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未央 ——讀《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有感
華夏未央 ——讀《美麗中國我的中國夢》有感
我愿重回漢唐,再奏角徵宮商;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題記
我看完了《人文中國》。心中有贊嘆,有驚艷,更多的卻是一種悲涼。我想起一位學姐攢了一學期的錢去買了一件漢服,滿心歡悅地走上了街頭。然后聽到的是關于是在作秀的猜忌,是韓服還是和服的質疑,是叛國賊的辱罵!是啊,誰都無法對誰感同身受。我同樣無法知道那位學姐那時的心情,但是我卻悲哀。我悲哀學姐的無奈,悲哀大部分國人不識漢衣,悲哀在華夏五十六族的盛宴上漢族只能西裝革履!
我看到過一句話:禮,不是寫在周禮上的文字,不是刻在石碑上的碑文,而是刻在骨血里面的人文素養。五千年的禮儀之邦啊!你從何時起卻已經遺失了你最淺顯的表達,你明明有泱泱大國的驕傲,有浪花淘不盡的英雄俠士,有父慈子孝、和睦相鄰的古國禮儀,有精致可口的地方菜肴,有令人神往的梁祝傳說,有多少國家渴望去了解的中國字!可事實呢?!是中國人穿著漢服出門被罵來自日本的漢奸,是韓國一字一刀、口口聲聲的端午祭申遺,是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還認為圍棋、茶道起源于日本!連盡遭唾棄的日本都諷刺韓國“日本料理都不敢跟中華料理比肩,一個泡菜國還來這么大口氣”,在日本的論壇上是對中國漢服的贊美與消亡的不理解到后來對中國人的丟棄自己文化的同情!而中國人呢,咱們中國人自己呢!多少人還認為漢服是漢朝的服飾,有多少人還會咿呀幾句中國的戲曲,有多少人還認為著“與子同袍”是講述著愛情的地久天長?
我的中國夢真的很小,我們的學院不一定高樓大廈、西式洋房,但最好卻是古木紅梁、青檐黛瓦,在曲曲折折的小徑之后,靜立著一尊孔子的塑像,端著一本書,是我們傳承了千年、外國人艷羨了千年的圣人模樣。過往的學生衣袂翩翩,穿著清清淡淡的襦裙,偶爾相視一笑,對著歷來圣人的塑像、文章,竟是說不出的虔誠。
沒有人急匆匆地去追趕錢與權,沒有人為了物質而將自己逼入絕境,那是一個世外的桃源。沒有必須成為的音樂神童,沒有不甘于人后的填鴨式學習,沒有人只能看著幾棵樹想象著森林里的游戲。沒有自卑的無能的學生,每一個人活得明媚得宛若陽光,不一定琴棋書畫,但我們卻一定能講那個從容彈奏《廣陵散》的瘋子嵇康,能講那個纖纖素指卻指點了江山的儒士張良,能講那個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劍士荊軻。我們描繪這千年歷史就像是描繪古樸恢弘的樂章。有陶塤雄渾的底蘊,有蕭笛難舍難別的分離,更有箜篌石破天驚的吶喊!我們說,盛世晚唐,亂世北宋。我們講有人一襲白衣,金樽千杯酒,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我們講有人一騎單馬,烽火揚州路,闌干拍遍不敵美芹十論;我們講有人天生神力,破釜沉舟心,不渡湘江!
后來的后來,我們都走上了社會,在許多許多的場合,我們不得不西裝革履又或是運動閑衣,但是我們談吐風趣、舉止有度,言語間盡是華夏傳承的自信!我們尊重別國的文化,發揚自己的文化:我們贊美巴黎鐵塔、美國橡樹甬道,但我們也有蜿蜒不絕的長城、富麗堂皇的紫禁城、悠悠魚調的南方古鎮;我們夸贊韓國泡菜、日本生魚片,但我們也有軟糯的年糕、汁濃味厚的宮爆雞丁;我們學習各國的詩集因為它們思想深刻驚艷絕倫,但我們也能默默吟出詩三百、曲千奏!
我的中國夢很小,但又很大。我們華夏有長江黃河,有甲骨文字,有龍鳳圖騰,有滿漢全席,有蘇莊小院,有北漠風情,有整整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有相融相成的五十六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他的華美衣裳!我們可以堂堂正正告訴世界我們不是失去信仰的蠻荒!
我們會記得,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的母親河是黃河,我們的語言是中文,我們的圖騰是龍鳳,我們曾有一個時代名為漢唐,我們都有一個中國夢:
天佑我中華盛世未央!
高一(1)班俞 指導老師: 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