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心得初中(精選7篇)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心得初中 篇1
昨天晚上,我觀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比賽十分激烈,有四個參賽隊,每隊按照順序上前答題,當主持人報完題,選手在規定時間內答題,答對者進入下一輪,答錯或未來得及答題者淘汰。
在比賽開始前,有一位點評嘉賓說:“漢字終又得到了重視,不僅僅是一個交流的載體更是中國在往民族復興的道路上走。”比賽開始了,只見甘肅隊的張瓊同學首先答題,主考官報出題目“意蘊”,而她卻寫成了“意韻”,很遺憾,她答錯了。比賽一開始就有人答錯題,我真為其他人擔心。然后是江西隊的王雅芝,她的題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確。
過了一會兒,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題,當主考官報出“渾天儀”時,我認為挺簡單的。一開始她寫對了,卻又把“渾”給改了,真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確,卻因為一個顧慮而寫錯了。我覺得我們在書寫漢字時,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第一感覺往往是正確的,也要多讀,多練,多看一些書籍,遇上不會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讀幾遍,背出,這樣才可以寫更多漢字!
然后是甘肅隊的王偉廣,他的題是“蚯蚓”,當他寫完檢查一遍后,交了題目,完全正確。這給已經淘汰了一員的甘肅隊帶來一些信心,希望能他們走到最后。
要想學得更多字,光在課堂上學可不夠,要在課后積極的學習,多讀書籍,讓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認識這些別人不認識的字,當別人問你這字怎么寫,怎么讀時,你才能驕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閱,這樣也能學習更多漢字。
觀看一次《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不僅能學會一些詞語的寫法,更能知道人生學習道路上的道理,可謂是兩全其美。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心得初中 篇2
今天,我們參加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初賽,有了很多的感想。
叮鈴鈴,上課了。只見主持人拿著好幾個平板電腦和一個路由器,來到了我們的教室。當他們準備好以后,我們就在電腦上輸入好自己的班級、姓名等信息,然后就開始比賽了。只聽主持人念道:“蜥蜴”“鳥瞰”“水蚤”“傾囊相助”“啼囀”等復雜的詞語,害得自信滿滿的我開始緊張了起來,手心都冒了汗,心撲通撲通的跳,腦袋也一片混亂,實在是不知道自己該寫什么好。
就這樣聽寫了幾輪,我終于敗下了陣。當我知道正確答案后,心想:這些字可太難了,有些字我不認得,有些字我甚至沒聽說過,仔細想想,自己只會課本上的字可不行,還要學會寫課外的字才可以,有時間多翻翻字典,多看看課外書,多積累,多閱讀。
通過這場比賽,我懂得了開展這場比賽的意圖: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普及的'二十一世紀,人們只會打字,卻不太會寫字,許多小學生出現提筆忘字、不會寫字的情況,為了讓國人能夠正確書寫母語,教育局就開展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其實,這種比賽很有意義,對我們很有好處,它能讓我們正確地書寫漢字,增強對漢字的認識,對我們青少年多么好啊!
以前,我總是對漢字沒有興趣,覺得它并不重要,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只需要學會打字就可以了;寫字總是寥寥草草,不認真寫。現在,我開始熱愛漢字,開始認真寫字、認真讀字、認真認字,并明白了漢字的博大精深,知道了漢字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應該去保護它,弘揚它。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多寫字、多認字、多識字吧!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燦爛!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心得初中 篇3
中央電視臺、國家語委共同舉辦的大型電視活動《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終于落幕了。開始看的時候,感覺很新鮮;仔細一想,有不少問題。我們都不會寫的字,要孩子們死記硬背;孩子們記憶了這些幾乎沒有用的字,長大成人后再拋棄,這不是折騰嗎。
