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學習李林森心得體會(4篇)
有一種力量,不隨世事變遷而浮沉,不因滄海桑田而起落,它困境中給人以希望,黑暗中給人以方向,它能凝聚精忠報國、舍生取義的民族精神和英雄大義,亦能激發肝膽披瀝、忘我無私的為民心智和奉獻情懷。若用一個詞來概括這種力量,信仰再合適不過。
近日,黨的優秀組工干部李林森同志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在廣大黨員干部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讀罷他的事跡,“拼命三郎”、“老百姓的組織部長”的形象躍然心間。李林森42個春秋,在浩淼的時間長廊里,不過是滄海一粟,然而他留給世人的,卻是一座永恒的豐碑。面對這座豐碑,我們常常想,是什么讓一個癌癥晚期的干部長時間堅守自己的崗位?又是什么讓他不惜燃盡生命書寫忠誠?細細想來,恰恰是信仰的力量。
對于一個國家和政黨來說,沒有什么比信仰更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中國共產黨90年的奮斗歷程,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史不斷書寫的過程。在這部波瀾壯闊的信仰畫卷中,曾記下無數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和先模人物的非凡篇章,他們無不是為信仰而求索,無不因信仰而偉大。信仰對于個人同樣重要。年少時讀的故事,每每讀到竹簽扎指甲那段,內心都會隱隱作痛,是什么給了一個弱女子這么堅強的意志,又是什么給了她戰勝一切的勇氣與力量,今天想來,支撐這種勇氣和力量的便是信仰。方志敏烈士曾講,“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正因為有如此崇高的信仰,真理的光芒才得以閃耀,我們的事業才得以向前。對李林森來說,他的信仰也恰恰是無數優秀共產黨人的信仰,是牢記黨恩、對黨忠誠的赤忱之心,是愛崗敬業、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是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的創業激情,是淡泊名利、不計得失的高風亮節,匯集起來,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自覺持有和生動詮釋。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談信仰似乎已是“不合時宜”的事情,有很多人會說那是革命戰爭年代的專屬,是英雄模范人物的標簽,離我們遠著哩!更有甚者嘲笑談信仰的人,認為他們太過迂腐遲鈍。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無非是在物欲橫流的環境里,人心浮躁、精神滑坡有關。但人生的實踐常常告訴人們,物質的發展從來離不開精神的支持,在人生價值的評判里,個人的價值并不單單依靠財富、名位來衡量。一個只為索取、不知奉獻的人,縱有高樓大廈、寶馬香車亦難掩蓋精神的卑微。
踐行信仰從來不是虛無飄渺的,也從來不止波瀾壯闊一種形式。英雄烈士拋頭顱灑熱血、身先士卒、死而后已是信仰,現實生活中黨員干部忠于職守、甘于奉獻又何嘗不是信仰?當一個個先模人物從我們身邊涌現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他們所做到的是那樣的似曾相識,有的還是那樣的平凡,仔細想來,他們所做到的正是我們常常自我妥協、沒有堅持做到的。他們之所以優秀,歸根結底是他們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而這種內心和精神,正是源于他們崇高而堅定的信仰。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唯有信仰不可變。不管是縱橫捭闔的時代引領者,還是平凡崗位上的黨員干部,信仰對于你我同樣真實,須臾不可忘記。李林森同志的事跡,給了我們實踐信仰的模板,只要我們時刻心懷忠誠的理念,內心純潔澄凈,信仰亦會伴隨你我,崇高從來就沒有走遠。
20nn年10月15日白馬山街道辦事處全體人員學習觀看了“李林森同志的先進事跡報告會”視頻,學習體會到老師說過的:“只有我們把老百姓當親人,老百姓才能把我本當成親人”這句鋼鐵般的句子,他用他的行動,再現了一個為人民服務的人所能所到的,最樸實和最具人性的一面,就仿佛這個人不曾存在,因為他從踏入這一行列的那一刻起就和所有的人的心融在了一起,然而當他病情極具惡化的時候,直到失去,人們才發現,這位公仆的老首長,領導的老部下,人民的兒子離他們遠去了。
他的可貴體現在自己能夠完全的像水滲入石縫一樣,隨地而安,和干部和群眾打成一片;像一路追隨自己的信仰,因為他就是這么樣的一名意志堅強的共產黨員,就是這樣的李林森自上任之初便描繪出這里該有的樣貌,所以從內心深處滿滿的欣賞了在這片土地上美麗的風景,因為他知道自己能夠這樣的做到。這里就是他的家,作為帶頭人,他發出召喚,追尋在這里走出去的優秀兒女,雖然大學畢業的他們有屬于自己的錦繡前程,但把生他養他的家鄉建設的美麗富饒是他們和他共同的目標,所以他召喚青年,使得他們真正明白了在這里才真是自己前方最美的征途,收獲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善良和美麗,真正的歷練是青年的康莊大路也是故鄉走向富饒的希望。
