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語文線上學習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學生語文線上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新冠疫情開始爆發,讓小時候幻想在家學習的愿望變成現實。面對2月初疫情蔓延的嚴重性,再加上老師們的暖心提醒,使我早早就意識到線上學習是大勢所趨。既然這樣,我決定去接受并適應線上學習。
線上學習雖然缺少紙質書籍,但卻有海量的電子書。不妨試試電子書閱讀,一本書在開始閱讀的時候,就會告訴你有多少頁。每當閱讀完一本書的時候,我就會截取圖片,記錄我的讀書心得,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的僅個人可見,或者提筆在紙上寫下閱讀感悟。
線上學習雖然缺少親臨課堂的上課氛圍,但各種學習app增加了學習的豐富程度。疫情期間學習app資源增多了,而且很多是免費。每當我遇到混亂或不懂的知識點時,我會從app上去尋找相關的學習資料,完善自己的筆記,做到真正的弄明白這些知識點。
線上學習雖然少了很多社交、社團活動,但卻擁有充足的時間用來學習。大學課程中增設了鋼琴和舞蹈課,我記得接觸鋼琴以來,實踐課比較多理論課比較少,很多琴鍵的彈奏,我都有點摸不著頭腦,F在,鋼琴要上理論課了,我可以補一些鋼琴的理論知識,更加明白鋼琴的彈奏了。我也很喜歡我的鋼琴老師,鋼琴網課上得也很開心。舞蹈課也可以在家上的,因為沒有社團等其他事情,反而有了更多時間練習。記得上周的周一,我按時起床上舞蹈課,舞蹈課下課后,我趕緊晾完家里的衣服等著上鋼琴課,然后,鋼琴課上完,煮飯炒菜。這么一回想,在家上課既可以完成學業還可以兼顧家務,效率更高了呀!
凡事有利有弊。之前感覺在學校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和寫讀書筆記,現在我已經看了好幾本書,頗有收獲。既然目前的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我們在家上課,在家學習,那就愉悅接納這種學習方式。仔細想來上大學以后,你有多久沒在家里學習了?你有多久沒有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了?此時,對我們大學生來說,在家學習就是為戰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線上學習等同于正式上課,我們要接受并適應,且熱愛。
學生語文線上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篇2
今天,我們學校觀看了電影《走路上學》。
大意是:“有這樣一戶人家,他們十分窮,爸爸在外打工,家里又有一位病怏怏的老人,還有兩個小孩,一個叫瓦娃,一個叫娜香,媽媽上有老人,下有小孩。媽媽只允許娜香一個人去上學,媽媽怕瓦娃在過去學校的必經之路時發生意外。因為去學校必須要經過一條長長令人心驚膽戰的繩鎖,下面便是滔滔江水。掉進水里就沒命了。
那時正是寒冬,可他們整個村的孩子都穿著拖鞋,這時,來了一位深圳的實習老師,她送給了每人一雙鞋……就在她送給瓦娃一雙鞋讓娜香帶回去時,娜香在溜鎖時,鞋掉了,她去撿鞋時,發生了摩擦,她,她——掉進了水里… …
看完了這部電影,大部分人的眼睛里包含了一顆顆晶瑩亮麗的珍珠,我想起了把還沒用完的筆扔進垃圾桶里的情形;我想起了為了讓媽媽買新鞋便不斷“賤害“自己的舊鞋時;我想起了因為不喜歡喝的牛奶,就隨意的把她倒掉時的情景;我想起了自己隨便亂畫一本新書的情形…… 牛奶,筆,鞋,書… … 這些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多么寶貴的呀!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學生語文線上學習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暑假結束了,同學們又重新回到了校園里,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新的學業中。在當前復雜的交通環境下,如何保x同學們的安全,尤其是上下學路上的安全,是家長、老師乃至全社會關心的一個問題。
今天,我們特別策劃制作了《開學第一課·平安上學路》特別節目,就同學們在上學路上常見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希望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尤其是同學們在看完之后能夠平安出行。學校圍繞“普及安全知識,確保生命安全”的主題,在3月24日晚上,雖然已經拉響了放學的.鈴聲,但是沒有讓學生回宿舍休息,活動一會兒后,組織全體師生回到教室,利用班班通設備,登陸河北公安交管網,準時收看了河北交通頻道專門制作的《平安上學路》的節目視頻直播。通過看視頻直播中的事故現場,看與我們學校一嶺之隔的太子井完小學生上下學的交通情況報道,深刻認識到“交通安全銘記心,珍惜生命過一生”。
騎自行車不可不知的安全常識。請小朋友們記住騎車時要做到七不,不雙手撒把,不多人并騎。不相互攀扶,不帶耳機聽音樂。不追逐比賽。不扒機動車,不帶人。嚴格遵守交通法則。此外要經常保修自行車,保持車況完好,車閘、車鈴是否靈敏。沒有劃分路線的道路上,機動車在中間行駛,自行車應靠右邊行駛,絕對不能逆行,如果你是一個未滿12周歲的孩子,請不要在道路上騎自行車或三輪車。乘坐私家車出行的小朋友,如果身高未及140厘米請勿使用標準安全帶。乘坐專門為兒童配置的安全座椅。切不要坐在副駕駛或有氣囊的座位上。否則發生事故時,氣囊x出會導致兒童受傷。司機后面的位置是安全的位置,應盡可能讓兒童坐在司機后面的位置。另外兒童乘車時,不要玩玩具,否則后發生危險。奉告兒童一句:游戲可以從來,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在交通安全的問題上,我們應該牢記鄭板橋的名言:“吃虧是福!倍嘁稽c吃虧精神,多一點“人讓車,車讓人,車讓車”的禮讓精神,也就多了一份平安。這樣,生活才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