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學習型組織心得體會
為加強組織系統的隊伍建設,提高我們組工干部的素質與能力,經研究,我們決定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建設活動。
我到組織部工作不久,就提出了創建學習型組織的設想與要求,要辦公室研究方案。之所以有這樣的考慮,是覺得我們部里同志們的學習意識還不夠強、學習氛圍還不夠好,能力與素質的建設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利用部里先進性教育的契機,我多次對學習問題作了強調,并創新了學習方式,讓同志們輪流分專題作中心報告,然后進行討論交流,部里的學習出現了新的氣象。原來,我在縣政府工作,分管科技工作時,也組織開展了學習型科技組織的建設活動。為什么要如此強調學習?我覺得學習問題是個總開關,學習事關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學習事關素質與能力的提高,學習事關工作狀態與精神風貌。一句話,學習出境界,學習出狀態,學習出思路,學習出能力。
應該說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是非常重視學習的,如果說我們領導干部、黨員要有什么特權的話,我看就是學習。我們的學習機會比一般同志多,黨對我們學習的要求比一般同志高,你不學習就不行,而且只有一定級別的同志才能到各級黨校去學習。但我們不少同志不夠珍惜學習的機會與權力,學習效果不夠好。什么原因?一方面,要反省我們的心靈、思想,解決好我們學習動力與興趣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檢討、完善我們的學習方式、機制。創建學習型組織就是要解網決好這兩方面的問題。今天的動員會標志著云和縣組織系統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現在學習型組織這個詞很時髦,但到底什么是學習型組織,為什么要創建學習型組織,如何創建學習型組織,真正坐下來研究的同志并不多。根據我的學習與思考,講三個問題:一、什么是學習型組織,二、為什么要創建學習型組織,三、如何創建學習型組織。創建學習型組織還是一項新的工作,需要進一步地探索。我所談的是我個人的一些學習心得、體會,與同志們一起共勉。
一、什么是學習型組織
(一)學習型組織的概念與緣起
所謂學習型組織,是通過培養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組織每一個成員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這種組織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具有高于個人績效總和的綜合績效。
美國戴維a.加爾文在《學習型組織行動綱領》一書中給出了一個定義:學習型組織是指能熟練地創造、獲取、解釋、轉移和保留知識,并根據這些新的知識和觀點,自覺地調整自身行為的組織。
簡單地說,就是能持續進行組織學習的組織。理解它的關鍵是將組織視為一個生命體。正象人能夠通過學習,學會吃飯、穿衣,掌握了知識和技能一樣,組織也會學習。
“學習型組織”最初的構想源自于佛睿斯特在1965年寫的一篇文章“一種新型的公司設計”,他運用系統動力學的原理,非常具體地構想出未來企業的思想組織形態--層次扁平化、組織資訊化、系統開放化,逐漸由從屬關系轉向工作伙伴關系,不斷學習,不斷重新調整結構關系。
彼得?圣吉作為佛睿斯特的學生,繼續以組織系統動力學基礎來研究如何建立一種更理想的組織。圣吉博士除了進一步融入更多整體動態搭配的細節性的技術外,還將一些新的創造性管理技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種新型的組織概念。圣吉博士隨后將他們的輔導與研究成果寫成《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物》一書,介紹如何創造“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第五項修煉》是第一冊,后來出了《五項修煉的實踐篇》與《變革之舞》。
在我國,從1980年上海楊通誼教授把學習型組織理論從美國帶到國內到今天,學習型組織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996年,學習型企業的內容被國家教委正式列入“人力資源開發理論與實踐”培訓班的教學計劃。1998年,上海市先后召開了 “首屆學習型組織學術研討會”和“學習型組織與現代管理”大型研討會。進入21世紀,黨的xx大和xx屆四中全會分別提出了建設學習型社會和學習型政黨的號召。
(二)學習型組織的特點
1、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
工業時代的許多組織不能稱為學習型組織,是因為存在兩種分離:從組織角度看,工作與學習的分離,從個人角度看,是工作與知識的分離。前者導致組織績效中沒有學習而帶來的改善,后者則妨礙了個體成長。而整合學習、工作與知識的方法,就是創建學習型組織。在成熟的學習型組織中,學習和工作是融為一體的,組織成員要成為學習型組織的一員,而管理者則要千方百計的提高組織的學習能力。這一方面要求有高素質、自我超越的員工,另一方面在于管理者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