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哀悼日下半旗致哀心得體會(通用3篇)
2024全國哀悼日下半旗致哀心得體會 篇1
今天(4月4日),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國國務院決定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伊朗駐華大使館 官方微博今早也轉發了伊駐華大使穆罕默德·克沙瓦爾茲扎德的一條中文推特,引用中國古代儒家經典《左傳》里的話“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稱“中國以國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難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對個體尊嚴與生命的尊重與敬畏,也讀懂了14億中國人集體情感釋放背后的團結與力量”。伊朗駐華大使館寫道,“此刻,我們同中國人站在一起,為所有沒有等來春天的生命默哀,向所有用生命守護蒼生的英雄致敬”。
北京時間4日清晨,伊朗駐華大使穆罕默德·克沙瓦爾茲扎德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用中文發文,寫道:“世界許多國家都在為新冠肺炎遇難者哀悼,今天中國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四海齊悼,寰宇同悲。抗擊疫情,伊朗與中國始終站在一起。我們向在這場疫情中不幸罹難的人們致以最沉痛哀悼,對抗擊疫情中展現的英勇與無畏致以最崇高敬意。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攜手前行,只有團結才能打敗病毒這一人類的共同敵人。”
2024全國哀悼日下半旗致哀心得體會 篇2
一周以來,大雪紛飛,覆蓋在大地媽媽的身上,就像給她穿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衣。
做為北方的孩子,對雪充滿了一種特殊的感情,我們堆雪人、打雪仗,就連掃雪也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樂趣。
周一早上,剛到學校,老師就組織我們去掃雪。老師讓每一組值日生分一塊,一共有五組值日生,分成了五塊,我們就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我們拿鐵鍬和掃帚把地上的雪掃成了一堆一堆的,這項工作還比較輕松些,可要是把雪運出去,就不容易了,我們拿絲袋子把雪裝在里面,然后我們幾個小女生用鐵鍬推著走,就像推雪爬犁一樣好玩,可是走到半路上的時候,我們太累了,就推不動了,準備放棄。這時,我想起了拿破侖的一句名言: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我又叫大家不要放棄,大家又開始起來送雪了,大家齊心協力,喊著口號,最后,我們把雪送到了地點。
在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完成了學校的任務。經過這次掃雪,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摔倒了再重新站起來,你就會走向成功之路;如果,摔倒了,不重新站起來,你就永遠停滯不前!
2024全國哀悼日下半旗致哀心得體會 篇3
11月3日,在校會議室觀看了中國教育學會在舉行的“初中教育校園行”啟動會。一場又一場關于“雙減”的專家講座,聽后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反思一:如何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對于一所學校來說,教學質量才是核心,是靈魂。所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老師們多鉆研教材教法,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對于緩解家長和社會焦慮,這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作為一線的教師,需要走進教材,了解教材,從深層去剖析教材,搞清楚教材的內在邏輯,各環節的聯系,思考編排的意圖,閱讀解析單元語篇,把握局部細節,反思怎么去體現以德育人理念。還要去閱讀學生,分析學情,掌握學生的認知,怎么更好的讓學生去自主、合作、探究。
反思二:如何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
教育部將“作業管理”作為“五項管理”的重要內容,根據此次“雙減”工作提出的作業管理機制、作業總量、設計質量、完成指導等方面的要求,任艷玲老師提出老師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科學合理的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質量上下功夫,作業量減了,但是育人的質量要提上去。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業設計的質量上下真功夫。學生作業要達到鞏固或者提升的效果,不是為了作業而作業。要強化教師職責,切實減輕家長負擔。
毋庸置疑,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首先要改變作業布置。精選作業,求質限量,做到教、學、評一體化,實現“作業”的檢測反饋價值。如此一來,絕不是隨意一份試卷、一套練習,規定時間上交而已。課堂學什么就練什么,作業精細直指學生易錯點,通過作業梳理,意識到思維困點。作業布置,還要各學科溝通融合,相互兼顧。不能各自為戰,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學校層面有要求說明,班內要有明確時間分配。作業布置,還要反向課堂要質量,節約課堂時間,40分鐘的課堂,需提升教學有效密度。
反思三:如何進一步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開展課后服務,一直是我校的傳統。但現在在“雙減”背景下如何優化課后服務,如何做到與中考的銜接?
學校開展課后服務,以主題探究為引領,以項目學習為抓手,以跨學科整合為基本策略,關注學生理解力的`發展,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計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去實驗、挖掘、掌握知識并學以致用。我校的“學科+課程體系”就是一個非常完善的課后服務體系,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課后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還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通過一天的認真學習,老師對“雙減”政策有了更深的感悟:作為一名老師,這個意見的出臺非常及時,對于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避免校外辦學機構喧賓奪主,還學生快樂健康的童年,也讓自己做一個快樂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讓教育回歸到更本真的狀態,使我們每個教育人的初心與堅持。同時,“雙減”對老師、學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走在“雙減”的路上,我們需要不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