還有一些文言文的詞,現在根本不用,都是一些中國人民早已拋棄的糟粕,也拿出來考學生,這不是折磨孩子嗎。孩子們被逼的背《現代漢語詞典》,這不僅是扼殺孩子們的思想,也是扼殺中國的未來。
現在很多孔乙己在鼓吹,每個漢字背后都有文化的積淀;可是他們忘記了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我們寫的是白話文。白話文漢字只是一個聲音符號;白話文漢字里面什么也沒有。
例如這次比賽中的一些詞:蹚水、趟水;桑葚、桑椹;筢子、耙子;酆都、豐都。字不一樣,都正確;這就說明白話文漢字只是一個聲音符號,根本沒有什么文化積淀。
還有主考官們讀的那些文言文,根本不是人說的話;別說聽的人不懂,讀的人也不懂裝懂。例如:主考官郎永淳先生讀,圩頂_uding時,北京大學錢文忠教授點評說,這是一個多音字,讀weiding;隨后裁判孟蓬生博導指出,正確讀法是yuding,而且只有一個讀法。需要用白話反復解釋才能懂的文言文,歷史再悠久,再登大雅之堂,也是落后的工具。
社會上一些所謂的中華文化大師,不懂語言學,因為語言學是科學。他們把已經淘汰的,古人的文字學捧上天。這些人和李一道長,王林大師沒有本質的區別,對社會的危害可能更大。
作為符號,拼音字母簡單;一筆、兩筆就可以完成。漢字的形狀太復雜;需要幾筆,十幾筆,甚至幾十筆,效率低下。
作為聲音符號,拉丁字母只要26個;漢字的數量太多,有近萬個,遠遠超過我們說話聲音的種類。字浮于事,害的我們常常寫別字。
作為代表意義的最小單位,白話文漢字又太少,只有一萬個;英文的最小單位數十萬,而且還在不斷地發展。單音節漢字由于受說話音節數量的限制,是不可持續發展的文字。
使用竹簡的古代,文人都會刻字。蔡倫造紙后,我估計曾經也有人叫囂過,雕刻的文明傳遞;進入電腦時代,有人呼吁,書寫的文明傳遞,不足為奇。
雕刻現在只是一種藝術;書法的下場,將和雕刻一樣。你會雕刻嗎?不會;那么我們今后可以不會寫字,但是一定要會電腦輸入。這是歷史潮流,不可阻擋。
漢字難;學習漢字浪費了全國人民大量的時間。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象形文字,歷史最悠久。畫個圓圈代表太陽,繪個半圓意味月亮;這種古老的方法已經過時。現在全世界都使用聲音符號,也就是拼音文字,因為人人都會說話,說話聲音已經代表意義,只要用簡單的符號代表說話的聲音,就大功告成。聲音符號的效率遠遠超過表意符號。
中國至今還不能正式使用先進的拼音文字,國家語委難辭其咎,語委的專家學者們尸位素餐。《現代漢語詞典》里僅有的幾百個拼音文字,也就是字母詞,絕大多數還是老外制造。
中國至今沒有正式使用先進的拼音文字,惡果就是中國的科學技術繼續落后,因為語言和文字是我們思維的工具。很多人以為中國的科學進步很快,那是比中國的過去;在世界上,中國的科學仍然落后。一百年來,中國的進步很快,那是跟在別人后面前進;跟在別人后面進步再快,仍然是落后。
中文必須改革;如果不使用拼音文字,中國的科學永遠落后。現在還把落后的漢字當作圖騰,是愚昧的表現;現在還不正式使用拼音文字,是中國的恥辱。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心得初中 篇4
昨天晚上8點我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我十分震撼。這些和我們一樣年紀的青少年,竟然寫出這么多我見都沒見過的字真令我敬佩。
是啊,現在的社會是網絡發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記這些傳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國漢字。也沒有一些人有著處處留心的好習慣,就連成人面對這些漢字也是束手無策。
而我每次在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時,也總是碰到一些不會的字,也許有人會查字典想辦法認識它,也許有人會像我一樣對這些字不以為然。不認識幾個字又不會影響文章的主要內容,反正主要理解就行。查字典既浪費了我看書的時間,又很麻煩。盡管我們都知道這種思想是不對的,可我的惰性總是會戰勝我的理智。我知道你們的理由和想法一定是和我差不多的,可我告訴你這是克服養成的我也會好好改善。
古今中外的許多名人,就是有著積累的好習慣才成功的。例如說李時珍,他每天都會踏遍世界的各個角落來收集醫學知識,記載在他自己寫的一本書本草綱目里。正是因為他的積累,他才記入了中國的史冊,永遠地活在現代人的心中。
就名人也需積累,更別說我們小學生了。我們現在不應該再保持懶惰的性子,應該善于積累,積累的多了,自然做什么事都得心應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冠軍一定是平常積累知識最多的,也有人為輸找客觀理由,其實都是錯在積累罷了。
觀《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我學會了積累,讓我愛上了文字。使我受益匪淺,我建議大家也一起去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相信你們一定也會有收獲。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心得初中 篇5
