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觀后感(通用12篇)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1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于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于自己生活的奇跡。
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么,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真實。幼年的阿甘曾經腿有殘疾,于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為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學后,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著阿甘扔石頭。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著他,最后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著而束手無策。這,應該說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后又進了大學并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于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精心準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卻依然不會為此而覺得夸張又或是可笑。也許,曾經,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舊因為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郁郁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絕對平常的心視之,并最終一一跨過。這,絕不是僅僅用“愚人之福”就可以解釋的。所以,我寧愿相信,只有保持阿甘這種生活態度和堅強意志的人,信念才是能夠減輕自己許多關于生命的又或是別的之類的重負,從而達到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話)……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的確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可能會引導我去羨慕他。大概,我會的,只有去欣賞與阿甘在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其中的苦與甜,甚至,期待者“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2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于你。”阿甘母親的這一句話,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就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了屬于自己生活的奇跡。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我想,這其實正是影片在暗示我們: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么,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幼年的阿甘曾經腿有殘疾,于是,阿甘的母親就不得不為她心愛的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以輔助其行走。于是,每每放學后,同伴們就會在路上譏笑阿甘、玩弄阿甘,甚至追趕著阿甘扔石頭。往往這時,那位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然后,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便不在束縛著他,最后他奔跑如飛了。同伴們追不上他,只能眼睜睜的巴望著而束手無策。這,應該說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后又進了大學并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于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也許,曾經,有的人常常會感覺到生活的負擔過重,就因為面前的困難重重,而整天垂頭喪氣、郁郁寡歡。阿甘呢,信念是這樣的單純,目標又是這樣的清晰,即使先天不足,甚至是面前有窮山惡水,可愛的阿甘也絕對能夠以一顆絕對平常的心視之,并最終一一跨過。從而達到生命之巔、獲得自己最終的輝煌。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巴布,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蝦業。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這一目標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么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并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3
電影《阿甘正傳》從表面上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智商只有75分,而且腿有殘疾的孩子的人生經歷,他的名字叫阿甘。其實質這是一部深刻控訴資本主義社會的影片。
