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專業學習心得(通用3篇)
經濟學專業學習心得 篇1
在李老師的安排下,我六個人成為一個小組,同時確定實習的題目為價格歧視的表現形式,雖然這次實習時間不長,僅有一周時間,但讓我們受益匪淺。使我們所學的知識不局限課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經濟學在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并能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小組進行實際調查,走訪安康各大超市,批發市場,各大醫院及聯通、移動、電信等通訊公司了解價格歧視在這些領域的表現形式,小組成員之間團結互助,共同分析探討,在規定的時間內比較出色的完成了這次實習任務。我們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得到豐富、完善和發展。只用經過共同的探討才能迸出思想的火花,在實踐中才能學到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
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我作為一名大學生,由于從未深入地接觸社會,在與別人交談時,語言過于專業化,使得不少調查對象不明白自己說什么。自己一向喜歡獨處,經過這次實習才發現團隊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后我也會向這方面改進,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在一起,不斷總結,逐步完善,主動學習,積累經驗,提高綜合能力,以求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能發揮出更多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另外,感謝李老師為我們的這次集體實習所作的幫助和努力,同時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更多的實習機會。
經濟學專業學習心得 篇2
繁忙工作,過得真實且快,這樣就實習了一周。這周的日子里,休會了生涯帶來的酸甜苦辣。
首先,分享我的幾個第一次。在分享之前,作一點背景充容。我們銀行的大客戶最近作了一次大規模的裁員舉動。并且資金帳戶要統一轉移到中行。因此,我們要為他們解雇的員工辦理住房公積金的銷戶與帳戶余額的轉移。因而,就有了以下幾個第一次的產生。
第一次“大范圍撕新存折”。
良多人看到這個題目,會好奇,好端真個新存折為什么要撕掉。實在,不是全本都要撕掉。只是前面第一頁。為的是便利打印。那為什么要打印存折。對一兩本存折來說,這是不用要撕掉第一頁。但是我們要打印8000多本,如果不撕掉第一頁,我們的工作量可想而之了。嘿嘿,撕存折的聲音真的很像在撕鈔票,在我手上撕掉的就不下1000本,剛開始還好,覺得很新穎。但是每個人調配到頭上要撕將近1000本的時候,雙手開始麻痹起來,拿起存折,翻到第一頁,刷的一身,羅唆的聲音隨同著一頁的掉落。一毛錢就這樣糟蹋了。一本存折就6頁加封面封底就8頁,本錢1元,那這一頁就值1毛錢。呵呵,當天晚上,我就差未幾撕掉100快了。
第一次體驗銀行加班到晚上11點。銀行職員晚上7點能走就算是早放工了。我們估量是最多做到9點半就ok了,怎么曉得11點仍是剛收官。正確的說是11點半才算是正式竣工。那天晚上,全支行的員工,除了不能缺席的引導和要開會的員工外,能過來的都過來幫忙。全支行能用的電腦、打印機都在不斷的錄入和打印存折。流水線式的流程支配,把我們分成了多少個小組,有的負責錄入(我是其中一個),有的負責蓋章,有的負責撕存折。全個支行除了7點半能吃晚飯的20分鐘。大家簡直沒有停過。都是生機能早點干完早點回家。
每個人的膂力都在透支,但是誰都不放棄。我看著那份長長的錄入名單,頭暈是不在話下,眼淚一直的流,犯錯時,又要及時發現,真的很累人。屢次想到廢棄。然而別人的當真立場,讓我不敢有一絲的松散,堅持保持再堅持。
第一次離家千里之外去“實習”。
剛開始的時候,對這樣的部署心中也有抵觸過。心想,實習罷了為什么要去到那么遠的處所。家里鄰近也有交行的,心存幸運心理。盼望能就近實習。不外,經由了這樣的一個禮拜,對照其余人的一個星期的實習待遇,我感到“因禍得福焉知非福”真的是很準確。
固然在離家千里的地方去實習,卻能感觸到全支行的人情趣跟協調的集體。每個人都沒有架子,都能談話聊天。沒有看不起我們是“門外漢”“幫倒忙”,都對我們很好,很給咱們機會去學習去錘煉的機會。
比擬之下,假如環境很好,卻只有你去站大堂,這樣的實習有點揮霍時間的象征,并且,每個人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需要有機會去嘗試,讓新人去領會。永遠就只能當一名“門外漢”,這樣還不如去學點其他常識來得空虛。我認為本人是個幸運兒。每次的社會時光都能在一個輕易相處的群體中渡過。我也更珍惜這樣來之不易的實習機遇。工作是累人的,但是天天都過得切實并有所得,這也是我當初去實習愿望的成果。