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樣寫道:“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為什么他的死訊令那么多的人留下無盡的悲傷,因為他的心中始終流淌著帶領人們走向富裕的滿腔熱血,這股熱血被殘酷的疾病折磨著,他沒有放棄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敢問這是何等的胸懷,也許正是這種胸懷讓這樣的一位敢做敢當的漢子無奈的壓抑著自己的悲傷,能為人民在做一點,哪怕只是一點也好啊!一個使命執行著,他對自己的妻子說等這件事做完,我就去休息,但是,這里的活還沒完全做完,他就已經開始新的使命了,就好像他身體內的力量永遠都使不完似的,一直安慰自己的妻子,一直堅持的做下去,做的已經夠多,但是他卻以為自己沒有做好自己的事情,彌留之際,向達州市領導發出最后的短信:“感謝領導的關心關愛,自己的工作遠沒做好,慚愧呀——不爭氣的李林森。”
作為一名服務窗口工作的服務人員,向李林森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對黨的無限忠誠,因為在重大問題上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對群眾的無限熱愛,因為在大災大難來臨的時候他做到了“哪里有黨組織哪里就有紅旗,要讓群眾看到紅旗就看到了希望!”,在災難退去不到四個月時間讓一幢幢災民新居拔地而起...所以我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該做的事情,努力學習、感受、去執著的工作和生活。
有一種美,沒有浮華,卻光彩奪目;有一種情,沒有喧囂,卻觸及靈魂。作為一名組工新兵,我每讀一篇李林森同志先進事跡報道,都會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洗禮。他用生命詮釋了一名 組工干部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對信念的堅定、對事業的執著、對名利的淡泊。他短暫的一生,平凡而又耀眼,感人至深、發人深省、催人奮進。
他是精彩的,因為他執著追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這句名言是李林森同志執著精神的生動寫照。他,一名最基層的組織部長,身體飽受肝癌、肺癌等重大疾病及多次大手術的折磨,依然把病房當辦公室,夜以繼日,一心撲在黨的事業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短暫的一生是精彩的,因為他對黨忠誠、孜孜追求、無私奉獻。他把滿腔熱血都獻給他熱愛的事業,他用曇花般生命詮釋了“組工情”的深刻內涵。
細細品味他的人生歷程,我們一點也不難感覺到,他跨出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堅實有力,那么無怨無悔,那么執著頑強。這種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源于他那過硬的黨性,源于他那高度的責任心。年初,受組織安排,我加入組織部這個大家庭,與組織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崗位的工作經歷使我深切地體會到組織工作累、組織工作苦、組織工作清貧,但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能有機會從事組織工作又是我的幸運,是我人生中輝煌的一頁。
“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請注明本文轉自寫作頻道)作為一名組工干部,就面臨比其他干部更多的犧牲、清苦和奉獻,但是組織工作無小事,每一個崗位都是開創事業的良好平臺,每個組工干部都能干成大事。經過組織工作磨礪所積累的能力經驗,所養成的作風習慣,所培養的思維方法,都是每一位組工干部人生經歷中最寶貴的財富,都會讓我們受用終身。
他是崇高的,因為他恪守公正
“治國之道,務在舉賢;為政之道,首在擇人。”李林森同志擔任組織部長期間,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原則性強,敢于為干部主持公道”。他始終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選人原則,五湖四海選干部。剛走上組織工作崗位,他就馬不停蹄,深入基層調研,用最短的時間,把萬源市52個鄉鎮、395個村所有干部的基本資料、德才品質等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任內有18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被提拔,11名長期堅守邊遠高寒山區鄉鎮的黨委書記被交流,引進人才總數相當于過去8年的總和。“選人用人是黨委的最大形象,是最大的導向”,這是李林森同志常說的話。他把公道正派作為自己工作的根本,做到“要上的干部,讓群眾佩服;要交流的干部,讓社會信服;要下的干部,讓干部心服”。我到綿陽上任不久,就投入到了市縣鄉黨委集中換屆中,隨著換屆工作的深入推進,我更真切感受到了李林森精神的可貴,“堅持五湖四海,不唯上、只唯實,合理安排、量才適用”也成為我在工作中堅持的準則。
