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通用13篇)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
王婭 是天津市一名普通的電力退休職工,她致力慈善事業三十余載。今年2月16日,與胰腺癌抗爭了11個月的她靜悄悄地走了。在彌留之際,王婭 聽說資助的學生家里發生變故,不僅從治療費里拿出20__元捐贈,還再一次和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簽訂了20萬元的債權捐贈協議。2月20日,王婭 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天津市紅十字會向王婭 的家屬頒發了她公益路上獲得的最后一張證書--《遺體捐獻證書》,她成為今年天津市第十九位遺體捐獻者。
王婭 從1985年開始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奉獻愛心、捐款捐物,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留下的愛心。清華大學已故教授趙家和傾畢生積蓄捐助西部貧困孩子的故事,讓王婭 深受感動,隨后她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去年3月,當66歲的王婭 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卻向基金會捐款3萬元,更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
王婭 在遺贈書里寫道:“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2
王婭生前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當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王婭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今年2月16日,王婭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后,又將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她的事跡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可是這些榮譽她卻再也看不到了!”王婭的“發小”陳海蘭輕聲說道,“王婭離開我們已經快10個月了。”12月2日,記者隨同陳海蘭從西青區中北鎮華亭麗園居委會領取了王婭去世后所獲得的榮譽——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范證書、獎章、獎杯和綬帶。
記者再次來到王婭生前居所時,門上還貼著過年的春聯。打開房門,記者看到,屋內的衣架上還掛著王婭的衣服,廚房的灶臺上還放著她生前用過的粉色水杯,這一切都像是在等著主人回家,只有臥室內的臺歷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沒有翻動過。
陳海蘭向記者介紹了王婭生前手機里和友人的一些往來信息,其中一條信息的內容是,在她彌留之際,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卻被她婉拒了。“你們好好過春節,千萬不要到我這來,你一定得答應我,我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讓大家都沒有過好春節,心里已經過意不去了,千萬不要再來了。”陳海蘭說,王婭總是這樣,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在她生病期間,有受資助的學生也發來信息,想要給王婭寄一些特產,王婭回復說:“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鄉的特產。請轉告學子們,我只希望你們都有出息,希望你們對社會有貢獻,并把愛心傳遞下去,相信你們能做到。”
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
白瑞剛告訴記者,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學定點學校為好人王婭投了票。“各個學校從老師到學生都被王婭的事跡深深打動著。雖然她生前為人低調,但是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這種大愛展示出來,傳遞下去,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白瑞剛感慨道。
白瑞剛說,受到王婭助學事跡的感召,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聯系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讓人感動的是,陳海蘭將王婭生前留給她看病的10萬元也捐給了基金會。王婭資助了7名中學生和5名大學生,其中有3名學生在天津上了大學。今后還會有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受到王婭的資助來天津上學,因為這是王婭生前的心愿!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3
今年農歷元宵節前后,我看到了電網退休女工王婭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感人事跡,這深深震撼了我。王婭三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用一生的默默付出,詮釋了無私的真正含義,用真誠的信念和行動展現了電網人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在王婭的事跡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勤儉持家、樂于奉獻的優秀品格。在她身上,待人待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自己,她極為節儉,使用自制竹竿輸液、吃飯最愛吃白水煮菜,生活極為簡樸;對他人,她不僅堅持30余年幫扶貧困學子,甚至生前就捐出了唯一的住房、死后更是捐出遺體用于醫學研究,無私奉獻到了極致。
學習了王婭的先進事跡,我將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更大的熱情奉獻服務他人。奉獻是電力人共有的特質,體現在我們全力做好供電保障、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上。