羽毛飛啊飛,電影開始了。憨厚的阿甘坐在長椅上等九路公交車。對著身邊來來去去的人,他講述他的故事:幼小的阿甘,戴上背撐,兩腳有那些金屬支架,他無法走路。如果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會有同學背著他上學,風雨無阻,團結友愛。阿甘的同學們干了什么呢?他們不給他讓座,揀石頭扔他,他奪路狂奔。還有那個校長,居然因為阿甘智商75,想不讓他上學。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我們有九年義務教育,絕不允許、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我們學校事實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阿甘和珍尼在大樹上培養著他們深厚的友誼,如果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一定會是他們倆一起做功課,互學互幫,先進帶后進,先后帶上紅領巾、入團、成為積極分子!是的,多么遺憾呀!在他們年少的美好時光,他們沒有好好學習,甚至阿甘進了大學,也是天天不務正業,抱著個球猛跑,跑上四年就畢業了,帶上學士帽。我們的大學生,一定要過英語四級、所有學科都及格才能畢業進入社會,成為棟梁之材。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只能去當兵。在資本主義國家,當兵就是當炮灰,阿甘所在的縱隊在英勇的北越社會主義軍隊AK47的猛烈打擊下,潰不成軍,縱隊的頭兒中尉,也丟下雙腿。阿甘的屁股上也挨了一槍。他冒著炮火,只為搶救回那個黑人奴隸的后代,他的心,和勞動人民站在一起。
阿甘的媽媽死于癌癥。因為她沒有醫療保障,沒有高超技術的醫生給她做手術,沒有白衣天使照顧她,她靠出租小房子為生,她也沒什么錢,看不起病。我們為了六十一個兄弟干了些什么?誰能忘記?制度不同,命運不同。影片在細節處也在闡述這個道理。阿甘在路上跑了三年多。他為什么跑?是追尋理想?追尋一個烏托邦社會?逃避那個讓人窒息的社會制度。但是,他最后無奈地停下,因為追隨他的人太少。悲哀!二億多人——只有那么幾十個清醒者。
寫到這里很悲傷,悲傷得寫不下去!還是收尾吧!阿甘在椅子上坐了那么久——才有一個人告訴他可以不用坐車,直接走過去就到珍尼的家。這是一個典型的人情冷漠的社會……
羽毛飄啊!飄!在那個社會,每個人都如一根飄在空中的羽毛,隨時會改變方向和命運。幸運的是,我們不會輕如羽毛飄在天空,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社會的螺絲釘!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4
《阿甘正傳》是1994年由美國著名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所導的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講述了一個二戰結束后,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一個閉塞的小鎮發生在一個天生有智力缺陷的孩子阿甘身上的故事。故事一開頭是長大成人的阿甘,在等公交車,對旁邊的人一直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旁人像看待傻瓜一樣聽他啰嗦。
其實阿甘也是一個丑小鴨變身白天鵝的故事,他憑借著自己那份執著與信念,不斷地獲得他人的贊同,認可,以至于最后成為成功人士。
這部電影最吸引人的就是阿甘的那些話,看似像是傻瓜的自言自語,其中卻飽含著人生的哲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那句話:“人生就像這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簡單的一句話,說透了人生。人生在世不過三萬六千天,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年輕的一天。從小課堂上老師就告訴我們,要珍惜每一天,要讓每一天過得充實,不虛度。慢慢的長大了,肩上的責任也就越來越多了,操心的事也越來越多。阿甘的那句話其實就告訴了我們,只要快樂的過好當下的每一天,不負青春就好,余下的日子里,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我們也阻止不了什么,就像周星馳在《大話西游》里邊至尊寶說的一句話“老天安排的最大嘛!”嘿嘿,我們要做的就是過好當下,無論是對家人,對朋友,對孩子,用最好的面貌面對他們,用最親切的話語與他們交談,把最好的愛給他們,每一天讓自己成長一點,進步一點。
無論發生怎樣的事,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5
這部《阿甘正傳》上映于1994年,一直到現在仍不少人在觀看這部電影。這電影給人鼓勵和歡喜,反映阿甘在困難的環境中成長并成就了許多傳奇,電影中有諷刺、幽默、愛情、親情等,以多角度刻畫了阿甘這一人物。
阿甘是在二戰后一個閉塞的小鎮上出生,他與正常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的智商只有75,他是一名弱智兒。但他的母親沒有放棄他,而是堅強地把他帶大,并讓他與正常的孩子一樣生活。當他第一天上學坐上校車的那天,沒有人愿意與他一起坐,唯獨一個叫珍妮的小女孩愿意與她一起坐。在阿甘成長的這一段時間里他媽媽和珍妮的愛護和幫助下,他開始了奔跑。第一次的奔跑是在他被別的小孩欺負時,珍妮一直叫快跑!福瑞斯!這時他就脫離了腳的支架開始了他第一次的奔跑。也因為這次奔跑讓他跑進了大學,也開始他的橄欖生涯。因為奔跑讓他在橄欖界成為了大明星,也受到總統的接見。畢業后他去了參軍,當他上車時,在車上應征的士兵同樣不愿與阿甘一起坐,只有一位叫巴布的黑人與他一起分享座位。在當兵的日子里他除了認識了巴布外,還認識了泰勒中尉。在一次戰爭中他們受到了敵人的埋伏,他不斷奔跑,但想到了巴布,他毅然地沖回了戰場,結果因救了不少戰友又被總統接見。在一次反戰集會,他遇到珍妮,結果她還是匆匆忙忙地走了。后來迷上了乒乓球,也成就了自己一個傳奇。后來他與泰勒中尉一起,可是泰勒中尉已經成了整天無所事事的酒鬼,但他軍人的品質還存在自己內心里。之后與泰勒中尉分手后開始了打漁的生活,為了巴布的夢想,這時泰勒中尉來了,與他一起打漁,后來他們賺大錢,阿甘卻要與泰勒中尉分道揚鑣。他又跟珍妮在一起,但珍妮還是離開他。他又開始跑步了,結果又因跑步一舉成名。這時珍妮寄了信給他,叫他過去找她。也就是《阿甘正傳》剛開始的畫面,那個老婆婆跟他說了地點就去找珍妮了。珍妮這時已經是一位母親了,也有正當的職業,同時她也有了不治之癥。但阿甘還是與她結婚,阿甘跟珍妮還有小福瑞斯一起生活。在珍妮病故后,他與小福瑞斯一起生活,他教小福瑞斯生活、讀書等等,只為了小福瑞斯不變成他那樣。