終于迎來了難得的休息日,很久沒看電視了,應熱心老師的推薦,今晚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決賽,感受了書寫漢字的樂趣和學習知識的快樂,學生們的表現令成人們,令我們這些教漢字的老師們汗顏。在傳統文化日漸缺失的今天,需要“一個全民參與的體現主流文化凝聚力、體現國家精神的民俗活動”。引號里的話是大會總導演關正文說的。
一個節目的好看不能只是明星、抖機靈搞笑,相比那些我一直唾棄的選秀類娛樂節目,觀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不僅僅是普及漢語知識的過程,也是對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甚至民俗文化等泛學科學術稱謂的普及過程。
在越來越依賴電腦、手機的今天,書寫漢字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絕對不能夠丟掉。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心得初中 篇6
第一次看到了這樣的漢字聽寫大會,而且放在中央一套的黃金時 段播出,覺得太有必要了。隨著電腦的廣泛運用,電腦打字幾乎代替了 書寫。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生活,人們的文本閱讀時間縮短,漢字書寫大幅度減少,人們對沿用了五千年,祖宗傳下來的漢字是越來越陌 生了。網絡上錯別字大行其道,充斥視野,人們已經習慣了錯用錯 寫,胡亂代替,外文符號夾雜其間的現狀,甚至有些見怪不怪了,這情形發展下去,不僅僅是有礙于人們之間的溝通、理解,而是整個民族的漢字書寫、運用水平下降,是整個民族文化素質的降低,此情堪憂。所 以這樣的漢字聽寫大會明白無誤地表明: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非常重 視自己的母語,重視漢字的書寫和運用。
昨天漢字聽寫大會上的選題,對于中學生來說,覺得第二輪時段 有的是偏了一些,不是常用字,常用詞語。如“ 覬覦、眄視、朝覲、踆烏”,也可能是設計者出于淘汰選手的考慮,故增加了難度。我覺得當 務之急是引起人們對三千五百個常用字書寫、運用的關注,如“推卸”“眼花繚亂”“瓜葛”“怨天尤人”這類字,考一些時下還有著旺 盛生命力的,運用廣泛又容易寫錯的詞語如“顫顫巍巍” “獼猴”“黃 疸”之類,在題目設計上既有書面語如“萬馬齊喑”“呦呦鹿鳴”“美 輪美奐“又有口語如“硌牙”“撂挑子”“嘎嘣脆”,看得出題目設計者是花費了一些心思的,為了引起國人對漢字詞語的關注、學習、運 用,提高正確使用率。多制作這類節目無疑是有益的。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心得初中 篇7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
連綴成句,頓挫抑揚。書法字體,各具特長。
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
狂草奔放,鳳舞龍翔。對聯形式,漢字獨創。
左右工整,能簡能詳。既便言志,又供觀賞。
——《贊漢字》【汪竹柏】
漢字, 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個節目最近正在CCTV-10科教頻道熱播著。對漢字情有獨鐘的我,當然不會錯過這積累詞語的好機會——每周五晚上,我都會準時收看這個喚醒我們提筆寫字的節目。
我們來想一想,為什么要舉辦這個節目?很簡單,在電腦時代,我們經常提筆忘字,只記得鍵盤,卻將筆桿忘懷。可能,我們是找到了一個代替筆的替代品——鍵盤。手指輕輕一敲鍵盤,漢字便一下子蹦出來,那里還 用得著提筆寫字?這樣,輕松,方便,快捷……可是,在我們使用替代品的同時,你是否注意到,你的漢字書寫能力正在退化?你是否已經開始提筆忘字?
一連準時收看了3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有幾個詞語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第一個詞語是“日冕”。可能會有許多同學也和我一樣沒有注意到——“冕”的上半部分不是“日”,而是一個“冒字頭”。要知道,這個字我寫了無數遍了,卻一直都在書寫著一個錯字。那時候,我下決心:以后寫字一定要注意細節!
第二個詞語便是“妖孽”。很佩服書寫這個詞語的同學,那么復雜的“孽”字都能完全正確地書寫出來:上面一個“薛”,下面一個“子”。看來,要想寫好字,日常積累也是必要的。
第三個詞語是“蟬蛻”。 當主考官說出這個詞語時,我腦中一片空白,因為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詞語,可當主考官將這個詞語的意思解釋出來以后,我就正確的書寫了出來。由此可見,借助釋義,我們就可以想象,就可以正確書寫陌生的詞語。
……
我愛你,中國的漢字!與聽寫大會同步寫字的時候,我真不忍心將這一個個快活的精靈框在田字格中,我想讓他們去舒展自己的身體;無拘無束在地去享受自己的歡樂;自由自在地去玩耍……
漢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力量,它帶著我,翱翔于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