我是電網企業的一名基層班組負責人,負責天津市紅橋、南開、西青三區20__余千米的電纜安全運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王婭“三十年做好一件事”的執著與毅力轉化為堅守本職崗位的責任與擔當,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方面,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巡視和保電工作,充分發揮身為“全國勞動模范”的示范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將自己30余年來積累的“寶年電纜線路運行維護法”等電纜巡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職工,將“腿勤、嘴勤、眼勤,動腦筋、想辦法”的工作精神傳承給新一代電網人。
連日來,連續追蹤報道了好人王婭“裸捐”助學的凡人善舉,她的事跡不僅傳遍津沽大地,更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王婭生前三十載傾盡一切捐資助學無怨無悔,如今悄然離世又把全部遺產用于公益事業。如果說,總有一種力量讓人淚流滿面,王婭傳遞的就是這種力量,她用愛照亮了更多人的心靈,喚起更多人的良善之舉。如今,“王婭精神”的火種在津城越來越旺……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4
今年農歷元宵節前后,我看到了電網退休女工王婭用生命之光點亮寒門學子求學之路的感人事跡,這深深震撼了我。王婭三十年如一日熱心公益、捐資助學,用一生的默默付出,詮釋了無私的真正含義,用真誠的信念和行動展現了電網人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在王婭的事跡中,最打動我的就是她勤儉持家、樂于奉獻的優秀品格。在她身上,待人待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自己,她極為節儉,使用自制竹竿輸液、吃飯最愛吃白水煮菜,生活極為簡樸;對他人,她不僅堅持30余年幫扶貧困學子,甚至生前就捐出了唯一的住房、死后更是捐出遺體用于醫學研究,無私奉獻到了極致。
學習了王婭的先進事跡,我將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更大的熱情奉獻服務他人。奉獻是電力人共有的特質,體現在我們全力做好供電保障、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上。
我是電網企業的一名基層班組負責人,負責天津市紅橋、南開、西青三區20__余千米的電纜安全運行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王婭“三十年做好一件事”的執著與毅力轉化為堅守本職崗位的責任與擔當,腳踏實地、勤勤懇懇。一方面,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巡視和保電工作,充分發揮身為“全國勞動模范”的示范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將自己30余年來積累的“寶年電纜線路運行維護法”等電纜巡視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職工,將“腿勤、嘴勤、眼勤,動腦筋、想辦法”的工作精神傳承給新一代電網人。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5
30年來,好人王婭傾盡所有堅持助學,直到彌留之際,王婭還專門寫了一封遺贈書,委托陳海蘭把她去世后會得到的一些錢款捐給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并委托居委會幫忙進行公證。遺贈書里寫著:“本人王婭,女,66周歲,特立遺贈書如下,料理自己身后事,以終余年,了無牽掛。我一生行善,已將生前主要財產捐贈,幫助了很多貧困的孩子,而今臥于榻上,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
王婭生病期間,來自河北、浙江、甘肅,甚至海外的愛心人士紛紛為她捐款、捐藥。陳海蘭說,所有個人捐款王婭都退了回去,因為這有悖于王婭的初衷。
“王婭資助貧困學生多少錢都不在乎,但是她對自己節省到苛刻。”王婭生前好友高桂芬邊收拾王婭的遺物邊說,王婭買菜都買處理的,問她原因,她只說“你不懂”,直到后來,高桂芬才知道王婭將省下的錢用來助學。“雖然王婭走了,但是她的大愛還將繼續溫暖著貧困學子,也將影響著包括我的更多人……”高桂芬感慨地說。
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王婭簽署了遺體捐獻協議,將自己的身體也奉獻給了祖國的醫學事業。
陳海蘭一直照顧著她。陳海蘭告訴關心王婭的人,王婭與病魔頑強地抗爭了11個月,她走得從容安詳,紅十字會尊重王婭的遺愿,已經幫助她成功捐獻遺體。而得知王婭病逝,很多關心她的人參加了她的緬懷告別儀式,表達哀痛之情,送好人王婭最后一程。
王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把自己全部融入到了人間大愛,燃盡自己,照亮他人,是“最美國網人”。她的無私奉獻,燭照人間。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6
20__年11月28日,以《助學路上,點燃生命之光》為題,報道了身患重病的天津退休女工王婭“裸捐”助學的善舉。報道刊發后,西青區迅速作出反應,在醫療救治方面為王婭開啟免費“綠色通道”,成立醫護救助組24小時隨時待命,并定期為王婭作全面體檢。同時,特聘請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購進專用藥物及器械,幫助王婭和時間賽跑。本市熱心市民也通過各種方式關心王婭的病情,還有來自山東、河北、浙江、甘肅的愛心人士在治療方面提供幫助。
遺憾的是,2月16日,王婭永遠離開了我們。連日來,刊登了《好人王婭,為助學傾盡所有》《王婭走了,留下沉甸甸的愛》《“好同學,讓我們來送送你!”》《好人王婭,完成人生最后捐贈》等報道。很多讀者深受感動,給打來電話傾吐心聲。“王婭阿姨,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里笑容依舊……”來自王婭母校二十一中的教師動情地說,“雖未曾與王婭謀面,卻感覺相識已久。她的一生,平凡卻偉大。她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將傳承她的愛心事業!”
