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習中國歷史的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
關于學習中國歷史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1
近日,我參加了在昌樂一中舉行的歷史教研會,聽了一中歷史老師的的一節示范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又聽了李老師對今年中考試題的分析和對今后我們歷史教學的建議,雖然只有短短半天的時間,對我今后的教學卻起到了重大的指導作用。在此,我說說我的心得和收獲。
一、關于聽課的收獲:
1、教師要有較高的教育理念。教師要貫徹新課程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較強的課改意識,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如分組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教師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在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時,教師讓所有的學生都自學討論,然后個別質疑,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總結,整個流程帶動了很多學生的的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較大的轉變。
2、教師要有較強的基本素質。在此次聽課過程中,教師展現了其較強的教師基本素質,教態自然、得體、親切,尊重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語言準確,精練,正確選擇使用教具,專業知識扎實牢固,知識面寬,駕馭課堂能力強。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
3、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來看,教師都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新課的導入上能夠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比如這一節課,教師采用了視頻導入《英國王室威廉的世紀婚禮》,讓學生從感覺上認識英國王室的重要性,以此來導入新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4、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環節設計、重難點處理,知識的鞏固上,教師都有所創新,別具一格。例如在處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這個問題時,老師設計了一副從1640年1683年期間所有的國王圖片,給學生一直觀的感受。另外,老師在處理教材中重難點知識時,總是先給學生提供一段視頻,或者一段歷史材料,然后根據材料層層設問,引導著學生去探討、分析、合作、探究弄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突破了重難點。
二、今年歷史中考試題分析的收獲
今年的中考試題大多從當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入手,聯系教材中的相關知識,結合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圖表、數字、漫畫、圖片等形式,重點考查學生的選擇、辨識、理解、說明能力及其探究實踐能力,并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感受時代變化,積極參與祖國的各項建設,樹立責任意識,培育優秀品質。聽了李老師多次的中考試題分析,每一次都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實例,對我的啟發很大。所以,在以后的歷史教學中,我要力爭做到三點:
第一,關注時政熱點,緊扣中考考點。我們要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實地觀看等形式關注時政熱點,并學會運用所學教材知識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的解讀,從而深層次把握中考考點。
第二,積極參與,提升學科素養。有關時政熱點的試題多以活動探究試題的形式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參與,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去感知,提升自己的學科素養和道德品質,從而在中考中以不變應萬變。第三,收集研究有關時政熱點的中考試題。我們應多渠道收集有關時政熱點的中考試題,了解有關時政熱點的中考題的特點及其未來命題趨勢,同時要探討和總結不同類型試題的解法,掌握解題技巧和方法。
參加本次歷史學習教研會會,可謂大開眼界、受益匪淺,但限于時間和篇幅不能一一道來,還有許多“欲說還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成功之處,不過心中倒是“蠢蠢”涌動起一種上好課的“欲動”來。在此,運用李老師的'一句名言:“教育因生命而美麗,課堂因激情而精彩”。
關于學習中國歷史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2
在對二期課改中的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進行一番學習后,有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新的歷史課程標準不是從學科體系出發,而是把現實社會生活作為設計標準的基點。強調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并不是不要學科的概念、知識和方法,而是運用這些概念、知識和方法去了解人生、理解生活、參與社會。本課程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文明之間的互動作為知識整合的基礎,因為只有在這種互動中人們才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發現新的知識。
其次,課標根據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提出了不同層次的目標要求,減輕了學習負擔,降低了課程難度。如:凡在具體歷史內容的陳述中使用"列舉"、"知道"、"了解"、"說出"、"講述"、"簡述"、"復述"等行為動詞的,這是學習初中歷史課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學生能正確寫出或說出這類歷史內容的基本史實。這類歷史內容約占全部內容的70%左右。而凡在具體歷史內容的陳述中使用"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的,它要求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工作總結工作報告能初步分析所學歷史問題的因果關系、利弊得失、作用影響,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釋和判斷。這類歷史內容約占全部內容的10%左右。課程標準基本上改變了原有課程中"繁、難、多、舊"的現象,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
再次,課程標準強調探究性學習,尊重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本課程強調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倡體驗、探究、參與、合作、討論、調查、社會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課程編排貼近學習主體,強調體驗和探究過程,盡量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和社會現象出發切入主題,充分考慮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知識獲得的過程性。內容標準的許多要求是開放的和過程性的,活動建議不是硬性規定,而是為教學活動特別是學生的主動探究提供啟示。
最后,課程標準強調評價的多樣性。提倡發展性的教學評價,注重個性化評價、過程性評價、全面性評價,提倡學生、教師、家長等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
總之心得體會,初中歷史課程要在原有課程建設基礎上,通過標準的研制和實施,革除現行教學中存在的弊端,真正落實義務教育的目標。
關于學習中國歷史的心得體會范文 篇3
對于一個定崗實習的學生來說,要很好的完成教育實習和把課程標準吃透有很大的關系。為了全面了解新課標和更好的完成歷史的教育實習,在來實習之初,我便認真閱讀了《新課標》和《新課標閱讀》通過學習,使我受益良多。
一,對歷史新課標的認識。
原來的材料把知識目標放在教學的首位,“一直是傳承為主”,內容多,程度深,觀念陳舊等問題突出,而在新課標指導下的新教材,圍繞三維目標情感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即以學生的發展為主”。我從教材的使用情況認識到,新課標歷史教材確實把”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育理念為整套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新教材和舊教材的主要區別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課文設計獨具特色,突出了以學生為主的主體的教育理念。這套教材在課文設計和編寫體例上獨具特色,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糾正了教材只是教師“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變成了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術”。
(2)倡導探究性學習,這套教材切實貫徹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調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法。
。3)圖文并茂,有很強的可續性,在注意課程內容的改革的同時,本套教材在課文的呈現方式上,注意圖表的有效應用,圖文并茂,具有很強的可續性。適合中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而大幅度增加歷史知識的表述中的生動性和直觀性,使學生學習課文的同時,對遙遠的歷史有一種切實的感受。
(4)歷史主線清晰,學習主題明確,七年級的上冊內容,每個單元的題就是本單元朝代的典型特點;
二,使用新教材帶來的變化。
新教材的課標體系給教師留出了充分的駕馭教材的空間和余地。而新課標的目的在于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他們收到很好的教育,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師學生在新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角色也都隨之發生變化。
。1)教師的變化從準備情況講,教師現在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緊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適應了新的教學。從引導新課導入看,引入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有問題引入,故事引入,圖片引入,甚至有視頻引入等。從教學方法和方式來看,條件好的學校,可以利用上多媒體教學。
。2)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標準,新的教材體系,決定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于教學內容的時代性,生活性的增強,學生主體地位突出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體現在每一個:每一節歷史課教學中通過教學實踐,可以看出這些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經過了這三個月的學習實踐,我深刻感受到如上這么多的變化,隨著教師教學行為角色的變化,學生們也變得敢于提問題,敢于主動回答問題,也愿意學歷史了。這是新課標改革帶來的好處。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新課標改革對老師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要求都很高,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一邊使自己適應新課標改革下對教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