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技術短訓學習心得
在培訓過程中進行了熱加工工藝的學習,內容主要包含鑄造、鍛壓、焊接以及金屬材料的前沿知識知識。
鑄造是歷史最悠久的制造工藝。通過鑄造,可以得到內腔和外形很復雜的毛坯,可以針對各種合金進行鑄造,并且鑄造件的尺寸大小可以在一個很大的范圍內波動。但是同時,鑄造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組織疏松,晶粒粗大,力學性能較差和難以精確控制等。盡管如此,隨著鑄造技術的發展,特種鑄造工藝的誕生,鑄造的精確度已經可以提高到ct4,表面粗糙度最小可以提高到0.8um。各種材料的鑄造性能有很大的差距,這主要由金屬的液態成形特征決定。
鍛壓是對金屬坯料施加外力,使之產生塑性變形,以改變其形狀、尺寸,并改善其內部組織性能,從而獲得所需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鍛壓包含鍛造和沖壓兩種。鍛壓不同于鑄造的主要是金屬的加工形態,通常鍛壓的毛坯是由鑄造所得到的。鍛壓件的組織致密,力學性能明顯好于相同化學成分的鑄件。鍛造的過程主要是金屬晶粒的變形,金屬晶粒變形的特性和鍛造流線的連貫性決定了所鍛造出來的鍛件的質量。鍛造分為自由鍛和模鍛,模鍛的精度要高于自由鍛。自由鍛投資費用低,但是只適用于單件及小批量生產。模鍛是整體成形,易于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它只適用于中、小型鍛件的成批或大批量生產,并且需要專門的模鍛設備,投資較高。沖壓主要是正對金屬板料的加工,低碳鋼、奧氏體不銹鋼以及銅、鋁等有色金屬通常用于沖壓板料。對于板料的沖壓通常有沖裁、彎曲、拉深、脹形等。除此以外,鍛壓還包括精密模鍛、擠壓成形、軋制成形以及精密沖裁等。
焊接通常需要加熱或加壓,使工件的原子互相結合。由于機械制造基礎學習的是關于金屬的知識,因此沒有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的焊接。焊接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制造方法,幾乎所有工業部門都需要焊接。焊接方法可分為熔焊、壓焊和釬焊三種,主要用于制造金屬結構、機器零件和工具等。焊接省料省工并可以簡化工藝,所得焊件質量輕而性能好。但是焊接是不可拆卸連接,而且焊縫會存在力學與結構上的缺陷,因此焊接質量存在一定問題。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焊條電弧焊、埋弧自動焊、氣體保護電弧焊、等離子弧焊、電阻焊、摩擦焊和釬焊等。焊條電弧焊是手工焊接的主要方式,主要適用于單件小批生產;埋弧自動焊主要用于成批生產的平焊和平角焊;氣體保護焊得到的焊件質量較好,并且能對金屬起到保護作用;等離子弧焊廣泛用于航空航天等軍工和尖端工業技術上。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焊接性,通常按照碳當量來計算和判斷。
金屬及其合金可分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兩大類,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包括強度、塑性、硬度、人性和疲勞強度等。金屬所具有的性能特性決定了金屬的加工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場合。除此以外,這一章還介紹了金屬的晶體結構的知識,主要類型有體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等三種,通常一種金屬在固態下存在一種晶格形式,有些金屬在固態下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晶格形式。在金屬里,最重要的是鐵碳合金,鐵碳相圖則是這一章的核心內容。鐵碳合金隨著溫度的變化會有不同的結合方式,從而產生不同的形態。隨著碳含量的不同以及溫度的不同,鐵碳合金會成為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對于鋼來說,熱處理包括普通熱處理、表面熱處理和其他熱處理。通過熱處理以后鋼材的力學性質會得到很好的改善,這主要是因為熱處理使得鋼材的晶體結構發生了變化。
熱加工部分主要就是學習了這些內容,對熱加工的學習為冷加工奠定了基礎。冷加工中的坯料都是由熱加工所得到,并且進行過冷加工以后通常要進行熱加工改善零件的性能。
在冷加工的學習過程中,最先介紹了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質量的知識。每種加工方法有各自的尺寸公差等級范圍和表面粗糙度ra,不同的構件在不同的使用場合具有特定的精度要求。如一半的車削加工,加工精度隨著車削階段的不同變化,粗加工精度可以達到11級,而超精密的切削加工可以達到高于3級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僅為0.012或者更低。
冷加工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切削加工,它的本質就是將材料從原來的坯料上減去,與鑄造等恰恰相反。切削加工可以分為機械加工和鉗工加工兩類,機械加工的方法又有車、鉆、鏜、銑、铇、拉、磨、珩磨和超精加工,鉗工的加工包括劃線、鋸削、鏨削、銼削、鉆孔、擴孔等。切削過程中切削速度、進給量和吃刀量是切削用量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