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精選15篇)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1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機場,走近飛機。夜色朦朧中閃爍著燈火。不知是我的淚水模糊了雙眸,還是飛機起飛真的輝煌耀眼,那點點的燈火,一直閃爍在我的眼前。姑姑走了,乘著這架越飛越高漸漸融于夜色的飛機,離開了這片她只停留了三個月的故土。飛機變成了星星,變成了依依惜別的記憶,載著姑姑穿越時空,飛回澳門。
姑姑,你的眼睛像月亮一樣明亮。多少個月圓如盤的夜晚,我向著月亮望,淚水悄然地流淌,漂起了滿天星光。同在一片土地上,但是腳下的路仍被界線相隔,彼此又覺得如此遙遠。
姑姑,在那個月色融融的夜里,你飛離了我的視線,三個月的傾訴思念,話還未說完才發覺時間的無情。多想再望一望你那月亮般的眼睛,多想再牽一會兒你那溫暖的手,再向你揮一揮手,再對你笑一笑。
姑姑,在新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候,讓我們歡慶吧,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了,我們之間的界線被黃河水沖洗干凈。讓我們張開雙臂相擁在一起,心與心相碰,手與手相牽,聽那回家的歸途一路鳥鳴。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2
用心去感受1999前的12月20日,你定會和我一樣,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籬下”幾個世紀的澳門,終于回歸到祖國的懷抱,分散多年的親人相持兩手淚眼汪汪。那是一個光榮、揚眉吐氣的好日子,一個撼動天地的時刻如同巨石擊起了千層大浪。
不管是站在電視機前,還是立在國旗下,人們都昂首挺胸,專注地凝視著五星紅旗和蓮花圖案的區旗在澳門上空冉冉升起。鏡頭里閃過一張張熱淚盈眶的臉,人們的思緒,久久地被揪著,時間仿佛也停滯下來了。鏡頭在拍攝,燈光在閃爍。瞬間是短暫的,卻在相機里化成永恒。
幾百年的風雨,幾百年的滄桑,凝于短短一句問候:澳門啊別來無恙?從此,澳門,終于可以重新展開新的一頁。同樣也標志著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再也沒有殖民統治。多少年來的傷口,終于可以愈合,在中國的歷,卻留下一道傷疤。
對于過去,我們無法忘記,因為看著傷痕,我們的心還會隱隱作痛。但是我們不能不釋懷、不自豪,因為我們是憑借著國家的日益強大,以和平的手段讓國土失而復得。現在的中國,在國際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名望;愛好和平、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已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想起我們那些為新中國成立而浴血奮戰的前輩們,戴著鐐銬跳起最美的舞蹈。而今,我們雖傷痕累累,也要攜著傷疤綻放燦爛的笑容。
如今,我在每天的晨曦中立于學校的操場,向著徐徐上升的國旗,唱起激昂的國歌。我不知道其他同學是否也和我一樣,會滿腦不停地播映著一幅又一幅令所有中國人激動的場景:體育健兒項掛金牌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在奏響的國歌中對著全場、全世界唱出中國人的驕傲……我會激動不已,真的激動不已。這是我們華夏兒女共同托起的黎明,而澳門回歸的鐘聲,將永遠回蕩在每個人的心頭,激勵我們前進。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3
在1999年12月20日,對于全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隆重、特別的日子。被侵占了四個多世紀的澳門,終于以和平的方式回到了偉大祖國母親的懷抱。澳門回歸了!
