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疫情防控心得感想(精選5篇)
支援疫情防控心得感想 篇2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我省、市關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匯聚力量,興隆社區工作人員與志愿服務隊伍,科學有序開展防控工作,為堅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斗爭勝利貢獻力量。
1月27日,在興隆社區孫書記和社區工作人員單位帶領下,幾十名志愿服務者深入街道社區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傳活動。他們首先對轄區內各小區出入口及200多個單元門及歺館、超市、日雜藥店、路人、車輛等300余家體工商戶宣傳并發放疫情防控資料1000多份。
“你好,我們是興隆社區工作人員”。1月30日上午開始,由鳳山街道干部、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居民小組長組成的隊伍,正認真地對轄區每一戶重復著同樣的話語:“您家有外來人員嗎?一絲不茍地排查,其中幾位年近80歲的老黨員,一點不比年輕志愿者走的慢;還有一位女士,孩子拉肚子,中途跑回家照顧一下,再堅持回到入戶排查隊伍中來。
這樣的防控工作,一是增強了群眾對疫情防控的重視和警惕,幫助群眾提高了思想認識;二是讓群眾加深了對什么是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有哪些臨床表現、什么是密切接觸者、如何做才能降低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等防控知識的了解,增強了自我防控能力;三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讓群眾進一步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始終在群眾身邊,始終密切關心守候著群眾的安危。
支援疫情防控心得感想 篇3
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沒有誰是旁觀者。連日來,山東社會各界志愿服務力量不斷涌現,在城市、鄉村密織疫情防控網絡,努力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他們走上村頭、走進小區,送去防疫知識和蔬菜、藥品,送上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36度6,體溫正常,不要擔心。”1月31日上午8時,膠州市張應衛生院護士王永蓮上門為村民量完體溫后,又囑咐了一番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項。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對市民、醫護人員、患者的心理健康帶來的嚴峻挑戰,膠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心理咨詢師志愿服務隊的685名志愿者,分門別類地為不同服務對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各鎮街衛生院的一線醫護人員也都有專門的心理咨詢師解壓。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平安膠州家園”、24小時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大喇叭、廣播車等宣傳心理危機干預知識,消除群眾恐慌,并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義務心理援助服務。
30歲的趙傳金,是莒縣安莊鎮黑石溝村眾多打工者中的一員。多年沒回家過年的他,今年回村后得知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與妻子商量后捐款10000元支援武漢。在他的帶動下,黑石溝村村民自發成立青年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們主動捐款,購買口罩、消毒液等物品,免費發放至戶,他們的行為感動了村民,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目前參加人數達到了90余人。
隔離觀察,隔絕不了交流,更隔不斷真情。山東各地志愿服務隊不畏困難,為居家觀察群眾送上暖心服務,帶去信心和力量。“謝謝各位!患難見真情,謝謝志愿者對我們一家親人般的照顧和關懷!”1月28日,經醫學鑒定解除隔離的張先生第一時間向濟南市歷下區甸柳新村街道吉祥苑社區黨員志愿服務隊發來感謝信。
1月13日,從武漢開會歸來的張先生第一時間主動向社區報備,隨后一家人居家留觀14天。在此期間,志愿者除了通過電話、微信一天兩次例行詢問其身體狀況外,更多的是關心一家人生活起居和心理狀態:日常所需水果蔬菜,按需求采購送至家門口;生活垃圾,由專業人員上門回收;遇到身體不適,志愿服務隊安排人員上門接送;心情低落焦慮時,由專業人員安撫鼓舞。“從沒想到自己會因疫情隔離,更沒想到,咱志愿服務隊在生活情感上對我們照顧得如此細致,太讓我們感動了!”張先生激動地說。
隔離期間,同樣感受到溫暖的還有長清區平安街道后王村村民李先生。1月29日一早,平安街道轄區愛心企業——山東濟西濕地生態農場有限公司員工將30箱新鮮蔬菜送到了轄區相關村居,由衛生院專業人員一一送到武漢返鄉居家隔離人員家中,以解決他們的買菜難題。“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幫助武漢返鄉人員,讓他們感受到溫暖,齊心協力共渡難關。”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將繼續給轄區隔離人員捐贈蔬菜,幫助他們安心度過隔離期。
進一步織密疫情防控網絡,加大排查力度,嚴防疫情輸入,山東志愿服務者在行動!
