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1
近日,農行海寧市支行扎實推進“知法、守法、敬法”案例警示教育活動,在全行上下營造學法律法規、學規章制度、學業務知識的良好氛圍。
全體員工學習《海寧市支行知法、守法、敬法案例警示教育活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對方案中相關內容和工作要求進行解讀,將反面案例與正面教育相結合,從自身、家庭、單位的角度出發,分析違法的慘痛教訓,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要通過全員學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來引導廣大員工增強法治觀念和合規意識,也要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解讀和警示,讓員工從中受警醒、明底線、知敬畏,以杜絕思想隱患,提升員工守法意識和素質。
該行切實把本此教育活動與兩學和一做學習教育及員工的“雙四十個嚴禁”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制定分步實施計劃,認真落實,加強組織領導,嚴肅學習紀律,取得良好效果。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2
在這社會大家庭里,我們每個人如何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呢?那就是共和國華麗雄偉的大廈下一座堅實、永恒不變的根基——“法”。它使我們每個人明確是非的界限,而這也是共和國公民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回首新中國跨越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無數中國人開始認識法律、關心法律。
提起法律,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離我們很近,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與道德、習慣、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有了法律,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才使我們的權利得到應有的保障。
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國有國法,校也有校規。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守法的基礎。同學們應該認真學習并實踐我校常規工作“五個一”工程,即打造“一個陣容”,抓好升旗儀式和課間操,塑造學生良好精神面貌;建立“一種秩序”,即課堂秩序、課間秩序和集會秩序的文明有序;養成“一種習慣”,即語言文明,待人接物大方禮貌;堅持“一項制度”,即衛生分擔區制度,確保學校環境的整潔優美;樹立“一個觀念”,即遵紀守法,尊老愛幼,講究團結,刻苦學習,做文明喬中人。
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會釀成將來大的失足。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做起,才能在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后,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3
法律,在我們小學生眼里似乎遙之不及,實際上卻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從小就得遵紀守法,做一個學生。
我們要懂法律,遵守法律,這樣才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讓自己不受侵害。學習法律可以讓我們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避免觸犯法律。
這兒有一個例子;有一個品學兼優、善良可愛的小學生——小民,他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表揚。有一次,他在巷子里看見幾名同學聚在一起,過去才得知他們要去網吧。“網吧”這個家伙對小民來說,非常新鮮,他耐不住好奇也跟了去。長期沉迷于書海的他還從未玩過網絡游戲,一下子就著迷了。一開始還是用自己的零花錢和早餐錢,上完課才去上網,緊接著上課也想著網絡游戲,變得心不在焉,而后,他找遍種.種借口曠課,逃學,整天泡在虛擬世界里,夜晚也稱在同學家整晚不歸,最后他沒錢了,就以大欺小,搶低年級同學的零花錢,結果在一次搶錢時,被警察當場抓住,拘留了,因耐不住時時刻刻向他攻擊的網癮,撞墻自殺了。
像這樣的悲劇還少嗎?悲劇的發生一半原因在于小學生不懂法律,不知道未成年人不可進網吧,一半原因在于老板一時貪錢,不去遵守法律,才釀成如此眾多的悲劇。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遵守法律的好公民,不落入他們的后塵。
我想說一句,如果人人都去“學法、知法、守法、用法”,那世界上還會有如此眾多的悲劇嗎?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4
老師、同學們,早上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做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
大家都知道,有句古話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規矩,否則就什么也做不成。對于國家,對于社會來說這個規矩就是法律。法律告訴我們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從小知法、守法,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過這樣一段話:“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就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如果還不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生,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扎下了深根,可能永遠也拔不掉它們了。中國有句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可見,少年時代養成良好品性是多么重要。只有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長大后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要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首先應該懂法。我們小學生作為國家的小公民,社會的小主人,同樣應該學法、懂法、守法,以保護我們自己的權益,同時做到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我們可以經常翻閱《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義務教育法》等法規,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
