱辛,但是古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數不清的航天人以崗為家,不計代價,莫問前程,他們有的只是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只為逐夢深空,這是屬于中國的強大奮進精神。“神舟”載的是偉大航天精神,如同啟明之“星”,指引我們跨越困難與失敗的黑夜,擁抱求知探索之夢。
守護之“星”,擁抱強國復興之夢。“歷盡艱辛不流淚,頻將捷報九州傳!焙教靿粢彩菑妵鴫舻闹匾还P。隨著逐漸邁入太空信息時代,國防安全的陣線也逐漸擴展到茫茫宇宙。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空等著依靠他人,甘處下流必然為歷史所遺棄,所以我們中國人要用自己的“星星”捍衛祖國,要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祖國。面對技術的封鎖和有意的打壓,我們不爭辯,只是鼓著一口氣,從零開始,實現了中國航天的從無到有;面對國際空間站的拒絕,我們不灰心,只是抱著一個念頭,攻堅克難,實現了中國航天的從弱到強。曾經我們的航天人啃著英文教材,如今在國外的宇航員和科學家之間卻掀起一股“漢語熱”,這是因為我們的“天宮”搭載了全中文設計、自主國產的“麒麟”系統,這是屬于新時代中國的強大文化自信!吧裰邸贝钶d的是偉大的愛國精神,如同守護之“星”,守護我們在新時代的巨浪中揚帆起航,擁抱強國復興之夢。
耀世之“星”,擁抱造福人類之夢!盀樘斓亓⑿,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包容并蓄愛好和平的國度!耙恢Κ毞挪皇谴骸,面對推動世界發展,中國從來有誠意、有耐力、有行動力,始終致力于促進世界人民攜手共進,共謀幸福,所以面對其他國家的“入站申請”,我們沒有獨擅其美,而是抱著公正開放的態度共同合作,這是屬于新時代中國的強大氣度!吧裰邸贝钶d的是偉大的“大同”精神,如同耀世之“星”,為了我們驅散邪惡戰爭的陰霾,擁抱造福人類之夢。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 篇5
20__年12月9日,“太空出差三人組”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并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他們一遍又一遍向我們展示了來自天際的驕傲,這背后蘊藏著的航天精神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奇跡。
學“神舟”啟航新事業,樹“四心”強化組工之力。沒有特別的精神,就沒有特別的業績,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助推偉大事業,“宇宙天團”憑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堅、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使我國航天事業不斷進步,成就了今天中國空間站的輝煌,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學“神舟”領航新力量,選“頭雁”續航振興之能。從楊利偉第一次搭乘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將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想變為現實到翟志剛第一次出艙行走,以自己的一小步,邁出了中華民族的一大步,再到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住上了屬于中國人的“太空之家”,經過幾代航天人一張藍圖干到底、一棒接著一棒跑的韌勁,每一次跨越都凝聚著航天員們飛天逐夢的勇敢與執著。
學“神舟”返航新征程,續“初心”接棒發展之志。每當中國航天取得令人振奮的成就之時,一位偉大的中國人絕對不能忘記,那就是兩彈一星元勛、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拔迥隁w國路,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后來的攀登者!睆纳裰畚逄栭_始,每一位從太空回來的宇航員們,都會去拜訪錢老,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他去世。航天人那顆炙熱的初心在漫長的歲月中代代相傳,踔厲奮發,篤行致遠。
我們相信,載人航天精神,是中國航天人在建設科技強國征程上立起的一座精神豐碑,將引領我們踏上更加壯闊的征程,奔向更加璀璨的未來,將永遠激勵著中華民族努力進取、跨越時代、勇往直前。年輕的組工人,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 篇6
失去的,還在眼前,可是畢竟已經抓不住了,回想起那一圈一圈的跑步過程,回想起那一次一次失敗或是成功的經歷,回想起那一件一件完好或損壞的設備,回想起那邊一條一條攜手共進的路途,就感到沒來由的心慌意亂。
我常常想,如果再有一次抉擇的機會,我是不是還會毫不猶豫地踏上這條曾經陪伴我一年半載的路,在經歷勝利的歡欣與失敗的失落,再細細體會這一次次的累與傷痛?墒牵诮洑v一次,風景還會如此靚麗耀眼嗎?“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經常聽到這句話,也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可是我做不到,我只能在某個黑夜,突然想起,然后傷心,最后失眠。
可是,有一件事,讓我心情好轉,我課間站在樓道里,“嫂子”過來,我們相互調侃了幾句,讓我覺得我失去了一部分,我離開的只是“它們”,可是“它們”還在我身邊,我們還是朋友,還是隊友,永遠的,可是這種心態沒持續幾天,又感到不適。
過來幾周之后,我看書,下面寫了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放棄昨天,把我今天,奔向明天,讓我豁然開朗,不放棄昨天,怎么看到美好的明天,明天才會更好。
所以我決定了,嘗試忘記昨天,忘記明天的昨天,向著陽光,向著彩虹奔跑!而昨天的記憶,我要永遠保留,保留在昨天,在當我以后回想起來的時候,還記得有這么豐盛的宴席,有這么美好的昨天。
可是現在我要向著明天出發!
