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基本路線學習心得體會
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重要內容。接下來就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心得體會,供大家閱讀!
黨的基本路線學習心得體會篇1
密切聯系群眾是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也是我們黨能贏得民心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墒钱斍埃罕姺从硰娏业囊恍┈F象漸成“小氣候”,“四風”便是集中表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重違背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四風”不除,就會像四道無形的高墻,把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隔離開來,不僅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和群眾利益,還會左右人心向背,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
通過重溫經典著作和市委組織的學習活動,我逐漸認識到:“四風”雖成不了什么“大氣候”,但我們也絕不能任其發展蔓延。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就是在向全黨全社會表明,我們黨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是深刻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決心是堅定的。以來,全黨上下貫徹落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八項規定,取得了初步成效,拉近了黨員、干部和群眾之間的距離,傾聽群眾的心聲。黨中央也有針對性地開了四個對付“四風”的藥方,即“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從我們中醫的角度來說,既有日常的“食補”,也有關鍵時刻的“藥補”。但從中也不難看出,如果能堅持做到“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就不會落到要“治治病”的地步了。
結合對文件精神的學習和自查、自我批評活動的開展,我認真剖析了自己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一是理論功底不高,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不夠。二是工作作風不實,求真務實的精神不夠。三是缺乏創新意識,未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四是對政策法規研究不夠,工作方法較為簡單。五是欠缺政治敏銳性,對當前形勢缺乏宏觀把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一是政治理論學習不夠深入,政治理論修養不到家。二是工作留于形式、表面未能切實站在群眾利益和全局利高度考慮問題。三是群眾工作經驗缺乏,宗旨觀念有所淡化。
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通過此次自查活動發現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共產黨員應該把維護和實踐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樹立為黨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到黨的事業之中。要保持思想道德的純潔性,正確對待權力、金錢、名利,在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不奢侈浪費,不追求享受;在工作上,要深入實際,聯系群眾,傾聽群眾的意見,想群眾之所想,及群眾之所急,積極工作;善于從政治、全局的高度認識事物,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腳踏實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水平,盡心盡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辱使命。
黨的基本路線學習心得體會篇2
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短短的十二個字,高度概括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這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勝利,建立新中國,領導全國人民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法寶之一。
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如何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繼續革命和加強執政能力,繼續走群眾路線,如何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又一個考驗。我作為一名在基層工作了十多年的社區工作者,就如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談一點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一、提升自身素質為群眾服務。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一是要加強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有了堅實的政治理論基礎,才能保持堅定的政治立場,重點要學習黨史、黨的章程、黨的性質和時事政治,保持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提高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二是要加強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社區工作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群眾的需求越來越細,越來越直接,越來越具體。只有加強對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事務、勞動保障、城市管理、人口與計劃生育等等各個部門工作流程的了解與熟悉,才能提高為群眾服務的水平。三是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特別是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如物業管理條例、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工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應急處理的能力,強化為民服務意識,進一步提高為群眾服務的本領。
二、用心用情真誠為群眾服務。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要走千家、進萬戶,深入居民群眾家中去多了解、多調查、多研究,真正從居民群眾當中了解到他們想什么、干什么、需要我們幫助什么,了解到他們的所想、所需、所盼,真正起到黨和人民群眾聯系的紐帶作用。妥善處理和化解居民群眾的矛盾、糾紛及各類訴求,切實解決居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用心為群眾服務。社區工作者只有當好居民群眾的貼心人,才能真心實意為居民群眾搞好服務,把居民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解決。群眾利益無小事,能解決的事情要在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事情要及時收集并向上級反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為居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三、拓展工作內涵為群眾服務。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要以方便群眾辦事為出發點和著力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升華服務理念。一是拓展為群眾服務領域,改善社區綜合服務辦事環境,將人口與計劃生育、社會事務、勞動保障、城市衛生、消防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與群眾辦事密切窗口變分散辦公為整體綜合辦公,加強一站式服務平臺管理。二是積極整合優勢資源,健全為民服務機制。發放服務指南、公布服務電話、權限職責等方式,把服務內容、標準、程序、時限、責任等事項向居民群眾公開,全面推行服務承諾、首問首辦、全程代理、限時辦結、及時反饋等制度和做法,不斷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效能。三是豐富服務內涵。針對特殊辦事群眾和特定服務對象,實行 “5+2”錯時工作制、“電話預約”和“上門服務”制度,使居民群眾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都可以在社區找到人、辦成事,方便居民群眾。
總的來說,社區工作者只有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加強自身形象的塑造,加強責任心的落實等,才能更好的為居民群眾服務,才能得到居民群眾的認同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