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學習心得(精選3篇)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學習心得 篇1
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有的同學著急去玩,盛飯和湯的時候,走路慌張就把飯湯灑在地上!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打鬧,互相丟飯菜……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也許你并不覺得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同時,有的同學飯后還把吃的東西拿出教室,邊走邊吃,吃完就隨便丟在路上,這和挑食、浪費糧食一樣都是不文明的就餐習慣!這種不文明會非常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和文明學生的良好形象!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開始吧!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不在吃飯的時候,邊說話邊吃飯!不挑食,無論爸爸媽媽給我們吃的,還是學校里的飯菜,都是有利于我們身體成長的,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從我做起節約糧食!有一次,我剛吃完飯,從教室出來,看到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個包子,咬了一口,隨手就扔了,我見此情景就趕緊跑了過去,“你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為那是糧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這么說就錯了,因為那都是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吃飽了,再吃就吐了再說了我扔包子關你什么事,真是多管閑事!”“你這么說就錯了,糧食的用處可大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學習心得 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吃了將近12年白米飯,可是只有親自體驗干農活的辛苦,才真正感受到白米飯的香甜。
金秋八月,莊稼熟了,我和媽媽回到外婆家去幫他們收玉米。老天爺也真是懂事,剛剛下了幾天的雨,天氣十分涼爽,知道大家開始勞動了,便給我們帶來晴天。
下午兩點鐘,“收割大戰”一觸即發。現在的收割機因為更加機械化,所以也輕松了許多。只要有鈔票,一切都好辦。地里的莊稼,不到一個小時就全部搞定了。別以為就這么簡單,剩下的事還多著呢!考驗體力的時候到了——搬谷子。
地里散落著幾十袋剛剛打出來的谷子。外婆、舅舅開始扛起麻袋干活,不一會兒已經是氣喘吁吁。我也拿來扁擔開工了。扁擔兩頭各吊著一袋玉米,說實在話,比較蓬松,并不很重。但當我挑著兩麻袋谷子,搖搖晃晃地沿著窄窄的山間小路向家里走去,一路樹枝來騷擾,打得麻袋直轉悠,感覺肩上的玉米越來越重了。還沒到家,就已經透不過氣來。實在很不方便,我只好把玉米扛在肩上帶回家。可我人小,拉著麻袋的頭,袋尾就不停地敲打著我的屁股,走起來比平時不知道慢了多少。我咬著牙堅持,好不容易到了院壩里,已經是筋疲力盡、體力不支了。順手將背上的麻袋重重滑到了地上,然后拿起放在地上的水杯,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清涼可口的茶水趨走了我的疲憊。我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扯了扯后背上衣服,在玉米上躺一會兒后,才回到地里繼續干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親身體驗過才知道了農民伯伯的苦。我們一定要愛惜糧食,節約每一粒米。
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主題學習心得 篇3
昌樂,對于這個名字,我并不陌生,早些年就已經熟知了,也曾有幸聆聽了昌樂二中趙豐平校長的報告,以往去過該校的同事、同行口中也得到了略知一二的了解,想象中,這是一所充滿神秘色彩的學校,是一座“學生個個瘋狂”“墻壁塊塊說話”的學習殿堂,帶著無限期許,12月中旬,加入了教育局組織的山東昌樂考察學習之旅,伴隨著長途的顛簸,來到了這個對很多教育者來說有著無窮引力的地方。
我們先后參觀了濰坊市奎文實驗初級中學、濰坊峽山雙語學校、濰坊實驗中學和山東省昌樂二中四所學校,這幾所學校都是以山東省昌樂二中為核心和龍頭的集團校。通過介紹、參觀、聽課,對昌樂二中的高效課堂教學及管理、師生成長等有了很多的認識和思考。
一、271高效課堂的關注點在哪兒呢?
昌樂二中的271課堂,原先給我的印象是三個時間數字,但是,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和他們的介紹,讓我對這三個數字有了更多的理解。
昌樂二中的271高效課堂也經歷了不同階段的提升。當初的271高效課堂,關注的是課堂,更多的是課堂上的時間數字:20%的時間是教師講授,70%的時間是學生合作探究,10%的時間是當堂檢測鞏固。這個時段著重體現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后來的271高效課堂,關注的是能力,這個時段目標不僅是知識的獲取,而是能力的提升。現在的271高效課堂,關注的是育人,要做到眼中有“人”,備課、上課、導學案等環節中要著眼于讓人發展的更好。而且每個班級要提出,不能歧視任何一個學生,從最后一個孩子抓起。
應該說,這271高效課堂的關注點:育人,更接近于教育的本質,猶如我們正在實踐的小班化教育理念: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幸福每一個。現在271高效課堂已經更多的變成了一種教育理念,在引領著激勵著昌樂人走在教育的高速公路上。
二、我們的目標價值觀去哪兒了?