網上也掀起了學習王婭精神的熱潮,網友“沉迷北宇的六六小姐”留言道:“王阿姨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人,讓社會有了溫度,讓生活更美好。我要像王阿姨一樣做個善良的人。”網友“任建好說話”留言:“之前天津有位靠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圓貧困生上學夢的白方禮老人,而今又有;裸捐;助學的王婭,他們讓天津這座城充滿了人情味!”網友“如意”寫道:“王婭,一路平安,您是天津人的驕傲!”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7
王婭生命之路雖行至終點,但她的奉獻精神卻仍在延伸。 受到王婭捐獻遺體的感召,很多人也加入到奉獻愛心的行列中。這幾天,不少市民致電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27306997),詢問辦理遺體捐獻、器官捐獻的流程、報名條件等相關事宜。該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20__年起,市紅十字會已連續8年在位于薊州區元寶山莊生命紀念公園的“奉獻”碑前舉行緬懷公祭活動。今年,“奉獻”碑將會鐫刻上一個新的名字——王婭。 王婭退休于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她的感人事跡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熱烈的回響。記者獲悉,公司將追授王婭“感動檢修”人物特別獎,并開展學習王婭精神的系列活動,以王婭事跡為主題開設“道德講堂”,與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共同開展“重走王婭捐資助學之路”活動,組織員工赴甘肅捐資助學,參與公益事業。 在王婭居住的西青區,王婭的事跡將被創作成形式多樣的文藝作品,西青區還將開展“學習王婭精神,傳承榜樣力量”基層巡展等活動,組織全區干部群眾參與愛心公益活動,傳播人間大愛。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8
王婭作為普通的電網退休女工,默默堅守心愿30年,幫助著有需要的人。即便生活清貧也要傾其所有,即便生命的最后也未曾猶豫。她像蠟燭,燃盡自己最后一點能量,照亮寒門學子的求學路。一個人做好事并不難,難得的是堅持三十余載毫無保留地做好事。她把小我融入了人間大愛,把愛心傳播給廣大社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生動實踐,體現了新時代國網人的責任擔當。
每當想到王婭大姐,我就感覺充滿了力量!工作的26年間,她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先后擔任北郊220千伏變電站值長、海光寺基地站值長,她兢兢業業、一絲不茍,默默堅守在變電運行的崗位上,從未發生過安全責任事故。大姐愛崗敬業、專業專注的職業操守讓我十分欽佩。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考察時寄語國網人“繼續努力,再創新高!”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踏踏實實工作,認認真真履職是責任,更是使命。對于我而言,被授予了“創新型一線勞動者”的榮譽,要牢記囑托,以新時代奮斗者的姿態只爭朝夕、苦干實干;用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影響身邊的黨員群眾,用擔當、進取、作為的實際行動激勵公司的干部員工,切實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走在建設“三型兩網”,爭當“四個先鋒”的前列。
從1985年開始,王婭大姐已經走上了愛心公益之路,從西南旱災、青海震災、南方水災、希望工程再到汶川地震,處處都有她愛心善舉的痕跡。她無私忘我、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深深感動著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要牢固樹立黨員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創新開展“黎明+”活動,沿著她的足跡,將人間大愛和志愿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用真心、真情、真意點亮萬家燈火。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9
我沒上過大學,但這段經歷能改變人的命運。如果能幫助孩子們上大學、改變命運,真的是一件挺幸福的事。”鏡頭里的王婭,消瘦的臉龐布滿皺紋,此時卻綻放出欣慰而溫暖的笑容。這個笑容定格在20__年2月16日,66歲的她被癌癥奪走了生命。這位普通的國網天津電力檢修公司職工,被推選為“中國好人”。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時,王婭先進事跡報告會今天走進全國總工會機關,為來自能源化學地質系統的工會干部和一線職工上了一堂特殊的主題教育課。
在1989年之后的30年里,用大部分工資和積蓄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7年無償獻血,6次給災區捐款;身患癌癥,卻放棄治療,在生前把唯一住房贈予助學基金;臨終時簽署遺體捐獻協議,將遺體奉獻給了醫學事業……王婭的一生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她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了寒門學子的求學之路。
報告會現場,一部紀錄短片展示了王婭的先進事跡和感人品質。報告團成員,“時代楷模”張黎明、王婭徒弟趙穎、大學生張寧寧、《光明日報》記者鄧暉分別作報告,甘肅受助學生通過視頻表達了對王婭的思念之情。他們用真誠而樸素的語言,講述了王婭的生前身后事,從不同角度還原了一個鮮活的王婭。
“我一生行善,每念及此,終覺欣慰之至,此生無憾。”王婭彌留之際留給受助孩子們的最后一段話,散發出直抵人心的溫暖力量。聆聽報告會的干部職工深受感動,大家紛紛表示,王婭用生命做善事,用愛溫暖貧困學生的心,她的大愛初心、高尚品質和價值追求值得廣泛弘揚和傳承,要以此次報告會為契機,用實際行動踐行王婭精神,凝聚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
王婭已去,但她激起的“愛心漣漪”還在繼續。據了解,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已向全國能源化學地質職工發出呼吁,開展向王婭學習活動。在王婭奉獻精神的鼓舞下,國網天津電力公司員工踴躍參與捐資助學活動,已向興華基金會捐贈157萬余元,用來捐助甘肅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高中和大學學業。同時,國網天津電力公司啟動了“電網之光·王婭愛心”志愿項目。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0
