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論壇學習心得:讓課堂向四面八方打開(精選3篇)
語文教育論壇學習心得:讓課堂向四面八方打開 篇1
這次去大豐,是緣于20xx年省語文評優課的觀摩活動。我想,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城市,可能與它的名稱有極大關系,而此次學習的收獲也的確稱得上“大豐”二字。
拿到會務手冊,趕忙看了上課課表,居然發現14節課中文言文教學和詩歌教學占了9節課,這些選手不約而同的選擇,就代表著近階段語文教學的研究方向。這也是我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感慨之余就更加用心去聽。
感悟一:姜,還是老的辣
我發現,這次賽課的前幾名,大多是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他們的年紀在40歲左右。以徐州高級中學初中部的曹蕾老師和鎮江新區大港中學的張舉老師為代表,他們兩位都上的文言文,一個上《滿井游記》,一個上《黔之驢》,一位女教師,一位男教師,他們大氣淡定,干脆利落,善于傾聽引導,富有教學機智,所以,課堂上流淌著綿綿的情思,課堂上充滿著智慧的火花,課堂上滿載著歡聲笑語,置身其中,我們可以觸摸到課堂的生命和溫度,這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憧憬的。在羨慕之余,我想,他們一路走來的教學經驗就是“財富”,不禁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沒有深厚的積淀,沒有豐富的積累,是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感悟二:文,還是要多讀
語文課,還是以“朗讀體悟”為主。“語文”二字,有語言文字、語言文章、語言文學、語言文化之說,自然是讀讀、品品、悟悟、再讀讀(或再讀讀寫寫)。語文課特別忌諱肢解文本,瑣碎分析,這樣的課割斷了文脈和文氣,沒有情感,沒有溫度,讓人味同嚼蠟,想要逃離。
如:《滇緬公路》、《漁家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飲酒》、《秋天》這5節課都是詩歌教學,教師都進行了示范朗讀。一節課只有40分鐘,無錫江南中學的傅立力老師上《滇緬公路》時一開始就自己示范朗讀了15分鐘,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往日的崢嶸歲月。沭陽如東實驗學校的嚴建國老師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除了自己的示范朗讀,一節課讓學生讀了14次,學生在多次的朗讀中,感悟一次比一次加深,朗讀一次比一次精彩。
南京第二外國語學校的韋葉標老師上《秋天》時,他的提問特別能帶動學生思考,如“你的某個句子讀得很有特色,為什么這樣處理呢?為什么這里重讀了呢?或者,要怎么讀出感情呢?有些詞需要強調,強調有重讀強調,也有輕讀強調,大家看看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要輕讀。” 他就是通過朗讀帶著學生去理解詩意,去揣摩情感。
鎮江的張舉老師上《黔之驢》摒棄了一般文言文字詞句的教學,而是直接讓學生有情有景繪聲繪色地用講故事的語氣讀課文,學生朗讀時,教師點撥引導的過程中就巧妙地解決了字詞句的理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得有聲有色,有情有境,這就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因此,教師要根據每一篇文章的特質設計創造性的朗讀,如自由朗讀、跟讀學讀、分角色朗讀、表演性朗讀、體驗性朗讀、個性化朗讀等,引導學生讀出層次,讀出感受,讀出語氣,讀出變化,讀出情感。只有讀到位,才能真正理解文意,把握情感,引起共鳴。
感悟三:招,還是實點好
語文課,不必花招百出,還是實在點好。近幾年,語文課流行的教法是“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這就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真。所謂“語文的方法”就是遵循語文學習規律的,以語言活動為主的,能夠服務于學生語文學習,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方法。
韋葉標老師教學《秋天》就是運用想像、聯想的方法,讓學生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畫面美,這就是找到了適當的欣賞詩歌的方法。泰州二中附屬初中的錢蓉蓉老師教學《給我的孩子們》,要求學生找出文中反復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憧憬和悲哀。于是,錢老師整節課就圍繞著“憧憬”和“悲哀”這兩個關鍵詞展開了對文本的研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好的語文課不需要花哨的形式,在于“實實在在”,但是“實在”并不意味著簡單,“實在”中蘊含著匠心獨特的設計,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這是很見教師功底的。
感悟四:意,還是留點好
上評優課,還拖課,也不是怪事,因為一節課只有40分鐘,老師講不完,就只好往后拖了,而評委們似乎也默認了,沒有提出異議。但是,張舉老師(教學《黔之驢》)的做法卻讓我頗為欣賞。張老師讓學生討論作者的寫作意圖,因為老師還沒來得及出示寫作背景,所以沒有一個學生能答對,這時下課鈴聲就響了,學生探討的興致正濃,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都盯著張老師,期待老師能揭示正確答案,但是,張老師做了這樣一番引導:“這篇文章就只為這一頭驢嗎?肯定不是,它還有深意,我想把這個作為作業留給你們,你們上網去查一查,結合柳宗元的經歷和仕途看一看,它的深意是什么?”不可否認,教師這樣做體現了他的教學機智,但是,我想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帶著思考走出課堂,課堂不妨留點空間,留點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琢磨,去品味,去感悟,這才是真實的語文課,這才是好的語文課,有時,什么都講反而失去了“真味”,留白可能更具“魅力”。
這次觀摩學習,留給我更多的是思考,雖然在語文教學上我還猶顯稚嫩,但如何在“嘗試”中提升自我,這是我前行的方向。雖路漫漫,但堅定不已。
語文教育論壇學習心得:讓課堂向四面八方打開 篇2
家庭是兒子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兒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兒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是一位家長就此談到的幾點體會。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兒子,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兒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著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兒子的立身之本,兒子終身受益。教育兒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兒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 、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兒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兒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兒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于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兒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兒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兒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伙伴、朋友和榜樣。兒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著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范,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范于兒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兒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么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兒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兒子是老師。家長應善于學習兒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兒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兒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贊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于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兒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于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兒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兒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兒子和社會的尊敬,那么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艷。
今后,我決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我的兒子,使之成為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體會,只是我一管之見,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語文教育論壇學習心得:讓課堂向四面八方打開 篇3
通過侯xx教授分享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理念與落實,使我深深認識到熱愛幼教事業,對教育充滿熱情與興趣,對幼兒充滿愛心,是教師首先必備的職業行為準則也是保教質量提高的首要內容。通過認真地解讀,讓我對保教常規管理有了新一層的認識。
1、關注平常,關注細節。關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問題為引線,探尋科學、輕松、多元化的、人性化的保教策略。
2、保教結合,包含、滲透、構成充分的有機聯系,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
3、班級是實施保教任務的基本單位。班級是幼兒最具體的生活環境,幼兒的健康成長直接取決于班級保教工作的成效。幼兒園教育中是幼兒身心發展的主要階段,所以我們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為他們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并加以正確的引導,確保幼兒的生活程序,同時注重常規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