廣場上聚集著上千萬個的市民。人群中有彎著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有拿著花圈和花束的年輕小伙子。還有一些小女孩手里拿著彩色的氣球在搖動。一個小孩子興奮的不禁把自己頭上的紅帽子摘下來拋上上空,左手指著飄揚在半空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這個小男孩的旁邊還有一位使人敬佩的軍人和幾位少先隊員。他們肅立在國旗下,眼光凝視著飄動的兩面旗幟舉起右手敬禮。從他們的一舉一動可以看出他們當時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和興奮。
不只是他們,就連天上的鴿子也興奮起來。幾十只鴿子在人們頭上飛舞。燦爛的陽光撒在它們身上,正像沉靜的大海,濺起了點點的浪花。正是這淺細而流暢的線條,讓人覺得此時的場面是一種使人難以忘卻的,雄偉的美流動起來了。
看!在左邊還有一條用三個氣球拉上天空的黃色條子,上面寫著:慶祝澳門回歸。這幾個大字在人們的心里不但比一般的顯眼,而且還很有氣勢。遠處看有幾棟建筑也掛著這樣的大字條。把整個澳門都洋溢在回歸的歡樂與興奮的氣氛當中。
人們盼望澳門回歸的愿望已經實現了,可是還有中國臺灣沒收復。所以現在,我們要學好文化專業知識,掌握時代需要的各種能力,將來為祖國的臺灣回歸和建設盡一分力。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4
二十年前,澳門這個離家多年、飽受欺凌但又缺乏歷練的游子,不只回到了其血緣的祖屋,更得到了一個受命持家、自立門戶的機會,這是他真正的成人禮。回歸二十年,人工填海,傖海變桑田,土地面積增加三分之一,增至29·6平方公里,盡管叢規模上說,澳門只是個小城市,資源孕限、人力有限、土地有限……然而,回歸二十年來,一國兩制”構想得到了成功實踐,數字所見證的巨大變動,卻讓它成為一顆奪目的明珠,十年間,澳門的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成長,是回歸前的倍;人均GDP3·9萬渼元,躍烙亞洲第二,今日澳門靚麗多姿、欣欣向榮。
在過兩天就是澳門回歸祖國23周年紀念日,百年傖桑,十年欣喜。時間轉瞬即逝,“十年耕耘路春華與秋實”;今天“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在澳門得到了充分的貫徹和落實,澳門經濟持續增長社會安定平和民眾安居樂業,澳門在蓮花的映托下繁榮安康!
回歸二十年,這片蓮花寶地沐風而發,一莖清香映日紅。“清水出芙蓉”的渼感早已定格的淋漓盡致。蓮香,醉了一地慚紅。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澳門與祖國的聯系日益緊蒙ì隨著橫琴島開發、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一個由香港、澳門和珠三角九市組成的“大珠三角”的概念呼之欲出,也即將成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
慚損的大三巴牌坊訴說澳門歷史的傖桑,金色的盛世蓮花雕塑象征澳門如今的繁榮,今天,聞一多先生所寫的“七子之歌”,在神州大地上至今仍被我們深傾特歌唱
澳門,這座數百年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也是當今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博彩業在澳門有著150多年歷史,無論是歷史還是今天,這個產業給澳門經濟進展積累了巨大的叉郴,同時,作為在中華大地上一個博彩合法存在的地方,無疑這是個難言的話題。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5
12月20日這一天,澳門在歷盡磨難之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這是讓我們每個人為之自豪的。
站在世紀的巔峰回首,百年滄桑,我們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就在半殖地年代,曾出現過這樣的一幕:一個鬧市區的大街上,一位黑頭發黃皮肢的大漢,氣勢高昂地走在一片藍眼睛白眼球叢中,胸前掛著一片未加任何修飾的木牌子,上面赫然閃耀著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我是中國人!”這時,有的藍眼睛斜目注視站向他說:“沒聽說過什么中國”,還有那個黃眼睛低垂著頭的中國人勸他不要在那兒說自己是中國人。這一幕的景象,讓每個中國人感到凄涼,但更覺得悲壯。那不甘屈辱、奮發圖強的志氣正是我中華民族歷經劫難、前仆后繼,生生不息的精神!那位漢子便是革命先烈吉鴻昌,像吉鴻昌這樣的革命烈士舉不勝舉。正是這些革命先烈用他們滿腔的熱血,冒著敵人的炮火,譜寫了無愧于中國,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義勇軍進行曲》,才使得我們今天的共和國國歌響遍神州,響在世界領獎臺上,響在世界人民的耳中,并使得那音符越來越高,那旋律越來越強!