要做個遵紀守法的小公民,還要在生活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的同學在課余時間,無所事事,就會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如交上壞朋友,沉迷于網吧,打架勒索等,從違紀到違法,下坡路走得非常快。這些原本單純天真的孩子,之所以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淵,多數是因為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三國時期的劉備曾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同學們,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想一想,這件事對不對,該不該做,能不能做。
當然,作為小公民,我們還要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和他人。報紙上曾經登載了這樣一個事例。安徽一家磚廠雇傭童工,讓十來歲的孩子每天背磚十幾個小時。這些孩子因為繁重的勞動疾病纏身,而廠主卻不聞不問。后來由于群眾舉報才讓這些孩子脫離苦海。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這個廠主被刑事拘留。其實,如果這些孩子懂點法律知識,就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
同學們,12月4日,是我們國家的法制宣傳日。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制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而遵紀守法,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讓我們從現在起,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項法制教育活動,學法懂法,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讓我們時時刻刻約束自己,珍愛生活,健康成長!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5
為不斷強化法規法紀和反腐倡廉教育,提升全行員工守法意識和素質,近期,農行賀州分行在全行開展“知法·守法·敬法”警示教育活動,通過強化“三結合”,切實推動全行員工認真學習展板、圖冊、警示錄,學習《準則》和《條例》,學習業務制度流程,進一步確保學習教育取得實效。
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以部門、網點為單位,制定詳細學習計劃及時間表,組織員工集中學習。活動期間,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集中學習,每名員工累計參加集中學習時間不少于1個工作日,并做好學習記錄。同時根據員工不同的崗位職責,合理安排員工自學,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內容,認真記錄學習筆記。積極鼓勵和引導員工在學習中思考,對照規章制度,結合典型案例,反思在經營管理、業務操作、盡職履責中存在的問題、偏差和不足。
撰寫體會與交流互動相結合。學習期間,每名員工要結合自身崗位職責及學習情況,撰寫不少于一篇心得體會,并根據崗位職責規范字數。同時,通過座談會、研討會、宣傳欄或經管網上刊載等多種形式,組織員工結合自身崗位實際,說感想、談體會,加強交流溝通,共同學習提高。并針對展板、圖冊、警示錄中展示的典型案例,認真剖析風險隱患和薄弱環節,淺談如何做到依法經營、合規操作。
內部教育與外部教育相結合。由紀委書記上警示教育課,認真剖析本行近年來發生的各類案件和重大違規問題,研究梳理內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與薄弱環節,分析原因,查找漏洞,追根溯源,督促相關部門從制度、體制、機制上進行完善。同時,通過邀請當地公檢法人員授課、組織干部員工參觀監獄或違法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提升警示教育效果,教育引導廣大干部員工牢固樹立法治觀念,做到知敬畏、守規矩。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6
我要說的主題是“做遵紀守法的小學生”。那么什么叫遵紀守法呢?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守有關紀律,依法辦事,嚴格恪守法律規范就叫遵紀守法。
有的同學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鳥在空中飛翔,它們是自由的;魚在水中嬉游,它們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鳥放入水中,讓魚離開水,那么它們不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會死掉。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竄馬路,被車輛撞到,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此,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此外,紀律限制自由,又保護自由。如果當你走進圖書室,里面靜悄悄的。對于讀書的人來說,這一片安靜多么寶貴!因為人人都遵守看書紀律,大家可以享受這文明讀書不受干擾的自由。若有人不守紀律,高聲談笑,這文明就消失了。
同學間總會有些矛盾和摩擦,同學們要互相關心和尊重,友愛相處,團結合作。如果出現矛盾和摩擦,一定要冷靜處事,決不可出口罵人,更不可揮拳相向,傷及自身或他人。我奉勸同學們遇事要冷靜,要有法紀觀念,不能做害人害己的事。
同學們,我們正擔負著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的重任,祖國、社會都要求我們知法懂法、尊法守法、遵紀守法。一名學生,更應該與同學和睦相處,理智冷靜地對待和處理問題,讓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學生!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7
