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畢業論文學習心得(精選3篇)
財會畢業論文學習心得 篇1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財務會計學因其調整對象的特殊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學習財務會計的概念、目的、準則、基本要素,談談個人學習體會。
關鍵詞:財務會計概述 目的 準則 基本要素
一、財務會計概述
(一)財務會計產生的歷史沿革
財務會計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其誕生之日起至今,財務會計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商業經濟時代的會計、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及現代會計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會計的發展都體現出不同的特點。
1、商業經濟時代的會計
商業經濟時代其實并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會計。這一時代的會計充其量也只能稱之為簿記。經過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思想啟蒙運動的洗禮,地中海沿岸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萌芽,尤其是地中海沿岸金融、商業和手工業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革對于傳統單式簿記發起了挑戰。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的問世揭開了簿記史上新的一頁,從而將古代簿記推進到近代簿記甚至是近代會計。1494年《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的出版被視為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盧卡巴其阿勒也被視為是“現代會計之父”。而荷蘭數學家西蒙斯蒂文的《傳統數學》則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了簿記方法體系。可以認為,19世紀以前的會計(簿記)的發展是建立在盧卡巴其阿勒和西蒙斯蒂文的著作的基礎之上的。
2、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
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產業革命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生產的社會化程度。隨著人類社會步入工業經濟時代,簿記的發展也開始進入完善階段:簿記立法受到重視,并很快在國家經濟、法制中占據重要地位;簿記在政府與公司的管理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圍繞資產負債表的研究在完善簿記理論的同時,也為法定性審計奠定了基礎;大陸式簿記和英式簿記體系也初步形成。這個階段的簿記實質上已經發展為會計。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興起及英國《公司法》的修訂則促成了1853年世界上第一個會計師公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的成立;愛丁堡會計師公會的成立被視為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科技、經濟、政治及文化的發展對于會計發展的歷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時期會計的發展主要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征:以一系列會計概念及其邏輯關系為研究起點的會計基礎理論已經建立;從管理方面研究會計問題的趨勢已經出現;成本會計理論已經從單純的成本計算發展為科學的成本控制系統;管理會計的雛形也已初步形成;一些公司已經建立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分工協作的關系。
3、現代會計
隨著歷史步入20世紀,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也逐步發展成為現代會計。在這一階段,會計規范體系開始建立;美國發生于20xx年代末30年代初的經濟危機則促成了《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的頒布及對會計準則的系統研究和制定。財務會計準則體系的形成不僅奠定了現代會計法制體系和現代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礎,而且促進了傳統會計向現代會計的轉變。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后,在會計規范進一步深刻發展的同時,適應現代管理科學的發展,以決策會計為主體,為全面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的現代管理會計建立了。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正式通過“管理會計”這一專業術語,標志著會計正式劃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領域。
(二)、財務會計的 概念、目的、 準則、基本要素
