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學習焦裕祿心得體會(4篇)
指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模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要努力當好“五種人”。
一要當好社情民意的知情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必須像焦裕祿那樣徹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蹲田頭、走地頭、坐炕頭,與群眾談心,拜群眾為師,認真調研情況,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找準今后開展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二要當好社會管理的明白人。心胸要寬,氣量要大,大事要講原則,小事要講風格,帶領“一班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認真總結運用在聯系服務群眾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使其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發展。
三要當好法規政策的執行人。既要當好法規政策的講解員,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通過入情入理的方式灌輸給廣大群眾,成為群眾的自覺認識和行動;又要當好執行上級政策的示范員,凡是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要求黨員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模范執行法規政策,決不做違規違法之事;要在執行政策上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不徇私情、不講人情、不偏不倚,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四要當好人民群眾的貼心人。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服務群眾作為價值追求,深入到群眾中,與群眾交朋友,把群眾當親人,真誠感受百姓所思所想,了解群眾所需所盼,真正融入到群眾之中,做到真心誠意為群眾服務,盡職盡責為群眾辦事。
五要當好富民強鄉的領路人。把加快發展作為中心任務,樹立敢闖、敢試、敢冒的開拓意識,結合本鄉資源條件、發展基礎,認真分析研究,探索符合本鄉實際的發展路子,說干就干,干就干成,切實做到為官一任,穩定一方,造富一方。
焦桐無言,默默注視著熙熙攘攘前來參觀的人群。站在茂盛的焦桐樹下,深深緬懷焦裕祿。
焦裕祿這個名,體現了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精神,無私奉獻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他向每一個黨員干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一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仆,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只有時時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出發點和歸宿,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持你。
焦裕祿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里,幾乎走遍了蘭考的每一寸土地;他下鄉住的是農民養牲口的棚子;縣委有汽車,他卻始終騎自行車;天下大雨,他冒雨勘察內澇情況,爭取得到水患的第一手資料;為抵住肝病的疼痛他居然把坐騎抵出一個窟窿......焦裕祿即使沒有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僅僅憑這種精神就夠了,正是這種精神改變蘭考人面對三害的態度,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蘭考人把貧窮的蘭考建設成了夢想中的蘭考。焦裕祿不愧為人民的好兒子,他的行動成分說明:一個人的地位不用太高,一個人的貢獻可以不大,一個人工作的時間也可以不長,只要這人實實在在為人民做事,人民就永遠不會忘記他。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大興服務群眾之風、艱苦奮斗之風、求真務實之風、知難而進之風、敬業奉獻之風 。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利益觀,增強黨紀觀念,強化責任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和弘揚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從焦裕祿精神中不斷汲取力量。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要加強黨性修養,轉變工作作風,就是要與時俱進地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命題,探索新途徑總結新經驗,賦予焦裕祿精神以時代精神、時代內涵,把焦裕祿精神發揚光大。
焦裕祿同志,始終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崇高風范。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焦裕祿同志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艱苦奮斗、執政為民的強大思想動力,永遠定格在歷史上,永遠不會過時
從50年前起,焦裕祿就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榜樣,他的實干精神、公仆情懷和艱苦樸素的作風,感動了一批批干部,也激勵了一批批干部。特別是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又一次在全國掀起了學習焦裕祿精神的熱潮。雖然以前也曾經學習過焦裕祿精神,但近期通過看電影、讀資料,再結合當前的工作實際,感受更深,對我心靈的觸動更強烈。
焦裕祿的實干精神,是廣大黨員干部破解難題的“法寶”
焦裕祿當年赴蘭考上任,面對的是一個連續3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很多人選擇外出逃荒的“爛攤子”。但他直面困境,主動出擊,把原來的“勸阻逃荒辦公室”改成“治理三害辦公室”,并擔任主任,堅持“服務群眾的辦法,還得從群眾中找”的工作理念,深入群眾中調查摸底,從張莊老農魏鐸彬口中尋到治沙辦法,帶領干部群眾翻淤壓沙,栽樹種草,逐漸把駭人聽聞的沙丘變成了錦繡田園。