江西有一個例子,一個13歲的在校未成年人聽說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于是計劃在年滿14周歲之前犯罪。經過準備策劃,他于14周歲生日前一天殺害了一個年僅11歲的女孩。當然,這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但能說明一些問題。青少年的認識水平并不是我們想象中那么低,他們能夠很快理解法律的規定是什么,卻未必會遵守。他們叛逆的心理有可能會促使他們知法犯法,以身試法。
所以,遵紀守法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作為祖國新一代的建設者,我們更應當去遵守去普及。和諧,大同的社會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都追求的,但不能只靠嘴上功夫,要用實踐去努力的創造。
普及法律知識,是提高素質的基礎,掃除法盲,讓大家對法律都有一定的了解,保護自己的權利,遵從自己的義務。法律與道德也是并存的,一個人有道德有修養,有了良知,才會遵守法律,才能使自身的素質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以身試法,挑戰法律和道德只會給自己和家人,甚至別人的家庭帶來悲痛。
當今社會多已被金錢和名利淹沒,作為祖國覺醒的心一代建設者,我們絕不可以被名利與金錢打敗,絕不可以為了這
些埋沒了道德與良知。作為中學生的我們,能做的也有很
多,從我們的身邊做起,校園里,圖書館,公車上,隨處可見,舉手之勞。《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更是身為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應該遵守的。
最后,我想說的.是,在這里,我寫的不僅僅是一篇文章,我希望并不是我一個人在為這些而努力,我想帶動更多的人來為了我們的家園,為了未來的和諧社會而努力,大家一起努力,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好學生,我們向往的,追求的社會才會更早的到來。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8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人人守法紀,凡事依法紀,才能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什么叫遵紀守法呢?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遵守有關紀律,依法辦事,嚴格恪守法律規范就叫遵紀守法。
有的同學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人走在馬路上行走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被車撞傷,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因為,世界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
學校也有學校的“法”,學校里的“法律”既包括國家的各種法令法規,也包括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紀律條令。有的同學不遵守中學生守則、違反校紀校規。他們對校紀校規視而不見,忽視學校對中學生儀容儀表、待人接物、行為言語等方方面面的要求,不愛護公物、亂扔垃圾、抽煙喝酒、沉迷網絡、曠課、偷竊、為一點小事結伙打架等等……這些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的不文明行為嚴重破壞了我們美好的校園人文環境。
這些違反校規校紀的同學并沒有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一個人的行為久而久之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習慣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性格,一種性格久而久之會成就一種命運。命運不是一種偶然,而是行為的必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為之,積小惡成大惡,最終必然自食惡果。現如今青少年犯法已成為我國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勢在必行。遵紀守法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一種資源。人對社會有多大貢獻,他就有多大價值。
在這個意義上,做一個懂得遵紀守法的人并不“吃虧”。一個有法制觀念的人,他的守法行為能夠促進他的人生發展,并且有利于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如果你誠實可靠,那么你就會獲得大家的信任。這樣,你做任何事情就順利得多。如果你關愛他人,你就容易得到別人的關心,從而形成有利于合作的環境和氛圍。如果你保護自然環境,宜人的環境就是對你德行的回報。因此,我們要從生活點滴做起,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法為鑒,可以曉規則。”作為新時期中學生的我們,在學習中、生活中,都應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牢固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態度。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一個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愛國家,愛民族的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生活才會更加地美好。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一起攜起手來,共同營造一個美好的明天,做一個新世紀的遵紀守法的合格的中學生。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9
什么是遵紀守法?遵紀守法就是在不同的地方遵守不同的紀律、不同的法則,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遵紀守法。作為國家公民和社會成員,人人都要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我們小學生作為國家的小公民,社會的小主人,同樣應該學法、懂法、守法,只有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長大后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我國有句古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規矩,否則就什么也做不成。