歷史賦予我們這代人神圣的使命,去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國。我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啟超曾歡呼:“今日之世界全靠青年,青年強則國強,青年雄于世界則國雄于世界。”于是,我們今天的努力被賦予更深刻的含義。“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個世紀前當時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周恩來發自肺腑的吶喊,正是我們努力奮斗的含義所在。同學們,讓我們不負祖先、先輩的教誨,同心同德、自強不息、再接再厲,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使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世界強國之列,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6
《七子之歌》寫于一九二五年夏。那時的中國風雨如晦,山河破碎,英日帝國主義在上海、青島血腥屠殺進步工人和學生,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聞一多在國外飽受洋人的白眼和欺凌,回國后又看到列強橫行,北洋軍閥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殘酷鎮壓人民的現實,內心痛苦萬分,夜不成寐,望著黑暗的夜空,呼喚著香港、澳門等七個地方的名字,就像呼喚自己的孩子,寫下了《七子之歌》。
這首詩里有太多的滄桑,澳門四百年的變遷,中華民族對命運的抗爭,都凝聚在它的字里行間。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先生在詩里表達的更多的是怨忿之情。我們不難想象聞一多流著熱淚寫作時的悲苦和憤懣,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決不只是面對山河破碎的痛苦和無奈,還有他由此而生的對于反
動的強權勢力的抗爭,有他面對*的槍彈拍案而起的傲骨。他是一個堅強不屈的詩人,正像詩中所寫的那樣:“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他呼喚的是澳門歸來,他贊揚的是澳門人的中華魂。正是他的愛國熱忱和民族氣節,使人民永遠記住他,他的詩才流傳下來,并將永遠流傳下去。
今天,他用心靈呼喚的澳門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憂心如焚的國家一天一天強大起來了,他奮筆聲討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華大地上一去不返了。
不眠的回歸之夜,鑼鼓敲起來,獅子舞起來,歌兒唱起來。在如潮的歌聲里,一個偉大的行吟詩人向我們走來,他千百度呼喚的澳門向我們走來。我們用歌聲歡慶正義力量的勝利,祝愿澳門明天更美好。我們也用歌聲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者。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7
1999年12月20日,就在這個不尋常的日子,懷著一顆赤誠的心,澳門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這曾是我們深沉的期待,而今亦是我們溫暖的懷念。
一直記得那個激動人心的夜晚,坐在溫暖的房子里,隔著電視機,我看見一張張燦爛無比的笑臉,黑鴉鴉的天空瞬間蹦出一團團五顏六色的火花,隨著一陣稚嫩的童聲——“七子之歌”和人們悲喜的心情,綻放、綻放……
回首,我們的祖國正逐漸走向進步,走向強盛!那么,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是否和祖國一同進步了呢?
思緒飄揚到這里,我不禁回想起這樣一個鏡頭……
那是一天下午,不知不覺,柔和的暮色開始悄悄地籠罩著城市,在仿佛鍍了一層金的小路上,我悠閑地騎著單車。涼絲絲的風,輕輕拂過我的臉頰,又俏皮地撥起耳旁的幾絲頭發。心情愉悅的我,兩只手都離開把手,擺成“一”字狀,仿佛要擁抱大自然一樣……
“嘟!嘟!嘟!”一陣刺耳的車喇叭聲像一道霹靂破裂天空一樣,打破了寧靜。我嚇得連忙抓住把手,不由地皺了皺眉,心想:這聲音在市內可是難得一聞的,誰這么沒禮貌?仔細一瞧,這令人心煩的噪聲來自一輛高級銀色轎車,那車的主人,是個中年叔叔,他正將頭探出車窗,兇神惡煞地盯著停在前面的一輛面包車,不顧形象地扯破喉嚨似的大叫道:“嘿!前面的干嘛?不知道后面有車要過啊!”
面包車門終于打開了,走出一個身著藍色制服的哥哥,他小步跑到轎車前,彎著腰,微笑著客氣地與那位叔叔小聲地說話,似乎在向他解釋,請求他原諒。然而,那叔叔的臉上始終掛著一副至高無上的冷漠表情:“我不想聽你解釋,你快點給我讓道,讓道,聽見沒有?”身著藍色制服的哥哥露出尷尬的表情,輕輕鞠了一躬,快步走回去并上了車。
于是,面包車笨重地開動了,轎車也跟著啟動,一前一后,就這樣沿著小路,直至遠處的一個分岔口,一左一右,就這樣各自融入了兩條河流……
天空變得有些灰暗,心情也不再明朗。我無奈地搖了搖頭,載著一顆沉重的心,繼續騎去……
這類事明明可以和睦地解決,但那位中年叔叔卻選擇咒罵,選擇了無理,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讓自己在氣勢上壓倒對方,能夠滿足自己的情緒需求,然而,最終暴露了自己的的粗魯與無禮……
祖國在進步,我們不也應該有所長進嗎?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可現在的有些人,腰包是鼓了,可做人應有的素質卻依舊沒有鼓起來,他們總以為自己的行為和國家沒有多大關系,謙恭禮讓不見了,誠信寬容不見了,禮義廉恥也不見了……總是輕易破壞泱泱大國國民應有的形象,給祖國丟臉、抹黑!
