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
因為信仰,所以偉岸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著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張富清,這樣講述著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著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說,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2
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總書記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部隊軍營,戰功赫赫。1948年,24歲的張富清離開陜西漢中洋縣的家,光榮入伍,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的一名戰士。先后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子戰場冒著槍林彈雨,不顧自身安危保家衛國,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他正是時代最可愛的人,可歌可泣,可愛可敬。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時代需要凝心聚力,需要奮勇當前的開拓者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離不開老革命們的流血犧牲,現在是我們這代人奮斗的時刻,每個人都應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傳承紅色基因,做時代弄潮兒。
退役轉業,低調奉獻。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他克己為國,國家開展精簡退職工作,張富清首先動員的,竟是自己的妻子;他輾轉多個崗位,一直默默地做著一顆螺絲釘;他年逾八旬截肢,自己鍛煉用義肢走路,沒給國家添過一份負擔。
他正是時代最需要的人,克己奉公,兢兢業業。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全體黨員干部要奮勇朝前,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將政策做細、做小、做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的開局之年,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我們呼喚更多的改革先鋒、匯聚更多改革力量,接棒繼續跑好偉大復興的接力賽,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學習張富清事跡心得體會,張富清事跡學習感悟。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他是時代最可愛的人,謙遜,務實。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向老英雄張富清學習,立足當下,充滿斗爭精神,永懷愛國情懷,為國家披肝瀝膽,奉獻一切。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3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重要指示,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告別軍旅,本色不改。直到20__年12月3日開展退役軍人信息采集,95歲的老英雄張富清的不為人知的紅色過往由此被揭開。他用英雄壯舉贏得了赫赫戰功,卻用平常心態將其封存了63年從不示人。證書和軍功勛章上清楚的記錄著:他曾榮獲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軍戰斗英雄稱號和師戰斗英雄稱號。退役后,他自愿申請轉業到當時條件艱苦的地區來鳳縣工作,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馳聘戰場,果敢堅毅。1948年3月,24歲的張富清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參軍沖鋒在前,由于英勇善戰,當年8月,他便被連隊推薦火線入黨,成為預備黨員。老人回憶,那時候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幾乎天天在行軍打仗,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1955年,張富清已是359旅的正連職軍官,他所在的部隊面臨調整,要去地方支援經濟建設。本來可以憑軍工留在大城市的他,又一次擔任起“突擊隊員”,帶著結婚不久的妻子,趕赴鄂西深山。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這一份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因為信仰,所以偉岸。“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著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他像革命的一塊磚,數十年如一日,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動作為,干一行愛一行,不務虛功、開拓奮進,體現了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張富清同志曾說,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同樣,在我們工作中決定勝敗的關鍵也是信仰和意志。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旗幟,代表著方向;榜樣是資源,凝聚著力量。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4
近日,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在20__年底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發現。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張富清同志他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奉獻。
基層干部,我們要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學習他保家衛國、堅守崗位的英勇作為;學習他吃苦耐勞、扎根基層的奉獻精神;學習他嚴于律己、淡泊名利的精神。
“犧牲的戰友沒機會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我有什么資格顯擺戰功。”這是張富清同志在采訪中說的話,他的話值得我們反思,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存在過多的的追求名和利,而一時遺忘了初心和使命,丟失了公仆情。心系群眾、服務人民,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貫徹一生,在工作中親民愛民,為群眾解決眼前的問題,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心系國家,把國家和集體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敢為同危害國家事業的敵對勢力斗爭,為國家事業無限奮斗。心系工作,發揚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切實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力量,確保擔當作為。
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做奉獻有為的干部;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守住初心、牢記使命。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5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張富清老英雄的先進事跡不僅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們的學習榜樣。作為黨員干部,我們是基層一線的工作者,我們要學習老英雄默默奉獻的精神,不斷提高我們的能力水平。
奉獻精神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的要求,更是落實為人民服務的一條途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甘于奉獻,要無怨無悔,用自己的生命來捍衛職業的圣潔,用行動來詮釋為民服務的真諦,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奉獻自己全部的光和熱。
黨員干部要不斷進取,像老英雄那樣任勞任怨、對黨忠誠。黨員干部肩負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使命,要增強公仆意識,認真履行共產黨人的神圣職責,牢記黨的宗旨,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最高標準。作為共產黨黨員就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我們的黨員干部是要干事,特別是要干成事,就應該像劍客行走江湖一樣豪氣、霸氣,明知自己不占上風,也要敢于亮劍。為此,我們各級黨組織一定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善不善干事、能不能成事作為識別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標準。