這部電影很能抓住觀眾的眼球,導演的編排技巧和語言運用技術十分吸引人,主角的演繹也十分精彩。這也是電影《阿甘正傳》的成功之處。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6
假日,父親推薦我讀了《阿甘正傳》這本書,他說這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能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阿甘正傳讀后感。
夜間,我一氣呵成將這本書讀完。
對于阿甘這個人物,他對于事物出自本性的感觸,或者說,近似一種看似白癡的舉動,在無數人、無數次的冷眼和嘲弄中摔倒、爬起,最后走向成功,終而又毅然放棄虛偽塵世,選擇人性的一份率真自然。我讀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永遠不要只是想自己想要得到什么、應該得到什么、必須得到什么,而是要想自己可以做什么。
或許是因為他與常人不同,所以他眼中的社會也不同,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便是那些對他不好的人,在他的眼里,也從未那樣厭惡。
可以說,阿甘是幸運的。老天給了他一個不健全的大腦,但同時也給了他某些方面超于常人的能力。阿甘傻傻的,不懂得攫取什么,他好像甘于命運的擺布。但無論做什么事情,他都是全身心的為了那件事去努力,不管是在音樂、體育、數學,還是其他的什么,他都以一顆快樂的心去看待,以一顆美好的心去感受,用一顆堅強的心去面對,用一顆不言放棄的心去奮斗。因此,阿甘是幸運的。
阿甘從未討厭過誰,嫉妒過誰,甚至于報復過誰。當他傷心時,失去時,他總是一個人,把自己藏起來縮成一團,吸吮著手指,呆在角落哭泣。可他最后成功了。他從未想過自己要有什么計劃,他只知道要跑,快跑,千萬別停下。而成功之后的他,卻又果斷的選擇了離開,帶著自己那只心愛的猿猴,吹著口琴,灑脫的在世界各地游走。
這是一種多么超脫的生活方式,生于自然,回歸自然。
從阿甘的經歷,我們更可以看出,生命就像空中那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揚,或翱翔藍天,或墜入深淵。
《易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人生無常,但只要有一顆德厚之心,自強不息,便必定可以走上成功的終點線,那一刻,你便是成功的,是經歷過奮斗的,是明白了所有的,也是最真的。
在阿甘面前,我們充滿了優越感,是因為他笨,他傻,從不去想自己想得到什么。而這也正好反映了我們身上壓著的虛榮,我們存在了太多太多的偏見和執著,我們需要給阿甘的是什么?應該是理解和幫助,而不是嘲笑與欺負。在現今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透過戰爭的硝煙與仇恨,我看到的是一顆真誠的心,一雙單純的眼睛,不管是怎樣的壞事,在阿甘眼中,世界依舊像往常一樣簡單美好。從厚德載物到自強不息,一個人,擁有了高尚的品格,學會寬恕,學會忍耐,學會明了,便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了。面對困難,不退縮,勇敢向前,這,便是自強。有些時候,你不得不承認,很多事情是有偶然因素的,事情的成功不會因為你的處心積慮而接近終點。而我們的阿甘他真誠,他守信,他寬恕,他堅定而又不任性執著,所以他從不去想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他只知道要跑,要不停地跑,沒有要求結果,但卻收獲頗多。
"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的確,人生就像是那琳瑯滿目的巧克力,如果不去品嘗,你永遠也不會知道它的味道。在你遇到困難不前時,有沒有想過,地球不會因為你的不前而停止轉動,有沒有想過,時間不會因為你的懦弱而停止前進。生活中什么都會發生,我們無法預知未來,給無法去對未來的一切做出選擇,我們能夠選擇的,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好一切,真心的對待自己身邊的人。
書里還有一句話我很喜歡:Always try to do the right thing,unless your conscience tells you otherwise.(務必做該做的事,除非你的良心叫你別做)。
爸爸說的沒錯,這是一本好書。雖然書里許多感情方面的內容我還是不太懂,但的確是一本好書。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7
人生就一盒巧克力,結果往往出人意料。
第一次看時,單純的我認為這是一個低智商的人在講近似半個人生的介紹,里面就有點兄弟情、夫妻情而已嗎?可當我仔細理解這句話以后,再看一遍時,我開始感受深刻,令我既高興又為阿甘而悲傷。
開始時一根羽毛飄飄然的落下,隨即又一次被風吹起來,讓羽毛多次飄起而又落下,經風一波三折之后落在了主人翁的身邊,主人翁從地上拾起,放進了畫冊,這時來了一位女士隨意靠椅而坐,阿甘單純的,執著的,為他椅子旁的人講述著自己的人生。
雖然,中途換了好幾個人挨他而坐,但他的故事并未停止,從一個智商低進入正常學校,一個半殘疾到跑得飛一般的時候,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從橄欖球星到乒乓球星,從一窮二白到億萬富翁,再掉釣一只蝦到一船蝦,不能不說里面帶有運氣的成分,但改變他的除了運氣,便是他的好友、親人的幫助,連他億萬身價都是和好友共同奮斗的。
所以,我又從那句開始分析,上帝是仁慈的,當你在吃甜的時,上帝讓你的下一顆是苦的,苦吃久了,上帝就會再給你一塊甜的,甜吃多了,苦吃多了,人生就出現了酸甜苦辣咸的一個人生。
你看到別人品味香甜時的美好,卻不知別人背后嚼著苦巧克力的那份堅持,所以別說上帝偏心,別人提高時你不動,別人下降時你也不往上升,兩者永遠都是相等的,只是分布在不同的時間而已,你多吃一次苦,那在你人生的那枚巧克力蕩出的回香會更加浸潤你的生命!