財務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反應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其基本職能為核算與監督,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管理生產過程的客觀需要。會計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而產生和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不僅僅局限于對經濟活動予以記錄和計算,還要通過預測、決策、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來謀求經濟效益,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包括收入、費用、利潤三項。會計核算內容是指特定主題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收入、資金的循環與周轉、資金的推出三個階段。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并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于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實現經營目標是財務會計的根本目的,主要是指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是指從事確認、記錄、計量、報告工作的基本原則,是會計行為的規范化要求。會計要素是對會計所要反映的經濟活動內容的基本分類項目,稱為財務會計的基本要素,簡稱會計要素。
二、財務會計學習中重點問題
財務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財務工作涉及面廣,為了正確處理各方面關系,要求財務人員必須熟悉財經方針政策和各種會計法律法規與制度,確保財務處理的正確性。只有熟悉了準則、具備了嫻熟的會計技能,才會遵循準則、堅持準則,做到客觀公正,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會計的原則,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等一系列經濟管理工作,它是從事財務管理活動的根本指導。在財務會計學習中,要認真掌握以下幾個重點。
(一)、要充分認識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
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也稱為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或會計假設,它是指組織財務會計工作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離開了這些條件,就不能有效開展會計工作。它也是財務會計的理論基礎,離開了這些前提條件,就不能構建財務會計的理論體系。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是從會計實踐中抽象出來的,其最終目的是保證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它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期間、貨幣計量、權責發生制。
(二)、要充分認識財務會計的基本要素
為了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在明確了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之后,還須對會計所要反映的經濟活動內容的基本分類項目,稱為財務會計的基本要素,它也是作為財務報告核心內容的財務報表的基本構成要素。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會計要素核算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既然企業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可以歸結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那么,企業的日常會計核算也就是對各項會計要素的核算。它主要應解決的四個方面問題:一是會計確認,對企業經濟活動及其所產生的經濟數據進行分析、識別與判斷,以明確它們是否對會計要素產生影響以及影響什么會計要素的過程。二是會計計量,在明確了企業經濟活動所影響的會計要素之后,要進一步確定其影響的程度,即對有關會計要素的數量增減變化產生多大的影響的過程。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三是會計記錄,企業財務會計要將企業經濟活動對有關會計要素的影響性質與數量正確記錄下來的過程。四是會計報告,企業財務會計的最終成果是財務會計報告,它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
要認真掌握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定義、范圍、確認。
(三)、要充分認識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
為了實現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必須明確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是財務會計報告所提供信息達到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它有以下內容:
1、客觀性,是指企業的會計記錄和財務會計報告必須真實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包括真實性和可靠性兩方面的含義。
2、相關性,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3、可理解性,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可比性原則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具有可比性,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該原則不僅要求不同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要具有橫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的會計信息要具有縱向的可比性。
