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學習感想(通用3篇)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學習感想 篇1
20__年12月底,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湖北武漢爆發。這場疫情的狀況可比當時的SARS來的還要迅猛,還要嚴重。在歲末年初時節,它打破了大多數人一如既往的春節習慣。那些難得的同學聚會、家人團聚的機會不得不取消,沒有了走街竄訪的探親,也沒有了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每個人都整天待在各自的家里做"抗疫",看著手機電視里那些瘋狂上漲的死亡人數,心里又是一陣陣的驚嘆和擔心。庚子虎年的春節,沒有了以前的紅火氣氛,而是一個不同以往的春節。
同時,在這爭分奪秒的疫情背后也涌現出了一批"最美的逆行者"。
來自各地的醫護人員組成10多萬人的醫療隊前去支援武漢。而那其中大多數的"白衣天使"們,只不過是一群90后的孩子,在國家和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地沖在別人的前面,按上了手印……他們擔起了這份重任。在工作期間他們換上笨重防護服,十幾個小時不喝水不吃飯,這是對身體極大的考驗。累了隨便坐在地上休息會兒,然后又站起來繼續工作……防護服的有效時間只有4個小時,但在這4個小時里,他們一般不會離開病房,因為那樣會使所有的醫護用具沒有了效果,所以他們任憑汗水的浸透……一群年輕的孩子,學著前輩的樣子,奮戰在前線,和死神搶人,守護著中國。這些足以讓全世界看見中國青春的力量和青春的`光彩!
在2月6日,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也相繼驗收,并開始逐步移交。十個晝夜,兩座醫院的奇跡背后沒有"基建狂魔",只有"生死時速",那些吃睡在工地的建設者們又為患者爭取到了兩千多張床位,為成功爭取了一絲契機。他們日夜顛覆在工地上,一分一秒也不敢浪費,真可謂是中國的力量,值得被記錄的中國的力量!
在這危機時節,一則新聞又讓人敬畏。一名環衛老人省吃儉用攢下1萬元的積蓄留給民政部門,放下錢不留姓名,轉身就走,只是想著平凡的自己也能為武漢貢獻自己一分力量。它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又承載著老人多少的熱心啊!
一次又一次新聞發布會,讓中國關注著武漢的變化……鐘南山院士以及那些專家們在努力的研究解決疫情的方案……所有人的付出只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再次讓全世界的人感到中國人的團結、中國偉大的力量!!
共克時艱,武漢加油!!我們不會放手,相信明天會更好!!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學習感想 篇2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是,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勢已經呈現持續向好之勢。而要戰勝疫情,我們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從甲型H1N1流感,到中東呼吸綜合征,從埃博拉,到寨卡……盤梳人類與病毒疫情抗爭的歷程,大的“抓手”就是科技,這在血淚中得出的經驗之談,同樣適用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此,需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科技力量,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科技力量,需要發揮舉國體制這一顯著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能制造等重大科技項目時強調,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為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支撐。調動精兵強將,集中力量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就一定能夠取得豐碩效果。
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科技力量,需要瞄準目標,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抗擊疫情是一項系統工程,目前已經確定了五大主攻方向,分別是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盡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要加強藥物、醫療裝備研發和臨床救治相結合,切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這意味著科技攻關在瞄準主攻方向的同時,也要在重中之重的領域爭分奪秒,爭取早出成果,出大成果。
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科技力量,還需要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攻關決心。“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一代代科學家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于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令人感佩。在這場重大斗爭中,廣大科技工作者同樣展示了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相關部門應程度為科技工作者發揮才華提供厚條件,激勵他們心無旁騖搞科研、闖難關。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絕非易事。但是,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科技優勢,將科技能力轉化為科研成果,就能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為打贏這場硬仗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從而造福于民,惠及人類。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學習感想 篇3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一年之中所有節日里,春節是的。但是20__年的這個春節,武漢的疫情卻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也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的中國脊梁。
武漢疫情在前,奔赴前線者,不勝枚舉。一張張返程車票,每個人都眼神堅毅,義無反顧。蘇洵曾說“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這大概是對他們的的寫照。他們心之所向,是挽救鮮活的生命于危急,是控制罪惡的病毒于源頭,是奉獻自我力量于實處。在他們心中,自然有小家的分量,在這闔家團圓之際,他們也想與家人在一起,與家人團聚,吃一頓團圓飯……他們也曾猶豫過,也曾不舍過。但是,疫情在前,國難當頭,他們怎可只顧自己?因此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守護武漢。更有甚者,他們返程武漢,只為那心中的愛與責任。他們主動請纓,前往一線。有人推遲婚禮守護武漢,有人為此剃光滿頭烏黑光亮的頭發,“沒事,頭發沒了可以再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他們無怨無悔。風波不斷,大是大非面前,總有人站起來成為中國的脊梁,擔起民族的大任。他們,是不朽的豐碑,是共和國的脊梁!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疫情爆出的`坐春運餐車前往武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為往圣繼絕學”。他,是時代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他,放棄小家的團圓,只為守候萬家燈火。
國難當頭,病毒肆虐,唯愿前線醫護人員能保重身體,愿新型冠狀病毒能早日被打敗。我堅信,我們一定會撥開云霧見天日,我們一定能戰勝這次疫情,勇敢的站起來,挑起時代大任,走好未來的路!愿武漢早日康復,愿武漢櫻花依舊美麗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