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勞模學習心得總結(精選5篇)
向勞模學習心得總結 篇1
弘揚勞模精神,爭做時代楷模。每個人不一定都成為勞模,但人人都能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沒有“光環(huán)”的預期,更多的是職業(yè)的喜愛,發(fā)現(xiàn)的喜悅,勞動的樂趣,結果卻實至名歸。我們不妨帶著“問題”、“感情”、“鏡子”去學,或許,我們更容易學到勞模精神的實質。
勤問好學,帶著“問題”去學。我們學習勞模,就是要帶著問題去學,學習勞模如何在本職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勞模都是在我們身邊的楷模,我們就是要學習勞模在處理問題時,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帶著自己的思考,帶著自己的問題去學,有學習才有進步,有問題才有進步。
尊師重教,帶著“感情”去學。勞模的閃光點就在于他們把工作當事業(yè),把付出當追求,在平凡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學習勞模精神,首先就要尊敬、尊重勞模,帶著一種深厚的感情去學,帶著真誠地心去學習,學習勞模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è)績。要想學到真本領,腿就要跑勤一點,或許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就在潛移默化中教會我們如何處理問題,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
取長補短,帶著“鏡子”去學。勞模就是我們身邊的一面鏡子,值得大家經常照一照,這樣就能找到差距、發(fā)現(xiàn)不足,激發(fā)見賢思齊的內在動力。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認真地分析自己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奮起直追,不斷向勞模靠攏看齊;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持之以恒向勞模學習,做到常態(tài)化,不斷克服“小勝即滿”的膚淺認識,避免三分鐘熱度;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就是要選擇正確的方式方法,不偏離角度對照,做到務實、求真;常照照“勞模”這面鏡子,不斷給自己加油、鼓勁,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學習一種精神就是樹立起一面旗幟,標示出一種導向。學習勞模精神就是在宣告,這種自強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企業(yè)發(fā)展新需要、新呼喚的精神,這種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僅過去需要,現(xiàn)在需要,將來更需要。
向勞模學習心得總結 篇2
按照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的要求,公司黨委在最近組織了中心組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yōu)秀施工企業(yè)家、中鐵十二局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金普慶的先進事跡的一篇報道,題為“智慧經營+責任心=效益”的文章。通過學習,了解到本來就是鐵路施工企業(yè)“老大”的中鐵十二局集團在金普慶上任六年的時間內,通過他的智慧經營和對工作的高度責任心,為中鐵二十局集團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效益—承攬任務500多億元、完成產值420億元、貨幣資金存量15億元、企業(yè)產值利潤率、資產保值增值率、工程優(yōu)良率等八項指標均居同行業(yè)最高水平,這個成績的取得,與其經營決策者的正確領導是密不可分的。金普慶思維清晰、善謀大局、感悟敏銳的素質和智慧,迎難而上、力推改革、勇拓市場的勇氣和膽魄,務實創(chuàng)新、管理科學、認真負責的作風和精神,合理架構、規(guī)范運作、穩(wěn)健經營的理念和能力,值得每一位企業(yè)經營決策者深入學習。下面結合公司的工作實際談談幾點體會。
