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學習型組織心得體會
2、共享的組織文化。
學習型組織強調交流共享,知識必須被集體分享,新的創意必須迅速在組織內部傳播,最終呈現為政策、程序和行為規范,嵌入組織的“記憶”,確保能長時間保留。肖伯納曾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各人永遠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我們至少有兩個以上的思想。
3、學習型組織認為,反思是最重要的學習,反思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品格表現。
4、組織存在系統的傳播機制。少數人的知識必須通過系統的機制為大家共享,轉化為組織共有的知識。
5、能不斷增強組織自身能力,帶來行為或績效的改善。
6、學習型組織管理理論強調組織的領導者應用主要精力扮好3個角色:一是優良系統的設計師;二是共同愿景的仆人;三是好教練。
(三)學習型組織的六大要素
1)、擁有終生學習的理論和機制;
2)、建有多元回饋和開放的學習系統;
3)、形成學習共享與互動的組織氛圍;
4)、具有實現共同愿景的不斷增長的學習力;
5)、工作學習化使成員活出生命意義;
6)、學習工作化使組織不斷創新發展。
(四)把握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
何為五項修煉?五項修煉是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
1)、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的修煉:能夠不斷理清個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實現自我超越。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愿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組織整體對于學習的意愿與能力,植根于各成員對于學習的意愿與能力。
實現自我超越要抓住3個“點”:起點——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基點——個人的超越;活力點——自我超越的人。
堅持3個“要”:一要開展境界教育,二要從“工具性”的工作觀轉變為“創造性”的工作觀,三要勇于向極限挑戰。
注意3個“不”
(1)對團隊成員不是想方設法控制他,而是想方設法啟發他。
(2)對影響變革的力量,不是想方設法壓制他,而是想方設法轉變他。
(3)對員工和自己的要求,不是“反應”而是“創造”。
一個人、一個組織發展的最大障礙既不是上司,也不是所處的環境,而是人自己頭腦里的極限。
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看待舊事物形成的特定的思維定勢,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圖像、印象。
心智模式有3個特點
(1)根深蒂固。特別是成人,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2)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極好,這就嚴重了。一些人指點別人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卻很少指點自己。
(3)世界上人無完人。即使很成功的人、很偉大的人心智模式也都有不同的缺陷。所以必須喚起人們的注意,必須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否則,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影響這個部門甚至是整個組織。
怎樣改善心智模式?
(1)必須學會首先把鏡子轉向自己。不能首先把責任推給別人,而必須學會首先把鏡子轉向自己,看看自己心智模式有哪些不妥的地方,一個人就是要不斷地照鏡子。只有不斷自己“照鏡子”,不斷改善心智模式,決策才能避免片面性,業績才能越來越輝煌。
(2)必須學會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志在工作中有時候會遇到心情不舒暢的事,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學會了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注意有效地表達,這是一個人在社會上能否得成功的很重要、特別需要修煉的一條。自己不能有效地表達,還要別人理解,那就是強人所難了。
(3)必須學會開放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始終把自己的思想緊鎖,不開放自己的心靈,聽不進別人的聲音;另一種人是現代人,一個心靈開放的人。后一種人能接納別人的想法,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現代社會,只有學會“溝通”,才能取得“雙贏”甚至是“多贏”。
(4)必須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如日本豐田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鑒。豐田公司于1937年成立,經四代領導人的接力傳遞,已擴張成為占全球市場份額10%的大汽車制造商。豐田公司為什么能經歷60多年仍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因其有一套嚴格有效的管理制度。通過多問幾個為什么來找到問題的癥結并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的制度就很值得我們學習。比如有一臺機器停下來,員工們怎么辦呢?他們會這樣查找問題:“為什么機器停了?”(因為超負荷運轉,保險絲斷了);“為什么會超負荷?”(因為軸承部分的潤滑不夠);“為什么潤滑不夠?”(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為什么吸不上油?”(因為油泵磨損、松動了);“為什么磨損呢?”(因為沒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通過多問幾個為什么,就會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安裝一個過濾器,如果不把問題發生的根源找出來,只是換一下保險絲和油泵,過一段時間還會出現類似問題。我們在工作中,也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那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