“講奉獻、有作為”是由中華兒女優良品質決定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一個中國人對這句話都不覺陌生,可以說這種擔當的精神已經滲透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共產黨人作為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更應該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把責任扛在肩上,甘于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腳踏實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取得“接力賽”中我們這一棒的優異成績。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6
4月30日下午,來鳳縣舉行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全縣上下、縣域內外數萬人通過電視新聞和“云上來鳳”微信公眾號收看直播,聆聽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這也是我縣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十進十建活動的一個縮影。
縣委書記邢祖訓主持報告會并講話。縣領導李偉、鄧家斌、田延初、郭玉鋒、劉濤、甘應緒、管民樺、劉發勛等參加報告會。
“當年和我并肩戰斗的那些戰友,許多都犧牲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經很好了,我有什么資格把戰功拿出來顯擺?又有什么資格向組織提要求?”“我死都不怕,還怕吃苦啊?”“人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主會場臺上,三位宣講人分別從張富清同志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建設時期,深藏功與名,扎根在山區;離休后,與時俱進,不忘初心”三個階段進行了詳細報告。他們用質樸的語言,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滿懷深情地講述了張富清同志平凡而偉大的感人事跡,生動地展現了一位好黨員、好軍人、好干部的光輝形象。
臺下,參加報告會的干部職工都正襟危坐,聽的是聚精會神、熱淚盈眶,每到感人動人之處,都會不自覺地響起雷鳴般的掌聲。臺上臺下傳遞的是真情,收獲的是感動,凝聚的是力量,昂揚的是斗志。此次報告會更加激發了大家向張富清同志學習的熱情,更加堅定了加快建設“小康來鳳”的信心,為推進來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匯聚了強大的力量。
邢祖訓在講話中指出,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落實到增強黨性上,切實堅定政治忠誠、涵養政治擔當、提升政治能力,書寫更加堅定的來鳳自信;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落實到服務人民里,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厚植人民感情、凝聚人民力量,為來鳳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力量。
邢祖訓強調,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黨員干部要始終挺身在前,自覺對標對表,真抓實干,務實進取,普通群眾要牢固樹立“來鳳命運共同體”意識,牢固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來鳳品牌;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落實到正己修身處,始終堅持嚴以用權、嚴以修身、堅持嚴以治家,爭做新時代來鳳楷模。
聆聽報告后,大家紛紛表示,張富清老人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是我們不斷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跡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來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爭做新時代先鋒,爭做來鳳楷模。
張富清,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現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離休干部,曾榮獲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軍戰斗英雄稱號和師戰斗英雄稱號。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7
“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這句話,是張富清在學習20__年版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第110頁時所作的筆記。在這一頁,習近平總書記論述了干部隊伍建設的相關問題。張富清的這段筆記,正是其身為共產黨員一生的真實寫照。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20__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
英雄無言深藏功與名,張富清靠的是黨員的信仰、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天,中國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無論是戰爭時期、和平時期還是離休以后,工作在變動、生活在變化,但張富清的初心始終不改。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出生入死的他,在和平時期挑最苦的工作干,過往的榮譽對他來說是寶貴的財富,但他卻甘愿平凡。扎根基層,一心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標。他就是我們身邊的共產黨員,是時代的印記,是國家的榮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全體黨員干部而言,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同志這種奉獻精神,不忘共產黨員的第一身份,接續奮斗。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今后能夠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并不意味著未來可以永遠輝煌。我們必須要以張富清同志為榜樣,樹立正確政績觀、人生觀、世界觀,發揚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以釘釘子精神擔當盡責,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8
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這是老黨員張富清的光榮事跡。
然而,60多年來,他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在1955年退役轉業后,他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
很多人不禁好奇,張富清老人為何一輩子深藏功名?為何在平凡崗位上能如此低調奉獻卻甘之如飴?或許,這正是與他的英雄傳奇相比更令人敬佩的地方。張富清老人用他的樸實純粹不僅書寫了他的精彩人生,更給后輩們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可以說,老英雄張富清既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個標桿,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在淡泊名利中修養崇高精神。古人講“舉世紛紛名利逐”,但無數共產黨人的故事告訴我們“榮名利祿云過眼”。面對記者的提問,95歲的老英雄張富清思緒飄到遠方,眼睛濕潤:“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一個排、一個連的戰士,都倒下了。他們對黨忠誠,為人民犧牲。和犧牲的戰友相比,我有什么資格張揚呢?”即便先進事跡被發覺后他也一直拒絕接受采訪,直到有人提醒:把先進事跡講出來教育更多人,也是對黨和國家事業更大的貢獻,他才接受。是啊,與黨和人民事業的需要相比,與那些為之付出的鮮血和生命相比,個人的名利又算得了什么呢?對于張富清們來說,比追逐名利更高尚的,乃是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也正是一個人能夠修養精神、有大境界的關鍵所在。
在無私奉獻中不改英雄本色。老英雄張富清先后在糧食局、三胡區公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等單位工作,在各個崗位上留下“政聲人去后”的清譽,以無私奉獻綻放人生、燭照他人。他常跟子女們這樣要求:“我沒有本事,也沒有力量給你們找工作。我是國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無論在什么崗位上,張富清老人不以英雄自居,始終以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為家人立規矩,這也是英雄本色之所在。常言道“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但在平凡崗位上,仍能守住做人的本分、顯出英雄的本色,難能可貴,老英雄張富清兼而有之,更啟迪我們做人做事做官的本色與本分。