新的形勢下,面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艱巨任務,面對集團公司扎實做好“五篇文章”、打造“四個國電”、建設一流綜合性電力集團的宏偉目標,面對國電電力“改革創新年”的各項任務,面對建設“有效益、成規模、有影響力、可持續發展”的山西新能源公司的戰略目標,各級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人員必須要有焦裕祿那樣的實干精神,沉下心,伏下身,克服浮躁思想,勇于擔當,敢于負責,善于管理,在深入一線察實情、謀良策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實、閉環管理上下功夫,在研究政策、分析形勢、破解難題上下功夫,通過扎扎實實的工作實現電量增發、效益增收、指標優化、管理提升、人才輩出,以改革發展的新成效為職工謀利。
焦裕祿的公仆情懷,是廣大黨員干部愛崗敬業的“標桿”
焦裕祿在蘭考只工作了475天,就病逝在工作崗位上,他卻把共產黨人的本色詮釋得淋漓盡致。他忍受著嚴重疾病的折磨,送走了風沙滾滾的春天,又送走了暴雨連連的夏季,全縣84個風口、1600個沙丘都編了號、繪了圖;全縣的河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閘,也調查得清清楚楚,繪成了詳細的排澇泄洪圖。在大雪紛飛的蘭考火車站,面對候車室里擠滿的準備背井離鄉逃荒求生的災民,焦裕祿噙著眼淚不停地向鄉親們鞠躬:“大家是被災荒逼走的,真對不起你們哪!我們很快會用熱炕頭、白面饃饃把你們接回來的!”。
新的形勢下,面對職工訴求的多元化,特別是針對風電企業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工作強度大、生活枯燥乏味的實際情況,各級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人員必須要有焦裕祿那樣的公仆情懷,心中始終裝著職工群眾,腦子里始終想著職工群眾,多到職工中走一走,多與職工聊一聊,主動與職工群眾交朋友,自覺與職工群眾打成一片,多一句問候,多一點關愛,多一些雪中送炭,多一些幫貧送暖。以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贏得職工群眾的真心擁護,營造積極向上的干事創業氛圍,激發職工群眾中蘊藏著的創新、實干、高效的正能量,為企業效益發展、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焦裕祿的艱苦樸素作風,是廣大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鏡子”
焦裕祿因自己的孩子看戲沒買票,當即把全家“訓”了一頓,讓孩子立即把票錢送給戲院,并專門起草了《干部十不準》,規定全縣任何干部不準特殊化。他曾告誡身邊的干部“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惡習是從小事養成的。”、“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也很危險。”,臨去世前囑咐妻子“日子再苦再難也不要伸手向組織上要補助、要救濟”。
新的形勢下,面對繁重的企業經營、發展任務,面對日益嚴格、精細的經營管理要求,各級干部特別是黨員領導人員必須要有焦裕祿那樣的艱苦樸素作風,要時刻弄清楚“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正確看待手中的權力,正確對待利益得失,不迷惘,不懈怠,堅定信仰,把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牢記“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古訓,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集團公司24條措施、國電電力26條措施,嚴控“八項費用”,自覺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杜絕“出軌越界”、“跑冒滴漏”。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我們今天加強作風建設、改進干部作風,就要深入學習、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結合新的實際把焦裕祿精神發揚光大。
1.以焦裕祿為鏡,就要像焦裕祿那樣一切為了人民,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
黨與人民的關系是共產黨始終要認識和處理的根本的關系,這個關系決定著黨的興衰成敗與生死存亡。共產黨對這個關系的回答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為人民服務,簡稱“為民”。
“為民”就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的立場。立場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它決定著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的出發點。焦裕祿認為,共產黨的干部不是老百姓的父母,而是老百姓的兒子,不僅如此,還要做聽人民話的孝子。他心里裝著群眾,一心為了群眾,忍受病痛的折磨,風里來、雨里去,真正把老百姓當做親人,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竭盡全力解決老百姓遇到的生產生活難題。
“為民”就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群眾中蘊藏著巨大的創造精神。焦裕祿在治理“三害”的過程中,緊緊依靠群眾,從群眾那里學習經驗,然后在全縣加以推廣。實踐反復證明:只有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到人民中去,虛心拜人民為師,從人民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
“為民”就要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評價和檢驗工作得失的標準。任何人都會非常在意人們對自己人品和行為的評價,干部更是如此。如何衡量、考核干部的政績?不能是上級說了算,也不能僅看數,而是要傾聽老百姓的意見,這樣就不會出現只對上邊負責而不對老百姓負責的現象。焦裕祿在蘭考只有475天,在他去世49年后,老百姓仍然懷念他,這足以說明,焦裕祿是人民的兒子,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實踐反復證明: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的問題基本上是一個為群眾的問題和一個如何為群眾的問題。”如何解決好這兩個問題,仍然是我們今天黨的建設面臨的重要任務。