5、實質重于形式,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是指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而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6、重要性,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7、謹慎性也稱穩健性原則,或稱保守主義,是指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8、及時性,指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四)、要充分認識財務會計的作用
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投資、資金運營、籌資和資金分配等一系列行為。企業資金投放在投資活動、資金運營活動、籌資活動和分配活動中,與企業各方面有著廣泛的財務關系。這些財務關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與受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與債務人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與供應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與政府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企業與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因此,在學習財務會計學時,要充分認識財務會計的作用。財務會計的作用有以下內容:
1,財務會計有助于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2,財務會計有助于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3,財務會計有助于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活動,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
財會畢業論文學習心得 篇2
會計學不但重的是實踐,也是種理論的,它主要闡述會計核算的原理,包括會計的的基本原理和會計的核算方法原理。因此,學習會計一定要從原理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例如,學習各種會計的核算方法時,不能就法論法,要理解其理論和依據,既要學會怎么樣做做,有要弄懂為什么,原理是什么。要防止鉆入具體的業務處理中,而又忽略對原理的學習。教材中在闡述會計核算原理和各種核算方法時多配以實例,這樣使我們通過實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理,并學會運用。它還要求我們善于將總論中闡述的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與后面闡述的會計核算具體方法的運用結合起來學習,融會貫通,以求得對課程內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達到為學習后續的專業會計課程打好基礎的目的。 對于學習會計這門課,從一開始我就有了要學好它的決定,知道會計是一門有趣的門課,也是一門讓每個學子都害怕的學科,讓我體會到學習中的艱苦,艱苦中的收獲,快樂,也磨練了我們的意志。趁著還年輕,應該努力學習,認真地活著,不該浪費一分一秒,這樣才可以為以后的工作加大成功的籌碼。“世上沒難事,只怕有心人”。努力向前沖,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會計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經過這三年的學習,我對會計更加的了解,在掌握一定會計基礎的前提下,為了進一步鞏固我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講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本人在20xx年7月份在一所會計所實習,以下就是我學習的心得和體會:
通過在會計所的實習,我對會計的基本流程以及步驟,具體操作——包括了解借貸賬戶的記賬規則,掌握登記賬戶以編制會計分錄的操作,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的操作以及根據原始憑證判斷填制記賬憑證的方法。這一次 的會計實踐隊我對會計有了更深的認識并從實質上學習到了會計,并可以運用到實踐上,對我的會計的基本操作技能有了大大提升。
在我將來進入社會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是我這次實習的主要目的。我認真學習該公司的會計流程,并且從真正的課本中走到現實中來,在細致了解了公司的會計工作的全部流程,掌握了財務的實質操作,實習的期間我努力將自已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向實踐發面轉化,盡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習的期間我虛心向學,遵守公司的工作守則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在還沒在正式的會計所實踐的我,一直以來認為自已的會計理論知識很扎實,就像所有的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就可以一切順利,包一個準,可經過這一次的實習后,才發現 ,我所了解會計,所學習到會計知識真的是大巫見小巫。會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的實踐性和實際的操作性。對于書本上的知識似乎是紙上談兵,假如真講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出來實際應用,那真的是無從下手。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天,我還真不習慣,才做了三天,有點力不從心了,心情也糟糕透,煩躁,然而會計最大的忌諱就是煩躁,必須認真對待每一個數據。所以在剛開始的那幾天,錯誤百出!感到欣慰的帶我的老會計胡姐的悉心指導和教誨,這才使我慢慢進入狀態。