體會之一:我們要學習金普慶那種對市場的感悟能力。他說“一個復雜的綜合環(huán)境和一個激烈的競爭時代,需要非凡的智慧。大凡競爭,不僅是對手外在實力的比較,而且也是對手內在智慧的較量,越是矛盾錯綜復雜和劇烈對抗的時候,在雙方實力相當?shù)那闆r下,智慧的力量越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確實,作為經營管理者如果沒有非凡的智慧,沒有對市場的感悟能力,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是占不到上風的,甚至會敗下陣來。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學習,提高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對于本人來說,原來是搞工程的,到新公司后,主要從事物業(yè)、物流、物資,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差距,但為了適應本職崗位,只有加強學習,盡快熟悉本職工作,提高管理能力,與班子其他成員一起做好公司的工作。二方面要了解市場行情,熟悉公司資產,做到知己知彼。公司主要從事物業(yè)、物流、物資管理,我們要參與市場競爭,就必須明白我們的競爭對手,了解我們的服務對象,更應該明白我們自己的實力,那么在為客戶服務時,才能夠準確定位,用我們的服務換取我們的利潤。第三方面要有一個適應公司發(fā)展的經營理念,公司是從工程施工的主業(yè)中分離出來的輔業(yè)單位,經營的范圍不再是工程施工,按理講只要能創(chuàng)利的項目,我們都可以做,但我們現(xiàn)有的資產主要是物業(yè),如何發(fā)揮我們的優(yōu)勢,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壯大,這是我們當前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體會之二:學習中鐵十二局集團責任成本管理的先進辦法。金普慶說“責任成本管理是一個集成,是指在成本管理這個鏈條和流程中,涉及方方面面的職能和責任,職能和責任不能集成,成本控制就會流于形式。成本管理這個大系統(tǒng)包括許多子系統(tǒng),都應該有一套完整的機制和制度來規(guī)范,沒有一套具體辦法是搞不成的。”責任成本管理是當前施工企業(yè)對項目管理中普遍使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對項目成本的控制和企業(yè)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公司雖不是施工企業(yè),但成本控制確是一個企業(yè)永恒的主題,作為企業(yè)就是一個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組織,沒有盈利的企業(yè),就談不上生存與發(fā)展。就公司而言,下設四個分公司,分公司又設置幾個部門,這些機構都是成本管理過程中的鏈條和流程,這些鏈條和流程在成本中都有各自的職能和責任,都是成本管理中的控制點。我們借鑒責任成本管理的做法是:首先要求各分公司根據(jù)自己經營的資產進行測算,預計各項資產所能完成的產值收入;其次分公司把各項費用分類進行詳細的預測,如工資、稅費、辦公、維修、差旅、水電等項目;第三統(tǒng)計收入和支出,做出各分公司預期的利潤,報公司進行審核,然后公司根據(jù)審核后的情況,分解和下達各分公司的產值和利潤指標,作為分公司的責任成本控制目標。公司規(guī)定:在責任成本目標范圍內仍有節(jié)余的,節(jié)余部分可以作為效益工資,如果完不成公司下達的同期利潤指標的話,則對完不成指標的分公司下浮崗位工資的20%作為處罰,而且以后也不再補回。由于公司的收入是有限的,搞好公司的責任成本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體會之三:“要用發(fā)展的辦法解決企業(yè)的問題”的工作思路。金普慶說:“發(fā)展才能解決問題。經濟發(fā)展了,帶來了職工生活的提高,群眾滿意了,企業(yè)才能穩(wěn)定;而有了穩(wěn)定的內部環(huán)境,才能齊心協(xié)力辦企業(yè)”。對于南鐵置業(yè)公司而言,目前就遇上了這個問題,公司現(xiàn)有職工*人,但按資產確定的崗位,將有近一小半人沒有崗位,如果長此下去,職工沒崗位,收入太低,當然不滿意,帶來的將是無法維持的穩(wěn)定,更談不上企業(yè)的發(fā)展。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靠公司的發(fā)展,增加更多的收入為職工帶來生活的保障,靠公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高的效益提高職工的生活水平。從公司的成立之初,我們就在思考,如何盤活資產,挖掘出更高的潛力,創(chuàng)造更好的效益,求得公司的生存與發(fā)展。我認為:第一,努力提高公司的服務質量,讓客戶感到滿意。因為本公司是以物業(yè)為主的,靠提供我們的場地、房屋和服務,來創(chuàng)造收入的,只有客戶滿意了、認可了,才會心甘情愿地到我們這里來,才能帶來我們的收入和效益。第二,增加投入,盤活現(xiàn)有資產。根據(jù)公司的現(xiàn)狀,如果不對設施進行適當?shù)母脑欤瑢⒉荒軡M足客戶的需要,我們經過初步研究,對下列幾個項目正在進行可行性分析,如基地改造和設備更換項目、招待所供熱水系統(tǒng)改造項目、物資公司的塔吊維修項目、周轉材料添置項目、*路房屋加層項目等等,當然這些項目不可能一擁而上,但如果真正實施后,都將成為本公司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三,積極開發(fā)其他產業(yè),拓展公司經營范圍,目前集團把房地產開發(fā)已列入議事日程,這個項目的啟動,將給公司帶來一線希望。