在學校,我們應該遵守學校的校紀校規,走出學校我們才能更好地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當上課鈴打響時,有些同學漫不經心地走進教室,這務必會影響老師的正常教學和大多數同學的正常學習;中午午休時,有些同學大聲喧嘩、嬉戲打鬧,務必會影響其他同學的正常休息,擾亂學校的正常秩序;有些同學不聽老師勸阻將零食帶到學校,不僅違反了學校的規定,而且吃零食還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所有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會對我們的成長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不可輕視身邊的一切小事。
從小知法、懂法、守法,對同學們來說非常重要。法國思想家、教育家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里如果還不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
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帶著我到蓮花湖景區去游玩,一進大門,空氣好清新,湛藍湛藍的天空漂浮著朵朵白云,景區里的路面被園林工人打掃得干干凈凈,我們在景區的九曲回廊上,享受著北國古蓮的風姿和清新的空氣。我從包中拿出一個橘子,扒開皮,順手將橘子皮扔在了路邊。
桔黃色的皮孤零零地躺在路上十分刺眼,媽媽看了看橘子皮,又看了看我,本來面帶笑容的臉突然消失了,她停下了腳步。我莫名其妙地盯著她,順著媽媽的眼光看到了被我遺棄在路邊的橘子皮,又看了看整潔的路面,我的臉刷地一下紅了,忙跑過去彎下腰撿起橘子皮丟向路邊的垃圾桶。媽媽的臉上又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她對我說:“這雖然是一件小事,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亂丟垃圾,不遵守社會公共道德,景區會變成什么樣呢?”我們作為一個小學生,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更要遵紀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同學們,讓我們做個時刻遵紀守法的好少年吧!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10
學生時代是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時期,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學生是對我們的基本要求。
一個人在小時候就不遵守法律法規,沒有遵紀守法的意識與習慣,犯了錯又不及時糾正的話,那么這個人長大了就很難說他會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
現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小學生更應該學法、懂法、守法。但是,校園中違紀的現象卻屢見不鮮。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規校紀,大不了扣幾分罷了。其實這種想法對自己十分不好。因為習慣成自然,就怕以后到社會上,干些違法的事,違紀就成了違法,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相信這句話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它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你小的時候就開始偷針,天長日久,只要你養成了“偷”的習慣,長大了就很有可能偷金。”
也有同學認為如今追求個性化,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俗語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由是有條件的。鳥在空中飛翔,它們是自由的;魚在水中嬉游,它們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鳥放入水中,讓魚離開了水,那么它們不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會死掉。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
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竄馬路,被車輛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學校如果沒有校紀校規,那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如何保障?同學們,祖國、社會都要求我們知法、懂法、守法。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與同學和睦相處,冷靜地對待和處理問題,自強、自尊、自重、自愛,讓我們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11
現在的報紙上、電視上都展開普法教育,要求所有人都要遵紀守法。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很好地遵守法律。比如說交通法規在生活中和我們息息相關。要求在過人行道時汽車應該禮讓行人。在去年的報紙上報道一輛公交車沒有遵守交通法規,在人行道上沒有禮讓行人,結果撞死了六個人,害得別人家庭破裂。
有一次,我過馬路時看見一個人看車不多的時候闖紅燈。因為紅燈停留的時間太長了,所以我也想闖過去。但是我又想:平時老師教我們不能闖紅燈,要等綠燈亮了才能走,所以我還是再等等吧。作文
我們大家不僅要遵守交通法規,還有其他的法律法規我們也要遵守。如果不遵守法律法規,小的如偷盜、打架,大的如搶劫、殺人,就觸犯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就會造成許多家庭破裂,妻離子散,讓家人悲傷痛苦。如果大家都遵守法律法規,不但自己安全,家庭平安,社會也就安穩了。
我們不但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還要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從小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觀念,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小主人。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12
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么,我們作為小學生應該如何遵從“國有國法,校有校規,班有班約”的道德修養呢?——當然是養成遵守小學生法律的習慣!我就以偷竊為例子,來和大家說說。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件有關小學生法律的案例吧!
