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關于鄉村振興發展感想作文(精選3篇)
2025關于鄉村振興發展感想作文 篇1
我結合所學所思,就本部門工作實際,在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奮力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報告如下:
一、深入學習領會,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作為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高瞻遠矚、內涵豐富、要求明確,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緊密結合工作實際一以貫之。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市、區委系列文件精神,深刻感悟習近平同志的深厚“三農”情懷,準確領會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意圖、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集中力量,助推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二是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強化對掛鉤幫扶村及水庫移民庫區、安置區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找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進一步深化扶志扶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三是堅持以實干促振興,結合部門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規劃先行,分類推進,扎實苦干,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二、發揮行業優勢,把全區大中型水庫移民搬遷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深度融入隆陽脫貧攻堅戰
(一)突出重點,持續抓好水庫移民行業扶貧工作。一是持續鞏固小灣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小灣電站隆陽庫區累計投資44962.61萬元,建成移民安置區4個,完成移民搬遷安置3756人,四個安置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較高,人均純收入均達10000元以上,沒有群眾因搬遷而導致貧困的情況發生。二是持續鞏固避險解困項目成效。緊緊圍繞全區脫貧攻堅總目標,對居住在地質災害點或自然資源匱乏、生產生活長期發展不起來的大中型水庫移民實施了避險解困試點項目幫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2億元,落實完成幫扶對象840戶3045人,年內完成市、區驗收。三是著力發揮項目效益。在后期扶持項目實施中,按照“貧困對象優先、先急后緩、先重后輕”原則,做到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脫貧成效精準。20__年以來,累計投資8350.76萬元實施了70個后期扶持項目,其中:在全區16個貧困村累計投資3423.73萬元,實施了22個后期扶持項目,受益貧困群眾達到15841人。截至20__年底,全區852人建檔立卡貧困移民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均已達到退出貧困標準。
(二)夯實責任,全力抓好定點扶貧工作。一是強化陣地建設,積極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活動,由辦機關黨支部牽頭組織與扶貧掛鉤村(瓦窯鎮繁榮村、克恭村)黨支部建立結對關系,落實幫黨建、保穩定、促發展、共提高。二是健全幫扶機制,制定了“三掛四包”攻堅責任清單,圍繞貧困村“村七條”退出標準,貧困戶“戶五條”退出標準,建立健全了部門包村,領導包組,干部包戶的責任機制,完善干部職工的扶貧幫扶計劃和方案,做到因村因戶施策,確保措施到戶精準。三是堅持因村派人精準。選優工作隊員,選派了2名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科級干部擔任工作隊員。四是堅持資金使用精準。20__年以來,累積協調資金148.22余萬元用于繁榮村、克恭村開展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提升相關工作。五是以脫貧攻堅全面鞏固提升為根本目的,在工作保障上再強化。繼續堅持“一把手”負總責、書記抓扶貧的工作機制,強化資金的使用監督和管理,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積極主動作為,把今后全區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重心轉移到隆陽鄉村振興戰略
在今后的工作中,隆陽區搬遷安置辦將提高政治站位,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積極主動作為,堅持把移民搬遷安置和大中型水庫后期扶持工作融入到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時代背景中,推動搬遷安置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更有成效。一是鞏固提升行業扶貧成果。堅持以“打基礎、興產業、促增收、解貧困”為主線,緊扣全區大中型水庫建檔立卡貧困移民現狀,對每年納入年度計劃實施的后期扶持項目,優先安排和傾斜實施貧困移民收益較多的項目,緊緊圍繞“六個精準”,堅持“輸血”和“造血”并舉,產業扶持與智力扶持相結合,扶貧與扶志相結合,補齊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鞏固提升行業扶貧成果的同時,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避險解困、產業扶持、移民新村、基礎設施和素質提升五類重點項目實施。目前,正在實施的后扶項目14個,總投資2883.42萬元。二是持續鞏固定點扶貧村成果。按“三掛四包”攻堅責任清單,繼續抓好“掛包幫、轉走訪”工作,以嚴的紀律、實的作風,進一步找差距,補短板,著力解決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建立長效幫扶機制,落實幫扶工作的重點和措施,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三是做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規劃,積極開展“美麗家園·小康庫區”移民新村建設。