新學期,周秀芳老師走進學士小學、行知實驗小學、宋詔橋中學等分享自己的育人故事和支教經驗。“以周老師為支點撬動愛心,我們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正能量傳播下去。”學士小學王佳露老師說,要把周秀芳老師大愛無疆的精神傳承下去,落實在今后工作的方方面面。行知實驗小學全體教師則莊嚴宣誓: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師德修養,更好地成為孩子們的引路人。
周秀芳老師支教助學事跡傳播以后,首南街道日麗社區渠成支部黨員紛紛為這位退休的老師點贊,他們認為,周老師的心從未離開過教育事業,為踐行公益夢想不斷發光發熱,是大家的學習榜樣。
從20__年起,“渠成”開始支持山區建校項目,至今已參與了云南、貴州、廣西等地6所學校的重建。9年來,“渠成”和員工們共同捐資75萬元,支持貧困山區教育事業。黨員葉迎媛說:“公司開設了1:1配捐的愛心公益模式,看到周秀芳老師事跡后,大家更加有信心要把這個事情做下去,讓每一個進入企業的員工都有一顆公益心,拿出作為一個公民應有的擔當。”
對于下應街道景湖社區的居民來說,周秀芳老師讓社區的愛心之路走得更遠。幾年前,景湖社區里一批退休阿姨成立愛心裁衣班。今年3月,街道啟動“與愛同行”公益項目,由培羅成集團提供布料,愛心裁衣班成員縫制,共制作300多件衣服,在區婦聯牽線搭橋下,由周秀芳老師帶到湖南溆浦。9月4日,愛心衣物送至溆浦兩丫坪鎮敬老院。社區主任楊麗君說,今后社區居民們還將繼續向周秀芳老師學習,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讓志愿公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錦泉。
20xx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20xx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后,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自20xx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里,但他關心社會,為村里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我看完后,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2
以傳統文化為引領,建設校園文化,這一理念貫穿于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的教學管理中。
在學校教學樓三層,有一間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鏤空雕花隔斷、中式花紋邊框圖案、古色古香的馬鞍桌椅,中式裝修風格讓這間教室洋溢著傳統文化的氣息。這是庫爾班·尼亞孜打造的少年宮,孩子們業余時間可以在這里練書法、彈古箏、學舞獅子、排練秧歌舞。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庫爾班·尼亞孜說,他一直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教授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還積極聘請專業教師,在學校開設京劇、古箏、二胡、安塞腰鼓等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校園里,隨處可見《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經典宣傳畫,學生們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學校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誦《論語》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學校都會買來面粉、餡料和工具,組織學生包粽子、做月餅,共度佳節。
在學校新校區大門至教學大樓的主路上,擺放著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贈的孔子銅像。每周一升國旗儀式結束后、每天做課間操之前,全校學生都要列隊向這位中國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并舉手宣誓:“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愛北京,我們向往北京天安門。”
庫爾班·尼亞孜說,誓詞是他20xx年創辦學校時寫的,這段話在學校已經重復了20xx年。“小時候留在頭腦里的東西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們頭腦干凈的時候,種進干凈的東西!”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王婭事跡心得體會 篇13
昨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里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品質,最讓我敬佩的是第八位官東。
官東是一個海員,他很有責任感。一天晚上,海上東風做起,天上烏云彌天,東方之星被擊落,東方之星的輪船落入海中,使船上的所有人都落入海中,海員們立刻出動,官東他不想讓其他隊友去冒險,就像一個人去,他第一次下海,在黑暗中找到了,救上來一個老奶奶,第二次下海的時候,有隊友陪他去,他很不情愿,可是官東一下海,就被信號繩纏住,官東為了救人,把信號繩給剪了,把信號聲剪了,就等于把原路返回的機會丟失了,官東為了去救人,從來不想自己的生命,隊友已經救上來人了,只有他還在黑暗中摸索,大家都著急的等待,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他的氧氣瓶被卡住,他努力掙扎著,因為氧氣不足,他想立刻上岸可是氧氣瓶太重,所以他把氧氣瓶扔了,憋了一口氣,到了海面。
官東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為了幫助別人不顧一切、也不想一切代價,舍生取義。我也有這樣的小事。
一天,王志輝向我借筆,我毫不猶豫地說:“我的筆多著呢!我一會借你的,”我什么也沒想,吃完早飯,他找我來要筆,可是我卻遲遲不肯給,我心想:我給他,他還會給我嗎?轉念又想:他肯定會給我的,不就是一根筆嘛!我還是給了他筆吧。我內心糾結著,最后還是給了。
官東是為了朋友而不顧一切的,而我只是一個借筆得一個小事,都沒有像關東一樣,我以后一定會向官東學習,做一個愛幫助別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