經濟學專業學習心得 篇3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一門新的學科----微觀經濟學。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知道了什么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滿足;單個生產者的產量、成本、使用的生產要素數量和利潤如何確定;生產要素供應者的收入如何決定;單個商品的效用、供給量、需求量和價格如何確定等等。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主要有: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與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微觀經濟學研究市場中個體的經濟行為,亦即單個家庭、單個廠商和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它從資源稀缺這個基本概念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行為準則在此設法利用有限資源取得最大收獲,并由此來考察個體取得最大收獲的條件。在商品與勞務市場上,作為消費者的家庭根據各種商品的不同價格進行選擇,設法用有限的收入從所購買的各種商品量中獲得最大的效用或滿足。家庭選擇商品的行動必然會影響商品的價格,市場價格的變動又是廠商確定生產何種商品的信號。廠商是各種商品及勞務的供給者,廠商的目的則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產成本,生產出最大的產品量,獲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潤。廠商的抉擇又將影響到生產要素市場上的各項價格,從而影響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廠商的抉擇均通過市場上的 供求關系表現出來,通過價格變動進行協調。
因此,微觀經濟學的任務就是研究市場機制及其作用,均衡價格的決定,考察市場機制如何 通過調節個體行為取得資源最優配置的條件與途徑。微觀經濟學也就是關于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它以價格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稱作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還考察了市場機制失靈時,政府如何采取干預行為與措施的理論基礎。微觀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和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后逐步建立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的宏觀經濟學盛 行之后,這種著重研究個體經濟行為的傳統理論,就被稱為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只是研究 對象有所分工,兩者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無根本分歧。兩者均使用均衡分析與邊際分析,在理論體系上,它們相互補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構成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市場出清,即資源流動沒有任何障礙;完全理性,即消費者與廠商都是以利己為目的的經濟人,他們自覺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費者和廠商可以免費而迅速的獲得各種市場信息。
總的來說經濟學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前者代表馬歇爾,后者瓦爾拉斯,另外還有一種非均衡狀態,即考慮了失業和通脹的均衡;按小生的理解均衡即帕累托最優,只有達到了均衡狀態,才能使總體得到最大的效益即社會福利最大化;供給和需求相等時市場均衡,此時的價格為均衡價格,即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消費者均衡是指在物價和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消費者購買何種商品組合可以達到最大效用,結論是消費者預算線和效用無差異曲線的切點,更具體的說是商品的邊際效用之比等于它們的價格之比;廠商均衡簡單的說就是資源一定如何使廠商利潤最大化,結論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
第二部分為邊際:具體包括邊際產量,邊際效用,邊際收益,邊際成本.我們必須正確理解邊際的含義,邊際產量即增加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邊際產量先升后降,引起平均產量先升后降且與平均產量的交點為平均產量的最大值,邊際產量只要大于為增加的生產要素的價值,廠商追加生產就有利可圖;邊際效用最早由馬歇爾提出,它是基于基數效用論的一種分析方法,邊際效用遞減導致平均效用遞減,總效用在邊際效用為零時達到最大;邊際收益小于平均收益,導致平均收益遞減,總收益在邊際收益為零時達到最大;邊際成本是增加生產單位產品所增加的邊際成本先降然后直線上升,當邊際大于平均時,平均成本上升,交點為平均成本最低;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企業利潤最大;跨國公司對外投資建廠的臨界點是在國內生產的邊際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抑制了其在國內擴大生產規模,因此進行資本輸出降低成本,推遲臨界點,總之企業基于不同的經營目的選擇不同的模型.
第三部分為分配:簡單的說,分配就是市場按照一定的標準,資本,土地,勞動,企業家才能,得到相應的利息,地租,工資,利潤.這個理論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期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代表法國的薩伊,他提出以生產費用論取代勞動價值論,生產費用包括勞動土地資本.分配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帕累托最優,社會整體福利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