經過幾天的實踐性的操作,我的速度和準確度上都提高了不少,對于會計上的各個科目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可以幫助到我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理論結合在一起并將以應用。不管怎樣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最基礎的知識,現實情況怎樣變化,都要捉住最基本的就可以布標應萬變,現今有不少的大學生都感覺上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實習的時候用不上,感到挫敗,灰心,可是以我的觀點,我覺得要是沒有了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沒有書本的知識做鋪墊,當你遇到知識性問題的時候又可以拿什么來應付呢。經過了這兩個月的實習,學習的時間雖然很短,可是我學習到了一個更重要的知識,也是在學校里比較難了解的。就是人與讓你之間的相處,你出來工作與同事們的相處,在學校與老師同學的相處,在家里與家人的相處,相信人際是現在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門必修課,這也是對于應屆畢業生出來工作的一大難題,于是我在實習的過程中有意觀察下級是如何與上級領導相處的,而上級的前輩們又是如何與員工們相處的,我自已也是虛心向前輩們請教,使的這兩個月的學習更加有意義。
這次的實習為我深入社會,體驗到了生活提供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在實際的社會中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樂趣,對社會生存中應有的生存能力有所了解與學習。我也利用了這次難得機會 ,我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已,虛心向相關的工作人員請教,認真學習會計理論,學習會計法律,法規的相關知識,利用空余的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以為的知識,掌握一些基本的會計技能。這次的實習讓我意識到以后應該學習更多,加劇了我的緊迫感,更加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學習會計的精髓。
財會畢業論文學習心得 篇3
工作任務的進展情景
1.開題報告結束后,張教師給我們開了有關中期準備工作的見面會,簡要指導了我們接下來的任務;2.金相試樣的制備
(1)金相檢驗是研究金屬及合金內部組織的重要方法之一,為了在金相顯微鏡下正確有效地觀察到內部顯微組織,就需制備能用于微觀檢驗的樣品--金相試樣,也可稱之為磨片。金相試樣制備的主要程序為:取樣—磨光—拋光一浸蝕等。
(2)取樣原則:手工用金相顯微鏡對金屬的一小部分進行金相研究,其成功與否,能夠說首先取決手工用金相顯微鏡對金屬的一小部分進行金相研究,其成功與否,能夠說首先取決所取試樣有無代表性。在一般情景下,研究金屬及合金顯微組織的金相試樣應從材料或零件在使用中最重要的部位截取;或是偏析、夾雜等缺陷最嚴重的部位截取。在分析失效原因時,則應在失效的地方與完整的部位分別截取試樣,以探究其失效的原因。對于生長較長裂紋的部件,則應在裂紋發源處、擴展處、裂紋尾部分別取樣,以分析裂紋產生的原因。研究熱處理后的零件時,因組織較均勻,可任選一斷面試樣。若研究氧化、脫碳、表面處理(如滲碳)的情景,則應在橫斷面
(3)試樣的截。菏止o論采取何種截取方法截取試樣,都必須保證不使試樣觀察面的金相組織發生變化。軟材料可用鋸、車、刨等方法切取;硬材料可用水冷砂輪切片機、電火花切割等方法切取;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鑄鐵),也可用錘擊法獲取。對于要測量表面處理層深的試樣,要注意切割面與滲層面垂直。研究軋制材料時,如研究夾雜物的形狀、類型、材料的變形程度、晶粒拉長的程度、帶狀組織等,應在平行于軋制方向上截取縱向試樣;如研究材料表層的缺陷、非金屬夾雜物的分布,應在垂直軋制方向上截取橫向試樣。金相試樣較夢想的形狀是圓柱形和正方柱體。以具體情景而定。一般可取高為10~15mm,直徑Φ1O~15mm;方形試樣邊長為10~15mm為宜。在實際工作中,由于被檢材料和零件的品種極多,要在材料和零件上截取夢想的形狀與尺寸有必須的困難,一般可按實際情景決定。可是以試樣的高度為其直徑或邊長的一半為宜,形狀與大小以便于握在手中磨制為原則
(4)試樣打磨:手工磨光的目的是要能得到一個平整的磨面,這種磨面上還留有極細的磨痕,這將在以后的拋光過程中消除。磨光工序又可分為粗磨和細磨兩步。
粗磨:手工對于軟材料可用銼刀銼平,一般材料都用砂輪機磨平。操作時應利用砂輪側面,以保證試樣磨平。要注意接觸壓力不宜過大同時要不斷用水冷卻,防止溫度升高造成內部的組織發生變化。最終倒角時防止細磨時劃破砂紙。但對需要觀察脫碳、滲碳等表面層情景的試樣不能倒角,有時還要采用電鍍敷蓋來防止這些試樣邊緣倒角。粗磨完成后,凡不作表面層金相檢驗的棱邊都應倒成小圓弧,以免在以后的工序過程中會將砂紙或拋光物拉裂。甚至還可能會被拋光物鉤住而被拋飛出外,造成事故。
細磨:手工細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遺留下來的深而粗的磨痕,為拋光作準備。細磨本身包括多道操作,即在各號砂紙上從粗到細順序進行。手工細磨的磨削工具是砂紙。按照磨料顆粒粗細尺寸砂紙分為各種規格,分別編號。手工手工磨光法是把使用放在墊有平玻璃板或平鐵板的金相砂紙上進行推磨。為了保證試樣試面平整而不產生弧形,在磨面上所施力應力求均衡,磨面與砂紙完全接觸。同時磨削應循單方向進行,向前推行時進行磨削,回程時把試樣提離砂紙。細磨時一般依次從0號(W40)開始,逐一換細一號的砂紙推磨,一般鋼鐵試樣磨到04號砂紙,軟材料如鋁、鎂等合金可磨到05號砂紙。每換下一號細砂紙時,應將試樣和手沖洗干凈,并將下頭墊的玻璃板擦干凈,謹防粗砂粒掉入細砂紙上,同時磨面方向應旋轉90°,以便觀察上次磨痕是否磨掉。在細磨較軟的金相試樣時,如鋁、鎂、銅等有色金屬是應當在砂紙上涂一層潤滑劑,可防止砂粒嵌入軟金屬材料內,同時減少表面撕損現象。常用的潤滑劑有機油、石蠟、汽油溶液、汽油、皂化水溶液、甘油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