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雨中的樹》觀后感兩篇
10月25日我校組織部分黨員同志觀看了一部電影《雨中的樹》,故事的人主人公是“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干部”李林森,他用自己的行動演繹了一段傳奇。
據了解,這部電影是向黨的十八大獻禮的重要影片,里面無數動人的情節,使我多次流淚。看了這部影片,我不禁自問,我們要向李林森學習什么?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一、我們要向李林森學習什么?
1.學習他一心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
他一心為人民,為人民謀利益,無論是自己擔任書記期間,還是擔任組織部長期間,他總是心系人民,關心他們的生活。身為教師我們應該心系學生,真正地關心學生,而不是為了自己教學成就的取得,而借助于學生。一個只有心中裝著學生的老師,學生的心中才會裝著他。
2.學習他大公無私,知人善用的精神
他一心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而身為組織部長的他,卻沒有利用職權,為自己謀取任何私利:妹妹的工作、父母居住的房屋等等,都是很好的印證。而那位鄉長卻經不起外在的誘惑,走向了墮落的深海之中。除了大公無私,他還善于走進基層,去發現、舉薦那些心系百姓的好干部——程書記。
二、我們在李林森身上不要學習什么?
里面有一句臺詞非常經典:“你不是只有工作,你還為人子,為人父,為人夫。”一旦我們進入這個社會之中,我們的身體將不只是屬于自己。我們可以用心去工作,一心一意去工作,但我們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我們工作的保證。
比如要抗擊洪水的過程中,他極度疲勞,縣長讓他休息、并拿走了他的手機時,他還是不顧自己的身體,而是外出扛東西,我個人覺得,這個時候,他就需要好好休息,因為作為一個書記,不僅要身先士卒,更要能夠臨危不斷,做好統籌安排,這個時候,真正地保護好身體,才是對人民的負責,對家人的負責。因為此時的你,一旦倒下了,將會影響到整個指揮部門,將會對整個抗險工作產生負面影響。
聯系到我們教師,我們要真心地關心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某一階段的指引者,并可以加強聯系,在他今后的成長道路上給予他們支持與幫助。與之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自身的身體,不可在重病之下,仍堅持勞累,這才是對學生的負責,對家人的負責。
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做一個心系學生,真正地用心關心學生,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讓他們去積極進取書寫自己美好的人生;同時,我們也要關心自己,關心家人,做一個純粹的人。
看《雨中的樹》隨想
下午的時候,去黨校禮堂看《雨中的樹》,這是一個真實的典型四川萬源市委組織部長李林森事跡改編的電影故事。看了之后,多次感動和落淚。走出劇場,我一直在思考: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組工干部?
李林森說,自己就是一條渡船,為那些有理想、追求,勤奮工作的人渡過河流,踏上對岸。他詮釋了組織部門的職能,是為組織、為群眾挑選優秀的干部。
什么樣的組工干部,才是一個讓人敬仰的組工干部?李林森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我們:
一是奉獻與犧牲自我。無論是災難面前,沖鋒陷陣,還是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把自己能夠奉獻的一切全部付出。
二是走進基層。一大堆的膠鞋,一雙又一雙的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告訴我們他下基層的行程有多遠。百姓歡迎這樣的組工干部,他們真正了解了基層的干部們在干些什么,群眾喜歡什么樣的干部?
三是堅持原則。在提升一個長期在基層當鄉長、書記晉升的時候,他在聽到更多反對意見的時候,只是提出一個問題,“你們多少人走進了這個干部管理的鄉村?”沒有走進基層干部工作的崗位與區域,又怎么能夠真正知道基層干部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四是有孝心的人。在他生命走向最后一程的時候,父親意外受傷,他用生命最后的一點力量,來補償對家人的愧疚。一個有孝心的組工干部,自然是會關注身邊之外的人。
五是默默無聞。他走進基層,走進群眾心里,可他很少用語言來為自己表白,正如主題歌所唱的那樣,沒有言語,卻是一本讀不完的書。他只是用行動告訴群眾,作為一個組工干部,應該如何以自己的行為,來贏得百姓的信任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