公道正派是組工干部的履職之要、正氣之源。當前,正是集中換屆深入推進的重要階段,作為一名組織部長,更應該牢牢把握公道正派這條生命線,當好黨的干部制度和用人原則的“守門員”;更應該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把那些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群眾認可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為綿陽“兩化”互促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人才保障。
他是純粹的,因為他淡泊寧靜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一個人只有保持心靈的純凈,才能樹崇高之志,才能做普善之舉。廉潔奉公、淡泊寧靜的優良作風在李林森同志身上集中展現。他離開五寶鎮時,欠下了1.7萬元債務,直到兩年后才還清。在做肝移植手術的20萬元中,他只拿得出5萬,其他的15萬都是向親屬借來的。直至生命垂危之際,還反復囑咐妻子“不要對外說病情,不能給組織添麻煩。從鄉鎮最基層成長起來的他,每次住院,病房、走廊、電梯間里全是來看望李林森的群眾。
無欲則剛,無欲則靜。自從走上領導崗位,特別是到綿陽工作以來,我始終堅信: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把人民時刻裝在心里,才能在誘惑面前,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物欲所擾,抵得住誘惑、把得住小節、守得住原則;才能在榮譽面前,正確對待、真誠謙讓、見賢思齊。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正是有了像李林森這樣優秀組工干部,才凝聚了光輝閃耀的“組工情”,才有了我們組工干部的精神脊梁。也許我們一生也達不到他那樣的境界高度,但是我們能夠像他那樣堅持黨的事業第一,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像他那樣恪守公正、公道正派,以實實在在的業績將“組工情”轉化為組織工作實踐;像他那樣勇于奉獻、淡泊名利,始終堅守道德底線、思想防線和紀律紅線,時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一個組織放心、干部信任、群眾滿意的組工干部。(中共綿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邵革軍)
新時期組工干部的楷模李林森的事跡,令我深深感動,他的全心服務、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折服。在了解他的事跡以后,我認為做為共產黨員要樹立忠誠黨的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
人生觀決定人生的取向,有航標就有到達目的地的希望,李林森同志用行動證明了“他,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忠誠于事業,視忠誠高于天,視責任重如山”的信念。共產黨員最大的人生價值在于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不在地位的高低,也不在財富的多少,而是在于他向社會奉獻了多少,給社會留下了什么精神。李林森同志為了黨的組織工作,堅持原則、淡泊名利,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口碑。而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主要是體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含義是相當深刻的,要牢記黨的宗旨,堅持群眾路線,他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是對群眾有利的工作,能讓群眾生活富起來的創新與改革,他都不遺余力地去推行,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光輝使命。保爾.柯察金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李林森同志雖然走了,但他實實在在地活在了人民群眾的心中,為黨員干部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