向著夢想出發!
讓我們的笑容中充滿著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更美好!
一道一道的風景線,在我們奔跑的途中,迅速往后撤,但我們不能停下腳步去欣賞過去的風景,我們應該向那個叫“明天”的目的地,出發,沖刺!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 篇7
神舟十一號奔向天宮,我國載人航天再啟新程。x時間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x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個黨員干部去學習,我們更應該把這種航天精神融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去。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相比那些航天英雄,他們都是通過嚴酷的訓練和殘酷的選拔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在太空中,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也依然堅持奮斗,自強不息,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更應以他們為榮,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
要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逃避,不退縮,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于勝利。就像航天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各個難關。探索無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無止境的事業,學習航天精神是我們共產黨員的任務。
成功實踐告訴我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航天精神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有了這種精神作支撐,我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才能發展進步,我們的事業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航天精神,爭做合格黨員,把它轉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23同上一堂航天精神思政大課學習總結 篇8
還記得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在神舟十號太空課堂的這番話,曾在多少人心中播下了科學夢想的種子。20__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余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此次,神舟十三號三名航天員將再次化身“太空教師”,以天地協同互動的方式,獻上一堂精彩的全球直播授課!疤鞂m課堂”還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實現系列化“上新”。
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這是中國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華民族的新高度。黨員干部要致敬“航天星”,從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之源,筑牢堅定信仰、涵養堅韌意志、凝聚奮斗偉力,逐夢新時代。
逐夢九天,從“載人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之源,筑牢“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堅定信仰!爸局,無遠弗屆。”夢想是激發活力的源泉,有夢想才有奮斗目標,才有勇往無前的動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勇于追夢的民族,在前進的征程中從未停下腳步。回往昔,世界航天大國風起云涌,碩果累累,卻沒有中國的一席之地;看今朝,“北斗”指路、“天宮”覽勝、“墨子”傳信、“嫦娥”問月、神舟飛天等一次次刷亮眼球,令人震驚的奇跡、舉世矚目的成就,彰顯了中國高度和輝煌偉業。
不懈探索,從“載人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之源,涵養“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堅毅品質。歸來之時,太空還是那片太空,中國人卻又一次把一個國家嶄新高度在這里標記——神舟飛船首次快速交會對接,首次進入自己建造的空間站,最長時間的太空駐留,最長時間的出艙活動……在偉大航天精神的指引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扎根枯燥艱深的科研之中,攻克一個個“卡脖子”技術難題,打造一件件“國之重器”。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離不開中國航天人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恒心融入血脈、浸入骨髓,在“越挫越勇”中攀登高峰、百折不撓,在“屢敗屢戰”中奮斗不止、矢志不渝,在“生死渺茫”中英勇畏懼、持之以恒。黨員干部要從載人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之源,學習航天人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的大無畏精神和堅毅品質,敢闖敢試、勇立潮頭,書寫新篇章,再創不朽輝煌。
精誠協作,從“載人航天精神”中汲取力量之源,凝聚“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奮斗偉力。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廣。從“深潛萬米探海”到“上九天攬月”,從中國空間站到“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再到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彰顯了中國人民勇于探索奧秘的狂熱追求和勠力同心的奮斗精神。航天工程是一項十分浩大的科學工程,技術挑戰多、實施難度大、任務風險高,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非一己之力就能如愿,輝煌成就的背后是中國航天人攜手奮進、共克難關的精誠合作,是集眾人之智、聚眾人之力的非凡舉動。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舉世矚目的無畏探險,讓這番逐夢之行踏星而歸,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詮釋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對于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