在對黨忠誠中堅守為民初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幾十年來,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一再改變,始終不變的,是他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張富清老人為什么能一輩子堅守為民初心?“在黨需要的時候,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正是有這樣的信念,他在每一次戰斗中都要擔任“突擊隊員”;“黨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正是有這樣的信守,他放棄留在大城市,放棄回到陜西老家,主動選擇了湖北最偏遠的來鳳。張富清老人的故事深刻表明:“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恒心。”
“國勢之強由于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書寫翻天覆地的壯麗史詩,就在于有無數張富清們“只問為民耕耘,不求自己收獲”,在各自崗位上無私奉獻、一心奮斗。面向未來,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期許的那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努力奔跑、接續奮斗,新的更大奇跡一定會在我們手中創造出來。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9
張富清同志的事跡,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不忘初心。一要牢記使命,忘記成績,輕裝上陣,時刻做好人生再出發的準備;二要不懼平凡,但拒平庸,在基層崗位上、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是忠誠于黨和人民事業的,必須持之以恒,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做好;三要從容舍得,才能自得,老先生扎根基層的一生是幸福的,戰場上、工作里都能不懈奮斗,守住了初心。
基層黨員干部表示,張富清同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欽佩,讓人景仰,基層工作人員要傳承和弘揚張富清老人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積極投身新時代火熱實踐,投身鄉村振興,投身基層社會治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甩開膀子干、擼起袖子干。
黨員干部認為,老戰士張富清的英雄戰功讓我們欽佩,時刻提醒著我們不忘初心;老黨員張富清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提醒著我們始終牢記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基層,踏實工作,建功新時代。
基層老黨員說,我們要學習戰斗英雄,就要匡正人生價值坐標,始終以英雄為榜樣,強化擔當奉獻意識,努力干好本職工作,堅決完成黨交給的每項任務。
張富清同志在革命戰爭年代多次戰斗中都是擔任突擊隊員,這種不怕犧牲、舍生忘死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名軍人去學習。在工作中我們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狠勁,不講條件、不提要求,真正將各項工作具體扎實落到實處。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0
在張富清老人眼里,在戰場上,共產黨員應該做到“黨指到哪,就打到哪”,敢于沖鋒在前,敢于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該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艱苦就去哪”,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新中國走過了 70 年風風雨雨,張富清同志的崗位和身份也隨之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名共產黨員的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崇高精神。
學習了張福清同志的事跡后,除了向老人致敬外,我想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于前輩們的無私奉獻、無悔付出為我們創造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張富清同志是我們年輕干部學習的榜樣,是共產黨員的標桿。我們要學習張富清同志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胸懷大志、矢志奉獻的優良作風,淡泊名利、廉潔齊家的高尚情操,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學習他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牢記宗旨、堅定信仰,真正把對黨忠誠刻進心中、融入血脈,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我們在感動于老英雄崇高精神的同時,也在深深思考是什么讓他堅持與堅守了這么多年。我想歸根結底還是“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一革命信念的強大支撐。我認為這種精神同樣適用于我們所從事的老干部工作。結合自身實際,學習張富清精神,我認為應著重于以下三個方面:
學習張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將其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真抓實干,務實進取。當前,老干部工作處于改進創新、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要本著一顆對黨的忠誠之心,堅定對事業追求的信念,切實增強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始終堅守信念、不忘初心,以持之以恒的奮斗精神讓我們的事業生機蓬勃。
學習張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將其落實到服務管理老干部中,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當前,離退休干部隊伍結構和利益需求的新變化,讓老干部工作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實現所有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需要老干部工作者鍥而不舍、前赴后繼的努力和付出。因此,在新形勢新要求下,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每一位老干部工作者需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勇氣。有了它,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它,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
學習張富清的崇高精神,就要將其落實到正己修身處, 嚴以用權、嚴以修身、嚴以治家。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我們不但不能丟,還應該使之成為自覺。因為只有守住了清廉這個“本源”和“底線”,我們才會有進取之氣,在思想上、感情上熱愛老干部,關心老干部;在工作上努力拼搏,為老干部謀利;在作風上,務實正派,與老干部心連心;在生活上,力戒奢惰,克服享樂主義和嬌奢之氣。
在平淡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在寂寞中,展現自我、體現價值是老干部工作的真實寫照,這與我們現在所要學習宣傳的張富清精神的本質是一致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以張富清老人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淡泊名利,砥礪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干拼搏,扎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做一名“讓黨放心、讓老同志滿意”的老干部工作者。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2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現建設銀行來鳳縣支行離休干部,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__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
張富清老人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是我們不斷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跡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來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爭做新時代先鋒,爭做來鳳楷模。
在了解了張富清同志的先進事跡后,除了向張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們的付出,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他們勞苦而功高,卻隱榮而清譽,風骨氣節高山仰止。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調做事,真正的共產黨人!
