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心得體會 篇1
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搞好小學教育對孩子從小培養崇高地品德和良好的素質具有重要的作勇好的小學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后走什么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后的品行如何。
當女兒上一年級時,我總就得這段時間應該是培養她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上學后,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業并要求做完后一定要查看,并鉆∶復習和預習。我總覺得如果養成這種習慣以后她就不會就得學習有什么困難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剛開始,我女兒動作非常慢,寫字慢,做題目慢,一個字寫了擦,擦了寫。一篇課文沒幾個,生字,可她卻要寫上半個小是,甚至一個小時。有一次語文測驗考了55分,后來老師打電話來說我女兒不是不會做,而是動作慢,來不及做,叫家長在家里多鍛煉她。于是,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我在她寫字臺上放了個鬧鐘,讓她有時間觀念,讓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女兒寫字的速度明顯加快,回家作業的質量也很好,女兒也有了自信心。我還幫她買了一些課外作業,讓她利用雙休日在家多練習,鉆∶以后我像老師一樣用紅筆幫她批改,并寫上分數,錯的幫她講解,直到她弄懂為止。從一年級到現在五年級快畢業了,一直保持這種習慣。我想小學這些知識都是基礎,不外乎就是多做題。題目類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試懇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心得體會
培養小孩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是成材的關鍵。習慣形成的后天性和穩固性,我們必須從小抓起,嚴格要求,嚴格訓練,為孩子日后成材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要持之以恒,分步訓練,不可急功近利。使低年級孩子有預習功課,想讀書的習慣。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字,讓孩子自己查字典,多思多想多啟發,立足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到高年級,著重培養孩子動筆的習慣,就是只要讀書,就得動筆,要把書中的好句子,重點劃下來,要把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及時的寫出來。這樣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學習就會提高。
要培養孩子坐得住,學得進的習慣。學習要靜下心來,坐不住是學不好的。要學一點理解一點,學一課理解一課,或者做一道題,理解一道題。及時鞏固,不能有“夾生飯”,這樣長期進行下去,必有好處。
要培養孩子自立自強精神。在剛學走時,就主張跌倒自己爬起來。不能慣,不能寵,要什么給什么,長期下去就會滋生依賴心理。要伴以教育孩子有磨練精神,要進行挫折教育,在失敗中成長成熟。一個人在一帆風順的人生中,也是不會成材的。古人云:“先苦后甜”,是有道理的。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心得體會 篇2
我在假期中聆聽了陳峰教授有關習慣養成對事業成功的重要性的專題報告;貋砗,結合自己的思考向大家呈現出我的體會。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以下介紹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供同學們參考:
1.主動學習的習慣
別人不督促能主動學習,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鐘學習時間。要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學習,并能堅持始終。
2.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
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學習內容,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并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做,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后,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學習中去。
3.各學科全面發展,不偏科的習慣
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全面的復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學生要全面發展,不能偏科。這就要求中學生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興趣。對不喜歡的學科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科,可以適當降低標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初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這是克服偏科現象的有效方法。
4.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于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并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5.認真聽課的習慣
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中學生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6.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卮饐栴}要主動,起立迅速,聲音宏亮,表述清楚。
7.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里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卮饐栴}要主動,起立迅速,聲音宏亮,表述清楚。
8.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岸嗨肌本褪前阎R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系、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吧茊枴辈粌H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有所創造,敢于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于挑戰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9.上課記筆記的習慣
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10.課后復習的習慣
課后不要急于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復習,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結構或提要步驟式知識結構。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注意進行交替復習。
好的習慣能讓你受益一生,讓我們大家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吧。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心得體會 篇3
爺爺日漸蒼老的臉上布滿了深刻的皺紋,黝黑的皮膚就是爺爺勤勞樸實的象征。
爺爺從前是村里唯一的大學生,在大學里學的是當時無人問津的英語,畢業后成為一名英語老師,F在爺爺退休了,按理說應該像其他人那樣過著平靜而悠閑的生活,但是他選擇了當一名辛勤而平凡的農民,用自己的雙手播種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這已經成為了爺爺的一種情趣,或者說是,一種習慣。
去年冬天,爺爺搬到了城市,住進了樓房,然而他不甘清閑寂寞,在城郊的一片廢棄廠房中找到了一片土地,斬草、破石、開荒、搭棚、播種,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地變成了充滿綠意的菜園,還美其名曰“云臺坪”,真是不可思議。于是在十一長假,我便跟著爺爺去游覽了他的樂園,收獲還不小。
從遠處的山下望去,是一道半圓形的墻,圍墻的上面是一塊平地,這就是爺爺的“云臺坪”我們從墻根沿著一條陡而滑的小路向上攀爬。能上的去嗎?我躊躇著。爺爺把這段路叫做“三瞪眼”,道理是這樣的:“看到這條路愁得瞪眼,爬到中間累得瞪眼,爬上平臺向下看就嚇得瞪眼。其實爬上去也不難,只要‘三咬牙’就輕松地過去了!
氣喘吁吁爬上平臺,展現在眼前的就是爺爺所稱的“云臺天路”了。這是一條在高墻之上的險路,只有大約四十厘米寬,一邊是菜園,一邊就是--米高的懸崖,一失足就會摔下去。我跟在爺爺身后,戰戰兢兢地走著,不敢往下看。而爺爺卻健步如飛,我真是佩服爺爺的膽量。
走完了“云臺天路”,就到了爺爺休息的小屋“南崖別墅”。從高墻的下面看,“南崖別墅”高懸于懸崖之上,就像是空中的仙閣樓臺。我暗暗贊嘆爺爺的細心和耐力,同時又想到了那條“三瞪眼”和“云臺天路”。這些蓋屋用的水泥、磚瓦、木料,全都是經過了那兩條路一點點運過來的,那艱辛是可想而知的了。奶奶也曾經來幫過忙,但是累得腰酸背疼,沒幾天就嚷著不干了,只有爺爺始終不叫苦不喊累,無怨無悔地堅持著。
農田中更是一派生機勃勃。平臺之上的“綠畦半畝”和山坡上的“壁掛山田”,無不滲透著爺爺的汗水。紫紅色的豆角成串掛滿棚架,一棵棵大白菜翠綠欲滴,黃瓜懸在架上嫩得發光,金黃的玉米種滿山坡,碩大的南瓜也藏在厚厚的葉子底下。今年又是個豐收年。
遠處,城市中的樓房高低錯落,火車從山后林蔭中呼嘯著駛向遠方。小路上,看門大爺養的白鵝正成群結隊地搖擺著,山風使滿坡的莊稼蕩起綠波,我看到爺爺擦去額頭上的汗水,欣慰地笑了。
臨行前,我發現“南崖別墅”中的木板上寫著一副對聯:“勤勞益福壽,善德延年華”。我終于明白了,爺爺的勤勞,是多少年風風雨雨所磨練的烙印,已經成為了一種別樣的習慣。他沿著他勤勞樸實的習慣,走出了自己的養生之道。