堅持鄉村振興,移民先行的思路,在移民后扶“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中抓住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后期扶持工作的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聚焦移民產業發展和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建設兩個重點,深化問題研究、找準規劃定位,注重資金績效、實施整村推進。在“美麗家園·小康庫區”移民新村建設工作中,著力建設一批庫區安置區的鄉村振興示范點,不斷積累鄉村振興發展經驗。20__年,著力啟動實施楊柳鄉冷水村海尾自然村和茶花村清水塘自然村移民新村建設示范項目。
2025關于鄉村振興發展感想作文 篇2
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不論是深化鄉村振興、建設生態文明,還是推進共同富裕、抓好社會經濟發展,年輕干部都是重要的力量。尤其是在嚴峻復雜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廣大年輕干部積極向前,既圓滿完成了黨交予的重要政治任務,也向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攻堅克難,勇當創新發展的“拓荒!。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夯實信念之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理想信念堅定才能對黨忠誠,對黨忠誠是對理想信念堅定的最好詮釋。書記多次強調,政治上的堅定是至關重要的,是第一位的。在革命年代的以前,能不能為黨和人民事業沖鋒陷陣、舍生忘死是考驗標準,在和平建設時期的現在,堅持黨的領導、服從組織安排等也是明確的檢驗標準?梢哉f,理想信念既是我們干事創業的重要法寶,也是使我們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目標征程中走得堅定有力的重要根基。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經得住各種考驗,經得起風吹浪打,在關鍵時刻沖得上、頂得住。因此,必須以腳踏實地的定力,以永不停滯的堅持,在斗爭實踐中不斷砥礪自身,迎來豁然開朗的新氣象,打開砥礪前行的新局面。
艱苦奮斗,樂做吃苦耐勞的“老黃牛”。實踐出真知,實踐長真才。實干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實現理想的必由之路,是檢驗夢想的大舞臺。因此,年輕干部要堅持知行合一,俯下身心到一線,到田間地頭,腳踏實地干實事,贏得群眾認可。當下,無數年輕干部都認識到實干的重要性,紛紛在做實基層實務上下功夫、求實效。正如黨的好女兒黃文秀,在鄉村扶貧一線中成長,用“下村組、進家門”的實際行動踐行初心,用“沖在前線、摸清村民情況、撰寫貧困日記”詮釋使命擔當,把“黨派我來服務”的聲音傳到家家戶戶,獲得百姓稱贊,既做到為一域爭光、也為脫貧全局添彩。新時代,我們都是追夢人,要積極奔跑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堅持干實事、多干事,力爭畫好“最大同心圓”。
篤行實干,爭做為民服務的“孺子!。正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敢于斗爭既是形勢變化所需,更是個人成長所需。勇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要學會察實情,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傾聽一線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從而為提高工作實效提供重要保證。在防汛戰場中,許許多多的普通人沖在一線,或是在洪水中轉移受災群眾、或是在醫院里搶救生命、或是連夜奔赴支援物資,用奮勇拼搏的實際行動守護一方群眾;在抗疫戰場上,無數“逆行者”或是全身心扎在實驗室,或是深入一線提取病毒活體,用奮進堅守書寫最美擔當,為筑牢全民健康防護屏障盡心盡力……因此,做實做細各項工作,要常照群眾這面“鏡子”,常比群眾這把“尺子”,用以檢驗自身,堅決做到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光陰易逝,韶華有時。廣大青年要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到鄉村振興一線淬煉本領,在偉大實踐中勇立新功,讓青春在鄉村振興一線綻放最美芳華。
2025關于鄉村振興發展感想作文 篇3
生命就是漫長而坎坷的路,充滿曲折,布滿荊棘。而在路的盡頭,就是自己的夢想。許多抱定不同夢想的人在這條路上奔跑著,當然也包括我;蛟S我是其中那個“晚飛的笨鳥”,但為了夢想,“我不能停!”
沒有肥美的山珍海味,只有比別人普通的粗茶淡飯;沒有華麗的綾羅綢緞,只有比別人低級的薀袍蔽衣;沒有豪華的亭臺樓閣,只有比別人破舊的磚瓦門庭……
凡此種種,都決定了自己在起跑線上就比別人差了一段距離,基礎又不如別人,這就更注定了自己是“晚飛的笨鳥”!有時候,我埋怨自己的出身,抱怨自己的父母沒有給自己創造一個優越的條件,甚至有時候,我會怨恨上帝的不公……可是,事實已無法改變。我不想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不想有農民那“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的矛盾心理,不想讓父母再為我受苦,不想讓后代象我一樣的埋怨……
“知識改變命運”,抱定這種信念的我一直在努力奔跑,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不能再輸在終點。懷揣著夢想的我必須加倍努力,加倍付出,我告誡自己:“我不能停!”
人們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是又有誰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有時候我自己也會放松,也會抵制不住外界環境的誘惑,從而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但那次的深思,讓我改變了。
在我們班里有一個殘疾的女同學,她雖然腿腳不便,可在她身上絕看不到那種痛苦,聽不到因命運不幸而發出的抱怨,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她那甜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