一位14歲的6年級學生,是本案例的犯罪兒童。這個孩子智商較高,學習輕松,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幾位;而且樂于助人,經常幫同學解決各類困難,和大家都玩得比較好,對老師也很有禮貌,可以說,在同學、老師眼里他是個好學生。他是四川人,隨貧窮的家庭搬遷到這里讀書,住在一位93歲老太太的房子里。一天早上5點多,一房客起床打水,發現老人躺在血泊之中,床頭、沙發上都是血,便立即報警。于是警方根據現場痕跡結合作案過程分析判斷,認為案犯應該對死者的生活作息習慣比較熟悉。經過15小時緊張偵查,終于找出那位14歲男童,并立即將其抓獲。據男孩交代,1日凌晨,他去老人住處偷竊錢財,當翻進廚房窗進入房內時,老人驚醒了,他馬上用隨身攜帶的鐵棍對她一陣狂打,而后在死者住處門口清洗了自己身上的血跡,逃回僅相隔一間空的出租房內睡覺,直至被警方抓獲。
同學們,你們震驚嗎?偷竊與殺人僅僅一步之遙。看看我們小學生守則,其中有一條“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這是我們小學生本應遵守的。可這個14歲男孩不僅沒有遵從,反而將這一點不斷地放大放大,再放大。這可是大大地違反了小學生的道德規則,而這些,就是從妒忌心理、捉弄心理和炫耀心理引起的。妒忌心理它的主要特征是將他人的優點視為對個人的威脅,因而感到憤怒。看到別的同學有的在學習上高人一等,有的常常帶回精巧的玩具等等,總希望自己也有讓人羨慕的地方,于是走上偷竊的道路,從一元、五元至十無、五十元,越偷越大:捉弄心理來源于小學中低年級學生,還無法體驗到自己的作法給別人造成的痛苦和損失,只貪圖一時之痛快。因此,出于捉弄別人的心態,會做出一些偷盜的行為。炫耀心理是因為同學與同學之間有攀比的陋習,為此偷竊他人錢財來滿足自己的心理。
同學們,我們千千萬萬不要做這樣的人,俗話說的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對家庭,對學校都有極大的影響。我們一定要以偷竊這個主題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并且從現在開始遵從小學生應有的法律。
做遵紀守法好少年心得體會 篇13
上星期四,我們聽了法制教育的講座,警察叔叔給我們講了許多有關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這使我感觸頗多。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不遵紀守法,還屢教不改,他們認為只要不去殺人偷錢就好了,犯點小錯誤有什么關系呢?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如果一個人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法律意識,還有偷竊等壞習慣,不僅毀壞你的形象,還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如果不能痛改前非,那些惡習就會在你的心靈深處扎根,甚至會讓你走進失去自由的牢房。
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干的階段,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控力不強,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現在的孩子都有攀比心理,有些同學仗著家里有錢,天天在學校炫富,使那些家境不怎么樣的`同學覺得又自卑又眼紅,為了不被人瞧不起,他萌生了偷竊的念頭。最后東窗事發,被公安逮捕,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我們正處在花樣的年華,詩樣的年齡,沒有人愿意在牢房中度過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盡管現在有老師和父母的保護,但他們不可能時刻保護著我們。我們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為了避免同學之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我們應該嚴于律己,改掉身上的壞習慣。
法制教育對于種子是陽光,對于樹林是水,對于稻田是肥料……而對于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殿堂的梯子。能讓人改過自新,要是盜賊、人犯,從小接受過法制教育,有著滿心道德,那他們還會成為罪犯嗎?由此說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視的。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的每一條守則,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合格小學生、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