東營市利津縣鳳凰城街道店子村充分發揮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以街巷為單位,將店子村細化為19個網格志愿小組。由志愿者負責自己巷子范圍內的人員排查、宣傳、衛生消毒等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確保志愿服務有效落實聯系到戶。聊城市臨清新華路街道轄區巾幗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入戶宣傳防疫知識,發放張貼明白紙,充分利用微信群、移動音箱等多種方式擴大宣傳力度。“本來心里還有一些恐慌,聽了志愿者們細心講解,心里踏實多了。我們一定減少出門,保護好自己,不給大家添亂。”新華路街道中央帝景小區居民陳菊英說。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在疫情防控一線總能看到巾幗志愿者的靚麗身影。“嫚兒,你戴的這個口罩只能保暖,好看不好使,防病毒還得用醫用口罩!可別嫌棄它丑。”1月31日,青島市即墨區北安街道劉家演泉村衛生室,村婦女主任、鄉醫何華再一次向村民普及口罩的正確選擇和佩戴方法。
早在大年初二,今年53歲的何華就趕緊召集村莊婦女,拉起了一支由12名婦女組成的抗擊疫情巾幗志愿服務隊。這其中,有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網格員,有村里的“好婆婆好媳婦”代表,還有“美麗庭院”示范戶。經過抗擊疫情防護培訓后,她們全副武裝,積極發揮自己在村莊的影響力,入戶普及抗擊疫情知識,并每天將相關教學視頻、圖片發送在婦女微信群里。“看到這支巾幗志愿服務隊如此熱心專業,我們老人更放心了,打敗疾病更有底氣了!”北安街道楊家演泉村村民楊臣大說。
支援疫情防控心得感想 篇4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齊心抗“疫”,展開了一場防疫阻擊戰,在千軍萬馬的抗“疫”隊伍中,也少不了云南體彩人的身影。
疫情發生后,云南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除按國家和省級要求開展好防疫工作,在全省體彩系統下達通知,要求各地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要積極配合當地抗“疫”工作,給予當地物資方面必要的幫助。云南各地體彩工作者也積極行動起來,將數百頂體育彩票帳篷送到了抗“疫”一線,為堅守抗“疫”一線的人們遮風擋雨,部分地區還為一線人員送去了飲用水等。
在玉溪市,當了解到各區縣、村委會、村民小組、街道辦事處人員頂著烈日或者淋著大雨沖在一線,為進出村寨、小區的人員檢測體溫,根據云南省體彩中心的部署,玉溪銷售管理部緊急調動原先計劃的春節戶外展示所用帳篷庫存,將現有可組裝成套的、適用于戶外值勤、休息的帳篷,全部通過各區縣體彩銷售代表捐贈到所需地方,專項用于抗擊疫情工作。
截至2月10日,這些帳篷已經支援到玉溪市兩區7縣的112個值勤路口及小區門口,為一線防護人員遮風擋雨。同時,體彩工作人員和銷售代表們還捐贈了200瓶礦泉水供一線抗疫工作人員飲用。
在德宏州芒市,當地志愿者隊伍中也活躍著體彩人的身影。
云南省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德宏銷售管理部主任曾亞波是在2月5日自愿加入芒市疫情防控應急志愿服務隊的。幾天來,她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走上街頭和小區發放宣傳單,在元宵節為執勤人員送湯圓。在她的帶動下,德宏銷售管理部的幾位同事也加入進來,做起了志愿服務。當她在群里看到求助信息時,毫不猶豫地做出了回答。隨后,德宏銷售管理部先后給芒市各鄉鎮卡點送去了40頂帳篷。“我們都是自愿加入志愿者行列的。這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都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一點點小事,都愿意為抗“疫”工作出點力。我們在卡點上看到那些工作人員整天風吹日曬,24小時三班倒,那才是真的辛苦,我們做點小事真的不算什么,”曾亞波深有感觸地說。