一個國家和民族物質水平的排名靠前,就這樣說它是一個強國還遠遠不夠,因為那只是一個美麗的外殼罷了。真正值得重視的是殼內的內容是否豐富,每個國民的素質真正提高那才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強國。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同努力!努力去豐富那美麗外殼下的內容,讓我們的祖國在世界面前,真正自信地抬頭挺胸!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8
澳門作為中國最后一塊外國作為殖民地的地區,回歸的意義不言而喻。中國恢復行使主權,洗雪了中華民族恥辱的一頁,不僅意味著西方在中國的殖民主義的結束,而且最終結束了白人在亞洲統治的歷史。20xx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3周年,11月13日何鴻燊先生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3周年和澳門回歸23周年獻禮。將馬首銅像捐贈國家的義舉,展現了他令人欽佩的家國情懷,也折射著千千萬萬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深沉的眷戀熱愛、與祖國血濃于水的根脈親緣。23日,4萬多名珠澳市民齊聚珠海,以生態環保的徒步活動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3周年。
多年來,內地與澳門已經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密不可分的經貿格局。祖國好,澳門更好,祖國是澳門堅強的后盾。在新時代格局下,海內外愛國同胞們應該倍加呵護祖國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而共同奮斗。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9
澳門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16世紀中葉以后被葡萄牙逐步占領。在那一天,被葡萄牙占領了4個多世紀的—澳門,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但在慶祝澳門回歸的同時,還有一個遺憾。祖國有7個兒子:澳門、香港、中國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大連旅順,7個兒子中,就只有中國臺灣沒有回歸了!
現在的中國臺灣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省區,有著充足的產業,有著美麗的景觀,有著密集的人口,是一個繁榮的省區。
仰望夜空,月亮分外圓,星光、月光,是多么的燦爛,但心里總覺得有些缺憾,原來,當兒女們遠走他鄉時,母親是多么的盼望兒女能早點歸來,不論兒女們走多遠,母親的心就跟著走多遠,甚至天涯海角,直至兒女歸來,可見,母親盼兒歸來的心是多么的迫切,就像祖國母親盼望中國臺灣歸來一樣。現在,中國臺灣雖然還沒有回歸,但若干年以后,中國臺灣一定會回歸祖國母親溫暖的懷抱的。
我相信,總有盼到中國臺灣回歸的那一天,我堅信,總有那么一天,我盼望著!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10
回首,xx年前燦爛輝煌的午夜開辟了中國的另一個新紀元;再回首,xx年前那一聲激情澎湃的宣告聲牽動了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當五星蓮花綠旗在浩瀚夜空下冉冉升起的時候,十三億顆心臟的脈動奏成了同樣的旋律;當義勇軍進行曲縈繞在月光下的時候,十三億雙眼睛又是如此的專注,如此的感動。
五(1)中隊蔣心悅同學帶我們回憶了那段歷史。澳門的回歸在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回歸祖國的這xx年間,澳門成為了珠江三角洲進出口的門戶和東西方貿易及文化交流的橋梁,并且繼續發揮著它不可取代的作用。
今天,我們站在五星紅旗下,站在祖國這歷經風風雨雨還依然熾熱的土地上,深感我們這一代人肩負的責任。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應以前進的姿態奮斗出一個美好的未來。李秀老師提出倡議:同學們,讓我們不負厚望,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自強不息!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11
1999年12月20日,一個舉國歡騰的日子,中國人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澳門回歸中國。隨著98年虎門上空的最后一縷硝煙散盡,澳門,這中國的金蓮花,也以華麗優雅的姿態將臨,成為新中國年輕的一部分。
或許隨著七子之歌的旋律,我們想到的不是澳門回歸的喜悅,而是中國國土被侵略的殘忍埋沒,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有痛苦,有歡笑,有悲憤,有淚水。盡管南京大屠殺的陰影于心中已經日漸晴朗,但澳門的歷史也不禁使我們百感交集。
澳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而澳門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續。四百多年來,中國人民曾經為收復澳門作過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是,由于清朝政府、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的軟弱、腐朽、愚昧,由于國家的分裂、政局的動蕩,由于中國的落后、封閉、貧弱,這些斗爭都失敗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最終結束了列強對中國的統治。建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的改革開放,使我國國力大增,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為香港和澳門的回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昔對比,明顯地反映出我國在兩個不同時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白鴿飛翔在天空之中,或象征著和平,或是中華民族進入新世紀的一大見證。謳歌我們的歷史,那扎根在中國大地上的金蓮花比比皆是;謳歌我們的歷史,中葡政權交接的情景仿佛還在我們眼前浮現;謳歌我們的歷史,多少時刻的繼往開來都是中國的勵煉。這千百年來的浩劫,填補了中國的歷史空白,或許我們想,如果沒有中國這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沒就有現在的,與其他國家齊名的美譽。
