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觀后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1
《金陵十三釵》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
銀幕上的場景觸動著我的視覺神經,自己仿佛也處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那個極度的煉獄中。
沉淪的南京依舊充斥著熱血,因有勇士與他存在繼續與日本軍做著殊死搏斗,我因哪怕只剩一人也要與敵人同歸于盡、不惜沖在死亡的前線保護教堂的女學生的中國士兵而感動,因他們的痛而痛;為日本軍隊在南京到處搜抓女學生,對女性如牲畜般的蹂躪、殘殺而而激憤;為那些逃命的淪落風塵的女子在最后關頭挺身而出代替女學生的去參加日本軍隊所謂的慶功宴而對他們激賞,同時又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徹骨的辛酸和深深的無奈。
電影院中的我只能靜靜地坐著,默默強忍著想哭的沖動,整顆心都是那么的沉重和苦澀。
回家的路上心久久不能平復,想哭卻不知為了什么,可能是為了那些慘烈犧牲的戰士而哭,可能是為了那些慘遭日本軍隊殺害和蹂躪的女性而哭,也可能是為了中國大陸上曾有過這么深深地煉獄,同時也為中國的統治腐敗而哭,為統治者的無知而哭,為日本侵略軍的愚忠而哭,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人之初,性本善”這種人性的基礎,那是何等的悲哀啊!
最終電影并沒有交代那些那些代替女學生去日本軍營的女人結果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學生最終是如何在外國人的幫助下順利逃離了南京,些女人或許是活著出來了,或許是被那些日本軍給殘殺了,相比前者而言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寧愿相信前者。
偉大的祖國孕育了我們,但是一場炮火轟擊了我們的國門,偉大的土地印上了印上了侵略者的足跡。中國人民拿起了我們的武器,和他們進行了戰斗,可是,那些自以為是勤勞、勇敢的官僚們卻一味的退縮,才造成南京的悲劇!如果當時每個中國人民都敢于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對抗我們的敵人,那么中國也就不會被摧殘到如此境地。
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屈辱的歷史,要時常保持警惕,關心國家大事,關注世界上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對于帝國主義國家更是不能失去了戒心。古人說得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現在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居安思危。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2
《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是講述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發生的故事。
電影一開場,就是一片戰亂,到處都是尸體,民眾扶老攜幼倉皇出逃。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進行了殊死搏斗,可惜中國的武器不如日本先進,損失慘重。
看到這里,我心想:日本人太殘忍了,殺死了那么多中國人,簡直慘無人道。鏡頭轉向教堂內,管理這個教堂的是一個外國人,他細心地照顧著中國傷兵,這一幕與日本人的殘暴行為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啊。同時藏在教堂里的還有十三個女學生和一群風塵女子。
有一個細節,我至今記憶猶新。有一次,日本兵在追殺時,躲在一個草堆中的人發出了一些聲音,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我原以為他們會把那幾個人找出來,誰知,他們竟然用刺刀狠狠扎進去,我清晰地看到,拔出來的刺刀上已經染上了殷紅的鮮血,我的心顫抖了一下。
雖然我早在歷史書上了解到日本鬼子無惡不作,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還是震撼了,日本人太可惡了。而另一場戲,是日本軍隊到教堂搜查,女學生和風塵女子都在四處逃竄,當十四個風塵女子躲進地窖后,地窖里發生了一場分歧,所有人都想把地窖入口緊緊頂住,只有一個叫墨玉的,一直說著:“讓學生進來!倍斉畬W生逃到地窖口時,日本人也已追到門口,其中一位學生毅然決然地帶著同學們離開了地窖,朝樓上逃去,這一刻,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自私,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安危的態度,一種是無私的態度,處處為別人考慮,反差真的很大。我事后想了很多,其實這兩種態度也就是現在社會上存在的兩種人啊,看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心都是一樣的,有善良就會有自私啊。
金陵十三釵觀后感心得體會 篇3
“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江永縣上江圩村的案例,它們與我村情況非常相似,勞動力外流,村內耕地拋荒嚴重,F在我村已經將拋荒耕地通過集中流轉的方式進行統一種植,下一步,我村可以學習上江圩村的做法,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讓青壯年實實在在看見家鄉發展的前景、發展的可行性,吸引人才返鄉建設,實現人才振興,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