體彩大理銷售管理部的工作人員,在抗疫期間專門開車先后跑了4趟,到彌渡縣、洱源縣交警大隊、派出所以及部分值守的卡點,為一線防控人員送去帳篷,在有些邊遠卡點還專門為執卡人員搭建起來。往返途中,大理的體彩工作用車駕駛室車窗發生故障,玻璃搖不起來,他們只好臨時用透明膠將車窗貼上,頂著寒風堅持把帳篷送到目的地。大理銷售管理部工作人員張淵明告訴記者,他們去了以后才發現,一線尤其是公安和交警部門非常需要帳篷,在收到帳篷后非常高興。“在疫情面前,我們體彩人希望能出一份力。”
支援疫情防控心得感想 篇5
第一日,偶遇"彪悍"居民
邵愛靜,淮安開發區法院員額法官,開發區疫情防控一線志愿者。作為第二批到疫情防控一線的志愿者,上崗第的一天,便早早來到了工作地點南馬廠鄉新東花園一期,正式工作交接后,立刻投入工作。
大伙在小區門口一字排開,有的負責量體溫,有的進行人員登記,有的上前詢問,配合默契且井然有序。“老大哥,你進小區的卡呢”,這是大伙說的最多的一句話。當前疫情形勢雖然緊張,居民們都很自覺配合管理,走遠了還不忘和我們打聲招呼。
就在工作有序開展的時侯,門口突然來了一位居民,他雖然佩戴口罩,卻未出示出入證,工作人員要求他出示證件,他稱家里已經辦好證,忘帶了,現在有急事,必須進小區。他剛說完話,就要往里走,工作人員緊忙上前詢問他家住址,但他一聲不吭,繼續往里走。這時,又有兩個工作人員繼續跟上勸阻。突然,該“居民”竟掏出手機拍攝現場照片,就在大家以為就要產生沖突的時侯,這位“彪悍”居民竟轉頭徑直走出小區駕車走了……
大伙猜測這位居民可能是來防疫一線督查工作的,都說:“咱們防疫工作開展扎實,遇到再嚴格的督查,咱都不用怕!”是呀,基層工作繁雜又瑣碎,最需要的就是扎實細致,工作扎實就是底氣!
第二日,大爺們的“土味時評會”
晨起,關注最新疫情,新增病例降幅不少,心情大好。
到崗后,雖然都戴著口罩,但也能察覺大家都是笑臉盈盈的,少了平日的焦慮,工作效率出奇地高。過了居民外出采購的忙碌時間段后,在崗的幾位大爺開起了時評會。
“我今天6點到崗的時侯,天特別冷,但已經有不少上班的人要出門了,看來是要風平浪靜了。”保安大爺邊說邊露出樂觀的笑容。
“你還別說,咱們國家就是團結,一聲令下,全國上下都動起來了,這么短的時間就干成這樣,估計再有個把月,咱們這個點就會撤了,真是好樣的。”物管的大爺笑呵呵的接著話。
聽到兩位的交談,社區管理的大爺探過頭來說:“你們都不知道吧,最近中央又開會了,咱們抗疫又有新目標,既要嚴防嚴控,又要保障企業復工,咱們把這塊工作都干在前頭了,這叫聽黨指揮。”
這時又有一位大爺加入發言:“嗯,其他不說,我們就是要把這個門看好了,把病毒餓死了,讓小區里的人都盡快地去工作,大家都沒法工作,國家損失可大呢,看著都著急!”“依我看,我們還要再堅守上一陣子……”
不斷地有人爭著發言,關注疫情防控形勢。上午的時光就在大爺們的爭論聲中悄然度過了,這樣的土味時評會接地氣,順民意,有聽頭。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真好。
第三日,保障復工記事
當前疫情漸趨穩定,不少企業復工在即,志愿者所服務的社區是這樣做的:
14點10分,完成了外省復工人員健康初檢登記。
14點30分,完成對輸出地健康證明、單位復工證明、批準復工函等手續審查與核實工作。
14點40分,完成與轄區派出所、衛生院等部門的工作上報對接。
14點50分,完成宣講省外歸淮人員防疫政策及復工防疫知識并發放宣傳冊。
15點,居民入住。
15點20分,衛生院派員入戶提供居民居家隔離防疫服務。
15點40分,派出所派員入戶進行人員信息復查。
“辛苦你們啦,沒想到手續辦得這么順暢,你們放心,我們一定遵守居家隔離制度,不給政府添亂。”剛入住的夫婦邊說邊笑著將工作人員送出門外,這時正好是下午4點。這對夫婦今天剛從江西回淮,準備盡快復工,因為擔心辦理手續繁瑣,無法及時入戶居住,所以一上班就風塵仆仆地趕到居委會。沒想到,不到2小時,工作人員就已經為他們辦好了居住手續,并對接完成派出所、衛生院等入戶隔離防疫事務。