2.以焦裕祿為鏡,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求真務實,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務實”是“為民”的基本要求。要真正為人民服務,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
“務實”就要像焦裕祿那樣在“求真”上下工夫。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要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就必須在“求真”上下工夫,不求真,不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不求真,不知道事物發展的規律,就會陷入盲目決策,就難以真正務實。焦裕祿有一句名言: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只有深入實際,掌握第一手資料,自己心里才踏實。為了摸清蘭考“三害”的規律,他走了120多個大隊,查風向、探水流,終于找到了治理“三害”的辦法。這與現在一些干部坐著汽車轉、隔著玻璃看,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弄虛作假一害自己,二害群眾。老百姓對弄虛作假深惡痛絕,學習焦裕祿精神,要同假冒偽劣現象作堅決的斗爭。
“務實”就要像焦裕祿那樣為老百姓辦實事、求實效。當前妨礙務實的主要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的要害是價值觀錯位,違背了黨的性質和宗旨。焦裕祿是務實的典范,為了讓縣委常委們了解災情,他在蘭考火車站召開常委會,為了摸清“三害”災情,他帶領干部下鄉,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正是因為他深入第一線,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才找到了治理“三害”的正確對策。
“務實”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敢于負責、敢于擔當。干部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擔當。老百姓把權力賦予我們,就是讓我們承擔責任。焦裕祿具有為人民利益敢于負責、敢于擔當的品質,只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他都敢于站出來,敢于明確表態:出了問題我負責!這與那些相互推諉、久拖不決的作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共產黨人的精、氣、神來自高尚的責任,沒有了責任心,就難以克服求真務實遇到的困難和風險。
3.以焦裕祿為鏡,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清正廉潔,一身正氣清白做人
權力具有為公與為私兩重屬性。清正廉潔是共產黨人權力觀的基本特征。
“清廉”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正確處理“公”與“私”的關系。很多腐敗分子往往把公共權力當做謀取私利的工具,這種權力觀的顛倒,就是混淆了公與私的邊界。有些干部錯誤地認為,我是這個地方、這個單位的官員,那么這個地方、這個單位的一切都是我的,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這種顛倒是最根本的顛倒。公與私是絕對不能混淆的,在這方面,焦裕祿要求自己非常嚴格。他的女兒焦守鳳要找工作,很多單位把招工表送到家里,焦裕祿都把表一一送了回去,后來守鳳自己到郵電局報了名,被錄用了,焦裕祿卻讓守鳳到醬菜廠工作,并親自幫助守鳳挑著擔子送醬油;他的兒子看戲沒有買票,說是焦裕祿的兒子,工作人員就讓進去看了,焦裕祿對這種“看戲不拿錢”的行為進行了嚴肅的批評。在焦裕祿看來,當干部不僅不能占公家的便宜,而且還要有甘于吃虧的精神,能吃虧、常吃虧、善吃虧,群眾才能跟隨我們,如果自己處處占便宜,那就會失去群眾。古人云: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似水,不遏則滔天。現在一些貪官,動輒貪污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就在于心中只有私利,貪欲使他們走上了不歸路。
“清廉”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正確認識“義”與“利”的關系。在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處理“義”與“利”的關系,是每個黨員干部必須面對的問題。這里所說的“義”,就是共產黨人的理想、奮斗目標,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這里的“利”就是個人的利益。共產黨人應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反對見利忘義。焦裕祿是正確處理“義”與“利”關系的楷模,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家庭困難,組織上要給他補助,被他堅決退回;他多次資助困難群眾,正是他的“大義”贏得了群眾的愛戴。
“清廉”就要像焦裕祿那樣正確認識“主”與“仆”的關系。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而公仆的本質就是為主人——人民服務。焦裕祿身為縣委書記,卻絲毫沒有書記的“架子”。正是公仆的情懷、公仆的責任使他擺正了自己的位置,正確地使用手中的權力,撲下身子,廢寢忘食地為群眾服務。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焦裕祿患肝癌,肝區痛得直不起腰,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縣委強行送進醫院。焦裕祿的事跡告訴我們:對廣大干部來說,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必須通過正確行使權力得到體現。干部手中的權力屬于人民,而不屬于自己,F在有少數干部把公權視為私權,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濫用職權、以權謀私。鐵的事實證明:主仆關系一旦顛倒,必然迷失自我,失去方向,跌入腐敗的泥潭,斷送自己的政治生命。為了避免權力的異化和變質,對掌握各級權力的領導干部來說,就應當像焦裕祿那樣,自覺做人民的公仆,抵制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條件下的各種誘惑,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只有牢固樹立正確的公仆觀,才能真誠傾聽群眾的呼聲,真實反映群眾的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的疾苦,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