在劇結尾時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同一個人,這根羽毛帶著他的希望飄向遠方。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8
《阿甘正傳》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部電影,該片是根據同名勵志小說改編而成,并大獲成功!想必這部電影絕大多數人都看過,之所以要寫這篇影評,是因為我也是個資質普通的人,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獲得相應的回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阿甘,都是普通人,但能否創造奇跡,就看個人的造化了。
阿甘正傳里有這樣幾處是我非常感觸的:
第一個淚點是阿甘天生弱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又是個低能兒,卻還時長遭受到同學們的欺負,可見在全世界都是一樣,弱者和善良的人總是容易受到傷害。雖然阿甘因為自己受到欺負而鍛煉了逃跑的能力,之后也因此跑進了大學,成為了特長生,但我要說的是:善良是美德,但善良必須帶著牙齒,否則會遭遇不公。
第二個淚點是關于珍妮的墮落和阿甘的癡情,珍妮早上學時期對阿甘的鼓勵和告訴他逃跑的方法早就了他,阿甘也因此一直愛著她。但后來的珍妮卻成為了一個墮落的女人,她有著漂亮的外表,有著正常人的智商,與阿甘想必,卻非常的失敗。讀后感.可見,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不公,但只要有一顆光明的心靈,用自己的努力堅持不懈的走下去,總會有奇跡發生的,此外,我們還要自重和自愛,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高潔的人。
第三個淚點是勵志創業的阿甘,阿甘在當兵的時候就和好友布巴說過,自己想捕蝦,而布巴也非常開心。就這樣,一個低能兒和一個殘疾人開啟了創業之路,他們一開始遭遇了諸多挫折,付出了很多努力都無功而返,但因為他們的堅持,最后成為了一名企業家,變成了百萬富翁。
當然了,真心善良的阿甘最后也收獲了短暫的愛情,可見,好人終究有好報,這也是作者對阿甘的祝愿吧。
我也是一個阿甘,希望以后能夠收獲阿甘一樣的成功!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9
有一次,爸爸從外面給我帶回來了一本書——《阿甘正傳》,擱在那里好長時間了,我都沒翻一頁,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個同學給我提到阿甘這個人,我才想到了這本被擱置已久的書籍,當我翻開這本書,開始讀起來的時候,我發覺我被阿甘這個人吸引住了,愛不釋手的讀完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阿甘是一個被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但是他善良和單純,他從不憎惡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在阿甘單純的眼光中,最美的事物是暗夜中的星星,黃昏中的落霞,沙漠中的朝陽,他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阿甘執著、頑強,他戰勝了生命中的一切艱難險阻,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的奔跑著,最終,他成功了,成為了橄欖球明星,大學生,全國知名人物,捕蝦船船長,還得過榮譽勛章并多次受到總統的接待。所有榮譽的背后,是阿甘精神的寫照。
我很想知道,阿甘為什么總是那么樂觀,那么單純,比起他,我們當代的小學生是不是內心應該感到愧疚呢?我們常常抱怨,抱怨父母不給我們買最新的玩具,常常埋怨今天的飯菜不合胃口,甚至痛恨,痛恨自己的父母不像別的父母那樣有錢。我們往往做的很差,但是卻要求的很多。這個時候,我就會想到阿甘坐在路邊的長椅上和不相識的路上講述他的傳奇——
——媽媽說,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嘗到什么味道。
——媽媽說,你必須明白,你和你身邊的人一樣,你和他們并沒有什么不同,沒有。