向勞模學習心得總結 篇3
聽了公司勞模先進事跡巡回宣講報告,我心里久久難以平靜。幾位先進勞模典型以及勞模的同事從不同的角度對勞模的先進事跡進行了生動的講述,句句感人,字字情真,讓我禁不住心中震撼。這些先進們的崇高品質與奉獻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青年人,尤其是作為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更要認真地、仔細地學習。
“那天我把剛滿5歲的兒子放在家里來公司上班,上著班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當我聽到勞模李振同志講述到自己的這些事跡時,心中對面前的這位勞模充滿了敬佩。腦海里不由自主的就浮現(xiàn)出當時的場景,這些場景以前只是在那些電視劇里面才能看到,現(xiàn)在卻是一個真實的事跡,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而反過來再想想我們,并沒有遇到那種情況,在今天如此好的環(huán)境下,就因為晚上加了班而感到委屈和不愉快,有時還會抱怨,現(xiàn)在對比想想,真的是不應該呀。
在青藏高原上,為了工作,苗化冰同志永遠的留在了那里,聽著苗化冰同志同事的講述,多少人眼中飽含著熱淚。既然做為企業(yè)的一名,就要為企業(yè)著想,將自己的一切置身事外。再看看我們,遇到一點點挫折和困難,就打退堂鼓,用各種理由為自己解釋。在工作當中,我們正是缺少了一種對工作負責的態(tài)度和一種執(zhí)著的責任感。在以后的工作當中,我們一定要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從小事、身邊事做起。學習勞模無私奉獻的精神。
人常說學無止境,結構件的那位勞模就是這樣,從一開始參加工作就不斷地學習,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購買了大量書籍加強自學,同時虛心向同事學習和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幾年來,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學習和工作上,甚至沒有去過一次電影院,每次出差時,別人看電視消磨時間,我總是看看書、查查資料。常言道:學習創(chuàng)造未來,努力終有回報。”聽到勞模的這番話,我不禁臉紅起來。想到自己自從參加工作后,就沒有看過一頁的書,老想著自己已經有了這份工作,心里面就像是吃了定心丸似的。而且時不時的學到一點知識之后就沾沾自喜,老想著自己學到的已經夠多的了。但慢慢的才會發(fā)現(xiàn)自己學到的原來還很少。白芝勇勞模的一番話讓我徹底的明白:要想不斷的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千萬不能有好高騖遠的思想。
幾位先進代表的事跡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要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tài),勤勉敬業(yè)。要培養(yǎng)刻苦鉆研的精神,不怕挫折,投身崗位艱苦鍛煉,承擔挑戰(zhàn)性工作增長才干。要保持創(chuàng)新精神,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要養(yǎng)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要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在忍耐中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yè)的有用之才。
向勞模學習心得總結 篇4
這次的模擬面試,讓我有很大的感受,它讓我知道了我在哪些方面還欠缺,讓我知道以后該怎么做,怎么去面對工作當中遇到的難事,并且也通過親身體驗到面試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讓我知道在真正面試中找到技巧,如何輕松的過這一關。
我們小組一共十二個同學,五個面試考官,七個應聘者。我們的模擬面試是圍繞治保部工作展開的,對于這次模擬面試,總體感覺一般,缺乏積極認真的態(tài)度以及不夠自信。我想到了一個很有哲理的故事:“19世紀時,有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從法國的鄉(xiāng)下流浪到巴黎。他找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夠幫自己找一份工作,使自己能在這個大城市中站得住腳。
他們在父親朋友的家里見了面。寒暄之后,父親的朋友問他:“年輕人,你有什么特長呢?精通數(shù)學嗎?”
