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旅行心得體會(通用3篇)
杭州旅行心得體會 篇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每當我想到這句詩句,就會想起我那難忘的西湖經歷。
今年暑假,爸爸帶我到西湖去玩。
剛進入西湖,只見岸邊柳枝隨風飄蕩,透明的湖面被陽光照的波光粼粼。湖水不斷的拍打岸邊,不斷地發出“嘩嘩”的聲音。湖水很清,把手伸到湖里覺得涼絲絲的。盛夏時,湖里有很多荷花在水中亭亭玉立,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鼻宄,碧綠的荷葉上鑲嵌著一顆顆露珠,一陣風吹來,調皮的露珠不斷的滾動起來,好像在珍惜它很短的生命。
我們環湖走去,看到湖邊有許多樓塔。這些樓塔形態各異,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寬,有的窄。個個都站滿了人。傍晚時,這些樓塔它在夕陽和景色下顯得格外美麗,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雷峰塔,夕陽落下時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雷鋒夕照。
我們繼續往前走去,走到了著名文學家蘇軾修的蘇堤。在蘇堤上遠遠望去,看到了幾個小島。這些小島長滿了樹木,郁郁蔥蔥。往前走去,走過了許多橋,有的橋走起來很費力,有的橋走起來很輕松?斓教K堤的終點了,前方還有一座橋?戳私榻B,我知道了這座橋叫跨虹橋,非常陡峭,我們費了很大勁才爬完了在這座橋。
西湖之旅結束了,西湖真是個人間天堂啊。
杭州旅行心得體會 篇2
今年過年我們去了浙江杭州。到了杭州就必定要看一看世界聞名的西湖風景。
西湖向來有“明珠”這雅號,不過到了北宋,詩人蘇東坡當杭州太守時,他在《飲湖上初晴雨后》七絕中贊美西湖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庇谑,西湖又多了個“西子湖”的美稱。
說起西湖就一定要提到西湖十景﹕三譚印月、南屏晚鐘、雙峰插云、斷橋殘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斷橋殘雪吧。
斷橋位于白堤始端。斷橋之名得于唐朝,當時是一座石橋,宋代稱保佑橋,元代稱段家橋。古時橋上有門,門上有檐,下雪時中間一段的雪都在門檐上,橋上只有兩頭有雪,遠遠望去橋像斷了一樣,所以稱作斷橋。使游人平添浪漫佳趣的是,美麗的神話故事《白蛇傳》中的白娘子與許仙,當年他們就在這里相會,F在的斷橋,是一九四一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經修飾。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欣賞西湖雪景,斷橋獨有情鐘。
我們還參觀了三譚印月。三潭印月島又名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面在內面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景象。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歷三十五年(一六0七),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筑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后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三潭”,三潭映月也因此而得名。
太陽西下,我們一天的游玩也到此結束了。這一天雖然很累,但是我們覺得累的很值!
杭州旅行心得體會 篇3
人們都說:“西湖是人間天堂。”今天,媽媽帶我來游西湖山水。
我們從西湖飯店向湖面望去,我不禁贊嘆道:西湖的水真靜啊,靜得仿佛那是一面明亮的鏡子;西湖的水真藍啊,藍得讓你分辨不出哪邊是湛藍的天空,哪邊是深藍的湖水;西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湖底的小魚在歡快地游動。抬頭一望,一片一望無際的荷花荷葉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我才分出湖水與藍天。
穿過北山街,就到了蘇堤。那一片搖弋多姿的荷花荷葉又映入了眼簾,在烈日的照射下,我看見荷花雖然嬌嫩無比,但也有一絲出泥而不染的勇氣,讓人敬佩不已。荷葉雖然留出了一點空隙,但鋪得很均勻,調皮的陽光躍入水中,留出一片光影。小魚游過留下的熒光在日光中閃爍,走過拱形的古橋,看見有人在放風箏,風箏在風中翩翩起舞,有人在運動,累得滿頭大汗。
穿過了蘇堤,我又繞道去爬寶石山。山下抬頭一望,一條寬闊的臺階,旁邊種滿了竹子,一根根都有幾米那么高,好像是西湖十景中“雙峰插云”的“后代”,太陽從竹陰中漏了下來,真是“一徑竹陰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沒走幾步,幾個大字:“寶石山”浮現在眼前,又往右轉,看到一個書店,寶石山上有景有文化韻味真是一個適合我們來的地方。幾經輾轉,我們終于來到了山頂。我站在樹蔭下,頓時清風徐來,這真是一種連吃100個雪糕也得不到的涼爽啊!
站在山頂向下望,西湖美景盡收眼底。一大片荷葉成了一塊上面鑲有粉色寶石的畫布,又見孤山在眼前絢麗登場,孤山真奇啊,它沒有泰山那么雄偉,也沒有桂林的山那么多變,更沒有西藏的山那么高聳,也沒有張家界的山那么奇特,但它有自己獨特的柔美——一座座緩緩升起,連綿不斷,花團錦簇,給我們一種有語言無法形容的美。
西湖雖然沒有別處那么獨特,卻有一股你要仔細觀察才能看見的美,在悄悄地吸引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