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通用5篇)
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 篇2
在剛剛結束的太原市第十次黨代會,是全市人民共同矚目的一件政治大事,通過學習陳書記在會上講話,使我們全體市民為之振奮人心,尤其是陳書記在講話中特別關注了我們教育,他講道:“要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加大投入,均衡資源,提高質量,繼續實施“百校興學”工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通過學習并且仔細品讀這段話,我感覺陳書記的講話完全是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這也是“”教育發展的核心理念,只有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消除教育短板,才能真正促進教育公平。在他的報告中也體現隨著時代的變化,“百校興學”工程付予了新的內涵;而且進一步明確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目標。
如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從我們教育部門來講,應該把老百姓最關注、最關心的教育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作為主攻方向,遵循規律、科學管理,做好教育均衡發展;從我們學校來講,學校作為育人的第一板塊、主陣地、主戰場,應該是精心施教、精心育人。
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內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群體素質,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的均衡發展更體現了“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的民心工程,深入開展這項工作不僅利在當前,而且功在千秋,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
要想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我認為:
一、調整學校布局,實現整體發展均衡化
整合教育資源,科學規劃中小學布局調整,推進中小學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必要條件。學校布局分散,教育資源不能綜合利用,辦學效益差,教育整體水平低下。特別是邊緣學校由于歷史等原因,就會出現生源不滿,優秀教師跳槽等多種不利因素,以致于學校的發展走上非良性循環的軌道上,因此通過一些有效措施,達到教育資源的重組,實現所有學校均衡發展是非常必要的。校際之間的教育差別的縮小或減少,為推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中小學布局的日趨合理,我們杏花嶺區的所有中小學的整體辦學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實現均衡化
辦學條件的改善,是實現教育均衡化的重要基礎。加大資金投入是改善辦學條件的必要保障。在資金投入上,應該更傾向邊遠薄弱地區的學校,首先扶持它們,給他們比較優厚的政策或待遇,使他們有更大更多的信心辦好自己的學校,同時這也是為中心城區學校“擠”減輕負擔,同時也逐漸實現了均衡化共同發展的目的。
我們的現狀是重點學校基礎本來不錯,可政府還再“錦上添花”,不斷增加撥款和添置設備;而有的學校校舍陳舊、師資匱乏,卻沒有“雪中送炭”給予特別關照。在強校與弱校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教育差距,強校的教師資源越來越豐富,弱校的教師資源越來越枯竭。所以在宏觀上一定要通過推進教育公平,提供相對公平的教育資源,加快公共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要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要“喚醒”教育資源,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從強校向弱校轉移,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平民化、普及化,讓孩子們早日享受平等的教育。陳書記的講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也鼓舞我們努力地工作。
三、進一步發揮品牌學校的效應。
品牌學校之所以能夠成為品牌學校,不外乎師資隊伍、干部隊伍,這兩支隊伍長久沉淀下來的東西,是新學校沒法比的。發揮品牌學校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輻射作用,開展互動發展新模式,開展校際結對,建立協作機制,實行資源共享。對協作學校進行一體化捆綁式考核評估,鼓勵發展快的學校在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帶動、幫扶辦學水平相對不高的學校;鼓勵暫時落后的學校,主動爭取支援,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縮小校際差距。通過示范課、專題講座等形式,使品牌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得以輸出,且充分發揮了名師輻射指導作用,促進了校際師資的均衡提升。
在重視均衡發展,是一項民心工程,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業的基礎。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會站在發展的高度,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杏花嶺區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同時也相信,我們也一定會以十次黨代會為契機,為全力打造我區教育新的發展平臺,全面實現我們杏花嶺區教育的信息化、特色化、均衡化發展,努力提升我們杏花嶺區教育發展水平。
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 篇3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上,向全黨下達了八個“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任務,號召全黨聚焦奮斗目標、擔當歷史使命、匯聚奮斗力量,把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推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每一個黨員都曾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在宣誓的那一刻已經注定了作為黨員的責任、使命和榮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承擔著不同的歷史使命,但唯一不變的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但我們黨內一些領導干部卻忘記了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忘記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忘記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脈相連。他們以官為本,以官為貴,以官為榮,瞧不起老百姓,心里根本沒有裝著人民群眾,漠視群眾的利益;他們信仰迷茫、信念迷失,宗旨意識淡薄,見利忘義,用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為自己、親友謀取私利;在金錢、美色面前,他們貪圖安逸,奢侈浪費,講排場、比闊氣,沉溺于燈紅酒綠、吃喝玩樂,最后淪為“階下囚”,究其原因就是黨員思想意識淡薄。
每一名黨員都要牢記入黨初心,爭做新常態下的合格黨員。在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看齊,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要時刻不忘自己黨員的身份,時刻不忘入黨時莊嚴許下的誓言。努力做到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要懂得“一舉一動常思百姓冷暖,一言一行不忘公仆本色”,要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深入群眾,懂得問冷暖,聽心愿,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永記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增強黨員公仆意識,勇于擔當作為,爭做模范帶頭人。
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 篇4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展望了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光明前景。其中,多次強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那怎么做到不忘初心呢?筆者認為就是要永遠保持建黨時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保持共產黨人精神,要端正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我黨之所以能經受住一次次的挫折而不斷奮起,靠的正是我黨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在當前錯綜復雜的政治形勢之下,各級黨員干部要從思想深處筑牢信念之基,把穩思想之舵,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對抗西方腐朽思想對我們的侵蝕。
保持共產黨人精神,要堅持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標志。因此,各級黨員干部要擺正位置,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從而在工作中獲得最廣泛、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保持共產黨人精神,要勇于變革創新。“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中國共產黨在其發展過程中,不能自裹腳布停滯不前,要在堅持根本路線不動搖的前提下,不斷地吸納人民文明優秀成果來完成自我更新,只有這樣,才能開創出共產事業新境界,創造出新一代共產黨人的輝煌。
陳川平講話學習心得 篇5
近日來,“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刷屏”熱詞。理論研究專家認為,七一講話著重回答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是什么,方向在哪里,中國將以何種方式繼續前行等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問題,為迎接新的挑戰指明方向,對全體黨員干部提出明確要求。
有人說“初心”就是中國共產黨人自建黨之初就樹立的奮斗精神和對人民的赤子之心。簡單地說,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記我們黨的理想、信念、宗旨。當改革發展遇到困難時,要把我們黨的奮斗經驗作為寶貴財富,迎接挑戰創造新得成就,對共產黨來說,有困難、有挑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信心來自于哪里?信心就建立在我們95年的歷史基礎上。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做出巨大歷史貢獻,就在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雖然僅僅是八個字,但它的內涵卻非常豐富。
我相信,“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會成為很多80、90后年輕一代共產黨員的座右銘和人生格言。在我看來,“初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內心深處的聲音,是我心靈的燈塔,始終指引和照亮我前行的方向。當暫時當迷失方向時,我會回想當初為什么出發?當我在善與惡、利與弊、好與壞之間徘徊時,我會回想當初為什么,只有跟隨“初心”保持前行才有可能實現我曾經的夢想,才有可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囑托,才有可能在我百年終老后問心無愧。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突飛猛進地發展,特別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和滿足。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境界上,一些人唯利是圖、只看重物質,更有一些黨員干部信仰迷失、消極fu敗、慵懶散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黨員身份、忘記了入黨誓言、忘記了曾經的初心。“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為全體黨員“洗洗澡、治治病”,而“不忘初心,繼續前行”講話更是發人深思、令人鼓舞、催人奮進,為全黨推進“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戰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吹響了新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