張富清,男,漢族,1924年12月出生,陜西洋縣人,1948年3月在陜西瓦子街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1月轉業到來鳳縣,先后在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縣外貿局、縣建設銀行工作,1985年1月離休。張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戰斗中英勇善戰、舍生忘死,榮立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被授予軍“戰斗英雄”稱號、師“戰斗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
我們要向他學習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的革命本色。不論所處哪種時代、身在哪個崗位,始終保持崇高信仰。不講條件、不計得失,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牢記宗旨、堅定信仰,真正把對黨的絕對忠誠刻進心中、融入血脈,充分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我們要向他學習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他以無比堅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彰顯了革命軍人馳騁疆場、果敢堅毅、一往無前的戰斗精神。
我們要向他學習胸懷大局、矢志奉獻的優良作風。他像革命的一塊磚,數十年如一日,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動作為,干一行愛一行,不務虛功、開拓奮進,體現了高度自覺的大局意識、矢志奉獻的優良作風。
我們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黨員干部要始終挺身在前,自覺對標對表,真抓實干,務實進取,普通群眾要牢固樹立“來鳳命運共同體”意識,牢固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打造來鳳品牌;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落實到正己修身處,始終堅持嚴以用權、嚴以修身、堅持嚴以治家,爭做新時代來鳳楷模。
我們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落實到增強黨性上,切實堅定政治忠誠、涵養政治擔當、提升政治能力,書寫更加堅定的來鳳自信;要把向張富清同志學習落實到服務人民里,始終站穩群眾立場、厚植人民感情、凝聚人民力量,為來鳳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力量。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看到了他的偉大和崇高,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他的事跡激勵著我和我的同事們。
張富清同志曾說,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同樣,在我們的工作中決定勝敗的關鍵也是信仰和意志。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旗幟,代表著方向;榜樣是資源,凝聚著力量。張富清同志就是我們的榜樣。讓我們以榜樣為動力,學習榜樣精神,堅持以榜樣為鏡,牢記使命、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工作中立足崗位、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為我縣的經濟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3
有這樣一位老英雄,習近平總書記稱贊他,“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他就是湖北來鳳縣離休干部,今年95歲的張富清老人。
在部隊,他保家衛國。部隊軍營,戰功赫赫。1948年,24歲的張富清離開陜西漢中洋縣的家,光榮入伍,成為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三五九旅七一八團二營六連的一名戰士。先后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子戰場冒著槍林彈雨,不顧自身安危保家衛國,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
到地方,他為民造福。退役轉業,低調奉獻。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他克己為國,國家開展精簡退職工作,張富清首先動員的,竟是自己的妻子;他輾轉多個崗位,一直默默地做著一顆螺絲釘;他年逾八旬截肢,自己鍛煉用義肢走路,沒給國家添過一份負擔。60多年來,他刻意封塵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__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跡才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才得以重現在人們面前。
張富清選擇扎根苦境,艱苦奮斗,始終以突出隊員的姿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樹立起一段讓普通人無法企及的英雄高度。“藏”起來的是功名,“露”出來的是初心。張富清從未因追逐名利而工作,從不求被他人銘記,但求奉獻自己無愧的人生。從未將自己的榮譽向他人提及,一直過著低調而簡樸的生活,他是我們美好生活背后的奮斗者,他是淡泊名利、奉獻自己的時代英雄。他的堅強黨性和光輝品質,正是新時代“絕對忠誠”的鮮活教材,引導并教育我們,