在昌樂二中,乃至其他的集團學校,到處都能看到目標價值觀的引領。如昌樂二中的校訓是仁愛、博學、擔當,學校總的培養目標是“讓每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圍繞這一校訓和培養目標,又衍生出很多細致而微的目標,來引領學生不斷努力。
昌樂二中的每一間教室中都醒目的提示著“學子八大素養”,時刻告誡學生們該朝哪個方向努力,以此來提升自己的素養。
班級邊走廊的墻壁上展示著本班的奮斗目標。
班級內的墻壁上,張貼著班級公約,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班級管理目標
班級內小組間也有著不同的目標,每個小組的組員們都能精心討論出本組的小組建設目標、公民素養目標、自主學習力達成目標、自主管理力達成目標和自主生活力目標。
班級墻報中,張貼出每個學生心中的理想大學,并對這所理想中的大學進行詳細的介紹。個人目標中,除了理想的大學,還有個人的階段性目標,并且制定的很細致,如個人期末奮斗目標中,有挑戰對手、挑戰宣言、存在問題和努力措施。
每一篇導學案的設計中,第一塊嚴格規定為學習目標,而且必須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的三維目標。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都能一目了然的清楚本篇文章的三維目標,以引起學生的關注,起到提醒作用。
每一節課的開始階段,任課教師必定把學習目標寫在黑板右邊,或自己寫或學生寫,做到每節課的目標心中有數,整節課都要圍繞目標進行教學。
課堂上,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前,活動內容、活動要求、展示地點、展示人員、點評組別等都詳細的列在幻燈片中,以此作為活動要求加以目標指引
每個班級總有兩個小組的桌上放著閃閃發光的金杯,那是優秀小組的標志,也是每個小組孜孜以求的夢想。
總之,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能醒目的看到具體目標,從全體到個體的`,從室內到室外的,從學習到活動的,從獨立到合作的,真是全方位立體式的關注,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來自目標的引領,學生內心的美好愿景被激發了出來,真正改變了以往的“要我學”,成了“我要學”。相比之下,我們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好好學習,但是,具體為什么學,怎么學,學到什么地步卻很少關注,對學生也沒有明確的理想引領,學生主動的求知欲和競爭欲被淡化。
我們的目標價值觀去哪去了?顯而易見,目標的明確制定、時刻的具體落實,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我們的小組建設堅持到哪兒了?
我們現在常常感嘆學生難以教育,布置的任務不能很好完成,學習效率低下。我想,一方面是目標引領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缺乏,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有效的學生自主管理。昌樂二中的實踐,讓我們切實感受到了小組建設的重要性。
加強學生自主管理,首先要做好班級小組建設,將班級學生分成4—6人以小組,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ABC編號,選好小組長,明確小組長和各組員的職責,擬定各小組的名稱和奮斗目標,設置小組活動考核加減分標準,制定小組晉級評選條件,提升優秀小組優越感。這樣,自主運轉管理的小組才算是基本完成了。
加強學生自主管理,是當前教學改革現狀的需要。隨著五嚴規定的進一步落實和學生多元發展的進一步顯現,教師在班級停留的時間越來越短,在課堂上講解的時間越來越少,除了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稍長外,任課教師鈴聲來鈴聲去的現象基本是常態,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明顯減弱。相反,學生們呆在一起的時間遠遠超過師生呆在一起的時間,學生間相互影響的力量加大,因此,加強學生自主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加強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間互助共進的需要。每個班級的學生成績總有高低之分,每個小組的組員也是有強弱之別的,通過學生自主管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間的互助能量,達到強弱學生相互幫扶共同進步的目的。
加強學生自主管理,是增進學生集體榮譽感的需要。以往學生在班級內基本上是為自己而學習的,有了小組共同目標后,學習不僅是為自己了,也是為了自己的小組榮譽而戰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斷加強。
加強學生自主管理,是解放教師提高效率的需要。在日常教育教學及班級管理中,教師總是這也不放手,那也親力親為,結果是教師疲憊不堪,學生被動觀望,學生屬牙膏的,擠一點動一點,這樣往往導致教師筋疲力盡,而教育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挫敗了。如學科背誦內容,如果每個人都到教師面前背,一是學生條件不允許,二是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允許,自然效率不高。如果發揮小組優勢,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樣看來,小組建設是自主管理的關鍵,難怪趙豐平校長和昌樂二中的其他學校領導都多次自覺不自覺的提到小組建設,說要重視學生的培訓,原來秘密在這里。
四、終身學習的理念踐行,離我們還有多遠?
現在很多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前的學生時代還讀點書,當了教師后就很少讀書了,一年也讀不了幾本,更別說讀教育教學類專著了。學生是一切朝分數看齊,就算有圖書館,學生能正常借閱圖書閱讀的學校恐怕不多,教師、學生讀書節的有關活動做在面上的學校估計也不在少數。而昌樂二中要求,全體校級領導每年讀書30本,中層20本,教師和學習10本,別的不說,光是這些數字就讓我刮目,更重要的是,在那里,教師、學生的讀書活動已經被納入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大張旗鼓的高調的去做布置,開展讀書沙龍,交流心得體會。
我們常說道:教師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昌樂二中,除了課堂教學,除了書本知識之外,還要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閱讀更多的課外文章。不必說整個初中年級、整個年級教材的整合,也不必說整冊書內各章節的整合,單是一個單元一個章節內的學習內容能做好整合,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因為這本身就是對教材的二度開發,是一種更高意義上的學習。應該說,在昌樂二中的課上課下,教室內外,教材內外都充滿了學習。這里,師生的學習儼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得不及時審視自身的教學行為,不得不反思要立刻反省自己的育人理念了。
終身學習的理念踐行,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昌樂二中,師生緊張而忙碌,充實而快樂,教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做,教師和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學研究,雖然他們也很忙,也不免讓人覺著在“累”著,但這絲毫掩蓋不了他們課堂上、教學中的那份自信、那份執著、那份認真和那份熾熱的追求。
我們看出了他們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是的,那份快樂是遮不住的!
昌樂之行結束了,但是,作為教師,我們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關注,對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仍在繼續,仍要繼續教學相長,教學共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