澳門的回歸,無疑是中華民族的一大驕傲,這其中的意義,不僅僅是中國歷一件偉大的春天故事,也是我們不斷鞭策自己,勇往直前的一盞啟明燈。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12
1999年12月20日零點,你們知道是一個怎樣的特殊日子嗎?它是澳門回歸祖國的紀念日。就在當日凌晨,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歷經磨難之后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這一天,是開辟中國新紀元的一天。也就是這一天,
激情澎湃的宣言聲牽動著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13億中國人的心跳連成同樣的律動。讓我們穿越歷史的云煙,回到公元1553年。那一年,葡萄牙人用殘酷冰冷的槍炮搶占了中國南海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澳門。從那以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都在熱烈期盼著,都在努力奮斗著,希望澳門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希望美麗的蓮花盛開在祖國的百花園中。回歸載,蓮花盛放。雖然面積不到30平方公里,但這座土地有限、資源有限、人力有限的城市,卻在祖國的支持下發揮出驚人能量,成為珠三角地區一朵令人矚目的“盛世蓮花”。今天的澳門,經濟繁榮、民生改善、民主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白色的蓮花盡情綻放!今天我們再次祝福澳門,祝賀你迎來了回歸祖國的23周年紀念。同學們,讓我們牢記歷史、不負先輩的教誨,勤奮學習,努力拼搏,使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世界強國之列,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我祝福祖國繁榮昌盛,我相信
澳門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13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之后,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她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蠔殼內壁光亮如鏡,澳門因此被稱為蠔鏡(蠔的繁體字為“蠔”)。后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于《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名字源于漁民非常敬仰的中國女神天后,又名媽祖。根據傳說,一艘漁船在一個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里航行,突然刮起狂風雷暴,漁民們處於危急關頭。這時,一位少女站了起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停止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中國教育總網文檔頻道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媽祖。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為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為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
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里,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
澳門自1999年12月20日回歸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依據澳門基本法實行高度自治。在“一國兩制”政策的指引下,澳門的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特色會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續。
澳門的面積很小,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也是亞洲人均收入比較高的地區。
澳門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幾百年來,一直是中西文化融和共存的地方。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14
“12月20日”墻上的日歷赫然顯示出這個日期,這是澳門回歸祖國的紀念日,它回到母親的懷抱已有23周年了。澳門的割讓,說明“國家落后就要挨打”澳門的回歸,昭示著“祖國強大才有尊嚴”。用心去感受14年前的12月20日,你定會和我一樣,控制不住那份澎湃心潮。在那一天,曾“寄人籬下”幾個世紀的澳門,終于回歸到祖國的懷抱,分散多年的親人相持兩手淚眼汪汪。
那是一個無比光榮、揚眉吐氣的好日子。不管是站在電視機前,還是立在國旗下,人們都昂首挺胸,專注地凝視著五星紅旗和蓮花圖案的區旗在澳門上空冉冉升起。鏡頭里閃過一張張熱淚盈眶的臉,時間仿佛也停滯下來了。鏡頭在拍攝,燈光在閃爍。瞬間的短暫的,卻在記憶里化成永恒。幾百年的風雨,幾百年的滄桑,凝于短短一句問候:澳門啊,別來無恙?從此澳門終于可以重新展開新的一頁。同樣也標志著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再也沒有殖民統治。多少年來的傷口,終于可以愈合。對于過去,我們無法忘記,因為看著傷痕,我們的心還會隱隱作痛。但是我們不能不釋懷、不自豪,因為我們是憑借著國家的日益強大,以和平的手段讓國土失而復得。
