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教師學習心得體會(通用3篇)
高中生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1
x年x日至x日,我有幸在暑假期間參加了x省x技師學院舉辦的全國院校文化基礎課教師職業能力提升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是去年剛剛加入職業教育行業的一名新教師,對于新教師來說,每一次培訓和學習的機會都很難得,都值得珍惜。而本次培訓是我一年以來參加的時間最長、規格最高、內容最豐富、收獲最大的一次,我相信本次培訓學到的東西將對我們參加培訓的所有學員影響深遠。
本次學院安排的培訓內容包括教育隨筆寫作、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教師親和力提升技巧、精品PPT以及微課制作、職教論文寫作指導、教科研課題申報、示范課展示等。每一部分的安排都是精心設計,用心良苦,而且實用性很強,對于職業教育一線教師來說都是工作中經常要用到的基本能力。
作為年輕教師,我對其中精品PPT制作和微課制作最感興趣。在PPT制作和微課制作中,楊潔老師和何旭老師讓我們分組完成作業并上交,我們學院四位老師組成一個小組,利用學到的知識制作出學院簡介的微課,雖然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最終作品也是比較粗淺,但看到自己制作的微課視頻,我們還是感覺很有成就感。
我本身性格比較內向,很少主動向老師請教的,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我竟然多次向老師咨詢x的使用,老師的講解也深深吸引了我,激發我學習的興趣。在培訓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我們一起學習的頸部保健操,以及每次開課前的教學情境答辯,小活動的設計不僅能夠緩解學習的疲勞,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更能夠將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們聯系到一起,讓大家的相處更加融洽。
x天的時間很短,但卻讓我們滿載而歸。衷心感謝x省x技師學院各位老師精心的安排和熱情的招待。教育是一場修行,教師的學習應該是無止境的。雖然本次培訓已經結束,我們依然需要負重前行。
高中生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2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了,自然而然會用心去學習它。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對中學生學習英語有著重要作用。那么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才能提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做到:
(1)上好第一節課,給學生留個深刻印象。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3)創設真實情境培養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4)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增強鞏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5)組織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擺脫枯燥乏味的學習,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墒窃诋斍暗闹袑W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對英語不感興趣,甚至厭學的情況。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成為我們廣大英語教師有待解決的問題。當今英語課程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是學好英語的關鍵一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如何提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上好第一節課
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新學期學生的第一節英語課特別重要。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第一節課尤為重要。學生對某一學科的興趣主要來自于對這個老師的喜歡程度,我在上第一節英語課時,首先用英語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并把他們翻譯成中文,讓學生感到新奇,把他們帶到一個嶄新的語言環境中去。接著我又放了幾首抖音上挺火的英文歌曲,使學生對學習英語有了很大的興趣。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當然,學生的興趣不是一下產生的,而是在教師的培養下逐漸形成的,而課堂活動則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途徑。在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我在英語教學中就經常采用如下方法:
1、游戲法
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重點不應該僅僅放在會做題上,而是必須要求學生會說,學習一門新語言本身就很枯燥,所以要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
2、運用英文歌曲渲染法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根據教材選擇一些英文歌,如《God is a girl》、《My Heart WillGo On》等。用音樂欣賞,學唱英文歌曲等方式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和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即興表演法
通過即興表演,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悅中獲取知識。比如在講授第二單元記者采訪時,我準備了一個話筒,使學生們在課堂上就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三、創設真實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生動形象的情境能促進師生雙方相互理解,激發交流信息的愿望和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像導演,要千方百計的利用實物、圖片、幻燈、錄音、眼神和手勢等創設真實的情境。把盡可能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學生,讓學生進行“Ask and answer”、“Pairwork”、“Group work"等活動,使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得到充分訓練,并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增強鞏固學習英語的興趣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與增長學生知識,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英語短劇表演、辦英語墻報、英語角、英語演講、英文歌曲比賽等,通過多種渠道引導學生,進一步增強和鞏固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五、組織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做課堂上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小組討論學習,可以增強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也能增強學生互助互進的能力。成績好的同學可以帶動成績不好的同學,成績不怎么好的同學也可以跟著小組慢慢地變得積極活躍起來。在這里,我們鼓勵小組積極發言,可以采用給小組加分的形式,哪個小組積極參與討論并積極回答的就加相應的分。教師適當的給學生一些獎勵。慢慢地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這樣一來,學生積極性能提高了,課堂教學就很容易進行了,課堂教學效果也就提高了。
總之,隨著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科學而又靈活的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高中生教師學習心得體會 篇3
按照市教育局《向離休教師蔣國珍學習的決定》精神,我校迅速掀起了向蔣國珍學習活動的高潮。蔣國珍是我市羅坊中學的離休教師,1979年,他把國家補發的9600元工資全部捐獻給了學校資助貧困學生,開始了他30年捐資助教的歷程。到目前為止,他先后捐助了多名貧困學生,捐出的資金近20萬元,超過了他全部工資的總和,這其中還包括自己開荒種地所得。而他的家卻是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破舊房屋,里面只有一張舊床和一張舊書桌,床邊有一排土陶罐,里面裝滿了紅薯干。為了省錢,他舍不得用電,在煤油燈下讀書寫字。幾十年來,他沒有買過新衣服,穿的是別人的舊衣服,吃的是自種的蔬菜。充分體現了一名老共產黨員、離休教師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熱心培育祖國下一代的博大胸懷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品德。
通過學習蔣國珍老師的先進事跡,我的靈魂深處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學習蔣國珍老師的精神,就是要把學習的心得與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提升自己的師德師風、工作水平和業務素質,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習蔣國珍精神,就是要愛崗敬業,強化師德修養。
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的人格力量的體現。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所以我們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強烈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養。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生,使學生從教師身上懂得什么應為之,什么不可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在待人接物上,我們的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必須認真、穩重、規范、得體,切不可馬虎、輕率、任性、不負責任。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和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靈溝通,向學生敞開心靈,既可以向學生談自己從人生中取得的寶貴經驗,也可以和學生坦誠地交流自己的生活教訓,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不斷完善人格,努力使他們具備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讓自己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和益友。
二、學習蔣國珍精神,就是要刻苦鉆研,提升業務素質。
教師的具體工作在于“傳道、授業、解惑”,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俗話說得好,“根深才能葉茂”、“水厚方能負大舟”。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平時必須要注重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不斷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要在教學進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要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既走出去學習,也向學校請進來的教育教學一線專家學習,還應向身邊的不同科目教師學習,虛心吸收別人的經驗,將別人好的`經驗,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向“博學多才”的目標靠攏,力爭成為“學習型”、“研究型”教師 。
三、學習蔣國珍精神,就是要心系學生,做到無私奉獻。
教育工作是一個周期性較長的實踐過程,人們極難在短時間內見到教育勞動的成果,任何一個教育階段,任何一個單個的教師都難以肯定地說某個學生的成才是因為自己。這就要求我們心中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教育理念,做到無私奉獻,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善于從本職崗位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教育事業,獻給學生。就象一粒種子,要經過春天的播種,夏天的澆灌,秋天的收割,還有好多工序才能變成碗中香噴噴的米飯。教育學生也是一樣,如果只是播下了目標,不再繼續澆水,不去收割,那么永遠都不會有收獲。
教育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工作,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把一塊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雕塑成一件件藝術精品。教師很辛苦,但也很幸福,因為我們將從學生的成長中收獲快樂。正如蔣國珍老師所說:“人的快樂和幸福,不是在個人方面的享受。只有一心為國家的人,為人民的人,他的生命才會快樂,生活才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