青年羞澀地搖搖頭。
“歷史、地理怎么樣?”青年還是不好意思地搖頭。
“那么法律或別的學科呢?”青年再一次窘迫地垂下頭。
“會計怎么樣……”
父親的朋友接連-發(fā)問,青年都只能以搖頭作答,無聲地告訴對方……自己一無所長,連一點兒優(yōu)點也找不出來。
父親的朋友似乎顯得很有耐心,他對青年說:“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寫下來吧,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總得幫你找一份差事做呀。”
青年的臉漲得通紅,羞愧地寫了下自己的住址,就急忙想轉身逃開,離開這個令自己深感恥辱的地方。可是他卻被父親的朋友一把拉住了手臂,對他說:“年輕人,你的字寫的很漂亮嘛,這就是你的優(yōu)點啊,你不該只滿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字寫的好也算一個優(yōu)點?青年疑惑地看著父親的朋友,他很快在老人的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告別父親的朋友,青年走在路上浮想連翩:我能把字寫得讓人稱贊,那我的字就是寫的很漂亮;能把字寫的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寫得好看、引人入勝……受到初步肯定和鼓勵的青年,開始把自己的優(yōu)點置于放大鏡下。他一邊走一邊想,興奮得腳步都輕松起來。
從此,這個青年開始發(fā)奮自學。數(shù)年后,這個原來沮喪失望的青年果然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他的小說《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流傳至今,成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雖然,我們不能盲目自信,但是我們決不能自卑,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要相信每個人都有他的特別之處;
這次模擬面試是分小組展開的,這樣可以便于我們組與組之間做橫向比較。而且在組內也有面試官和應聘者,面試官應該親和一點,提問應該由易到難,問題應該專業(yè),措詞恰當。而面試者就應當有良好的形態(tài),誠實的回答問題,不弄虛作假,嘩眾取寵的東西是靠不住的!面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從準備到面試,準備要充分,面試是更要表現(xiàn)得落落大方,談吐自然得體,衣著得體,干凈整潔,回答問題要抓住重點等等。
我們組是男生最多的也是最喜歡搞笑的一組,也許是沒能理解到老師認真嚴肅的要求,面試者1號還算不錯,和正式的面試差不多。接下來的就是五花八門啦,當然最終我們錄用了1號。應該也算是眾望所歸吧!最后是老師點評和組內點評,老師說到我們組的時候也提到了我們的組員不夠認真,問題也問得不夠專業(yè)等問題,也表揚了我們的男1號。我們組看似嘻嘻哈哈,但內心還是蠻緊張的,雖然自己從前在學校也擔任過一些職位,如(學生會的職位、班上的組織委)。這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的,在其中也曾緊張過,但是這次模擬面試還是緊張了,我覺的自己還是欠缺所以我要在以后多多鍛煉。
人生有很多困難要我們去面對,所以我要鼓足勇氣,去向困難挑戰(zhàn),要有不怕挫折不怕跌倒的挑戰(zhàn)心,在這個殘酷的社會如果自己不努力學習,那么就代表著自己被淘汰,中國人口很多,那也就是說:“有本事的袋子到處都找得到,如果自己不夠完美就會被社會淘汰掉,如果自己學的好,那么金子到哪能都能發(fā)光。現(xiàn)在的社會是知識和技能的社會,所以我們不要技能好,又要知識豐富這樣到公司才能被受注重。體現(xiàn)技能這方面發(fā)展快的,就計算機這個行業(yè)發(fā)展最快了。
在沒上“面試”這一課的之前,我總認為只要把自己學到的用到工作中就行了,可是上完這一課時就知道想法太簡單了,工作當中會遇到種.種困難那就要靠自己去面對了,俗話說“靠人不如靠已”,只要你自己想學那么學習這條路永遠也不會走完的。
現(xiàn)在最主要的就是該學的知識都學好、學精,這樣到了工作當中在去學習就容易些,并且在以后工作當中做好領導的左右手,做同事的知心朋友,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這次的面試課上的很有意義,我也很希望學校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多為我們開辦這樣的課,因為我們會做得越來越好。
向勞模學習心得總結 篇5
時值寒冬,北大校園依然充滿生機活力,行色匆忙而朝氣蓬勃的學子們使得這百年學府依舊欣欣向榮。時隔幾個月沒到北大聽講座了,今天終于有點閑暇,盡管遇到近年來最冷的一天,還是毫不遲疑地趕來聽講座——北京大學第214期讀書會。