現在中國,在國際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名望;愛好和平,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已經贏得了世界的尊重。親愛的同學們,歷史賦予我們這代人神圣的使命,去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強國。我國的政治家、思想家梁啟超曾歡呼:“今日之世界全靠青年,青年強則國強,青年雄于世界則過雄于世界。”于是,我們今天的努力賦予更深刻的含義。“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個世紀前當時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周恩來發自肺腑的吶喊,正是我們努力奮斗的含義所在。
2022澳門回歸23周年大會學生觀后感作文 篇15
澳門,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而最為動聽感人的就是1999年12月20日,歷經滄桑的澳門,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溫暖懷抱。從此,澳門徹底告別了殖民地的屈辱歷史,踏上了自己當家作主的寬廣大道。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升起了五星紅旗,奏響了國歌,澳門從此迎來了新生。中央政府向澳門承諾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民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20年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在澳門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澳門的經濟社會發展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澳門回歸祖國之后,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更穩定、更和諧,并成為全面實行“一國兩制”方針、安定繁榮發展的成功典范。20年的巨變,20年的前行,“一國兩制”鑄就全新的澳門。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澳門各界人士凝聚起愛國愛澳的強大力量,勠力同心貫徹憲法,實施基本法,踐行“一國兩制”,進一步實現了多元文化融合。文明之光照亮了神州大地,也照亮了世界東西方。
全新的澳門,全新的面貌,全新的變化,體現在澳門的全面發展過程中,也體現在累累碩果的全面獲得上。澳門已成為全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同時也已成為全世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地區之一。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曾在20xx年國慶酒會上說,回歸20年來,澳門跟隨國家發展的步伐,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實現了自身更好更快的發展。澳門當前穩定發展的局面,離不開中央政府的關心和支持。
我們還記得,在澳門特區成立之初,亞洲金融危機余波未平,隨后非典疫情又接踵而來,澳門經濟一時陷入困頓。危急時刻,中央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簽署《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澳門“自由行”等等,幫助澳門經濟迅速扭轉頹勢。
20年來,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澳門經濟發展迅速,各項宏觀經濟指標十分亮眼。數據顯示,20xx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澳門元增至4447億澳門元,人均GDP達到67萬澳門元。20xx年底,澳門累計財政盈余達5056億澳門元,較1999年增長了193倍。本地居民充分就業,失業率從回歸之初的6.3%,下降到了20xx年的1.8%。澳門的嬗變驚艷了海內外。
全新的澳門始于祖國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成于“一國兩制”方針的落地有聲。20xx年國家進一步推出支持澳門的系列重要舉措,包括頒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簽署《CEPA補充協議六》,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批準港珠澳大橋建設工程,為澳門發展帶來更大空間。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使之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后,澳門同胞和社會各界熱情飽滿,干勁倍增,紛紛踴躍投身于大灣區建設,自愿融入祖國發展大局,拓展澳門產業發展空間、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澳門經濟社會繁榮穩定,全新的澳門從此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澳門青年一代的全面健康成長,這是澳門同胞愛國愛澳、步步登高的“硬核”,也是澳門保持發展定力與優勢的關鍵。自20xx起,澳門基金會通過“千人計劃”已經讓超過3000名的澳門青少年到內地交流。僅在20xx年一年,澳門基金會“千人計劃”就組織了44個交流團,共有1291名澳門青年到祖國各地參觀訪問。在澳門青年聯合會會長莫志偉看來,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動有助于將澳門深厚的愛國底蘊很好地在下一代中傳承下去。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富有遠見的認知認同。
全新的澳門,邁步向前。只要澳門人民堅持愛國愛澳,全體同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澳門的未來就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