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學習心得(通用3篇)
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學習心得 篇1
過去的一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脫貧攻堅,要處理好“魚”與“漁”、“總”與“分”、“退”與“進”、“緩”與“急”之間的關系,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處理好“魚”與“漁”的關系!笆谌艘贼~,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經過多年的扶貧工作,貧困人口總量減少,但都是貧中貧、困中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目前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家庭收入基礎比較薄弱,致貧返貧風險還很高。因此,要進一步摸清底數,逐戶逐人進行分析研判,找準致貧“癥結”,開好治貧“藥方”。同時,結合地方和個人的特點,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多樣化舉措,施之以策、授之以漁,增強脫貧動能,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處理好“總”和“分”的關系。“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泵撠毠栽降阶詈笤揭幚砗米タ偱c協同合作的關系。一方面,要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基層黨組織要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掛好圖”、“點好將”,越到最后,越要走好每一步,用好每一人,確定好怎么扶、扶什么、什么時候退、如何退,實現全過程精準。另一方面,貧有百樣、困有千種,脫貧攻堅從來都不是一場獨角戲,要充分發動各方面的力量,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人施策、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做到有的放矢,讓社會組織、金融機構、貧困家庭等都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找準角色,打好配合戰、圍合戰,打贏打好這場“非常”時期的“非常”戰役。
處理好“退”和“進”的關系!暗20__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薄巴恕,不等于扶上馬就松手,而是要送一程,行更遠。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貧檢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加強監測,幫扶干部、駐村工作隊多走村入戶,多傾聽聲音,多詢問意見,掌握他們的所需所盼,及時解民憂、紓民困,讓群眾在奔小康的康莊大道上走得更遠。貧困戶的“退”是為了更好的“進”,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進的起點,要接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處理好“緩”和“急”的關系。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又遇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至。戰疫既是戰貧的“附加題”,更是“必答題”,要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作戰”。疫情嚴重的地區,在重點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疫情較輕的地區,集中精力加快推進脫貧攻堅,抓好貧困人口的復工復耕,盡可能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驗,脫貧攻堅是時代使命,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下,打贏脫貧攻堅戰曙光就在眼前。
脫貧攻堅的江西答卷觀后感心得體會5
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學習心得 篇2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中央每年都極其重視扶貧資金的使用和監管,近十年來,幾乎每年都在開展專項活動,如此的高壓態勢,既體現著扶貧資金的重要性,也說明這是條“高壓線”。
貧困縣作為黨和政府在小康社會建設中較受關注的主體,一直是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指向和扶助的重點。然而,面對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卻不斷有“小蒼蠅”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制造”扶貧腐敗,侵蝕群眾應得的政策優惠和實際利益,鑄成政策惠民路上的“攔路虎”。然而,究竟是誰給了村干部貪污扶貧資金的“虎膽”?
應該說,在當前社會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中,政府助貧的大政方針為貧困縣的致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但是,“等、靠、要”等“痼疾”的深入,讓貧困縣尤其是當地政府依舊不能好好利用大環境和政策擺脫貧困。而這些痼疾的影響,是貧困群眾不能擺脫精神貧困的根源,更是某些黨員干部不能切實將扶貧落到實處的誘因。但是,這些問題并非不能解決,但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還要不斷“鏟除”“小蒼蠅”帶來的“大麻煩”,無疑是讓扶貧的良好政策無法收獲群眾良好回應的最大障礙,而出現此類障礙的最主要原因,還在于對村干部、扶貧干部工作以及扶貧資金的考核不到位。
當前,許多貧困地區所擁有的優先權往往比其他地區多,但相應的發展卻比別人慢。要解決這樣的現象需要的不僅僅是當地生產、生活、教育和發展模式的改變,是黨員干部能夠真正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更是要堅決杜絕政策惠民路上的腐敗問題。我們國家現有的建檔立卡等等的幫扶制度,僅僅能夠從政府角度去關注扶貧,而要真正地讓貧困地區脫貧,就必須讓貧困地區政策落地,讓群眾真正了解政策、明白政策,監督政策落地的同時也監督腐敗。與此同時,需要上級紀檢監察部門真正將監管職責落實到位,真正讓扶貧資金用到實處。
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學習心得 篇3
清晨六點,818路公交車在川道村村委會門口發車了。發動機啟動的聲音,是川道村人一天開始的“訊號”。
“就跟一種約定似的,我早上送他們下山,晚上接他們上山,雖然不知道人家叫什么,但都面熟。”818路公交車駕駛員劉萬平說。
劉萬平是這個深山窮村里少有的“客人”,自從開上這趟車,他便在村委會找了間屋,晚上收工后直接住在山里。
川道村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南部山區柳埠街道最南端。想出村子,就必須走4公里左右的山路,步行要用四五十分鐘,如果誰家有急事,只能打電話從山下叫出租車上來,那就要花30多塊錢。
20__年12月,818路公交車將這個省級貧困村與仲宮鎮連了起來,一天4個班次,票價2元,65歲以上可以免費乘車。
“誰能想到,俺在村里還能聽到公交車的喇叭聲吶!”川道村村民楊盛芬說。
55歲的楊盛芬有了第一張公交卡,“以前感覺被困在了山上,只能守著自己的兩畝地過日子,F在我坐公交車去鎮上的飯店干點零活,每個月能給家里多掙1000多塊錢!睏钍⒎艺f。
公交通了,老百姓致富的路子也通了。在川道村,像楊盛芬一樣每天坐公交車出門打工的還有10多人。村民們說,看病拿藥、走親訪友、置辦貨物都方便太多了。
人走得出去了,山里的東西賣得順暢了,村子也“活”了。
川道村是林果大村,年產山楂200萬斤。往年大伙只能等著別人上門收山楂,“當時人家就出3塊錢一斤,你也要不上價格,還不能不賣!贝ǖ来妩h支部書記張傳君說。
去年豐收時,村民每人一根扁擔、兩個果筐,扛著五六十斤山楂,坐公交車“運貨”到鎮上賣,每斤能多賣兩三塊錢。各家種的核桃、板栗也都賣出去了。
818路公交車有31個站,以途經31個村的名字命名!罢九c站之間遠的間隔500米,近的也就200米,車上11個座位每趟都坐得滿滿當當!眲⑷f平說。
山路難跑,開車不能分心,劉萬平還沒來得及仔細看沿途的風景,山上又是綠油油的了。
“一個人、一輛車、一條線”,劉萬平就這樣在大山與“外面的世界”之間,當村民們的“擺渡人”。
為了貫徹推進精準扶貧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濟南公交集團南部公司已相繼開通了10條“扶貧公交線”,將公交車通到了10個貧困村里,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坐上了公交車,偏遠的村莊和城市的聯系愈發緊密。
川道村已經實現全面脫貧。天氣漸暖,村民們最近商量著結伴去城里的商場購買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