——媽媽說,我只是告訴自己,當我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就要盡力去做好它,比如我這輩子做了你的媽媽,這是我無法選擇的事,上帝把你給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須盡力做好你的母親,我做到了。
每當看到這些,我的眼睛就會模糊,這是一個多么單純而又執著的孩子,同時我也看到了一位無私而又頑強的母親。
比起阿甘,我為我擁有的這一切感到惶恐,夠了,真的夠了,別再去埋怨,也別去跟別人攀比了,我們擁有的一切足夠我們去好好珍惜的了,要學會感謝我們這一切,因為,我們擁有的太多。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10
《阿甘正傳》這部片子我連續看了兩遍,每看完一遍都有不同的認識。我覺得'可愛的'福雷斯·甘先生真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或者說應該讓我們好好的反思反思了。
智商僅為75分的'低能兒'福雷斯·甘先生在現實中絕對是一位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那為什么這么一個低能的人會走向如此的巔峰呢?我認為其中的真諦就在于他在思考問題時的那種"簡單",對待問題時的那種"執著"。當然這里面缺少不了他那偉大的母親對他的諄諄教導。這給了他多大的精神上的幫助,使他不自卑,反而很自信。"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會是那種味"。既然知道自己不聰明就不要想得那么遠,要安守本分。"做傻事的才是傻瓜"這句臺詞影片里面出現過多次,多么經典!不要嘲笑別人傻,只有做了傻事的人才是真正的笨蛋。
福雷斯·甘先生的這種"簡單"的思維方式和"執著"行事作風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大出風頭,但他自己卻"簡單"的不以為然》。踢美式足球時,它能夠進入明星隊,受到總統接待;參加越~時,為了救好友數次穿梭于槍林彈雨,救出若干名戰友,使他又成為戰斗英雄,總統親自為他授獎。縱然這一切的一切有偶然的存在,但是最最難能可貴還是他的那份堅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那份超強的責任感。他的這種良好心態不單單成就了他自己更感染了身邊的人,像失去下肢的丹中尉;一而再,再而三的對不起他,但仍然是他一生最愛的女人珍妮。丹中尉在失去下肢后非常自卑,精神極度脆弱,處在崩潰邊緣。因為阿甘的出現,阿甘的他的那份堅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那份責任心。又喚醒了丹中尉,使他重拾希望,最終他們一起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并支付給了他內心中的合伙人、他的已故好友布巴一家不菲的分紅。對于珍妮阿甘從來就沒有舍棄過,那永遠是他心中的女神。激情過后,珍妮又一次偷偷的溜走了,這件事對阿甘的打擊太大了,他像是被抽空了,失去了所有,阿甘那種無法釋懷的心里的痛楚找不到了發泄的方式。"你得丟開以往的事,才能不斷繼續前進",他那偉大的母親就是這樣教育他的。于是漫無目的的長跑開始了,3年2月14天16小時的長跑讓他跑遍了整個美國,這種無私的愛也深深打動了珍妮,使他們走到了一起,組成幸福家庭。
我真的很佩服你,福雷斯·甘先生,你的簡單,執著,是最我們值得學習的,也是這個復雜的社會上最最缺少的。以不變應萬變,不需要太高的目標,只要走好腳下的每一步;簡單的問題不要因為我們的思維而復雜化;也許做不到心里想什么就做什么的境界,但心里覺得充實,人生才會有樂趣。人就是要常知足,常知不足。
這就是我在福雷斯·甘先生身上體會到的。謝謝你!福雷斯·甘先生!您給了我們這么精彩的故事。更要謝謝那偉大的母親,是您創造了奇跡!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11
第一次看《阿甘正傳》的時候,驚嘆于影片情節與美國眾多歷史事件的驚人巧合,妒忌弱智的阿甘接連不斷的好運氣,對珍妮的頻繁出走感到不解,為阿甘執著的愛情所感動。
后來發現香港明珠臺重放次數最多的恐怕要數《阿甘正傳》了,央視六頻道也經常重播,昨晚也播了,每次重看,我都會陷入一種油然而生的感動中,有時候即使不看影片,開頭及結尾的音樂一旦響起,總會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感動。