據了解,附近工廠的很多外地工人都租住在李席居委會轄區內,為了保障他們復工不受耽擱,社區提前安排謀劃復工保障工作,單獨開設了綠色通道,與其他部門聯動施策,確保外省回淮人員能夠安心入住、提前隔離、盡早復工。目前,社區已為近百名居民辦理復工登記手續,為十余名近期外省回淮居民提供隔離保障服務。該社區提前謀劃重點工作,做細做實復工保障工作,既服務了大局,又得了民心,值得點贊。
第四日,戶外會議進行時
“最近登記復工的居民特別多,這存在風險,咱們應該為這些人提供針對性的防控宣傳。”
“這個提議非常好,當前,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北京日前還報道了復工引發的聚集性病例,所以不能掉以輕心,稍個不留神,病毒就可能傳播擴散,咱們在落實防控政策同時,要重點做好復工對象的防控工作,可以在復工居民辦理手續時,進行防疫知識宣講并發放建議書,同時要與用工單位加強聯系。”李席居委會戶外會議正在召開,書記在采納參會人員建議后,調整了日常工作內容。因會議地點不是在會議室而是在戶外防控點,所以會議也被大家稱為“戶外走心會”。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為保障一線工作力量以及避免了人員聚集帶來隱患,每天下午4點,這樣的會議都會在防控點舉行。社區不僅通過會議通報疫情防控進展、傳達政策精神并進行重點工作安排,還鼓勵包括志愿者在內的一線人員分享好經驗,提出好建議,反饋好事跡。此舉有力地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已陸續提出各類建議數十條,為社區提前安排各項防控重點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五日,寫在崗位交接時
今天,第三批志愿者即將上崗,大家都早早地到崗進行交接。這時的我,比剛來接班時多了一份滿足,也多了一份輕松,連前來接手工作的小伙子都比平日里更添了幾分帥氣。
想起在報名參加志愿者時,我市的疫情形勢相當嚴峻,市區的部分小區都發現了確診病例,因對病毒的未知,大家非常焦慮,都想著如何保護好自己與身邊的家人。就在這種情況下,當院里號召年輕干警深入疫情一線開展防控工作時,已經五十多歲的潘其兵第一時間在工作群的留言,“我身體很好,能報名嗎?”在他的帶動下,干警們都踴躍報名,院里很快就成立了三批志愿團隊。
不久,老潘就帶領第一批團隊去了防控點。他們做好防護了嗎?工作危險嗎?下雪了,想到他們還在戶外堅守著,一定很冷吧!每天都關注著他們發回的防控消息。
在這期間,又陸續聽聞我院涌現的感人事跡,志愿者薛源與其家人四處采購緊缺醫療物資,并匿名捐贈給第四人民醫院;孩子尚幼的年輕媽媽趙鳳鳳也報名加入志愿者,老潘主動聯系印刷廠印刷防疫宣傳資料,向社區和企業免費發放,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
當組織關心地詢問,報名到一線是否有困難時,“沒有。”我堅定地回答。同事們的作為感動著我,組織的理解也讓我覺得更有力量,此時困難何存?
話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先不說奮戰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就看咱們身邊,小區的工作人員,院里堅守一線的法警,還有像老潘,薛源這些同事,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大家都時刻想到他人,用自己的行動去溫暖著他人,守護著他人。加入這樣的隊伍,讓我倍受鼓舞,深感榮幸。這份感受也一直陪伴著我在防控點的這些天,盡管每天都要奔波六七十里路,每天都要與居民直面接觸,每天都干著極其普通的小事,從未覺得苦累乏味,心里反倒踏實工作滿足。現在疫情形勢趨于穩定,新的志愿者也不斷加入,相信很快就會迎來戰“疫”的勝利。
來吧,讓我們一起攜手迎接如期而至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