淡泊名利的張富清老人,其實很富有。戰爭年代出生入死,一枚枚軍功章鐫刻著他的榮耀,他的經歷很富有;和平時期,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用共產黨人的本色贏得群眾信賴,他的精神很富有。理想信念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忘初心、不負使命、不改本色,張富清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堅守信仰的時代標桿。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4
95歲老黨員、戰斗英雄張富清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感人事跡昭于世間,引起了廣大黨員干部中熱烈反響。
入黨70多年來,張富清默默奉獻、深藏功名、堅守初心,為國家和民族解放的戰爭身先士卒,為艱苦貧困的來鳳縣山區人民群眾“甘做孺子牛”,張富清老英雄一輩子堅定信仰、一心為民、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為各級黨員干部立起一座巍峨的精神豐碑。
堅定信仰,永葆初心的本色。“堅決聽黨的話,黨叫做啥就做啥。”是張富清老人對黨最樸實的忠誠言語。硝煙四起、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英勇無畏、突擊沖鋒,炸碉堡、殲敵人,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已無法重現,但泛黃褶皺的報功書、已然啞光的軍功章和的深淺不一的傷疤,無不鐫刻著張富清老同志卓越的戰爭功績,他以平凡生命踐行為黨的絕對忠誠。
一心為民,扎根基層的作風。“這里苦,這里累,這里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啊!”退役轉業時,他主動申請扎根到湖北恩施最偏遠最貧困的山區,幾十年間先后輾轉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建設銀行等基層一線,不論在那里,他總挑最苦最難的工作,兢兢業業、甘為公仆......歲月無言,將青絲熬成白發,也將意氣風發的熱血軍人雕刻成身形偉岸的耄耋老人,一生矢志不渝、始終堅守如一,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淡泊名利,樸素純粹的追求。“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士,有好多都不在了。和他們比起來,我有什么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擺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勞啊?!”他將功績塵封于柜中一甲子時間,深藏功名、樸實無華,始終將自己擺進平凡的塵埃里,從不占公家和群眾的好處。國家精簡人員,他先端掉妻子的“鐵飯碗”;眼部手術,他選最便宜的晶體;用了幾十年的搪瓷杯,補了又補......他心里心里始終裝著黨和國家、人民群眾,唯獨沒有自己。他用一顆赤誠之心向世人展示共產黨人的崇高的精神內核。
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張富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篇16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卻一脈相承,凝聚在榜樣背后的“初心”力量,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張富清身上正是驗證了這個偉大的初心和使命。
初心和使命是“擇一事、忠一主”的堅定信仰。革命年代立下赫赫戰功的張富清,退役后又主動選擇到偏遠的貧困山區工作,60 多年來他深藏功名,在工作崗位上不改軍人本色、奉獻一生。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人干好工作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守崗位。 “人民功臣”張富清勤勞的身影,先后出現在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做一行愛一行,活到老干到老,最為可貴是堅守。張富清以“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堅守啟示黨員干部,無論身處哪個崗位,只要干一業、愛一業,他的人生看似平凡,實則不凡。
初心和使命是是“不畏犧牲、勇于獻身”的魄力和勇氣。面對“一夜之間換了八個連長”的永豐之戰,張富清沒有退縮,迎著異常慘烈戰況,組成突擊組,率先翻越永豐城墻,和敵人展開激戰……戰斗留給張富清的,除了光榮,還有傷痕。張富清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入黨時就宣誓要永遠聽黨的話,黨指到哪里我就堅決打到哪里”。作為黨員,他不怕犧牲、不怕危險,冒著什么該危險迎難而上,正是因為愛黨愛國的初心和使命,讓他有了偉大貢獻!
初心和使命是“默默無聞,深藏功名”的無私奉獻。張富清轉業后經歷了 5 個工作單位,但張富清靠著細致的思想工作和過硬的實干作風,永遠跟黨走。在三胡區,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找最窮、最困難的家庭,和他們一起栽紅薯、種苞谷,一起勞動一起生活。這種默默無聞,毫不張揚作秀的貢獻精神值得當下的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學習。當下有很多干部為了政績,總喜歡做些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這無疑是勞民傷財,浪費國家資源。而且在做的過程中一定要通過媒體大肆宣揚,邀功表政績,實質性的為民服務奉獻的事情卻拋之腦后,毫不顧忌。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無疑是要學習張富清這樣的革命英雄,我們雖然不身在戰爭年代,無須上戰場搏命。但是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就需要像張富清一般,從從始至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在黨的光輝領導下,真抓實干、勇往直前、奮勇爭先、迎難而上,以最大的能力奉獻給黨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