《阿甘正傳》原著小說跟影片基本是兩碼事,導演對原著小說的改編非常堅決,幾乎全盤推倒,重新來過。原著小說中,阿甘有著不少人性化的缺點,比如阿甘曾吸食,但這些在影片中完全看不到,除了弱智這個缺點之外。
電影跟小說,我認為表現形式上是完全不同的。感人的小說通過文字去打動人,感悟字里行間的人物語言和行為,而一部感人的電影之所以感動人,則完全取決于畫面和情節如何打動觀眾,坦白說觀眾站在那個角度,支持影片中的哪個角色,具體說就是同情哪一方。
導演將阿甘設計成一個弱智者也就是弱者的形象,目的就是在贏取觀眾的同情心,理解這一點,你對影片的大致情節就會有所理解。不過,簡單是一個弱智者是不能打動人心的,這得看導演和編劇的功力了。
《阿甘正傳》之所以成功和感人,主要還是阿甘和珍妮離離合合的感情故事深深打動觀眾,影片是如何做到這點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阿甘對珍妮感情的開始,源于小時候第一次做校巴的經歷,在眾多小孩拒絕與阿甘同坐之后,珍妮伸出援助之手,主動邀請阿甘與她同坐。那場戲我一直留有深刻印象,這場戲看似極其普通,內容就是孩子瞧不起弱智的阿甘,不想跟他同坐,珍妮卻愿意與阿甘同坐。但我驚訝于為什么我會一直記著這場戲,甚至多年后,仍然記得這場戲一些臺詞。珍妮說,You can sit here if you want
現在看來,主要是前面的戲鋪墊做得好,阿甘媽媽對兒子的言傳身教和深切關懷之情,以及車上孩子們對阿甘漠視的態度,讓觀眾對弱智的阿甘產生好感和同情心。
特別是臨上公車時,可愛的阿甘跟女司機說,媽媽說不讓他坐陌生人的車,女司機說,但這是校巴。阿甘用最簡單的辦法來解決,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女司機只好說出自己的名字。有趣的阿甘就說了,這樣我們不再是陌生人了。言下之意就是既然不是陌生人了,我就可以上你的車了,于是阿甘就上車了。看到這個幼稚得有些可愛的溫馨場面,觀眾對阿甘的好感進一步增強。這么可愛誠實的小男孩居然在車上被其他的小孩子公然歧視,怎能不激發觀眾內心的同情和與關愛呢?影片為什么要在阿甘上公車之前加這個細節,目的不言而喻,效果也很好,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對阿甘的好感增強了。
當觀眾的感情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已經不滿足僅僅是阿甘媽媽來幫助阿甘,迫切需要有別的人來幫助阿甘,這時候珍妮及時出現,將觀眾的感情變成現實,她與阿甘成為朋友,我們自然會感到由衷的高興。這樣一來,珍妮和阿甘在車上的一舉一動自然受到觀眾的注意,印象深刻就在所難免了。
《阿甘正傳》觀后感 篇12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很經典的電影——《阿甘正傳》。
阿甘小時候是一個智力低下還無法正常走路的孩子。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長大后卻成為了全美橄欖球全明星隊的一員,參加了越南戰爭,加入了乒乓球國家隊,成為了捕蝦公司的老板,成為了全美聞名的跑步達人。
不可否認,阿甘是一個幸運的人,甚至可以說,是老天將餡餅砸到了他頭上,但是,老天為什么選中了他呢?
我想,是因為阿甘與其他人不同。這種不同不是身體上的,更不是智力上的,而是內心中的。阿甘在別的孩子拿石塊砸他的時候,沒有對他們生出一絲怨恨;在上尉對阿甘的救命之恩沒有感激反而是惡語相向時,他只是低著頭道歉;在珍妮對他的愛無動于衷時,她依然義無反顧地對傷害珍妮的人揮起拳頭。
無論這個世界怎樣傷害他,他永遠對這個世界懷抱著一份愛意。這,就是阿甘的不同。反觀其他人,身體智力都無殘疾,卻整日怨無尤人,將人生浪費在碌碌無為和怨恨中。以為自己深諳處世之道,認為這個世界復雜無比,絕不可將真心示人,對阿甘這樣的“傻瓜”不屑一顧,但是他們的結局是怎么樣的呢?
其實這個世界復雜與否,皆在一念之間。認為復雜的人,總能在滿山鮮花中一眼看到石頭。而阿甘這樣的人,卻能在石頭中開出花來。有時候不明白,掌握這個世界的,到底是那些圓滑世故、職場規則,還是真誠、寬容與愛?
看了這個電影,我才明白,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事物,莫過于“愛”了。就是“愛”,支撐著阿甘在亂石的攻擊下,跑掉了沉重的鐵鞋;就是“愛”,讓阿甘在槍林彈雨中,無所畏懼地挽救了整隊戰友的生命。
阿甘的世界如此簡單,簡單到只剩下“愛”。但是這樣的世界,才是上帝創世之初,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