主講老師是北大歷史系著名教授閻步克,題目是《東晉門閥政治》與制度史觀下的中國古代政治進程。閻教授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察舉制度變遷史稿》、《士大夫政治演進史稿》、《品位與職位:秦漢魏晉南北朝官階制度研究》、《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文明、《中國古代官階制度引論》等。
中國近代的落后,導致了向西方文明學習的思潮一度成為主流。向先進文明的學習借鑒本無不可,然對自身悠久文明的研究與肯定,在現(xiàn)當代以降,則似乎有點式微。改革開放后,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當下,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政治文明似乎也逐漸成為一門顯學。當然,中國古代史學的悠久與發(fā)達、現(xiàn)當代考古的輝煌成就,也為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閻教授從制度史的角度,結合田余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一書,從中國政治制度以皇權政治為核心這一歷史主線,闡述了東晉門閥制度的特點,門閥政治對中國皇權政治的變態(tài)及其原因,東晉后回復皇權政治的動力等基本問題作了精辟講解。
就大的歷史脈絡而言,中國自早期王國起,實行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幾百年后由于諸侯權力的膨脹,在春秋戰(zhàn)國實行“貴族統(tǒng)治”,秦漢又回歸中央集權,幾百年后的魏晉則又實行貴族統(tǒng)治(此處即指門閥政治,閻教授本人認為東晉門閥政治與貴族統(tǒng)治有重大區(qū)別。)魏晉的隋唐則又回歸中央集權的皇權政治。
就東晉門閥政治的原因,閻教授認為,由于西晉的滅亡,江左的東晉皇權相對衰落,而地方大家族勢力強大,使得司馬氏的皇權與江左幾家僑姓門閥士族相結合,成為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對于東晉門閥政治的實質,有學者認為是貴族政治,或曰寡頭政治。但閻教授認為東晉門閥政治實質是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xiàn)的皇權政治的變態(tài)。閻教授這一觀點實質是認為中國傳統(tǒng)政治社會的主線就是皇權政治,只不過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特點而已。因而東晉門閥政治仍然是皇權政治,只不過其偏離皇權政治的幅度比其他歷史時期更大而已,至多可以說是對“皇權政治”的一種變態(tài)。從學術范疇講,貴族政治、寡頭政治乃西方政治用語,是古代西方政治現(xiàn)實的反映,其與中國古代政治現(xiàn)實并不相符。因而不主張這一提法。
比較有趣的是,主張?zhí)摕o神秘的玄學為什么在這一時期盛行并成為主流,乃至在中國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歷史地位。閻教授認為,每一種學術都有其鼎盛時期,也會有衰敗之時。漢代經學經過幾百年的發(fā)展,已經在各方面達到了頂峰。而社會的大動蕩與變幻莫測,使得以老莊為思想根源的玄學思想應運而生。玄學思潮也契合了當時的政治現(xiàn)實,已故著名歷史學家王仲犖先生精辟指出:崇尚老莊,實質是主張君主無為,貴族專政。玄學顯然在理論上滿足了門閥貴族實現(xiàn)私欲的需要,無疑這是玄學得以在魏晉發(fā)達的重要原因。但從中國文化史、思想史的角度看,魏晉玄學當之無愧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朵奇葩,在專制制度壓迫之下的這一朵奇葩更顯得鮮艷無比。
閻教授還就東晉門閥政治的經濟基礎、門閥政治的暫時性和過渡性談了自己的看法,并就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先進性作了深刻揭示。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比西方同時期的更發(fā)達、要完備,即使在當代中國也不無借鑒意義。我想這也是正是我們至今仍要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深層原因吧。
由于其他事情,我沒有參加討論環(huán)節(jié),盛為遺憾。據(jù)說大家還探討了政治制度建設與社會階層流動的關系、我國古代政治制度下的官員升遷與考核等問題。
學習是生存的需要,樂于學習是人生的境界,享受學習則是人生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